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著名的「範跑跑事件」
2008年5月12日,眾所周知的汶川大地震爆發。正在課堂裡教課的某中學教師範美忠,丟下一教室學生拔腿就跑,第一個衝到了學校的操場上。
這是一種情急之下的自私保命行為,也是一個教師的嚴重失職。由於並沒有造成學生的重大傷亡,以當時的特殊情況,學校和家長並沒有去深究。
假如範某自己事後能夠躲在一邊悄悄反省,自我鄙視一番,或許事情會就此打住。
然而我們的範老師卻說不,他不但跑到著名的《天涯論壇》,以「現身說法」的方式講述自己臨陣脫逃的「壯舉」,還高調宣揚了一番自己的道德依據,以及言論自由的權利。
在這篇名為《那一刻地動山搖—— 5·12 汶川地震親歷記》的文章中,範美忠如實記錄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逃跑的「合理性」:
「我告訴對我感到一定失望的學生說:『我是一個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卻不是先人後己勇於犧牲自我的人!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
「這或許是我的自我開脫,但我沒有絲毫的道德負疚感……我從來不是一個勇於獻身的人,只關心自己的生命,你們不知道嗎?」
範老師的直白和高調,以及「令人欽佩」的勇氣超乎所有人的意料,驟然掀起了滔天的輿情和圍觀,一周內該帖在天涯社區上的瀏覽量高達14萬餘次,被稱為著名的「範跑跑事件」。
然而當時的輿論卻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樣一邊倒,在以反對聲音為主基調的同時,有人讚許範美忠的誠實「難能可貴」,有人高呼「為自由爭空間,拒絕以言治罪」,還有人貌似高屋建瓴的高舉起反對「泛道德論」的大旗。雙方從道德角度和言論自由角度展開了一場拉鋸戰。
面對批評和壓力,範美忠本人也發出了「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自己的權利和言論自由」的硬扛聲音。
在個別媒體的操弄下,範美忠最後還上了某衛視演播廳,堂而皇之的為自己的言行辯護。
現在的人們很難想像,十多年前的社會面臨著怎樣的道德滑坡和是非混淆。受過高等教育、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的高材生範美忠,侃侃而談的聲辯以及強大的心理支撐,為這種道德滑坡提供了最好的註腳。
然而問題的實質絕不會因為範美忠及某些公知們的強辯,個人的口若懸河,而發生絲毫的改變。
02不需要條款的法理和道義責任
範美忠自我辯護的論據之一是:當時的教師法中,「沒有哪一條規定說教師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學生。」
「範老師」的謬誤就在於:
在學校以老師身份給學生講課的他,與學生之間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監護與被監護、權利與責任的關係。
家長把學生委託給學校,學校就承擔著監護的責任,學生們則享有被監護的權利。也就是說,老師代表著學校,對學生既行使著監護權,同時也承擔著監護的責任。這種屬性關係就像乘客上了交通工具一樣,司機和交通公司必然承擔著保證乘客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責任,道理是一樣的。
難道沒有文字規定,這個道理,這個責權關係,就沒有法理和道義上的約束力了嗎?
因此,在緊急災難下,作為監護人的老師,無論在法理上還是在道義上,都承擔著監護人的責任,都有責任對被監護人伸出救援之手,而不是第一個逃跑。
所謂「當時的教師法沒有具體規定」,絕不應該成為範美忠推卸責任的說辭。論辯雙方模稜兩可的反覆拉鋸,某種意義上也反映著當時的人們,法理意識的單薄和缺失。
03母庸質疑的道德淪陷
範美忠及支持者最為得意、最引以為傲的第二個詭辯理由是:在當時的狀況下,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捨身保護自己的學生,他範某隻不過說了別人不敢說的實話而已。
好一個「說了實話而已!」
在反駁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汶川大地震中,為保護學生不幸犧牲的那些優秀教師們的名字:譚千秋、張米亞、向倩,袁文婷,苟曉超,瞿萬榮,……
地震來臨之時,譚千秋老師先招呼全班學生緊急疏散,在樓板塌下來的瞬間,將不及疏散的4個學生拉到課桌下用身體護住。當人們搬走廢墟時,他的雙臂依然張開趴在課桌上,渾身血肉模糊,早已沒有了生命體徵,身下護住的4個學生都還活著……
面對他們,我們實在懷疑範美忠哪來的底氣,去衝擊著教師的榮譽和人們的道德底線。
問題的實質絕不在於是否所有的老師都能在第一時間捨身保護自己的學生,而在於:
地震來臨之時,即便存在未能在第一時間挺身救護學生的老師,他們也必然會為自己的逃逸行為羞愧不已!但凡他們有一顆正常的羞恥心和責任感,都必然意識到法理和道義的力量,感受到良心強烈的衝擊!而所有人中,只有範美忠跳了出來,心安理得的大肆標榜自己的失德失職行為,毒化著著社會空氣。
難道不是嗎?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一個健康社會的正常運轉,依靠的絕不僅僅只是法律和政權,相當一部分依靠的是道德。道德從來都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家園。道義的淨土和道德的崇高感在人們的精神世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你自己做不到捨身取義,至少應該感到愧疚,至少應該仰慕那些能做到的人;你不宣揚自己的自私怯懦,或許沒人揪住不放。但振振有詞的進行標榜,就是衝擊了社會對道德的敬畏感和崇高感,衝擊了人們的道德堤壩,就是一種嚴重的道德滑坡,就是在大肆汙染社會!以教師的身份這麼做就是錯上加錯,是對教師職業及上述犧牲教師的嚴重褻瀆,更是對學生生命安全的極端漠視!
這麼淺顯的道理,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範美忠難道會不明白嗎?
所謂「說了別人不敢說的實話」,是我聽到過的最荒誕的辯解。不錯,範美忠的確是真心怕死,真心想逃,他的確說了實話。然而一個強姦犯或盜竊犯,難道不是真心想「色」和真心想偷嗎,是否也因為事後說了實話就應該既往不咎了呢?
如果一個教師可以這樣毫無愧疚的宣揚自己的自私和失職,那麼社會上那些見死不救、車禍現場的逃避、面對搶劫的冷漠、面對的摔倒老人的熟視無睹……種種行為的人們,是不是都可以如範美忠那樣,宣稱「沒有絲毫的道德負疚感」呢?社會的道德底線究竟要一步步滑向何處?
請問範美忠「老師」,面對這樣一個道德淪陷、殘忍陰冷的社會,你認為自己奉若明珠的心愛女兒會獨善其身嗎?
一個毫無道德感和廉恥感的人,無權責怪社會對你的鄙視。
04言論自由的荒誕誤區
範美忠在自我辯護中高調標榜的第三個理由是:要為人權與言論自由而戰。
一個健康社會固然需要通達的言論,開明的風氣,在非原則問題上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
然而這絕不表示言論自由帶有天然的政治正確性,更不代表可以任意揮灑不負責任的言論而不承擔相應的後果。任何國家,任何言論自由都必然與道義、責任掛鈎,甚至與法律責任掛鈎。
即使在那些一貫以言論自由自詡的西方國度,公眾人物因不恰當的言論而被譴責,不得不公開道歉、被迫辭職的事例,也同樣比比皆是。說明任何自由都是有邊界的,一切觸犯公共利益、有悖公共道義的言行,必然面臨來自社會的巨大壓力,承擔相應的後果,直至承擔法律責任。
範美忠自以為躲在言論自由這面大旗下,就可以為個人自私與失職的行為張目。然而他卻忘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那就是:無論東西方,社會總是需要正能量的,否則難以維持一個社會正常有效的運轉。
這個道理,範美忠之流的「精英」看不明白,學生家長們卻看得清清楚楚。事發後的學生家長們,強烈反對學校繼續任用範美忠,這種「連母親都不顧」的人來教育他們的孩子。
不知範美忠有沒有想過,你的高深論調為什麼打動不了這些學生家長?或者說,你自己放心將自己的女兒交給你這樣的教師來培養和看護嗎?
範美忠之流自以為多讀了幾本書,學到了一些西方自由主義一知半解的皮毛,就以為掌握了政治正確的真理,只能更加暴露自己邯鄲學步式的膚淺。
05大潮退去才看得出誰在裸泳
那麼,假如放到今天,「範跑跑事件」會怎麼樣呢?
讓我們不妨從近些年幾個類似的公共輿論事件入手,回顧一下公眾輿論導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某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不當言論被封殺事件;
邱晨涉港不當言論事件;
高鐵霸座男事件;
辱罵踢打外賣小哥的著名博主王兮兮事件;
不配合安檢,違規拍照警察,號稱「罵你全家又怎樣」的曾軼可事件;
演員趙立新為日寇侵華行徑洗地事件;
重慶保時捷女車主「抽耳光」事件;
著名的嚴書記夫人「曬權力」事件;」
山西榆林某局長耍官威事件;
華裔演奏家辱華言論事件 ;
「澳籍跑步女」 疫情期間拒絕隔離事件;
留學生許可馨針對疫情的惡劣言論事件;
等等……
毫無疑問,這些有違公德良知的言行受到網民和輿論一邊倒的譴責。
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已形成強烈的道德共識,價值理念發生了極大的飛躍。如「範跑跑事件」那樣的拉鋸扯皮現象、含糊不清的灰色地帶早已銷聲遁跡。無不讓我們感受到正能量的聚集和負能量的退卻。
如今的舉國抗疫行動,更彰顯出中國民眾核心價值觀的空前一致,展現出高度的凝聚力與家國情懷。
從眾志成城的參與配合疫情的防控,到一線醫務人員的踴躍報名增援武漢;從到廣大民眾的積極捐款捐物,到一致譴責西方對我抗疫措施的「人權」誣陷。都讓我們見證了中國民眾滿滿的正能量和正義感,以及優秀的民族品格。
一場抗疫的翻身仗,讓全世界見識了真正的中國力量,彰顯了中國式的人權與自由價值;也讓我們見識了西方國家毫無原則的強調所謂的人權與自由,造成的民眾個人主義膨脹,拒不配合防疫工作的惡果。充分說明了,一個片面追求個人自由的民族,是缺乏家國情懷的民族,也是難以團結一致共赴國難的民族。
如今的中國,個別「公知」和「精英」們膚淺的偽自由論和「去道德化」論調早已沒有了賴以生存的民意基礎;範跑跑這樣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也早已失去了招搖過街、粉墨登場的舞臺。
大潮退去才看得出誰在裸泳,這正是我們對「範跑跑」本人,以及未來的「範跑跑們」真心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