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今天這篇文章主要針對海頓來進行分析。
希望通過一下簡單粗暴的分析,能夠讓大家對海頓這位交響樂之父有一定的了解。
(一)海頓
海頓(Joseph Haydn,1732-1909),奧地利作曲家,全名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綽號為「海頓爸爸」,被後人尊稱為「交響樂之父」。
1.人物生平
海頓從5歲開始便於以為叔父住在一起並跟隨叔父學習音樂,兩年以後,海頓成為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唱詩班男童,在那兒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但卻沒有接受系統的音樂理論的訓練。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海頓開始出現變聲,從這時開始就被教堂除名了。
青年時代靠做自由音樂家和教師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廣交維也納有勢力的人,並師從著名的義大利作曲家和歌唱教師尼古拉·波爾波拉學習作曲,為他充當伴奏和助手。1758年成為莫爾金伯爵的音樂總監,這位伯爵居住在維也納,但夏天卻在故鄉波希米亞度過。
1761年可以說是海頓生活中是重要的轉折點,他開始為保羅·安東·埃斯特哈齊親王服務,這位親王是最富有和最有勢力的匈牙利家族之一的首領。是一位忠誠於音樂事業的慷慨的藝術保護人。
海頓在保羅·安東及其兄弟尼古拉斯的宮廷中,度過了近30年的時間,對他作為一位作曲家的發展來說,這樣的生活環境是每位作曲家都奢求的。但是,海頓也有著自己的一些難處,在親王所要求的情況下,不管是什麼形式什麼體的音樂,海頓都必須要創作出相關的音樂並指揮演出,訓練和監督所有的音樂人員,當然還擔任這維修樂器的重要責任。
在宮廷度過的這些年中,歌劇和音樂會成為每周都要演出的事情,還為尊貴的訪問者舉行特別的歌劇和音樂會。在親王的私人房間裡,幾乎每天都舉行室內樂的演出,親王自己通常演奏上低音維奧爾琴,該樂器類似大型低音維奧爾琴,有一套額外的共鳴金屬弦,可以像豎琴一樣地彈撥。海頓寫了大約165首上低音維奧爾琴曲,大多數是同中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奏。
在18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他的聲名鵲起,他也滿足全歐洲一些出版商和個人的許多委約。他呆在埃斯特哈齊一直到尼古拉斯親王於1790年去世,尼古拉斯的兒子安東成為埃斯特哈齊的下一位親王,他立即解散了他父親的樂隊。海頓得到一筆退休金,前往維也納自己的家中生活,但是這樣的狀況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
之後海頓參加了倫敦相繼舉行的兩個演出季節,雖然很辛苦,但創作頗豐,收益不少。海頓為演出季節指揮音樂會,並寫作了大量新作品,包括12首《倫敦交響曲》。
2.創作特徵
海頓鋼琴音樂的風格正如他的基本創作風格一樣,總是給人以明朗、樂觀、充滿活力、富有幽默感和民間氣息的感覺,其實這樣的鋼琴音樂風格與他生活的時代遊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關於海頓作品的特徵,正步音樂也去認真聽了一下,確實有一種積極向上的音樂態度在其中,也一樣各位音樂愛好者,跟隨正步音樂的步伐多去了解一下海頓。
3.代表作品
海頓晚期的作品多屬於古典主義時期風格作品,多以鋼琴奏鳴曲為主。
海頓創作中期的25首奏鳴曲是海頓的轉折點,他從中期開始運用典型的古典時期的音樂形式,從樂句結構和樂曲規模上都比以往有所擴大,用精妙的手法對主題展開得很嚴密,富有建築感,表現出了熱情激昂的情緒。由於受到莫扎特作品中抒情性的影響,海頓後來的創作靈感一度有了新的傾向,注重快板樂章歌唱性的寫作,使旋律更加富有美感。
晚期奏鳴曲有5首,富有獨創性,是非常成熟的作品,這是海頓離開宮廷後自由創作時期創作的。這5首作品較之中期作品有了突破,思想更為深刻,主題之間有了明顯的對比。作品中表現了英雄性和戲劇性,有和貝多芬早期奏鳴曲同樣的感覺,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大調奏鳴曲》。
通過以上對海頓先生的人物生平、創作特徵和代表作品相信大家對海頓有了一定的了解,歡迎各位老師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