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緣,是佛教的專業用語,指人和佛之間某種感性上的默契或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佛家解釋為前世的輪迴轉世,或是今生與佛法有很深的默契,一見如故的感覺。
佛家有一種說法:「佛是過去的眾生,眾生是未來的佛」,每個人都可能具備佛緣佛性,能否顯現佛緣,受諸天菩薩感召和關照,關鍵在自身與佛的深淺,最終的領悟程度。
佛緣深淺決定修行進階速度。佛緣深厚者,學佛悟道很快,在參悟佛法時更容易覺悟;佛緣淺薄者,在修行時坎坷艱難,領悟的慢。
如何判斷一個人佛緣的深淺呢?是否有什麼依據?結合佛家經典記載,這七個特點,看看自己究竟擁有多少吧。
01心懷慈悲
慈悲是佛門的責任,是佛法的根本。在佛教的觀念裡,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與佛有緣的人,都心懷慈悲,大仁大義,所作所為都以理解人、幫助人為目的。
有道是:「因果通三世,善惡果報自古不空。」這種具有博愛精神的人,往往善根慧命具成,福德厚重。
現實中,凡有慈悲憐憫心的人,往往可以善護自己真善美的心靈,能遵守佛門清規戒律,常戒殺,常放生,用當下的慈悲鑄就來日的陰德。將來花開見佛,必定能成就菩提,受佛菩薩感召。
02心中有佛
常言道:「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佛不在寺廟,佛不在天空,佛在何處?佛在心中。
正如《馬祖傳》有記載:「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眾生的本質其實是真心,也就是佛性,若能去除妄念歹心,遠離顛倒夢想,回歸本有的心性。
那就是真正做到本心即佛心,與諸佛如來及大菩薩也就別無區別了。由此可以得知,心中有佛才是真正的佛緣深厚者,他們可以用心與佛的交流。
深明修佛不在修表像,修功德,而在於修持內心;相信有佛,心不妄,心中藏佛,本心成佛,即心中時時刻刻有佛,時時刻刻謹遵佛法的指引,這便是與佛有緣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