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定論中,隋煬帝是一個暴君,又是一個荒淫無道的君王。其殺兄逼父上位的這種行為,違背了人類的人倫關係。因此,隋煬帝是已經被否定了的反派人物。作為一個殘暴的亡國之君,他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僅僅小於商紂王。
(隋煬帝畫像)
不過,近年來,卻有不少人試圖為隋煬帝翻案。他們認為歷史誤解了隋煬帝。那麼,我們該不該為隋煬帝翻案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幫隋煬帝翻案?幫隋煬帝翻案的人,思維誤區在哪裡呢?
顯然,幫隋煬帝翻案肯定是錯誤的。隋煬帝所做的那些殘暴的事情,包括他違背人倫逼父殺兄、窮兵黷武三徵高句麗、修建大運河搞得民不聊生、眾叛親離丟掉國家等等,這些歷史事實,那不是想洗白,就能洗白的。
那麼,既然無法實現洗白的目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幫他洗呢?我認為,為了正本清源,我們必須講清楚兩個方面的問題。
(出徵高句麗)
一、隋煬帝的窮兵黷武,與促進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問題。
中國古代一直有一種大一統的思想。因為有這種大一統的思想,因此在中國人的思維中,只要是打擊周邊的少數民族,都是在實現大一統的目標。比如漢武帝發動的「漢匈戰爭」,清朝徵討準噶爾汗國之戰,忽必烈收服西藏等等。
這個話其實也並沒有錯。如果沒有這麼多的大一統的戰爭,中華民族的版圖,也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不過,就算是大一統的戰爭,也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這個前提條件,就是整個中原地區的國家,必須受到北方少數民族強有力的挑戰。只有受到強有力的挑戰,奮起反抗才是應該的。漢朝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硬氣話,首先也是少數民族「犯」了,沒有「犯」,就一味地窮追猛打,那就是一種對邊關的破壞。
漢武帝當年對匈奴發起了戰爭,因為太過,其實是受到歷史詬病的。而且漢武帝在晚年的時候,對自己一味發動戰爭的錯誤,也是有認識的,他是下過罪己詔的。
除了「自衛反擊」這一點外,發動這種大一統的戰爭,還必須確保國內的安全穩定。確保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否則,如果大量消耗人力物力來發動戰爭,造成國內民怨沸騰,天下諸侯離心離德,這種戰爭就是得不償失的,是很不應該的。
隋煬帝發動的對高句麗的戰爭,既沒有一定要打高句麗的必要,同時也把國內打得窮困不堪,顯然是不恰當的。
隋煬帝這種情況,和商紂王的情況是一樣的。商紂王也是因為大肆發動對東夷、徐夷的戰爭,也是遭到了朝廷內外的強烈反對,也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同時戰爭之後,又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問題,所以最終商紂王把國家給搞沒了。
很多人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這種戰爭的危害,一味地肯定所謂的大一統,所以才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
(開鑿大運河)
二、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方便享樂,與促進交通和灌溉的問題。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引水樞紐工程,在漕運以及農業灌溉中,都有比較大的意義。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便、陸路運輸成本太大的情況下,大運河在漕運和灌溉上,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正是因為大運河對古代的交通灌溉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隋煬帝做出的開鑿大運河的事情,才會獲得後人極大的稱讚,並試圖為隋煬帝洗白。
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雖然大運河這項工程,對漕運和灌溉有一定的作用,但當初修建的時候,主要不是針對灌溉。而且漕運也只是為了方便皇家消費物品的運輸,不是用於方便國家物資調配,不是為了保家衛國(就像驛站那樣)的需要。
另一方面,開鑿大運河,給老百姓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隋朝建立以後,作為皇二代的隋煬帝,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休養生息」。畢竟經過大亂以後,都是要休養生息的。只有經過了休養生息,讓老百姓富裕起來了,讓國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了,才有足夠的錢拿去打仗。
漢朝建立以後,也是經過了「文景之治」,積累了足夠的資本以後,才去打仗的。隋煬帝沒有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就好大喜功三徵高麗,調動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運河,顯然是錯誤的。
更為關鍵的是,隋煬帝的這種做法,對社會風氣是一種很大的敗壞。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貪圖享樂的皇帝,因此大家都不會再去擁戴他了。
一個失去朝中大臣和天下老百姓擁戴的皇帝,有什麼必要為他洗白呢?
(參考資料:《隋書》《舊唐書》《新唐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