1948年為何蔣介石當選民國總統七個月就下野,官員稱應改名叫總丟

2021-01-09 蘭蘭歷史春天

1948年4月19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舉行了首次選舉,蔣介石通過運作,成功地登上了所謂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的寶座,這次假惺惺的所謂包含全國各民主黨派的選舉,其根本上就是一場鬧劇。

這蔣介石當了總統並宣誓就職,他的本意想激勵士氣,使所謂的「勘亂」戰爭轉敗為勝,即使不能全面勝利,割據一片土地,至少在大陸有一塊落腳之地,從而,以圖東山再起也行,穩定局勢。

然而,不幸的是,不當總統還好,自從當上了總統,更是敗績顯現,喪師失地,每況愈下。就職當月,河南洛陽丟了,5月丟了老河口,6月丟了開封,7月丟兗州、8月丟襄陽;9月丟了濟南,10月丟了錦州、長春、鄭州、包頭;11月丟了瀋陽、營口、保定,12月丟了徐州、淮陽、淮安、張家口。短短七個多月,月月丟盔棄甲,官員們稱,這個大總統,其實就是大飯桶,乾脆把總統,改名成總丟吧!

這時的蔣介石,真的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他唯一寄予希望的是想請求國際調停,總想把中國內戰國際化。因此,特別請美、蘇、英、法4國出面進行幹預,沒有想到的是,四國的回答是:中國的內部事務,由中國人自己解決,它國不幹涉內政!

眼看到了年底,徐蚌會戰(我軍稱淮海戰役)已近尾聲,國民黨軍55萬精銳之師消失殆盡,大敗已成定局。 這時的蔣介石致電美國總統杜魯門,想親自出馬到美國求援,被杜魯門斷然拒絕,無奈之下,只好派娘子軍團出徵,由夫人宋美齡代表其赴美,但美國方面則堅持為私人訪問,不予官方接待。

在幾年前的抗日戰爭期間,宋美齡曾經訪美一次,當時的情形是日本侵略軍佔據中國大片領土,美國朝野視蔣介石為抗日英雄,對中國第一夫人的接待盛況空前,她在一些地方的演講也成了一種時尚,抗戰時她的美國之行,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僅得到了大量的軍火援助,還來了美國飛虎隊支援,使她頗為得意。

然而時過境遷,這次與上次迥然不同,風光不再,你蔣家王朝發動內戰,不得人心,不僅沒有人理會,杜魯門也只是以私人身份唯一短時間接見過她一次,後來便不再接見,使得蔣氏夫婦丟盡了顏面。蔣介石躺在床上咬牙切齒,大罵美國佬「娘希匹」。 一無所獲的宋美齡,無奈之下,只得悄然離開華府,隱居在紐約長島的孔氏豪宅一年多,直到大陸盡失後的1950年才回到臺北。

1949年1月1日,焦頭爛額的蔣介石,面對解放軍精銳之師的步步緊逼,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的節節敗退,大軍已經陳兵長江北岸,首都岌岌可危,迫不得已發表《元旦文告》。宣稱:「……只要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顯露蔣介石已經預作下野之舉。

毛澤東看了這篇所謂《元旦文告》後,稱之為戰犯求和書,遂針鋒相對地發表文章,稱向全國進軍,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並強調:宜將乘勇追窮寇!蔣介石想利用和談以作喘息,但中共已公開稱呼他為「中國第一號戰爭罪犯國民黨匪首」,已對他失去任何信任,沒有辦法,只好再次宣布下野。

這天,他破例登門拜訪李宗仁「求教」,並表示願意引退,請李頂起殘局。讓副總統李宗仁出來背黑鍋或做「替死鬼」。並錯誤地對國內外形勢進行估計,第三次世界一定會在1950年爆發,美蘇必有一戰,只要接下來國民黨支撐危局一年半截,一旦世界大戰一開,劃分陣營,這就是國民黨未來的生機所在。

所以,蔣介石決計把李宗仁推到臺前,自己則在幕後垂簾聽政。他的如意算盤是,第一可以讓非嫡系的桂系的軍事力量抵抗共軍南進,從而可以剷除異己;三則利用李宗仁和中共敷衍和談,以贏得時間。到了這節骨眼上,蔣介石還是做著黃粱夢。

幾天之後,當總統七個多月的蔣介石在中央日報公布《引退文告》,並替李宗仁擬好的《就職文告》稱:「總統蔣公軫念國家之艱危,顧恤人民之痛苦,為促成和平早日實現,決然引退。宗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代行總統職權……」

當然,這時的蔣介石雖然下野,但仍然指出要黨指揮槍,他以國民黨總裁的名號,遙控、指揮政局和軍隊,在老家溪口鎮的妙高臺,設有多部電臺,傳遞情報,下達指令,遙控一切。一時間,這裡戒備森嚴,車水馬龍,賓客如雲,國民黨黨政軍大員紛至沓來朝拜、匯報、聽候訓令,這裡實際上成為當時國民黨的神經中樞,蔣介石也成了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下野之人。

而所謂的代總統李宗仁,在南京啥也不是,他在想,反正失敗也就早晚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1948年民國政要最後"全家福":宋子文等缺席(圖)
    1948年5月20日,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後,蔣介石、李宗仁偕夫人及文武官員在總統府子超樓前拍攝「全家福」 資料圖片宋子文  1948年4月,蔣介石當選總統,李宗仁當選副總統。5月20日,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在國民大會堂(今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 民國38年期間,有多達8位民國總統,蔣介石只能排倒數第二
    1926年蔣介石承繼孫中山遺志,帶領隊伍北伐,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基本可以算是統一了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落敗,中華民國階段結束。歷史上中華民國存在多少年,一共出了幾任大總統,他們都是誰呢?
  • 北伐戰爭寧漢合流,蔣介石手握重兵,為何卻被迫宣布辭職下野?
    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在結義兄弟黃郛的協助之下於南京宣布成立南京民國政府,與汪精衛武漢民國政府徹底決裂。雖然蔣介石在南京自立門戶並未得到太多認可,但是因為其擔任北伐軍總司令手握重兵,汪精衛的武漢民國政府一時之間也是束手無策。後來在馮玉祥的調停之下,雙方同意寧漢合流,但無論是蔣介石還是汪精衛都是野心勃勃之輩,不甘於寄人籬下,寧漢合流有名無實。
  • 1948年宋美齡求援失敗重整「院外援華集團」-這個組織是幹什麼的
    宋先生直到1943年才離開美國,他相信他與許多政治家和政治掮客的關係對於後來的「院外援華集團」有著重大的意義。自從宋子文離開之後,華盛頓再也不需要中國人說話了。羅斯福總統堅信中國能夠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且,他已經開始定期派遣美國高級官員到重慶。試圖說服蔣介石,他的利益正在得到維護。在此期間,宋子文有意在華盛頓結識的一些「朋友」相繼進入了美國政壇的一些重要職位。
  • 抗日戰爭亂世開端,民國內部亂象頻出,蔣介石為何卻志得意滿?
    1930年11月,中原大戰以反蔣聯盟的徹底失敗而告終,民國內部再一次進入了短暫的平靜期,而在中原大戰中獲利最大的蔣介石也志得意滿,準備借勢完成心中大業。但是僅僅數月之後,民國內部的局勢就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長江、珠江、黃河、淮河等主要河流同時泛濫成災。
  • 1948年,桂系大佬李宗仁任代總統,權力有多大?
    蔣介石下野後——出任代總統 1948年,蔣介石在各種壓力下下野,並且為自己的戰敗尋找藉口,把一切罪過推卸給李宗仁,認為抗戰失敗的原因是屬於國民黨內部原因
  • 中原大戰和平談判,蔣介石有意寬大處理,為何卻意外吞併西北軍?
    1930年10月6日,蔣介石麾下嫡系陳誠師攻佔鄭州,中原大戰基本塵埃落定,以閻錫山和馮玉祥為主導的反蔣聯盟也再無還手之力。其實在陳誠攻佔鄭州的前一日,閻錫山、馮玉祥以及組建了北平民國政府的汪精衛就一同致電張學良,表示願意罷手言和,希望張學良可以從中斡旋。
  • 「雲南王」龍雲,被蔣介石軟禁後逃到香港,最終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雲南曾經有一位著名的軍閥,他的名字叫龍雲。龍雲早年間曾經跟隨「雲南王」唐繼堯,當過唐繼堯的副官,深得唐繼堯信任,逐漸從副官成為高級軍官,官至軍長。1927年,龍雲發動政變把唐繼堯趕下臺,自此之後,執掌雲南軍政大權長達18年,也因此被稱為「雲南王」。
  • 最是倉皇辭廟日:蔣介石1949年日記(組圖)
    文章摘編如下:  編按(註:美國《世界周刊》刊發時配發的編者按):史丹福大學(即「史丹福大學」,下同)胡佛研究院收藏了蔣介石1917年至1972的55年日記,今年7月公開了1946至1955年的第三批,包括國共內戰、金融危機、下野、退守臺灣、復位、連任等近代史上大事都在裡面。
  • 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原標題: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蔣介石遺容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臟病突發,在臺北市郊草山(蔣介石改名陽明山)官邸內病逝,時年88歲。  據當時的臺灣政府新聞局發布公報,稱蔣介石病逝為「崩殂」,並明令從4月6日起歷時一個月為「國喪」期。蔣介石遺體停放在臺北市「國文紀念館」5天,供人們瞻吊。  蔣介石,1887年生,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讀保定軍官學校。後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蔣表示擁護,取得孫中山信任,被派往蘇聯學習軍事。
  • 美國畫家的1948年中國友誼地圖:南京還是首都,上海經濟接近崩潰
    此圖由美國友誼出版社於1948年出版。目前此圖收藏在史丹福大學圖書館。插畫師 Louise E.Jefferson 雖然為毛澤東的朋友,但1948年依然還是民國政府主政,友誼地圖中出現的幾位人物也是民國幾位主要領導者。圖中的人物分別是孫中山(DR.SUN YAT-SEN),晏陽初(Y.C.YEN),吳貽芳(DR.WU YI-FANG),以及顧子仁(DR.T.Z.KOO)。
  • 蔣介石身為民國總統,他的月薪是多少?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民國時期,文化人的月收入都那麼高了,那麼在政界和軍界的那些大佬們,他們的月收入又有多少呢? 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當時總統是蔣介石,李宗仁是副總統。 不過金圓券,剛發行的時候還是挺值錢的,但是由於通貨膨脹,1949年的時候,金圓券已經成了廢紙了,根本不值錢,所以他的公費可以幾乎不算。
  • 57年前的今天,民國最成功的軍閥,38年的山西王閻錫山去世
    (萬象特約作者:東西望)57年前的今天,1960年5月23日,民國最成功的軍閥,當了38年山西王的閻錫山去世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舉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將軍府同武上將軍,中華民國國軍陸軍一級上將。
  • 150萬張民國戶籍卡對外開放 蔣介石等名人隱私曝光
    150萬張民國戶籍卡曝名人隱私信息你知道蔣介石的身份證號碼嗎?抗戰結束後,1945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當時的南京市政府把戶口總清查作為了重點。從1947年-—1948年,當時的南京市民政局會同首都警察廳連續開展了兩次「戶口總清查」與「戶口總複查」,對南京市的居民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留下了以人口戶籍卡為主的一批南京居民人口戶籍統計檔案。
  • 揭秘蔣介石真實情史家事:生命中有4個女人
    蔣介石託付宋美齡對美外交任務。1942年11月16日,他親自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說:「內子非僅為中(蔣中正自我簡稱)之妻室,且為中過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難之同志。彼對中意志之了解,當非他人所能及。故請閣下坦率交談,有如對中之面馨者也。餘深信內子此行更能增進餘兩人之私交,及擴大我兩大民國之睦誼也。」  10天後,宋美齡抵達美國。
  • 命運多舛的「韓國總統們」:跳崖、出家、客死異鄉……
    2007年當選為大韓民國總統,2013年卸任。2012年,在李明博任職韓國總統期間,其哥哥———執政黨新世界黨前國會議員李相得因涉嫌非法收受現金賄賂被捕。韓國輿論稱,這是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以來,在職總統的親兄弟首次因腐敗問題被捕。
  • 馮玉祥:與蔣介石分分合合二十年
    [摘要]馮玉祥的隊伍中,「蔣介石是敵人,閻老西是仇人。」蔣介石和馮玉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都是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是民國時期左右政局之人。現有資料顯示,蔣介石與馮玉祥之間最早的聯繫始於1926年6月3日,其後更於1928年2月18日,「互換蘭譜,結為異姓兄弟」。自此一直到1948年9月1日,馮玉祥在黑海敖德薩港附近因蘇聯「勝利號」輪船起火去世,兩人交往一共二十年又六個多月。蔣馮兩人之分合,影響民國政局至深。蔣馮之間複雜關係,堪稱中國現代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
  • 閻錫山:經歷民國38年歷史重要事件,簡直就是一部民國簡史
    在此期間,閻錫山始終佔據高位,這一點連蔣介石、李宗仁等人都不得不服。有時候甚至覺得,看閻錫山的個人經歷仿佛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民國的變遷史。(要是清政府主管留學事宜的官員,知道自己派遣的留學生幹了這種事,估計想死的心都有了吧?)1909年閻錫山畢業回國,沒多久就當上了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相當於上校團長)。
  • 蔣介石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他的月薪是多少?現在折合人民幣是多少?
    民國雖然是一個動蕩的時期,產生了一大批大師,也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人物。今天我們要談一談,當時的偉人和巨匠們的經濟收益是什麼?眾所周知,魯迅先生在文化界的地位,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舉足輕重的,那麼他當時的工資是多少呢?很少有人知道,魯迅是受蔡元培之邀,出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的。當時他的月收入水平是300元,還不包括他寫小說的收入。
  • 他是當時美國公認的民國總統,只因一句話,被蔣介石囚禁至88歲
    他是當時美國公認的民國總統,只因一句話,被蔣介石囚禁至88歲 文|歷史回爐抗戰時期,湧現出了許許多多英雄將領。其中我們就不得不說到,在眾多將領中,表現最為突出,最勇猛,擊斃日寇最多的國民黨領軍人物——孫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