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19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舉行了首次選舉,蔣介石通過運作,成功地登上了所謂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的寶座,這次假惺惺的所謂包含全國各民主黨派的選舉,其根本上就是一場鬧劇。
這蔣介石當了總統並宣誓就職,他的本意想激勵士氣,使所謂的「勘亂」戰爭轉敗為勝,即使不能全面勝利,割據一片土地,至少在大陸有一塊落腳之地,從而,以圖東山再起也行,穩定局勢。
然而,不幸的是,不當總統還好,自從當上了總統,更是敗績顯現,喪師失地,每況愈下。就職當月,河南洛陽丟了,5月丟了老河口,6月丟了開封,7月丟兗州、8月丟襄陽;9月丟了濟南,10月丟了錦州、長春、鄭州、包頭;11月丟了瀋陽、營口、保定,12月丟了徐州、淮陽、淮安、張家口。短短七個多月,月月丟盔棄甲,官員們稱,這個大總統,其實就是大飯桶,乾脆把總統,改名成總丟吧!
這時的蔣介石,真的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他唯一寄予希望的是想請求國際調停,總想把中國內戰國際化。因此,特別請美、蘇、英、法4國出面進行幹預,沒有想到的是,四國的回答是:中國的內部事務,由中國人自己解決,它國不幹涉內政!
眼看到了年底,徐蚌會戰(我軍稱淮海戰役)已近尾聲,國民黨軍55萬精銳之師消失殆盡,大敗已成定局。 這時的蔣介石致電美國總統杜魯門,想親自出馬到美國求援,被杜魯門斷然拒絕,無奈之下,只好派娘子軍團出徵,由夫人宋美齡代表其赴美,但美國方面則堅持為私人訪問,不予官方接待。
在幾年前的抗日戰爭期間,宋美齡曾經訪美一次,當時的情形是日本侵略軍佔據中國大片領土,美國朝野視蔣介石為抗日英雄,對中國第一夫人的接待盛況空前,她在一些地方的演講也成了一種時尚,抗戰時她的美國之行,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僅得到了大量的軍火援助,還來了美國飛虎隊支援,使她頗為得意。
然而時過境遷,這次與上次迥然不同,風光不再,你蔣家王朝發動內戰,不得人心,不僅沒有人理會,杜魯門也只是以私人身份唯一短時間接見過她一次,後來便不再接見,使得蔣氏夫婦丟盡了顏面。蔣介石躺在床上咬牙切齒,大罵美國佬「娘希匹」。 一無所獲的宋美齡,無奈之下,只得悄然離開華府,隱居在紐約長島的孔氏豪宅一年多,直到大陸盡失後的1950年才回到臺北。
1949年1月1日,焦頭爛額的蔣介石,面對解放軍精銳之師的步步緊逼,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的節節敗退,大軍已經陳兵長江北岸,首都岌岌可危,迫不得已發表《元旦文告》。宣稱:「……只要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顯露蔣介石已經預作下野之舉。
毛澤東看了這篇所謂《元旦文告》後,稱之為戰犯求和書,遂針鋒相對地發表文章,稱向全國進軍,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並強調:宜將乘勇追窮寇!蔣介石想利用和談以作喘息,但中共已公開稱呼他為「中國第一號戰爭罪犯國民黨匪首」,已對他失去任何信任,沒有辦法,只好再次宣布下野。
這天,他破例登門拜訪李宗仁「求教」,並表示願意引退,請李頂起殘局。讓副總統李宗仁出來背黑鍋或做「替死鬼」。並錯誤地對國內外形勢進行估計,第三次世界一定會在1950年爆發,美蘇必有一戰,只要接下來國民黨支撐危局一年半截,一旦世界大戰一開,劃分陣營,這就是國民黨未來的生機所在。
所以,蔣介石決計把李宗仁推到臺前,自己則在幕後垂簾聽政。他的如意算盤是,第一可以讓非嫡系的桂系的軍事力量抵抗共軍南進,從而可以剷除異己;三則利用李宗仁和中共敷衍和談,以贏得時間。到了這節骨眼上,蔣介石還是做著黃粱夢。
幾天之後,當總統七個多月的蔣介石在中央日報公布《引退文告》,並替李宗仁擬好的《就職文告》稱:「總統蔣公軫念國家之艱危,顧恤人民之痛苦,為促成和平早日實現,決然引退。宗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代行總統職權……」
當然,這時的蔣介石雖然下野,但仍然指出要黨指揮槍,他以國民黨總裁的名號,遙控、指揮政局和軍隊,在老家溪口鎮的妙高臺,設有多部電臺,傳遞情報,下達指令,遙控一切。一時間,這裡戒備森嚴,車水馬龍,賓客如雲,國民黨黨政軍大員紛至沓來朝拜、匯報、聽候訓令,這裡實際上成為當時國民黨的神經中樞,蔣介石也成了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下野之人。
而所謂的代總統李宗仁,在南京啥也不是,他在想,反正失敗也就早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