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佛無所不能,只要能與佛攀上緣分,那麼自己的這一生,哪怕是於未來,都會有無窮的福報。不僅如此,有的人還覺得,只要有佛緣,在未來,就會在佛門中得成就。
很多人說,有沒有佛緣,並不是要緊之事。真正要緊的是,你自己修不修。如果不修,有佛緣也沒什麼用。沒有佛緣,如果他能修,就能結下佛緣,在將來就會「究竟涅槃」。此話不無道理,但是,也許有人會說,沒有佛緣,哪來的「修」緣?也就是說,佛緣「控制」了你與佛相關聯的一切。但是很多人,對此卻不以為然。
因為「娑婆世界」,代表的就是變換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存在一種變換。正因為它存在變換,所以人的佛緣,也存在著這種變換。有佛緣的人,甚至會失去這種佛緣;沒有佛緣的人,也會用各種方式,結下佛緣。
那麼,佛教中說的佛緣,到底有些什麼表現呢?三個特徵,證明與佛有緣,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看看,你是不是有佛緣?
01第一個特徵:看見佛像流淚
很多人,有事無事就喜歡去寺院中做燒香拜佛的事。有時即便不燒香拜佛,也喜歡到寺院中去逛一逛。他非常喜歡寺院中的那種寧靜。箇中原因,他也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會這樣「留戀」這個地方呢?
眾所周知,佛教中講「三寶」:佛、法、僧。佛早已離我們遠去,留在世間的,就只有僧人的形象。嚴格說來,僧人就是佛在世間的形象「代言」。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傳佛心法,教人如何行善做人,如何去修行。
不僅如此,寺院其實也是一種「代言」。我們常常看到在佛教寺院的牆壁上寫著:「清淨佛土。」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種提醒,讓人們進入寺院中,要清淨,不可喧譁。其實,佛寺真正代表的,就是「淨土世界」。所以,我們看寺院中的格局,裡面的造像,都是佛菩薩等。因為只有佛菩薩,才會居住在淨土世界裡。
當人們進入寺院中,感受到寺院中的那種清淨氛圍,他就能大略感受到「淨土世界」的特點。由此對淨土世界,產生興趣。
那麼,一旦他進入佛國淨土,他的心就會莫名其妙地清淨下來。當他看見佛像的時候,就覺得這是真正的佛,於是就會感覺心中異常的寧靜。特別是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他就會流淚。
《法華經》中,大勢至菩薩曾經說過,眾生都是佛的孩子,只因有了各種妄念,才「棄父逃走」。如今看見佛的形象,就像見到自己闊別已久的親人,然後會有流淚等現象。所以這種人,其實是因為他的佛緣極深的緣故。
02第二個特徵:喜歡念經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很多人都喜歡念經。哪怕對於佛經的內容不大理解,但是有事無事,就喜歡拿起佛經來念。而且有的人,一看到佛經,就心生歡喜。這種情況,也是因為他與佛有緣的緣故。
因為佛經中,有佛說的話,聽到佛的話,就如同親耳聆聽佛在講法,接受佛的教導。
很多人以為,看佛經與讀普通的書沒什麼區別,其實有很大的區別。《金剛經》中說:「若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一個人,只要念經時,達到一心不亂,他就能感受到「經典之處」的佛。即使很多人感受不到這種情況,但是他的「第六感」很強,在冥冥之中,他也能感受到「有佛在」。但是真假他自己可能也不敢肯定。
不敢肯定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親眼看到佛的樣子,沒有親耳聽到佛的說話。但是,他對於自己的這種感覺,歷來都很相信。所以,這也是造成他不斷念經的原因。
佛教中認為,只要一個人能用心念經,就是一種修行了。其實,這也是因為他有佛緣,他才會對佛經感興趣。沒有佛緣的人,別說念,你給他看,他都不願意看。就是因為他沒有佛緣的緣故。
03第三個特徵:念佛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中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能見佛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佛緣。如果沒有佛緣,哪能與佛相見呢?
很多人以為,一個人只要一心念佛,就能結下佛緣。其實能讓你做到一心念佛,就已經是有佛緣的一種表現。由此,很多人為了「結下」佛緣,就去念佛。
很多人在念佛的時候,不懂得怎麼念,到處去問別人。有人就告訴他:「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於是他感覺自己念了很多年的佛,也無法做到「一心不亂」,一直處於「心散亂」的狀態。有人又告訴他:「你這是與佛無緣,才會出現這種狀況。」他就很惶恐了。
其實,只要一個人能念佛,無論能不能達到一心不亂,他都是有佛緣。有佛緣與自己修得如何,並沒有多大的關聯。
佛教中常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只要一個人,哪怕只念誦過一句「南無佛」,他就已經與佛結下極深的緣分。這種緣分,即便經過無數劫,它也不會消亡。終究有一天,緣分的「種子」,會開花結果。
以上是三個與佛有緣的特徵。哪怕只有其中一個,恭喜你,你也是與佛有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