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食品安全的源頭汙染未引起足夠警覺

2020-11-30 人民網財經頻道

 

土壤汙染到了不能忽視的地步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受到全民關注。食品安全源頭汙染的治理必須受到高度重視。如果食品安全的源頭生產已遭受汙染,後來即使再加工處理,也難以保證質量。我國兩起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案)都是源頭亂添加造成的。這是我國目前半截子式的農業產業化造成的。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源頭的汙染治理還基本上停留在放任其流狀態,主要表現在:

其一是「一家兩制」現象。一些調查或報導揭示,我國農民在蔬菜、養殖生產中存在所謂的「一家兩制」現象,也就是農民自家吃的與外賣的,是分開生產的。自家生產的,少打或者不打農藥,少施或者不施各種激素與化肥。隨著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可能連農民自己也意識到農作物生產中亂施各種化肥農藥生產出來的東西是不安全的,自己不敢吃,專門拿來出售。

其二是土壤汙染。我國部分地區的土壤遭遇重金屬汙染,但卻一直在進行種植,這種土壤生產出來的東西應該不宜食用。我們究竟有多少這樣的土地?據相關報導稱,我國目前重金屬汙染和農藥汙染的土壤都超過了千萬公頃。如何對這種汙染的土地進行汙染治理,目前還是一筆湖塗帳。一些水體汙染也應該進行詳細的調查。土壤汙染到了不能忽視的地步。土壤汙染最終會要通過植物鏈進入人體,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其三是過量的化肥使用。中國每畝化肥使用量目前在全球也屬前列。過量的化肥使用,一方面未被吸收的化肥殘留在土壤中,汙染地下水,另外過量的化肥催起來的作物的品質也難以保證。我國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但實際上我們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和20%的農藥。全國每年的化肥使用量為4637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達每平方公裡40噸,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22.5噸的安全上限。自1981年至2008年,中國糧食年產量從3.25億噸增長至5.29億噸,增長約六成;氮肥使用量卻從1118萬噸增加到3292萬噸,增長了近2倍。從農戶角度來看,我國農民缺乏科學的施肥知識與習慣,存在單純靠追施化肥獲得產量的思想誤區。過量施肥汙染嚴重,浪費也很嚴重。

其四是過密化養殖。養殖場「過密化」飼養引發禽流感傳播的重大安全隱患。低廉的價格導致許多養殖戶只能通過數量取勝,許多養殖場普遍存在飼養密集度過高的現狀,成百上千的動物被關在狹小擁擠的圍欄內,惡劣的生長環境使許多家禽疫病抵抗力越來越差,容易暴發傳染性疾病。當前,病毒變異的速度越來越快,作為禽業大國和候鳥的主要集散地,中國的家禽養殖方式潛藏著巨大的風險,禽流感的爆發對中國的養殖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其五是添加劑和抗生素濫用。各種速長劑、生長劑等植物生長素被冠之以「高效農業」濫用,為了防病治病又使用大量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最終又通過食物鏈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侵害。美國70%的抗菌藥物並非用於人類,而用在了動物身上。

如何才能加強源頭汙染治理?目前的市場機制其實難以解決,而是會出現逆淘汰現象。農民分散經營,自己少施化肥農藥,但從農產品的外表是看不出來的,甚至是剛好相反。不施或者少施化肥農藥的農作物長相難看,反倒被消費者看不起,賣不出價錢來。食品安全的這一屬性,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最後會讓那些老實的農民吃虧。集體誤選的結果,導致大家都利益受損。

農產品的源頭汙染如何治理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首先必須要把工作重點轉移過來,在安全的基礎上再追求產量。目前的考核指標基本上都是量的概念,導致不少地方只重視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國家應該把源頭汙染治理列為重要的工作,對於目前片面施用化肥等增產技術進行調節。

其二必須讓農民聯合起來,通過做實做強行業協會,允許鼓勵農協直接進城開農貿市場與超市,改變目前的農超對接為農農對接,也就是讓產地的農民專業協會與銷地的農貿市場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實行透明農業,讓居民吃上環節少、透明度高、可追蹤、便宜的水果蔬菜。(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往日財評:

人民財評:十八大定調收入分配 政府該如何作為?

相關焦點

  • 時刻保持警醒警覺警惕,切實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防線!
    時刻保持警醒警覺警惕,切實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防線!>杜小剛強調,秋冬季是傳染病高發季節,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充分認識做好疫情防控的極端重要性,牢固樹立「抓疫情防控就是抓經濟發展」的思想認識,及時跟進國家和省最新防控策略,做好前瞻性分析研判,加強對上溝通匯報,進一步細化應急防控標準,完善應急防控預案,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切實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防線。
  • 兩大食品安全事件敲山鎮虎
    本報記者楊濱實習生傅洋  從蘇丹紅到轉基因,從辣椒醬、肯德基到樂之餅乾,幾天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新聞,讓消費者又為自己的健康捏了一把汗。  食品安全問題極大損害企業形象  蘇丹紅事件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有何啟示?出了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後果如何?
  • 新年,別再踩這些食品安全的「雷」
    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是什麼?一直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是什麼?疫情防控下如何預防「帶毒」進口冷鏈食品、控制食品汙染……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進口冷鏈食品、植物基食品等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
  • 旺旺碎冰冰內含絮狀物:兒童食品安全讓人憂(圖)
    記者觀察  兒童是食品安全防線最脆弱的一環  從阜陽奶粉到三聚氰胺,從蒙牛OMP到施恩虛假宣傳,食品安全一次次敲響了警鐘,一次次讓中國的父母感到心痛。過去該給孩子吃什麼是一個問題,現在給孩子吃什麼安全才是最頭疼的大事。
  • 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中國食品安全網中國食品安全網2019年11月27日
    剛剛結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其中專門在健全公共安全體制制度方面指出,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要求。
  • 【年度工作計劃】霍邱縣花園鎮2021年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計劃
    為進一步貫徹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有關要求,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法,做好轄區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確保全鎮人民群眾的飲食衛生安全,現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2021年鎮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計劃。以構建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創建食品藥品安全示範鄉鎮為目標,培養食品藥品安全認識,規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行為和食品藥品市場平衡,全面提高食品藥品安全水平;以建立食品藥品安全信用體系為核心,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履行政府和部門職責,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實解決我鎮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問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 2018年食品行業熱點事件報告
    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授權不得發布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不得發布、轉載不具備我國法定資質條件的檢驗機構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以及據此開展的各類評價、測評等信息。江蘇消保委此次試驗存在諸多問題,結果的發布也未經過充分的專家論證,不符合國家關於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的相關規定。
  • 闢謠工作站:2020年食品領域十大流言-中國食品安全網手機版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針對近來公眾對冷鏈食品的擔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六問羅森:為何不顧食品安全「紅線」?是否僅為個例?
    或者,也可以換句話:對於羅森來說,現在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在快速擴張的同時,在全國範圍內保證門店的自查自檢工作,以及保障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基本訴求。這是為整個餐飲行業再次強調食品衛生的紅線,也是為了從源頭更好地避免食品安全事件。一問:是否遵守《食品安全法》?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又大於天。
  • 鷹嘴豆召回讓人想起這個陣亡將士紀念日周末的食品安全問題
    照片:Sean Locke攝影 / Shutterstock儘管尚未報告疾病,但FDA報告說Trader Joe's,Target,Giant Eagle和Tryst正在召回「大約14,860磅鷹嘴豆泥和蘸醬產品,因擔心可能引起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這種生物體可導致嚴重的,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感染在幼兒
  • 食品安全歸根到底要靠法治
    近日,以「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法治治理創新」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2020)在北京召開,相關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就當前食品安全法治治理的新形勢展開對話、交流,進一步總結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法治治理新經驗、新模式,共同致力於食品供應保障,創新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法治之道,推進我國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 老河口發布2021年「春節」食品安全消費提示,請收好→
    春節即將來臨,為切實保障廣大消費者飲食安全,老河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食品消費安全。一、食品採購提示1.應到具有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超市、商場等經營單位以及具有合法經營資質的集貿市場購買,要進行色、香、味感官檢查,不買變質和過期食品,不要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條件的食品流動攤點去購買。
  • 曹廟鎮2020年度食品安全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及下一年度工作安排
    食品安全工作是關係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大事,特別是各學校、幼兒園食堂及學校周邊的餐飲單位的食品安全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縣委、縣政府和縣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的正確領導下,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鎮食品安全工作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保證了食品安全工作健康有序的開展。現就全鎮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開展及任務落實情況匯報如下:一、構築食品安全保護組織領導體系,執行標準,嚴格監管。
  • 日本3000多名小學師生食物中毒,說好的愛乾淨,食品絕對安全呢?
    現在日本方面已經證實他們被致病性大腸桿菌O157感染,原因基本可以認定是吃了一家名叫Tobu Kyushoku Center的送餐公司提供的學校午餐所引起。這已經不是日本第一次發生大規模食物中毒,或者說,這種食物中毒事件在日本其實經常發生。早在1955年,日本就爆發了著名的「毒奶粉」事件。
  • 瀋陽、大連兩地疫情源頭查明
    記者從剛剛召開的瀋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五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已查明在之前官方公布的病例行程軌跡中涉及佐客超市、開陽大藥房、富昌隆藥房和176路公交車,醫院機構主要有秀水診所、譜康醫院、市第四醫院、沈醫二院北院區、盛京醫院滑翔院區等5家醫院,疫情傳播源頭為入境人員在解除隔離後發病,通過醫院就診活動和家庭社區活動,引起相關家庭和公共場所內的疫情傳播。
  • 羅森不顧食品安全「紅線」,關東煮掉地上後衝水接著賣
    該行為引起消費者的不滿,面對消費者的質疑,店長表示香腸沒有掉到地上,而是掉在「通體的桌子上」,所以售賣人員才會拿水衝一下後接著售賣,「那個案子是天天都擦的」。此外,該店長稱,店鋪有專業的流程,如果東西掉在地上,直接扔進廢棄盒裡,顧客指出問題後就把整個鍋廢棄了。「這是一個新入職的,她也太不懂。」店長說道。
  • 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蔬菜配送市場,食品安全為根本
    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蔬菜配送市場,食品安全為根本。【康隆膳食管理公司】在當今社會,食品安全問題持續不斷的出現,人們愈發懷疑食品的真實程度。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生活中吃到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做成的呢?時間越長,這樣的問題越顯得迫切。
  • 「土十條」印發:2020年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
    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土壤汙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推進土壤汙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強化未汙染土壤保護,嚴控新增土壤汙染;加強汙染源監管,做好土壤汙染預防工作;開展汙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建土壤環境治理體系
  • 愛爾蘭食品安全局發布了對Aldi和Lidl的10種食品的召回聲明
    食品召回並不少見,但僅在上個月就有源源不斷的產品被下架。 召回的原因包括對沙門氏菌的恐懼、未申報的成分,甚至產品中存在金屬碎片。 以下是愛爾蘭超市在全國範圍內的10起食品召回事件。 愛爾蘭食品安全局發布了召回聲明。
  • 東莞市食藥監局公布2018年單位食堂食品安全交叉檢查情況
    是7東莞市石排醫院食堂東莞市石排大道中198號東莞市鴻誠膳食管理有限公司承包經營未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承諾書、食品安全管理員、健康證等信息;未做好「明廚亮灶」工程;索票索證不完善;製作食品的設施設備未貼好標籤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