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不該為隋煬帝洗白,他三徵高麗及修大運河,是對還是錯

2021-01-15 網易

  在歷史定論中,隋煬帝是一個暴君,又是一個荒淫無道的君王。其殺兄逼父上位的這種行為,違背了人類的人倫關係。因此,隋煬帝是已經被否定了的反派人物。作為一個殘暴的亡國之君,他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僅僅小於商紂王。

  

  (隋煬帝畫像)

  不過,近年來,卻有不少人試圖為隋煬帝翻案。他們認為歷史誤解了隋煬帝。那麼,我們該不該為隋煬帝翻案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幫隋煬帝翻案?幫隋煬帝翻案的人,思維誤區在哪裡呢?

  顯然,幫隋煬帝翻案肯定是錯誤的。隋煬帝所做的那些殘暴的事情,包括他違背人倫逼父殺兄、窮兵黷武三徵高句麗、修建大運河搞得民不聊生、眾叛親離丟掉國家等等,這些歷史事實,那不是想洗白,就能洗白的。

  那麼,既然無法實現洗白的目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幫他洗呢?我認為,為了正本清源,我們必須講清楚兩個方面的問題。

  

  (出徵高句麗)

  一、隋煬帝的窮兵黷武,與促進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問題。

  中國古代一直有一種大一統的思想。因為有這種大一統的思想,因此在中國人的思維中,只要是打擊周邊的少數民族,都是在實現大一統的目標。比如漢武帝發動的「漢匈戰爭」,清朝徵討準噶爾汗國之戰,忽必烈收服西藏等等。

  這個話其實也並沒有錯。如果沒有這麼多的大一統的戰爭,中華民族的版圖,也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不過,就算是大一統的戰爭,也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這個前提條件,就是整個中原地區的國家,必須受到北方少數民族強有力的挑戰。只有受到強有力的挑戰,奮起反抗才是應該的。漢朝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硬氣話,首先也是少數民族「犯」了,沒有「犯」,就一味地窮追猛打,那就是一種對邊關的破壞。

  漢武帝當年對匈奴發起了戰爭,因為太過,其實是受到歷史詬病的。而且漢武帝在晚年的時候,對自己一味發動戰爭的錯誤,也是有認識的,他是下過罪己詔的。

  除了「自衛反擊」這一點外,發動這種大一統的戰爭,還必須確保國內的安全穩定。確保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否則,如果大量消耗人力物力來發動戰爭,造成國內民怨沸騰,天下諸侯離心離德,這種戰爭就是得不償失的,是很不應該的。

  隋煬帝發動的對高句麗的戰爭,既沒有一定要打高句麗的必要,同時也把國內打得窮困不堪,顯然是不恰當的。

  隋煬帝這種情況,和商紂王的情況是一樣的。商紂王也是因為大肆發動對東夷、徐夷的戰爭,也是遭到了朝廷內外的強烈反對,也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同時戰爭之後,又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問題,所以最終商紂王把國家給搞沒了。

  很多人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這種戰爭的危害,一味地肯定所謂的大一統,所以才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

  

  (開鑿大運河)

  二、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方便享樂,與促進交通和灌溉的問題。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引水樞紐工程,在漕運以及農業灌溉中,都有比較大的意義。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便、陸路運輸成本太大的情況下,大運河在漕運和灌溉上,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正是因為大運河對古代的交通灌溉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隋煬帝做出的開鑿大運河的事情,才會獲得後人極大的稱讚,並試圖為隋煬帝洗白。

  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雖然大運河這項工程,對漕運和灌溉有一定的作用,但當初修建的時候,主要不是針對灌溉。而且漕運也只是為了方便皇家消費物品的運輸,不是用於方便國家物資調配,不是為了保家衛國(就像驛站那樣)的需要。

  另一方面,開鑿大運河,給老百姓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隋朝建立以後,作為皇二代的隋煬帝,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休養生息」。畢竟經過大亂以後,都是要休養生息的。只有經過了休養生息,讓老百姓富裕起來了,讓國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了,才有足夠的錢拿去打仗。

  漢朝建立以後,也是經過了「文景之治」,積累了足夠的資本以後,才去打仗的。隋煬帝沒有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就好大喜功三徵高麗,調動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運河,顯然是錯誤的。

  更為關鍵的是,隋煬帝的這種做法,對社會風氣是一種很大的敗壞。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貪圖享樂的皇帝,因此大家都不會再去擁戴他了。

  一個失去朝中大臣和天下老百姓擁戴的皇帝,有什麼必要為他洗白呢?

  (參考資料:《隋書》《舊唐書》《新唐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隋煬帝楊廣堅持修京杭大運河,只是為了享受嗎?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運河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有利於運送糧草用兵高麗,終點在杭州可以南糧北調供應京師,最後由洛陽西給長安,這種格局長安三百多年,至唐末五代經濟重心南移為止。長安是政治中心,宗廟陵寢所在,權力中樞;洛陽是經濟中轉站,隋唐陪都,中原重鎮、運河樞紐。長安、洛陽、揚州、益州、蘇州、荊州、廣州、幽州、汴州、明州、洪州等城市是唐代的大都會。
  • 隋煬帝諡號為「煬」是否有失公允,他有什麼功績,做了什麼天怒人怨...
    但事實上,他是將營建東都、開鑿運河、巡遊江都三件事一起通盤考慮的,三件事都有其重要目的。隋煬帝還特意帶上陳後主的遺孀沈婺華,其用意顯然是用以聯絡南人感情,如果只是為了遊玩,帶著這個老婦又有何用。楊廣來到江都,帶給江東父老的第一件禮物,是於大業元年十月初二,在江都宣布大赦江淮以南,免除租賦。
  • 隋煬帝三次出徵高句麗,雙方兩敗俱傷,倒是為後人做了鋪墊!
    而隋煬帝呢它又是一個很倔脾氣的人,他覺得沒道理我搞不定啊,而且二徵高句麗之後,隋朝進入了一個內憂外患的階段,外面打不贏,裡面擺不平,人心向背漸漸就失去了大勢,就是為大勢已去,就失去了一個繼續存活,或者說繼續主持大局的那麼一個格局和形勢,這種時候隋煬帝就覺得自己特別需要一場勝利來衝衝晦氣,來重新提振一下士氣。
  • 楊廣為何要修大運河,只是為了享受嗎?把路線連起來,你就明白了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十分矛盾的現象,舊王朝大多是被新王朝消滅的,統治者對於前朝的末代皇帝自然是不會說什麼好話,所以有人認為,隋煬帝是在史書中被唐朝史官給故意抹黑了。隋煬帝楊廣,出生於公元569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史書記載他昏庸無道,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 楊廣修大運河的目的是什麼?專家:看看大運河的路線,你就知道了
    ——《觀新修運河贈總戎平江陳公·其一》明 倪嶽如果要評比中國史上最為有名的暴君,楊廣一定可以當仁不讓的排進前三位。相比之於秦始皇的暴政,楊廣的那些暴行更加的無恥和荒唐。在隋煬帝的功勞與過世當中都會出現一個名詞,那就是京杭大運河。與長城讓秦始皇這個人物變得難以評價一樣,京杭大運河的存在也讓後人對隋煬帝褒貶不一。
  • 天才多走一步就會變成傻瓜,隋煬帝是昏君?還是雄才大略的英主?
    我們曾經在書籍上看到的對於隋煬帝的評價都是驕奢、道德敗壞、弒兄殺父的。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會有雄才大略呢? 其實,這些評論和真實的歷史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因為這些評論基本都是經過評書戲曲的刻意渲染而勾勒出來的。而隋煬帝楊廣確實是歷史上一個非常少見的文武全才的皇帝。
  • 千萬別被「煬」字騙了,他還幹過這些大事!
    說起隋煬帝楊廣,大家對他的評價普遍有些偏頗,畢竟「煬」這個諡號很容易讓人把他當成一個暴君。雖然楊廣確實挺殘暴的,甚至還有野史記載說是他命人把自己老爹錘死了,但是這都是無稽之談,不過楊廣在任上確實是把隋朝給作沒了。那麼,楊廣真的是敗家子嗎?千萬別被「煬」字騙了,他還幹過這些大事!
  • 楊廣既然是昏君,為什麼死也要堅持將大運河修好?
    楊廣是不是昏君,目前仍無定論,而且楊廣也不是到死都要堅持修大運河,反而是因為修大運河導致隋朝滅亡,楊廣被殺。所謂昏君,應該是昏庸無道、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只是國家衰亡,百姓苦不堪言。隋朝統一天下後,雖然建立了大一統的帝國,但是中原各地在經過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分裂後,各地發展非常不均衡,南方早已是「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北方中原地區卻還存在「中原大亂,因以飢疫,人相食,無復耕者」的恐怖局面。楊廣登基後,大刀闊斧的主持遷都,將洛陽定為東都,因其位於天下的正中間,便於管理國家,同時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楊廣為什麼會修建大運河?專家:看看大運河的路線就知道了!
    歷史上的隋煬帝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暴君。恰恰相反,他是明君,功績不亞於其父隋文帝,之所以會落下如此多的「罵名」,其實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也許你會問:「既然說楊廣是一代明君,為什麼要勞民傷財修築大運河,不就是為了去江南找美女、找樂子嗎?」
  • 隋煬帝修京杭大運河目的何在?你把大運河的路線連起來,便能知曉
    正所謂失民心者,失天下,當時隋煬帝強徵百姓修造大運河,無數百姓餓死的餓死,被官兵打死的打死,一時間可謂是民不聊生,然而楊廣為什麼要修建大運河呢?將大運河的路線連起來,便能窺探一二。
  • 為什麼有人給隋煬帝翻案,說他有作為,對後世貢獻大?
    隋煬帝的確有作為,的確對後世貢獻很大啊。 南水北調工程,聽說過吧?分東、中、西三線。最早開通的是東線,就是在京杭大運河的基礎上進行的。一千多年了啊,跨越千裡的人工運河!比巴拿馬、蘇伊士兩大運河都長好幾倍!
  • 為什麼有人說隋煬帝時期開鑿大運河,是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初衷是為了溝通南北,消弭隔閡,但是過於急功近利,使得百姓不堪重負,紛紛起兵造反,由此也造成了隋朝的滅亡,是弊在當代。但是大運河的修建使得南北往來便利,隋朝以後的各個朝代都因此受益,是利在千秋。
  • 歷史上3位臭名昭著的人物,如今被電視劇洗白,你一定都認識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3位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如今卻被電視劇洗白!紀曉嵐第一位就是紀曉嵐了,想必很多人都對《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印象深刻。在劇中的紀曉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清官,而且不近女色,充滿了智慧的這麼一個才子的形象。
  • 修建京杭大運河,真的挖空了隋朝、激起了民怨嗎
    但是我們細細查看史書就能發現,隋朝滅亡,跟大運河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興修大運河這個說法,都是我們後來人,幫隋煬帝總結的。當時的隋煬帝,只是在原有的水系上一直往北擴建。那麼,修建大運河的過程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從明朝開始,朝廷的政治中心都沒有改變,就是京城。大運河作為溝通南方與北方經濟的紐帶,終點自然就是京城了。
  • TVB1987版《大運河》,群星薈萃,數不清的知名藝人參與演出
    這部劇雖然以歷史為依託,但也融入了很多民間傳奇的元素,並引以為重,將風塵三俠中的虯髯客命為了主人公。不過儘管他的演技十分出色,但在形象上,根本無法表現虯髯客該有的氣勢。 作為一個觀眾,我們也沒必要吹毛求疵,梁朝偉的虯髯客精明強幹,武功高強,許多歷史重要人物,在他面前,好像小丑。 如果單論人格魅力,拋開形象氣質,他的角色塑造,還是很成功的。 陳玉蓮飾演蘭陵公主。
  • 追憶《大運河》:瑕不掩瑜的隋唐群英像
    所以還是強拉偉仔出來演了,這部戲很多外景是遠到西安、華山和東莞拍的。在重要角色上,雖然沒有其他幾虎上陣,但有劉青雲、吳啟華等人登場,好歹也算完成任務。現在回顧這部戲,虯髯客「風塵三俠」和隋唐英雄的故事也算拍過好幾版了,這樣一個充滿歷史烽煙的經典故事,對於香港影視來說,自然是不容錯失。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今年4月,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該古墓出土墓誌寫有「隋故煬帝墓誌」。因此前公布的距離此處墓葬不遠處的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曹莊墓葬的「真偽」遭到質疑。經過半年多反覆論證,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 《全職高手》:孫翔洗白在意料之中,他喜歡上蘇沐橙才是最大反轉
    《全職高手》:孫翔洗白在意料之中,他喜歡上蘇沐橙才是最大反轉孫翔對蘇沐橙有了好感,這是廣大全職粉打破頭都想不到的狗血劇情……孫翔洗白,其實並不是沒有想到的事情,因為這個孫翔……實在是太慘了,不斷地囂張,不斷地被打臉。每次都覺得自己勝券在握了,結果最後關頭就涼涼。
  • 水利史詩|大運河,流淌千年的建造智慧
    當時正為軍隊糧食發愁的秦國,當即拍板建設。 修建運河確實達到了「疲秦」的效果。10年之久的建設,讓秦國「無暇東顧」。而後,鄭國的身份和陰謀被識破,當秦王要殺他時,鄭國據理力爭:「此渠成,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一句「為秦建萬世之功」救了自己一命。 不得不說,鄭國是一個少有的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