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2010-2020創業十年,還會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嗎?

2021-01-0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網際網路十年間經歷巨變,創業精英們逐浪來去,融資、裁員與併購的故事重複上演,有人折戟沉沙,有人鳳凰涅槃。本文作者用10個數字對中國網際網路的創業黃金十年進行了梳理盤點,並對未來網際網路的創業前景展開了討論,與大家分享。

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成立、成長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目前有至少36家企業估值(市值)超過30億美元。是它們,引領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風起雲湧、競爭慘烈、創業者輩出的黃金十年。

站在2021年新年第一天,人們向過去十年揮手說再見。

2010年到2020年,一個基於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風起雲湧、競爭慘烈、創業者輩出的黃金十年,就此在2020年12月31日正式成為過去。

過去10年間,伴隨移動網際網路風口的崛起,全球網際網路重心轉向中國,構造了一個全新的網際網路世界:電商、外賣、O2O、網約車、短視頻、直播帶貨、共享經濟、新零售、區塊鏈、雲計算、社區團購、在線教育、人工智慧、P2P金融、智能硬體……一代又一代的網際網路新產業、新物種層出不窮,波瀾壯闊的中國網際網路江湖,猶如一部部精彩紛呈的歷史大戲,影響深遠。

上演歷史大戲的,除了愈發堅挺,引領行動支付、移動社交等趨勢的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老牌巨頭,是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快手、滴滴等眾多在2010年之後才成立的網際網路公司,成為大戲主角——根據極點商業不完全統計,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至少有36家網際網路公司,最新估值(市值)超過30億美元,最高的甚至超過了2000億美元。

至於30億美元以下,10億美元、20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則如過江之鯽,很難詳細準確統計。

同時,這份統計名單中,並不包含螞蟻金服、阿里健康、微眾銀行、京東數科、京東健康等BATJ老牌網際網路巨頭所孵化、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網際網路公司。也不包括眾安在線、陸金所這樣背靠多方巨頭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我們認為,相比之下,那些「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更能代表一個時代的脈搏。

在英語裡,Billion(10億)曾是人們熟悉的最大數值。在創投界,投資人會把估值超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稱為獨角獸,把規模達到100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稱為超級獨角獸。曾幾何時,10億美元估值,不僅是每個創業者努力的標杆裡程碑,也是投資人點石成金的榮譽殿堂。

只不過,過去十年中,在人口、市場、技術等紅利驅動,以及風險投資金額的暴增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估值水漲船高,10億美元已難以準確衡量一家創業公司的真正潛力和未來發展前景——比如2015年,IT桔子就統計顯示,當年超過60家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高達1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初成立網際網路公司。不過,到了2020年,上述榜單存活者寥寥。

從統計來看,這些成立於2010-2020的網際網路公司,無一不是努力刺穿老大哥們銅牆鐵壁、經歷時代大浪淘沙洗禮,才最終成為贏家的結果。他們不僅對過去10年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給予重新定義,還有了新的使命,奠定了未來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堅實基礎。

01 數字解讀2010-2020創業黃金十年獨角獸

36家

根據公開數據、上市財報、媒體報導大致梳理,根據最新估值或市值(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成立、成長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目前有至少36家企業估值超過30億美元。並且,未包括螞蟻金服、京東健康、京東數科、微眾銀行等BAT孵化的獨角獸公司。以及泡泡瑪特、喜茶等和網際網路關係不大的新經濟公司。

36家企業中,許多企業的idea不可否認來自國外,但幾乎所有企業,絕非簡單的Copy to China,而是經過本土化+迭代式的創新,擁有了獨創性、顛覆性技術,以及難以複製的商業模式,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管理運營等多方面,為後來創業者帶來了寶貴的成功經驗。

36家企業商業模式,可以追溯的共同點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這反應出移動網際網路才是奠定2010-2020這十年創業黃金年代的根本。

11500億美元

36家公司最新總估值(市值)達到11500億美元。與老牌網際網路巨頭對比,百度市值為749億美元,京東1387億美元,騰訊6800億美元,阿里巴巴6450億美元。

從估值(市值)上來說,這些公司的總和仍然不及BATJ之和。幾家老牌互聯企業,特別是騰訊、阿里市值之所以那麼高,和他們創造的生態系統有很大關係——從目前來看,即便是估值(市值)位居中國網際網路前列的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在生態建設上,也和騰訊、阿里有明顯差距。

2010年後成立目前已上市三巨頭:雷軍、黃崢、王興

36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估值(市值)大大高於其他老牌網際網路公司,分別是拼多多(市值2196億美元)、美團(市值2180億美元)、字節跳動(估值1800億美元),估值之和也超過了其他33家公司估值總和。另外還有超過千億美元的小米,以及滴滴、快手這兩家很快IPO、估值超500億美元的超級物種,足以競爭中國網際網路前十五。

從超級物種定義來看,目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一共有7家,分別是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螞蟻金服、小米。2010年後成立的企業,佔了5家(包含螞蟻金服)。

3月

3月是創業者們最喜歡的創業季,36家估值(市值)超30億美元的獨角獸中,有6家選擇在3月開始正式創業,佔比16.66%。2012年3月是一個特別牛的時間,字節跳動、猿輔導、優必選,代表3個完全不同領域的領頭羊,都成立於當月——彼時大背景是,移動網際網路、SNS社會化媒體、人工智慧開始快速發展。

如今,字節跳動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估值已高達1800億美元。猿輔導是在線教育的領頭羊,最新估值170億美金,已成為當下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線教育獨角獸公司。機器人行業硬體獨角獸優必選也在2018年以8.2億美元C輪融資,刷新了全球 AI 領域的單輪融資記錄。

9家

2014成立,6年大浪淘沙後估值超過30億美元的獨角獸有9家,遠遠超過2012年的6家、2015年的5家。

這和當時大環境密不可分,2014年,國內網際網路創業投資空前火熱,被譽為「中國創業元年和「創業最好的時代」,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將創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落實學生創業培訓、工商登記、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比如在2020大火的生鮮電商,其實就是在2014年萌芽,並且誕生了每日優鮮、美菜網兩大行業巨頭。

另一方面,以BAT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布局也如火如荼,一方面是自營業務的不斷擴張,各類平臺各種新產品,一方面是大手筆的投資和併購,從國內到國外,幾乎分布在各個行業,推動了中國的創業黃金年代。

17個

36家獨角獸涵蓋本地生活、手機、在線視頻、數字醫療、短視頻、問答社區、人工智慧、社區交友、文娛媒體、電商、移動音頻、在線教育、區塊鏈、生鮮電商、物流服務、智能汽車、交通出行等17個網際網路科技領域——這也是過去這些年網際網路和科技追逐的風口。

其中,電子商務仍是過去十年孵化出獨角獸最多的行業,有一半是泛電商或者說生活服務類的公司,不僅有打破原有電商格局、位列國內網際網路前列的拼多多,還有每日優鮮、美菜網、完美日記等產業鏈縱深的垂直電商。從2021年趨勢來看,社區團購的興起,也正孵化更多的垂直獨角獸,可見在阿里巴巴、京東等成熟綜合電商包圍下,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仍是一塊巨大蛋糕,有足夠空間容納更多玩家參與。

網際網路造車也是孵化獨角獸最多的行業之一,有蔚來、理想、威馬、小鵬汽車,並且市值或估值都相當高,不過智能汽車雖然有著網際網路企業的外衣,但仍是一個相當重的行業,如今表現只能說漸入正軌,是否取得最終勝利要等這一個十年。

有幾個曾是行業追逐的風口,如今已煙消雲散。比如P2P金融,2015年時總估值高達5600億元,諸多公司一次融資數億甚至數十億人民幣。不過,由於自融、建立資金池、高額利息、暴力催收等違規違法行為,在政策監管加強和行業洗牌下,P2P經歷了長達幾年的暴雷,愛錢進、團貸網、e租寶、玖富等一系列曾估值數十億美元的明星企業,早已成為歷史。

30歲

這些創始人創立公司時的平均年齡為30多歲,有6位創始人創業年齡為40歲以上(最大的45歲),8位在30歲以下(最小的23歲),其餘都在30來歲創立了現在的公司,最多的創業者是30-33歲。創業要趁早,是大勢所趨。

不過,柳傳志40歲創業成功、任正非43歲這樣「大齡」成功創業者的故事仍在不斷上演——雷軍創立小米時40歲、陳向東創立跟隨學時43歲,沈暉創辦威馬汽車時已經45歲。

另外,幾乎所有創始人此前都有多次創業或其他網際網路公司高管經驗,部分公司也開始有2-3位聯合創始人共同創立。

與此同時,2010年後成立的網際網路企業的創始人,在胡潤或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排名越來越多、越來越靠前:黃崢、張一鳴、雷軍、王興、宿華、李斌等等——就在最近,黃崢的身價超越馬化騰成為中國第三富豪,比馬化騰高出400多億。富豪榜上的中國新首富,或許就會從上述人選中產生。

531家和756家

BATJ仍是最重要的資本推手,美團、拼多多、蔚來、快手背後的大股東是騰訊,商湯科技、小鵬汽車背後大股東是阿里巴巴,愛奇藝背後大股東是百度,達達集團背後是京東,小紅書、猿輔導、每日優鮮背後是阿里、騰訊的交叉控股。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8日,阿里對外投資公司531家,投資事件675起;騰訊對外投資公司756家,投資事件963起。其中,騰訊在2017年,阿里在2018年的投資數量、投資金額分別創造了新紀錄。

從這個角度來說,阿里和騰訊,在推動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創業者迎來黃金十年上,功莫大焉。

不過,雖然阿里、騰訊控股甚至是大股東,但上述企業絕大多數都保持了獨立發展權。甚至還在某些細分領域有著直接的競爭關係,這表明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雖然企業文化、投資風格截然不同,但對於不太擅長的領域,都有意識選擇更多地放權。

2家

2010年之後成立排在前列的網際網路企業,字節跳動是阿里、騰訊、百度唯一未能投資的網際網路巨頭。雖然成立8年多時間裡,字節跳動吸引了大批國內外VC/PE的目光,基本保持1年1次的融資節奏,公司估值也從幾百萬美元、幾千萬美元飛速增加到最新1800億美元。

不過,海納亞洲至今依然是字節跳動最大的機構股東——2012年在今日頭條僅僅是畫在餐巾紙上的一個產品原型時,海納亞洲投資合伙人王瓊就給了張一鳴一筆投資,才成就了今天的字節跳動。

小米作為一個以智慧型手機為主的網際網路廠商,也是BAT未插足的巨頭——不過,小米創始人雷軍本身就是一個天使投資人,和字節跳動張一鳴有所根本區別。

有意思的是,字節跳動和小米有一個相同的投資機構,那就是總部位於莫斯科的全球知名投資機構DST。另外,從2012年開始,京東、阿里、小米、滴滴、今日頭條、美團點評……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背後都有DST的身影。

0家

2020 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 2786.87 億元,同比增長 20.71%,表面遊戲仍然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是這36家超過30億美元估值(市值)的獨角獸中,屬於遊戲行業的公司是0。

成立於2012年的上海米哈遊,2020年《原神》大火讓它成為最有希望企業,但是在2020年10月,苦等了三年時間之後不得不撤回在A股的IPO申請。

IPO失敗的原因,一是因為過去幾年並不算健康的財務業績,二是因為對單一IP依賴的風險,表明米哈遊這樣的遊戲企業,依靠某一款爆火遊戲,獲得高估值的可能性,已經很難——實際上,騰訊遊戲的成功,更多就是因為建立生態平臺,源源不斷IP的成功。

5次

中國網際網路10年來的燒錢大戰,至少有5次是2010年後成立的網際網路企業和它背後的資本,主動點燃:

2011年,5000多家團購網站掀起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瘋狂的「千團大戰」,燒了近百億,最終2010年成立的美團成為最後大贏家。2014年網約車大戰,滴滴、快的等近百家網約車平臺燒錢補貼,很快變成了騰訊和阿里的資本之戰,大贏家花落收編Uber、合併快的的滴滴。2015年,020搶錢大戰,餐飲、外賣、娛樂、電影票、酒店等等,新老巨頭和創業者混戰。一地雞毛之後,很快資本寒冬來襲,大批創業者死亡。2017年共享單車大戰,40多家車企逐鹿中原,每家平均燒錢4200萬,遺憾的是,這場屍橫遍野的戰爭沒有贏家,摩拜和ofo都已成歷史,後面入局的美團青桔哈囉,改變了共享單車的商業邏輯,成為巨頭爭奪流量與支付的工具。2019年,拼多多則率先推出了「百億補貼」,強勢挑戰阿里和京東,此後三方「百億補貼」大戰在618、雙11交替上演,直到現在依然激戰正酣,未分勝負。

02 未來十年會誕生下一個拼多多、美團嗎?

俱往矣。站在2021年開頭,一些人又開始問:流量和人口紅利越來越少,新產品越來越難突圍,下一個十年,還會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嗎?還會是2010-2020這樣一個百花齊放的創業黃金時代嗎?

類似問題,在過去也常被提及。

「2015年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中會興起下一個BAT嗎?」2015年9月,一位網友在知乎的提問,有限7位網友回答裡,答案驚人一致:不會。

提問者和這7位網友,大概不會想到,當月在上海,中國網際網路誕生的一家創業公司,在兩大巨無霸的「圍追堵截」中,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成為中國網際網路令人意外的關鍵變量——這家創業公司的名字,叫拼多多。2012年12月29日,它大漲超15%創歷史新高,市值破2000億美元,超越美團,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第三大公司。

在拼多多前面的,只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座大山。當年高山仰望的百度,如今市值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就連拼多多剛剛市值超越的美團(兩者差距極其微小),其成立時間也是在2010年。彼時,BAT三巨頭三足鼎立,就連博客教父方興東,也在《第三浪》中哀嘆創業者失去了機會——不過,十年過去,王興們不僅撕掉了「連續失敗創業者」的標籤,更是在經歷大大小小數次危機,甚至主動向老大哥發起衝鋒號後,最終實現了「彎道超車」。

誠然,2010-2020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創業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了,但這並不意味著移動網際網路黃金年代的落幕,移動網際網路、高新科技、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無人駕駛等等技術仍然在繼續發展,站在新十年門口,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十年,仍是又一個創業黃金十年。

本文由 @極點商業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拼多多擠掉滴滴 新TMD隨老大一路出生入死的二號人物們
    資料顯示,陳磊於2010年擔任新遊地公司高級研發架構工程師兼CTO,兩年後新遊地正式更名為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便是拼多多的運營主體。 延續之前的打法,黃崢一邊運營遊戲,一邊將賺到的錢都投入了社交電商項目。2015年,黃崢先後上線拼好貨與拼多多,其中拼好貨獨立於上海尋夢,拼多多則在尋夢體系內,陳磊繼續擔任拼好貨的技術負責人。
  • 黃崢:從白手起家的80後首富,到資本剝削困局,拼多多命運之殤
    當時的他不過創業期,雖早已在之前谷歌的就業經歷中實現了財富自由,其本身卻也只是一個低調到不願意有什麼存在感的人罷了。但當拼多多市值超過400億,並且成功赴美上市之後,曾經人們的質疑卻也在不知不覺之間化身成了對這位白首起家的80後富一代的好奇。一,天才少年的誕生,真學霸的沉澱,是什麼促就了黃崢的才華?
  • 23歲員工猝死背後 是拼多多的「開疆拓土」
    其中既有對996、加班文化和拼多多壓榨員工的聲討,也有人認為「每個行業都如此」。1月4日上午,在知乎上一則「如何看待網傳拼多多員工加班後猝死一事」的提問下,一個顯示為「拼多多已認證的官方帳號」的帳號評論稱: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  28秒後,這個帳號刪除了上述評論。
  • 調查|23歲員工猝死背後,是拼多多的「開疆拓土」
    其中既有對996、加班文化和拼多多壓榨員工的聲討,也有人認為「每個行業都如此」。1月4日上午,在知乎上一則「如何看待網傳拼多多員工加班後猝死一事」的提問下,一個顯示為「拼多多已認證的官方帳號」的帳號評論稱: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28秒後,這個帳號刪除了上述評論。
  • 拼多多黃崢:創業者要胸無大志,「慢即是快」
    最近,鮮有露面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接受了財經雜誌的專訪,從他的思考中,我們得以一窺這個神秘企業的面貌。     創業需要平常心拼多多目前更需要增加內生價值     「段永平教會我,要胸無大志,做好當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採訪中表示,自己信奉慢就是快,更重視增加企業的內生價值,而非資本市場的價格波動。
  • 拼多多猝死羅生門感想:其實你我他皆是拼命賭命的底層螻蟻
    關於網際網路企業員工的生存狀況,之前很多關於996工作制的神吐槽已經鋪天蓋地了,但恐怕都不及新年伊始拼多多一員工的猝死門。人生除死無大事,猝死門猶如一枚重磅炸彈,炸的大家如夢初醒:原來猝死這麼容易,就在身邊。哪天,會不會……在拼多多和美團就社區業務爭得你死我活的節點,拼多多一位年僅23歲的姑娘在12月29日凌晨一點半下班途中猝死。
  • 【無界頭條】拼多多退出 2021 年春晚,是福是禍?
    拼多多的誕生與發展,與傳統網際網路企業平臺不同,拼多多是從五環外向五環內、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誕生初期靠的就是洗腦廣告,「拼得多、省的多」、「X億人都在拼的購物APP」以及微信裂變不斷在五環外發展。直到2018年上市之後,創造性的推出」百億補貼」項目,向中高消費人群靠攏。
  • 拼多多正式「殺入」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這個今年很火的模式——某種線下O2O模式的變種,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們「落地」線下場景的好選擇。過去一年內,阿里、騰訊、京東、滴滴、美團紛紛入局,在它們入場前,已經出現了興盛優選等拿過巨額融資的創業公司。雖說打法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巨頭與資本都看重了社區團購的潛力。如今,拼多多也正式加入了戰場。
  • 解讀王興創業十年:優秀的團隊和CEO是磨礪出來的
    王興創業十年的經驗是:1.契約精神與十年團隊現在已經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了,一個優秀的創業者背後必然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支撐著他。2010年末,美團還在為進入前三掙扎;2012年初,美團網已經穩在行業第一。
  • 京東、拼多多、滴滴、抖音上演旅遊業「四國殺」
    2020年,阿里、騰訊、美團正加速切入景區,掀起一場以景區為核心向裡向外目的地核心資源的「爭奪戰」。相較於這些玩家,京東、滴滴、拼多多、抖音等在過去一年中的布局,則主要集中於在線旅遊的資源整合競奪,及其部分線下延伸業務的擴張。攪局者掀起新一輪賽道戰,為什麼會盯上旅遊業?「無邊界」競爭加劇是原因之一。
  • 葉檀:陷入漩渦的拼多多 未來將會怎麼樣?
    最近,拼多多陷入漩渦。拼多多是電商行業最兇猛的後浪。2020年1月4日收盤,拼多多市值達到2045億美元。這一天,拼多多股價下跌了6.13%,截至2020年12月底,拼多多CEO身家631億美元,超過馬雲(512億美元)和馬化騰(560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僅次於農夫山泉鍾睒睒(778億美元)。
  • 拼多多五行缺啥?
    《尚書·洪範》中有言:「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不如在這11.11之前用五行老法子給拼多多算上一卦,看看拼多多這五行「命格」裡,多了點啥又缺了點啥?「水曰潤下」所謂水曰潤下,說的是指水有著下行、滋潤的屬性,而這也是拼多多從發家至今最關鍵的一點。拼多多的興起就在於其把握住了下沉市場,在流量紅利逐漸消失之時挖掘到了新的流量窪地。
  • 網際網路新巨頭二號位簡史|滴滴|李旎|美團|b站|柳青|王慧文
    李旎顯而易見已是近年B站管理層面嚴格意義上的二號人物,只是說此前很少站到聚光燈下,大眾對她所知不多。B站二號位李旎正在走向臺前,美團二號位王慧文則在2020年12月18日從臺前高光榮退,相關消息刷了屏,兩者尤其後者再度引發業界對於頭部網際網路公司二號位角色的探討:二號位到底是幹什麼的?
  • 新經濟下一個十年開啟 微盟:堅定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在當時的環境之下,To C創業聲勢浩蕩,但To B卻面臨不被投資人看好、不被市場理解的窘境,但微盟是幸運的,以2013年作為起點,伴隨著微信商業化的鑼鼓聲,微盟在微信生態賽道策馬狂奔,並且從微信第三方服務市場的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新經濟公司中一股不可缺少的To B力量。2020年,微盟被評為上海在線新經濟50強、2020年中國新經濟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
  • 美團簡史
    按照CEO王興所宣稱的計劃,美團點評將要對標亞馬遜,成為一個Food+Platform的超級平臺,覆蓋online-offline的整個消費周期。從2010年創立美團直至今日,回顧這八年,美團點評的每一年都有一個關鍵詞。2010年:再創業
  • 拼多多、B站、聲網……「後浪」是如何在巨頭眼皮底下崛起的?
    由於相關業務恢復超出預期,再加上商家在線化與數位化被加速,資本市場對美團點評未來充滿期待,美團點評股價在疫情後已翻倍,市值突破萬億港元大關達10442. 78 億港元。在線下生活服務領域,阿里收購餓了麼、復活口碑、讓支付寶助攻,都未能阻擋住美團的崛起,百度此前投入相當資源做糯米,騰訊曾經力推點評對抗美團最終以兩者合併告終,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牢牢佔據自己的位置。
  • 拼多多跳樓後又出么蛾子,比996更可怕的,是有人要在我命裡「砍一刀」
    這位去年7月剛剛入職的員工,僅僅在拼多多待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從27樓一躍而下,在父母的面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據了解,這名員工任職於多多錢包組,是2020年應屆本科生,畢業於四川大學,網傳年薪18萬。 據搜狐科技報導,多多錢包組已經是2021春節聯歡晚會的項目組了。
  • 為拼多多守邊疆的女孩,凌晨倒在了-20℃的冬夜
    拼多多一名23歲員工12月29日凌晨一點半下班,在路上猝死,一個經認證的拼多多官方帳號回應截圖稱,「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引發巨大爭議。一直以速度、效率、狼性著稱的拼多多,因為忽視、犧牲員工個人權益,已遭遇過多次輿論風波。花名「潤肺」的拼多多員工倒在了凌晨一點半的下班路上。
  • 功成不必在我:美團宣布聯合創始人王慧文今年底退休
    王慧文和王興還是交情甚篤、志趣相近的同學、好友、創業夥伴。兩人在清華大學是室友,後來一起創業做過校內網(人人網前身之一)。2010 年,王慧文賣掉自己的創業公司,又帶著團隊加入初創時期的美團。相較於王興相對內斂的性格,王慧文更像美團向外輸出信息和觀點的窗口,以敢說能說著稱網際網路圈。
  • 拼多多的朋友和敵人
    1980年出生的黃崢決定離開Google,從零創業。11年後的今天,當年那個27歲的年輕人把一家叫拼多多的公司送去美國上市。如果按GMV指標來衡量,拼多多已經是除阿里、京東外的第三大電商公司,甚至在2017年11月,它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取得上述成績,黃崢只花了不到3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