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她生來被許後位,如今雖貴為太后,卻是個愛而不得的可憐人

2021-01-09 談客

本篇內容為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1

聰穎但不自矜,高貴但不傲慢,心善但不軟弱,世人眼中的程澈從來都是如此——她是賢明守禮的皇后。

可其實她最有資格驕橫,身為晉陽程氏的嫡女,她自幼受著僅次公主的教養,未足歲時便被成祖皇帝許下未來皇后之位。

各大世家式微,永嘉溫氏一支獨秀,有皇后傍身的程氏才能更好與之抗衡。成祖皇帝是位有能力的君主,最曉得制衡權宜之道,所以他也預料到了未來程氏的野心,不動聲色間落下兩顆暗棋,張宣便是其中之一。

他那時十二歲,和如今的小夏子一般大小,被人領進程府大門。時值初春,曲折遊廊兩側梨花似白雪皚皚,而疾風忽攜暗香而來,周遭陷入黑暗,鼻梁處的痛意傳入神經,他這才後知後覺地明白自己是被一本書直劈門面。

始作俑者是個不過七八歲的小姑娘,手持羊毫坐於案牘前,一點濃墨落在宣紙上,她歪著頭打量張宣,眸中有惡作劇得逞的喜悅光芒:「你就是陛下派來約束我之人?」

這便是最初的程澈,還並未將一言一行磨成標準,也沒有很好的學會掩飾那些被世俗批評的情緒,善與惡都天真純粹到了極點。

在回答她的問題之前卻被一陣腳步搶先。匆匆趕來的程國公來不及向張宣道歉便先訓斥女兒的逾距。程澈雙手交疊置於腰側向父親請罪,片刻後又轉向張宣請求原諒,而目光交匯的一瞬,張宣分明捕捉到了她眼中一閃而過的不服輸的倔強。

程國公當夜留程澈在書房一晚,張宣不知道他們在談些什麼,卻又十分清楚他們該談些什麼。所以程澈的成長几乎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初次見面她流露出的狡黠與頑劣在此後歲月中煙消雲散,再未出現。

而唯一的紕漏發生在程澈十歲那年的夏天,她史無前例的貪嘴,趁著侍女嬤嬤午睡,居然爬上了院中梨樹摘下一顆雪梨,其實也不過咬了一口,當夜便起了滿身紅疹。

程澈對梨肉過敏,國公府上上下下都知曉這個事實。負責她飲食的下人從來都再小心不過,但最後犯忌的是她自己。這是令人始料未及的。

德言工容,女子容貌何其重要,更何況她是成祖欽點的兒媳。紅疹兩日後才褪去,她被程國公罰跪祠堂,無人敢去求情,只有張宣,帶著她最愛吃的蟹黃酥趁著夜幕偷偷去看她。

張宣連忙扶住,下意識地問:「三小姐這是何苦呢?」

程澈先是愣了一下,揉了揉小腿:「那個味道聞起來很好,我就是想嘗嘗。其實在下口之前我就想到了之後種種,但雪梨真的很好吃啊。你會責怪我嗎?」

燭火搖曳下有大片陰影印在她側臉,她的雙目由此有了不可測的深度,認真看人之時仿佛能把對方吸進去,張宣也不例外。所以他只是柔聲安撫:「掌控自己的心本就是件很難的事,更何況三小姐還是個孩子。」

程澈聽後不知何故陷入沉思,又驀然發笑,眉目柔和的弧度讓人錯以三春花開,「但是我必須要做到。」仿佛為了印證這句話的可信程度,她將蟹黃酥物歸原處,「今後,我不喜歡吃它了。」

這些種種,有關她最真最純的一面,張宣不知道程澈是否還記得。但他始終放在心上,卑微地,虔誠地,此後八千裡路雲和月,他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把這些弄丟。

2

成祖皇帝從未真正信任過程家,這一點張宣在初入程府時便已窺見端倪,並由程澈十三歲生辰當天一道入宮聖旨加以驗證。程國公有位庶出的族妹在宮為妃,聖旨上只說程妃思鄉成疾,請程澈前去陪伴。滿朝文武都是人精,心照不宣地明白這是警示加控制程氏的一石二鳥,成祖皇帝一向擅長。

但他們還是給足了面子,程澈入京那日的盛狀堪比天子行輦,接風宴上更是幾乎所有的皇子都眾星拱月般坐於她兩側,個個舌燦蓮花,稱讚她的品貌與才華,儘管她還是個身量未足的小姑娘。甚至最年幼的九皇子都被其母逼迫著圍到程澈身旁,怯生生地叫姐姐。

徐嬤嬤低聲向程澈介紹各位皇子——她是成祖的另一顆暗棋。程澈心不在焉地點頭,目光所在卻是「幾乎」中唯一的例外。那是坐在最外側的五皇子顧澤生,發縛藍綢絛,腰系白玉佩,從容地交杯換盞時廣袖似煙出岫。大概生母低微的身份斷絕了他奪嫡之野心,他的眼風纏綿處居然是另外一位姑娘。

永嘉溫氏嫡長女溫如玉,一位真正傾國傾城的美人,漫不經心地環視時似睞非睞的眼波漾出攝人榮光,一笑便有萬古春。

程澈當晚被按照聖旨安排到了程妃的宮室,這對素未謀面的姑侄維持著禮數上的親熱。張宣則時刻注意著成祖送來的宮人,他囑託他們程澈衣食住行上的偏好與禁忌,他對這些記得一向清楚,樁樁件件都三令五申。

等各種雜事落幕已是夤夜,程澈按照慣例已梳洗入睡,宮苑角落萋萋芳草地生出了流螢,掠過薄紗雲鬢照亮程妃如畫眉眼。張宣彎腰向她行了個禮,她點頭示意後轉身如正殿,本就低的聲音經夜風后更是縹緲:「……又是一代啊。」

程澈就此在宮中安頓下來,成祖派人教她讀詩書、學禮儀,皇子們為討她歡心送來各種奇珍異寶,她一概交給徐嬤嬤,讓其一一送回。直到十五歲生辰前期,程澈才無差別地收下所有皇子的及笄禮物。

按照習俗,她生辰前一天要去郊外山上祈福,正值雨後山路泥濘,下山時馬車後軲轆陷進泥地,四周劍光聚成一張大網,他們遇到了刺客。

身邊侍衛有限,張宣當機立斷請求程澈先行離開,她毫不猶豫地跳下馬車,鎮定自若對他道:「今日你若不幸,我會處理好一切,只是……」她還不曾說完就被心急的侍衛拉走,她在迷濛霧氣中回頭,用無聲的口型告訴他:「活下去。」

最後有士兵前來相救,張宣被人攙扶著越過血水和泥水站到程澈面前,她一反端慧柔善的常態,居然連聲問候都沒有,注意力似乎全都給予了身側另一人。

仗義出手、英雄救美,更何況顧澤生有著顛倒容華的好相貌。而程澈將近十五歲,正是倚門回首嗅青梅的年紀,她有足夠的理由心動。

角樓裡傳來雞人報曉籌,張宣暗自垂眉掩下驚濤駭浪,若無其事道:「三小姐,該休息了。」她揮手讓他下去,卻有忽然叫住,黑亮的眸子深不見底,藏住旁人猜不透的玲瓏心思:「張宣,你知道到底喜歡是什麼感覺嗎?」

他恭敬地回頭看她,目光最初是燙的,一點點冷下來,又一點點加深力度。最後他規規矩矩地行禮,「三小姐,臣是殘缺之人。」一字一句,慎重無比,對天地、對風月、對程澈、對——自己。

3

程氏扶持顧澤生的最大阻力並非來自於朝臣和天子,顧澤生本身才是結症之所在,因他對溫如玉懷有深切的愛慕。

他在所居宮室中住滿了溫如玉最愛的海棠,等花瓣鋪滿小徑,他便邀美人賞光,看她折下花枝輕輕一嗅又痛快扔下。夕陽為滿園花色鍍上高潔的淺金,當真是如畫美景,被路過此地的程澈盡數收入眼中。

她手中握著程國公送來的密信。一月前大皇子毫無徵兆地謀反篡位,三皇子領御林軍救駕並斬其於馬下,成祖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三皇子的聲望由此達到極點,是眾望所歸的嗣君人選。畢其功於一役,未來程氏的榮耀或者落魄全繫於程澈一人身上,她罕見地一夜未眠,曦光穿過窗欞停於鼻尖,她終於開口,只說了兩句話。

但張宣相信程澈是出於嫉妒,對心上人思慕之人的嫉妒,這種情緒總與喜歡如影相隨,他感同身受。

張宣並不知曉程澈在此事中到底起了多少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她並無絲毫待嫁的喜悅,顧澤生亦是如此,甚至新婚當夜留她獨守空房。程澈並不怎麼失落。

她伸出手對著燭火,忽遠又忽近,看著影子變大變小,竟找出了樂子,吃吃笑著:「張宣,你看這光芒萬丈背後,竟是這樣漆黑。」

出房間時張宣撞見了徐嬤嬤,兩天後成祖召程澈入宣政殿。張宣太明白這兩件事關聯在一起後的滔天危機,他堅持陪同,而程澈似乎並未察覺。

成祖早已病入膏肓,接見也是躺在床榻之上,他命程澈坐下後輕輕笑了一聲:「眾秀啊,朕到底是年老糊塗,竟給你取了這個字,現在看真是不合適。」

她從容跪下:「兒臣不懂。」

「若你是個男子,怕這天下要改姓了。」

成祖大概是被她一問三不知的態度氣到了,猛烈地咳嗽起來,四周宮女太監連忙過去為他順氣。程澈像是害怕,側頭看了張宣一眼,他立刻站起去幫忙。

人多手雜,當時的場面太過混亂,就算有人故意不清除並加以掩飾成祖喉嚨中的濃痰,也不會惹人注意。而後皇帝駕崩,宮中更是亂作一團,徐嬤嬤的溺死自然也無人關注。

張宣回程澈所居宮室時手還是溼的,徐嬤嬤在斷氣之前一直質問他是否對得起陛下,他淡漠回答,那陛下可對得起我。幼年家族獲罪滅門,家人拼盡全力保住他的性命,卻也不得不拋棄姓氏淪落到入宮當內侍的地步。

他在黑夜中走過前十二年,那年春日梨花堆雪,終於遇到光亮可比太陽,此後他除了小心呵護別無他法。

至於其他的,誰心悅於誰,誰又思慕於誰,都沒有關係了,通通沒有關係了。

4

顧澤生和程澈有過一段相敬如賓的歲月,程澈從出生起便被教導何為人妻、何為皇后。她性淑均,知進退,識大體,對內治理六宮,對外約束族人,總穩穩守住前朝後宮的平衡。面對這樣一位妻子,顧澤生不可能一直無動於衷。

於是程澈膝下有了嫡長子,那年她十八歲,之後又五年,她的兒子有了儲君之位。花開花謝中年歲更迭,日子漸漸模糊至悲喜不辨,直到顧澤生潛邸花園中早已枯死的海棠忽然開花。

程澈聞之親自前去查看,綠葉疊翠堆出朵朵胭脂,她在其中回首對張宣一笑:「真是個意外,但本宮最不喜歡意外。」她一語雙關,指的是溫如玉正值妙齡的小妹妹。顧澤生登基後赦免溫氏家眷,其中就包括溫家的這位小女兒。

她不僅承襲了其長姐令人風華絕代的相貌,更有家破人亡磨礪出來的堅韌聰慧。她始終相信溫氏早年大廈之塌背後定有黑手,甚至由蛛絲馬跡推斷到程澈身上。

但她終究年輕,所以自負,竟親自跑來試探程澈。程澈客客氣氣地請她坐下喝茶,還沒等她說完那些彎彎道道的問候便利落打斷,開誠布公地承認:「你們家的事的確由本宮引導,因為本宮嫉妒你的姐姐啊。」

待送走溫家女,她回頭望向張宣,嘴角的笑意如同新雪初霽,森寒到極致便有了溫暖的恍惚:「我之前從未想為難她。」

當夜溫氏小女兒在歸家途中遇刺,她本來應該永遠閉眼,包括那些刺客,都死無對證。但顧澤生出現了,於是溫氏的倒臺和程家的崛起,所謂世事無常變遷,這場刺殺給了他答案。

張宣手裡掌握著成祖留下的情報網,他第一時間便得知此事,匆匆告訴程澈讓她早做準備。她好像沒聽見,給熟睡了兒子哼完首歌后又喝了杯茶,才風平浪靜地開口:「陛下是個講道理的人,這會子定在找當年之事的證據,張宣,你去幫幫他怎麼樣?」

這句話太過石破驚天,將他撞擊得一片空白。他凝固了,只剩兩片唇上下抖著「娘娘……」程澈對他撫慰性地微笑,那笑中應該還有更多含義,他不敢細究,只是看她輕輕抬手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

「這是最好的辦法了,」她說,「算我求你。」

她其實從來都又狠又絕,做事從不留餘地,對他人如此,對自己更甚。

而張宣已經忘了自己是如何以先帝內應的身份見的顧澤生,又如何將程澈親自列出的鐵證一一送到他手上。顧澤生提劍衝出時張宣本能地跟上,然後他看到了立於中宮殿前一襲素衣的程澈,宮人皆被她留在殿內,長劍寒光直擊眉心,程澈不過淡淡笑了笑,彎腰行了個禮:「陛下想知道什麼?」

被驚動的妃嬪不明真相,紛紛跪求他息怒,最終顧澤生拂袖而去,程澈安頓好妃嬪後若無其事地轉身入殿安排宮人去處。陣營已分,張宣只能短暫地站在宮外看她,她似乎有所察覺地回頭,溫聲對他說:「無事。」

程氏族人受她約束,行事低調又不乏實力,與朝中各方勢力互成犄角,顧澤生是仁君也是明君,他不會動程家,也動不了程澈的皇后之位。

果然第二天一道聖旨昭告天下,皇后純孝,自請去北苑為先帝祈福。程國公想聯合朝臣向顧澤生施壓,卻被程澈制止,她天生有賭徒的孤勇,包括願賭服輸的好品質。「錯都在我,」她這樣對自己的父親說,庭院中有棵梨樹,她親自派人從家中移來,碩果纍纍無人摘,「有了不合身份的想法,做了不合身份的事情。」

顧澤生怕程澈再有手段使出,竟親自前來告知。程澈向他行跪拜大禮,三次叩首,眸中有兩澄秋水,七分水潤三分情:「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她已遣散了所有宮人,太子早就被顧澤生派來的人帶走。前往北苑時只有張宣送她,卻也只能跟在她身後三丈遠處,裝作不經意地路過。伶仃一襲瘦影被拉到他的腳下,仿佛他也成了她的影。

珠絡微顫,裙擺紋絲不動,她始終保持著高貴和風度,驀然回首的姿態也盡顯一朝國母的端莊。與和顧澤生訣別的情意綿綿截然不同,程澈統共對張宣說了四個字。

「拜託。」

後兩個字她或許根本沒打算說,但張宣一直站在原處,她也立於庭院沒過腰的雜草中,忽然有一瞬她的眼睛雲霧繚繞,終於吐出最後兩字:「保重。」

片刻後她依舊是雙目清明、進退有儀的皇后程澈,轉身之後再沒回頭。

5

小夏子被安排到了太后宮中。程澈馭下寬厚,小夏子又背靠張宣這棵大樹,在宮中也算如魚得水。

可新帝雖然繼承了先帝不俗的形容舉止,卻並沒有繼承先帝的仁慈。

「師傅這麼關心太后,為何不親自去看看?」他年紀小,好奇心重,猶豫了片刻竟直言相問。張宣微笑著,他已年近不惑,可歲月的摧折卻加速了他的衰老,尤其是和程澈相比。他的回答令小夏子摸不著頭腦。

「我不去見娘娘,才是真的關心娘娘。」

前朝你來我往的兩派鬥爭自然會波及到後宮,新帝還未選秀,妃嬪並不多,卻依舊有兩位以不敬太后的罪名被扔到冷宮。某日新帝前來請安,屏退宮人內侍與程澈單獨談話近半個時辰。他走之後程澈喚來小夏子:「去請你的師傅來,哀家想見他。」

其實也沒什麼話可說,程澈專注於修剪海棠盆栽,張宣還是像當年一樣,恭敬地立在一旁,給她沏茶添香。她剪花枝的動作鶴一樣優雅,花瓣簌簌零落聲中她終於問:「這些年,你過得如何?」

相關焦點

  • 精彩的宮鬥文,她本是小小宮女,被逼無奈逆襲上位,成寵妃奪後位
    精彩的宮鬥文,她本是小小宮女,被逼無奈逆襲上位,成寵妃奪後位大家好,小編來推薦超好看的言情小說了,今天給大家帶來5本精彩的宮鬥文,她本是小小宮女,被逼無奈逆襲上位,成寵妃奪後位,解救書荒中的你。免費入坑,趕緊收藏起來吧!
  • 《羋月傳》:宣太后一生嫁了幾個男人,她最愛的是誰?
    而正史記《史記-匈奴傳》和《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朝賀之後和義渠好上了,生2個兒子。」說的是嬴稷當上皇帝後,義渠來朝拜時和羋月好上了。而最後《史記-匈奴傳》也記載:「詐而殺義渠戎王於,遂起兵伐義渠。」義渠最後死在自己的相好手中,不論是史實還是電視劇義渠都是死在宣太后羋月手上。
  • 悲情王妃:生養5個子女,只有一子成活,兒子稱帝,她卻不是太后
    生養5個孩子,只有一子成活;兒子成為皇帝,她卻不是太后!她是皇帝生母,卻沒有太后之名,死後獲賜「皇帝本生妣」!都說女人嫁得好人家,就會幸福一生。其實,這話也並不絕對,清朝鹹豐年間,有位普通的官宦之女,憑藉自己清秀的長相與溫婉的脾性,15歲嫁入王府,成為嫡福晉。婚後兩人感情很好,她先後生養了4子1女。
  • 《甄嬛傳》:皇上的結局,就藏在太后臨死前留下的八字詛咒裡!
    後宮雖然是皇后在掌管,但一舉一動都沒有逃過太后老人家的毒辣眼光。 可以說太后這個人是雙商在線。 她本來是康熙爺身邊的侍女,不知為何,卻偏偏入了皇帝的青眼,臨幸後成為後宮三千佳麗之一。 而雍正帝胤禛正是烏雅氏和康熙的第一個孩子。 當時由於烏雅氏位分很低,生了胤禛後也才晉升為嬪。 按宮中慣例,位分低的妃子,是沒有資格撫養孩子的。
  • 年少最恨王熙鳳,如今才知她可憐
    報復得逞的王熙鳳為了保密,竟然唆使來旺兒殺掉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張華,幸虧來旺兒陽奉陰違,溜達了一圈回來,並沒有殺死張華,為賈府後來被潑皮倪二詬告官府埋下了伏筆。其二是王熙鳳貪利忘義可恨到令人髮指。大財主的女兒張金哥已經許配給了李守備的兒子,聘禮都收了。後面金哥去廟裡進香,被長安府府太爺的小舅子李衙內看中。
  • 故事:抓到一小賊,我讓侍衛幫忙,誰知他見到那人連忙跪下:皇上
    本篇內容為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1三月底的春央宮,桃花細逐楊花落,嬌羞不再,洋洋灑灑落得院子一地桃紅。午後閒暇,我正手執一卷書冊倚在貴妃榻上細讀,宮女邊菊小步入了內殿,在我身側福了福禮,道:「小主,皇后果然心狠毒辣,昨兒個已將命人將冬夏丟入了後山荒草中。」
  • 《甄嬛傳》太后,享一世榮華,對前朝後宮洞若觀火,卻從未開心過
    隆科多有了造反之心,雍正告訴太后,隆科多必須死,在一個夜裡,太后帶了小菜和酒找隆科多,她說出了多年來對隆科多的怨,也說出了自己的不易,讓隆科多喝了她親自準備的毒酒,她對這個人是又愛又恨。晚年禮佛,卻對前朝後宮洞若觀火人要服老,雖說烏雅氏做了太后,但是現在兒子登基,後宮就應該是兒子嬪妃的天下了,所以她靜心禮佛,不問後宮事!她也不是完全不問,只要她出手就必定是大事。
  • 故事:姐妹雙雙入宮,生下一對皇子,卻落個悽慘下場
    本篇內容為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皇后娘娘深夜駕到,笑裡有哀怨,她說:「世人常道母憑子貴,其實本宮倒覺得是子憑母貴呢。其實呀,只有母子相依,才能談得富貴,可是呢,這宮裡的女人難生養,自己不能生,保不齊就會用上殺母取子的法子。」皇上曾賦詞,贊我們姐妹嬌豔,可我們不是很識字,只能閒來唱唱了。
  • 乾隆不得寵妃子,借太后上位,靠女兒保住富貴
    而其中就有一位不得寵的妃子,只能借太后上位,靠女兒保住富貴。她就是惇妃汪氏,出身滿洲正白旗包衣,是都統四格之女。汪氏為什麼不受寵呢?一來出身不高,二來沒有子嗣,後來才為乾隆生下一個女兒。汪氏出生於乾隆十一年,沒錯,她整整比乾隆小三十六歲,不過沒關係,皇帝再老都是可以選妃的。乾隆二十八年,十七歲的汪氏正式入宮,被封為永常在,此後一直不受乾隆關注。
  • 故事:心上人主動求親,操辦盛大婚禮,成婚當日卻有陌生人來哭喪
    起鬨聲再次響起,我由喜娘攙扶著轉過身來,蓋頭下的方寸之地出現了另一雙紅色喜靴,那喜靴的主人雙股微顫,顯然與我一般激動難當。我與他即將交拜而下,忽門外闖進一撥人來。那群人竟身著喪服,眉宇間毫無喜色,顯然來者不善。未來公婆皆驚訝而起,正欲上前探個究竟,誰知那群人竟紛紛跪倒在地,號哭道:「大行皇帝不幸薨逝,太后娘娘特著臣等前來,恭迎武宗嫡脈入京主持喪儀及大局。」
  • 《大秦賦》可憐人趙姬,縱有千般美貌仍無人愛她,終其一生是棋子
    《大秦賦》可憐人趙姬,縱有千般美貌仍舊無一人愛她,終其一生都是棋子!朱珠飾演的趙姬很美,如果把趙姬的一生看作一本書,書中的情節必定是跌宕起伏,即使成了監國太后,她骨子裡依舊是個無知婦人。但圍繞著她牽扯到的男人們諸如嬴異人、呂不韋、嬴政、嬴傒、嫪毐等人,他們給她的人生帶來各種豐富的經歷和色彩。是幸運,她與他們的糾纏讓她從無名趙姬成了大秦太后,是不幸,她的一生都是這些男人手中的棋子。對於嬴異人而言,她是貌美會跳舞帶給自己快樂時光的妻子,是兒子嬴政的母親。但這個男人胸懷秦國和天下,他最愛的是大秦百年基業和東出之志向。
  • 金庸筆下因愛生恨的女魔頭們,其實都是可憐人
    《神鵰》第一章,就講了一個女魔頭的故事,她就是李莫愁。李莫愁的容貌非常美,對愛情更是忠貞不渝。從她邂逅陸展元的那一刻,就抱定了與他長相廝守的決心。為了這個男人,她不惜放棄自我,不惜背叛師門。當她獻出了自己的全部時,陸展元卻變心了。李莫愁突然想起了師父的告誡:「天下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當她看到陸展元與新歡何沅君蜜裡調糖時,心如刀絞。
  • 名為「雙喜」,實則悲涼:雖貴為公主,也難逃命運的摧折!
    一·緣起:婚姻是命運的轉折崔白創作這幅畫的原因,與一個悲涼的故事有關。兗國公主出生於仁宗寶元二年(公元1038年),為苗貴妃所生,算是宋仁宗長女。在她出生的一年前,她的哥哥趙昉剛出生便夭折。其後,她又有了十四個弟弟妹妹,但真正長大的只有三人。她的名字不為人知,留下的只有包括「兗國公主」在內的一系列封號。
  • 姐妹同是入宮為妃,為何一位貴為一國之母,一人卻要以死謝罪?
    順治後宮就有兩位妃子,她們是親姐妹,一位寵冠三宮六院,貴為皇后,一位卻只得到一個以死謝罪的結局。各朝帝王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不會因為一個女人而放棄整個天下的。就像唐朝時的楊貴妃,當時的唐玄宗可以說是被她的美色誘惑而曾一度不理朝政,但安祿山之亂時,還是同意叛軍將其賜死,以此來保住自己的江山。
  • 故事:庶女嫁皇帝為後,不久卻被下旨「剔除嬪妾名單,死生不見」
    本篇內容為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楔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是個幼年失怙、無依無靠的可憐人,卻也是個恩將仇報、曲意逢迎的小人。1元和六年,詹王逼宮,害死帝王,屠盡秦王兩家精英,後幸被太后王氏力挽狂瀾。
  • 如懿傳—愛難如懿,相愛之人緣何反目?生當無愧,且像綠梅永存傲骨
    不同的文學、影視作品中,對這個故事做出了不同的精彩演繹。《如懿傳》便是其中上乘。2如懿原名並非如懿。踏入那道宮牆之前,她是烏拉那拉青櫻。彼時,滿清貴族少女的她,在戲場中邂逅了少年弘曆。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當時只道,不過是戲中人、戲中事。天真爛漫的少年少女不以為意,看著熱鬧,分享著點心,還偷偷溜出去,城牆共嬉遊。春心萌動,情愫暗生。
  • 古代公主、太后的私生活.......
    這種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的說法,在近來的各種論著中仍不時可見。但是若能捐棄成見,平心考察史事,就會發現另一幅歷史圖景。關於呂不韋與秦莊襄王后之私通,歷來議論者甚多,或搜奇獵豔而津津樂道於秦王政之為私生子,或藉此指斥暴秦宮闈之淫穢。其實莊襄王后原是呂不韋的姬人,雖經政治婚姻而成為莊襄王之妻,與呂舊情不斷,僅此尚不足為放蕩之尤。但她看上嫪毐,應可算是淫行(其事俱見《史記· 呂不韋列傳》)。
  • 故事:我與姐姐入宮為妃,母親恐我奪寵,背地裡算計著讓我無子
    引誘構陷董慧嫻的主意是我貢獻給御乾華的,私通妃嬪的侍衛是御乾華安排好的,攛掇孔貴嬪去捉姦的宮女翠翹也是御乾華的人,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局,為的是借董慧嫻之死,牽涉董太后和奉恩伯府,進而剪除清河柳氏的羽翼。既然是盟友,此等關鍵時刻,我自然要助他一臂之力的,我揮揮手,召來陪嫁秋荻:「把消息給大夫人和太后姑母傳去吧,冠絕京城的奉恩伯府大小姐就這麼死了,親人總是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