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4種人,不拜佛,也佛緣很深,看看有你嗎?

2021-01-19 網易

2020-12-11 11:51:34 來源: 金鼎細說電影

舉報

  我經常提到「佛緣」這個詞,很多人有疑惑?到底什麼樣的人與佛有緣呢?有哪些特徵呢?佛曾經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是未來佛,只不過又因為眾生業力有別,根機悟性不同,所以佛緣深淺不一。業障重的人可能今生暫時與佛無緣、得不到渡化,需要多劫修行、福報具足,方可得渡。福報大、有慧根的人,今生就易與善知識結緣。

  

  一個人是否有佛緣,不是看表面距離上的遠近,而是一個人內心與佛菩薩的距離。《六祖壇經》中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福報由心而生,心存慈悲,自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佛門有句偈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中有佛的人,不用到寺院,不同天天守著佛像,也是佛緣很深的人。

  佛教不是宣揚崇拜神明,真正信佛就是要我們做一個智者,用智慧解除人生的困惑,遠離煩惱痛苦。學佛就是要我們變成一個善解人意、樂觀慈悲的人,更歡喜地去面對人生的苦樂,而不是逃避人生的風雨。學佛也並非讓我們出家,紅塵即是道場,生活即是修行。「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以下這4種人,不拜佛,也佛緣很深,看看有你嗎?

  

  一、「慈悲喜舍」之人

  「慈悲喜舍」是佛教裡利他無我的「四無量心」,「慈」者予人方便,「悲」者拔除痛苦,「喜舍」即樂善好施。一個佛緣具足的人必定是一個內心慈善、善於布施之人。福薄慧淺的人總是想著怎麼為自己謀私利,有智慧有福報的人總是想著如何去利益他人。後者具足菩提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是大善根。有如此德行、胸懷的人,是人間「活菩薩」。

  世人總是求佛,求菩薩加持自己,總是在索取,卻從未想到,如果佛菩薩都去幫我們的忙,那菩薩該有多苦。真正學佛,是要我們做一個像菩薩那些無量慈悲與智慧的人,不是求佛,而是學佛,如果可能,成就如佛那樣圓滿的功德,這才是正道。

  

  二、「內心清淨」之人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修行就是修心,內心安定清淨,極樂世界即現前;內心慌亂不安,地獄苦海就顯現。極樂與地獄都在我們的心中,看我們如何選擇。心淨則煩惱斷、智慧生,人生的苦樂皆在心,你自己若不放過自己,誰為你救苦救難;你自己若回頭,何須菩薩大慈大悲。放下心中的執念掛礙,常做善事,心得清淨,自然解脫。

  三、「敬畏因果」之人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其實都是自身因果業力的顯現,「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信佛就是信因果,一個人明白了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明白的事,也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改善自己的命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斷惡修善,心有善念,就是佛菩薩歡喜之人。

  

  四、「精進修行」之人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今生得此人身不易,若能修心修善,精進法身慧命,更是難得的因緣福報。

  「佛法難聞今已聞,人身難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這個世界是充滿無常諸苦的,如果不努力修行脫離六道輪迴,便辜負了曾經所受的苦、遭的難。

  學佛是一個人最深的福,「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希望大眾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覺悟人生、明心見性。

  感恩閱讀與分享,祝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教:這3種人,與佛有緣,佛緣最深,有你嗎?
    佛緣,是自己修來的;無緣,也是自找的。真正與佛有緣之人,並非那些整日燒香拜佛之人,而是內心與佛心相應之人。「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中有佛,無處不是佛光普照、極樂世界;心中無佛,跪拜在佛前,也是離佛最遠之人。有人說,為什麼要與佛結緣?佛是什麼?佛不是神靈,而是我們內心的清淨自性,是真善美。
  • 佛教:這4種人,與佛有緣,佛緣甚深,有沒有你?
    因此拜佛、供佛皆需用心做起,從心而覓如此才能得到出世功德。在《六祖壇經》中雲「一切功德,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因此佛陀曾說,種下佛緣善根,需用一心去念南無佛。這四種人,不用拜佛,佛緣卻深厚無比,看看有你嗎?
  • 佛教: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
    「佛在心中,莫向外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距離在心、不在形。心中有佛、有善良、有慈悲,並能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之道的人,佛緣最深。即使一個人不信佛,但他有好的德行,樂善好施,這樣的人離佛最近。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一、戒殺放生之人「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不殺就是放生,戒殺就是積攢陰德。
  • 佛教:真正有佛緣的三個特徵,具備一個就佛緣深厚,看看你是嗎?
    佛教中講:「無緣不遇,無緣不聚。」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如此,人與佛之間的緣分,也是如此。很多人覺得佛很好,想要與佛結緣。也有的人覺得,自己就與佛有緣。但是當別人問他:「說說你怎麼與佛有緣了?」他說不上來。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遇見過佛,沒有遇見,何談「有緣」?
  • 這3種人佛緣深厚,即使不拜佛,佛菩薩也會用心「庇佑」
    佛教認為有佛緣的人,為人謙和有禮,博學多才,能夠破解很多的災難。因此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夠佛緣深厚,讓佛菩薩保佑自己生活和修行,能夠一帆風順,最後度過苦海活得自在。所以很多人平日裡時常燒香拜佛,但是卻沒能夠獲得佛緣,而這3種人佛緣深厚,即使不拜佛,佛菩薩也會用心「庇佑」。01對佛無比虔誠之人想要佛緣深厚,那麼對佛就得無比虔誠。
  • 這5種人不用拜佛,菩薩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這世間有5種人,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5種人經常種下善因,所以一定會得到善報。  菩薩並不會保佑所有人,有一部分人去寺廟拜佛,就算再求菩薩也沒用,因為菩薩不會保佑惡人,只會保佑相信因果,經常種下善因的人。
  • 佛教:與佛有緣的「三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一種莫名其妙的關係。在很多時候,都會因為這種「關係」,互相之間,糾纏不清。佛教中稱這種關係為「緣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任何事情,甚至只要你能遇見,就是有緣。緣分沒了,就再也不會相遇。很多人,都喜歡到寺院中燒香拜佛。
  • 「什麼人不用拜佛?」寺廟高僧:這3種人,不拜佛也福氣越來越好
    導語鄰居的阿姨是一位真誠的佛教信眾,在這個月的初一去了寺廟拜佛時,遇見了一位高僧。慈祥的阿姨便向寺廟高僧誠心的請教道:"師傅你好,我最近總是在夢中夢見佛祖與我說一切看佛緣。那麼佛緣究竟是指什麼呢?什麼人才是不用拜佛有福氣的人呢?"高僧手裡轉動著佛珠並解釋道:佛緣就是人與佛祖有相同的特徵,而有佛緣的人自然不用拜佛福氣也深厚。
  • 佛教:「與佛有緣」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是那些天天往寺院跑的人嗎?是那些天天燒香磕頭的人嗎?未必。心中若無佛,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用。  世人往往認為佛菩薩就在寺院,其實佛菩薩無處不在,心中有佛佛自在、心中無佛佛難求。佛家有句話叫:莫向外求。什麼意思?不要向外去看,不要向外去尋找能幫助自己的力量,要向自己的心內看。「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心中有佛的人,時時處處都有敬畏。
  • 佛教:「與佛有緣」的人,身上往往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這些前來燒香拜佛的信眾都是真信仰佛教嗎?未必,其實很多都是盲從迷信的,其實為求得一種心理安慰。這樣的人功利心比較重,雖有善根,但是確實智慧,算不得佛緣深厚之人。與佛有緣,不是指你天天守著寺院,天天守在佛菩薩像前。如果你的心地不好、德行不好,你就是天天抱佛腳又有什麼用呢?依舊是離佛菩薩最遠的人。佛家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佛教:佛渡有緣之人,這3種人佛也渡不了,看看有你嗎?
    佛教有四大禁忌,即無緣不能渡、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有些人很好奇,不是說佛菩薩慈悲,眾生平等嗎?怎麼還「無緣不渡」,區別對待呢?這並不是區別對待。雖然所有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但因為每個人的業力和根本機制不同,不是每個人在今生都會有福報和善緣與佛陀結緣的。
  • 佛教: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7個特徵,看看你有嗎,關係到今生得渡
    佛教: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7個特徵,看看你有嗎,關係到今生得渡世間有人信佛,說明他或她的善根福德深厚。不信佛的人,往往善根淺,福德淺薄。有「佛渡有緣人」和「佛不渡無緣之人」。怎麼會有這兩種情況,就是信與不信的問題。《金剛經》講「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 佛教:心中有佛便是最好的佛緣,看看你有嗎?
    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學佛,修佛就是在修自己的心。修佛並不是拜拜佛,稍稍香,上上供。真正的修佛,是要做到心中有佛。佛並不是要我們崇拜他,表面的支持和認同並沒有任何的意義。佛在意的是心靈的傳達,心靈的感召。真正做到心中有佛,便是佛緣。
  • 判斷一個人佛緣的深淺,就看這7點,看看你佛緣如何
    佛緣,是佛教的專業用語,指人和佛之間某種感性上的默契或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佛家解釋為前世的輪迴轉世,或是今生與佛法有很深的默契,一見如故的感覺。佛家有一種說法:「佛是過去的眾生,眾生是未來的佛」,每個人都可能具備佛緣佛性,能否顯現佛緣,受諸天菩薩感召和關照,關鍵在自身與佛的深淺,最終的領悟程度。佛緣深淺決定修行進階速度。佛緣深厚者,學佛悟道很快,在參悟佛法時更容易覺悟;佛緣淺薄者,在修行時坎坷艱難,領悟的慢。
  • 佛度有緣人,這3種人與佛有緣,看看有你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有佛緣的人,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解脫苦惱,不過從深一層角度上講,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也都與佛有緣。經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既然眾生皆有佛性,那為什麼又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呢?
  • 與佛有緣的4種人,看看有你嗎?
    「佛法難聞今已聞,人身難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不是誰此生都有善根福德與佛結緣。佛經中記載,人得此人身有多麼的不易,如果不珍惜這難得的福報精進修行,何時才能真正不再輪迴受苦。苦海無邊,與佛有緣的4種人,看看有你嗎?
  • 佛教:三個特徵,證明與佛有緣,看看你是嗎?
    很多人覺得佛無所不能,只要能與佛攀上緣分,那麼自己的這一生,哪怕是於未來,都會有無窮的福報。不僅如此,有的人還覺得,只要有佛緣,在未來,就會在佛門中得成就。很多人說,有沒有佛緣,並不是要緊之事。真正要緊的是,你自己修不修。如果不修,有佛緣也沒什麼用。沒有佛緣,如果他能修,就能結下佛緣,在將來就會「究竟涅槃」。
  • 佛教:「業障」重的人,身上有這4種表現,看看你有嗎?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修什麼樣的業,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真實不虛、絲毫不爽。福氣都是人積德行善修來的,業障都是人作惡自作自受召感來的。這世上一切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因緣的,都是該發生的事,因為因果從來不誤人。世上也沒有天降的好運,那都是一個人善業應得的果報;世上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災禍,沒有什麼真正的委屈,不過是該得的惡果。
  • 佛教:這3種人,註定「吉人天相」,看看當中有你嗎?
    導語相信很多信仰佛教的人們,他們每日為家人或者自己誦經祈福,誠心的拜佛,只求他們自己和家人都能夠平安順遂。在許多拜佛的人當中,大部分人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福氣能夠多些,然後使自己的命運能夠好一些。但是有一些命運很好的人,他們註定能夠有好命而且富貴,那麼這些人為什麼能夠不花費許多氣力,也能夠擁有很好的福氣呢?
  • 佛教:這四個特徵的人,與佛有緣,看看你有嗎?
    佛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諸佛如來是出世間的大醫王,能除一切煩惱障礙,卻不能救拔慧命將盡之人。很多才接觸佛法的善信,經常提問的就是,某位「大師」說我有佛緣,你覺得是這樣嗎?「緣」是佛家認識世界的基本觀念,萬物有緣,才能發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乃至產生結果。佛緣亦是如此,它是指某人和佛有感性上的關聯,甚至有似曾相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