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深山洞穴,發現兩臺1942年美國發電機,至今79年來還正常發電

2021-01-13 騰訊網

考古隊在貴州的梓潼縣考古時,曾在一座深山的洞穴當中發現了兩臺正在運轉的發電機。考古隊原本是想挖掘文物的卻沒想到發現了兩臺十分"現代"的東西。

一、深山裡的發電機從何而來

後來,經過考古專家對洞口石碑的研究之後,揭開了這兩臺發電機的來頭。原來這兩臺發電機生產於1942年。當時正值二戰時期,我國與美國站在統一戰線,共同對抗邪惡的法西斯力量。由於當時中國的物資匱乏、軍隊裝備較少。

作為同為反法西斯力量的美國為了早日打敗法西斯,便提出向中國輸送武器裝備。而這其中便包括這種封閉式、傘式、三廂交流的發電機。

那時中國軍隊打仗,就像中國八路軍自己說的,僅僅是靠著小米加步槍。再加上當時在中國,電力並不普及。因此,中國軍隊根本用不上發電機。美國軍隊在援助中國時便使用這兩臺發電機跟美方聯繫,交流收集到的戰爭情報

為了隱蔽這體型龐大的發電機,便選擇將這兩臺發電機放置在了這個山洞中。後來,由於這兩臺發電機的體型實在是過於龐大、重量也十分沉,行軍攜帶十分不便,於是美軍便將發電機放置在了那裡。

抗戰結束之後,美軍迅速從中國撤兵走了。這兩臺發電機便被眾人遺忘,一直放置在了山洞中,再也沒人想起,直到被考古隊發現。

考古專家在發現發電機時之所以為之驚嘆,就在於這兩臺發電機本身超長的壽命。畢竟這兩臺發電機不間斷工作了這麼多年也沒有任何損害,還能正常使用。

二、發電機不壞的秘密

就像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保質期一樣,每一個物品也都有自己的使用期限。然而,這兩臺發電機仿佛沒有使用期限一樣,至今為止,連續不斷地工作了79年,並且明明被放置在潮溼陰冷的山洞卻依舊十分光亮、嶄新如初。這一切都與美國發達的科技水平離不開。

其實早在19世紀40年代,發電機便已經誕生,當時都歐洲就已經廣泛運用電力技術了。

而美國作為一個不斷突破、不斷創新的國家,更是早早地抓住了工業革命的機會,使自己的科技水平、軍事實力以及經濟水平都突飛猛進。美國這一切發展的背後,都離不開電力的支持。

因此,在當時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完善,美國早已將發電技術運用得爐火純青。

同時,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為了打敗邪惡的法西斯力量,在軍事裝備上下了十足的功夫。所以,美國的武器裝備在當時都是世界頂尖的裝備。發電機這種傳遞情報的重要工具更是如此。

畢竟發電機這種決勝戰爭的關鍵工具,更要精益求精。而時隔79年,發電機依然能夠正常運轉就是最好的證據。

三、 美國的大國面子

此外,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力量的美國,一直打著戰爭結束後對世界實行霸權主義的算盤,抓住一切機會彰顯自己的軍事實力,對其他國家實現武力震懾也是二戰中美國的計劃之一。

武力震懾的最好方式,便是讓對方見識自己的武器裝備有多麼優秀。美國對於這種可能拿不回去、可能會留在中國的武器、工具自然是更是十分的講究。

早在當時美國的科技水平就已經領先世界,如果帶進中國的武器、裝備還未曾使用就損壞,豈不是丟了美國這科技大國的臉面。因此,留下的發電機必定是當是最頂尖的設備工具。

四、令人深思的發電機

從上世紀40年代到現在,80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抗戰勝利後,中國從一無所有,綜合實力低下,到現在經濟、科技水平遙遙領先,面對各種複雜的國際事務都能用大國姿態彰顯中華魅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當年先輩們奮鬥的血淚史。

要知道,在當時,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導致與世隔絕,錯過了工業革命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甚至連洋槍洋炮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後來發明出來的發電機這種"高科技"的玩意了。

畢竟,當那些西方國家苦心研究科學技術時,清朝正在大興文字獄,讀書人都要被趕盡殺絕了更不用說有機會去研究西方科技文化了。西方國家不斷進步,清朝時期的中國卻一直止步不前,停留在自欺欺人的美好幻想中。

正當那些"高科技"被西方國家運用於戰爭,前來侵略搶奪中國這塊肥肉時,中國才明白什麼叫做"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讓世世代代的中國人為之不斷努力不斷奮鬥。

現如今,中國已經今非昔比了。隨著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推進,現在中國在國際事務的處理上已經有著不容小覷的權力地位。

而中國的科技水平也早已不復當年只能仰望別國的模樣,現在的中國不管是科技水平還是軍事力量都已經遙遙領先。

中國的先輩用血與淚的教訓讓我們明白了,只有科技發展才是硬道理。

五、發電機變文物

那兩臺發電機早已被當作文物,放置在博物館中,按常理來說,文物應當時年代久遠、製作精美的工藝品,但將這兩臺發電機作為文物放在博物館也是尤其獨特的歷史意義的。

保留正是為了緬懷當初那些為了反法西斯戰爭犧牲的先烈們。這兩臺發電機見證了二戰、還原了二戰,這是它們作為文物見證歷史的意義。

因此不管怎麼,這兩臺發電機都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值得被安放在博物館裡。

相關焦點

  • 貴州有一洞穴:發現兩臺1942年美國發電機,於今已78年能正常發電
    這件逆天文物被發現於貴州一個洞穴中,時隔78年,它們依然有著驚人功效,其性能令在場專家不由感慨,真是先進!那麼,這件「高科技」文物是什麼? 一、深山洞穴驚現1942年美國發電機,多年持續運轉 這件文物在貴州桐梓縣一洞穴中現世,專家聽聞消息趕赴現場時,發現了兩臺正在運轉的發電機,深山老林中怎會有發電機呢?發電機來自於何處? 他們在山洞口無意間發現了一塊石碑,石碑的記載揭開了發電機的由來,揭開了一段隱藏已久的歷史。
  • 貴州大山洞穴裡的2臺發電機,1942年安裝,至今78年仍正常發電
    有專家在貴州的山洞內發現了兩臺美國製造的發電機,這兩個發電機已經生產了78年,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兩臺發電機卻可以正常使用。▲發電機據了解,這兩臺發電機被安置在天門河的水電站,這個水電站位於貴州省的一處村莊裡,這裡是中國第一處利用地下水進行發電的水電站,建設的時間是1939年。根據建造的年份我們可以得知,在這裡修建水電站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抗日戰爭。
  • 交流發電機發電原理_交流發電機結構_交流發電機的安裝和接線方法
    我們用的電是發電廠利用發電機組發出來的,根據能源的不同,目前的發電方式有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等。   三相交流同步發電機應用得最為廣泛,它是現代發電廠(站)的主體設備。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交流電都是同步發電機產生的。
  • 「十年磨一劍」中國50兆瓦重型燃氣機研製成功,打破70年封鎖
    重型燃氣機在發電和驅動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工業製造發展水平,被譽為裝備製造上的「明珠」。目前,由於燃氣機輪金屬部件長期處在金屬熔點之上,同時再加上極高的壓力和腐蝕環境,導致這種重型燃氣機很難被製造出來。
  • 城發環境孫公司籤署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2019年12月9日,河南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城發環境」)對外發布公告,公司控股孫公司城發環保能源(滑縣)有限公司與洛陽城市建設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籤訂《滑縣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
  • 貴州深山之中,有一支獨特的民族,至今依然保留有象形文字
    尤其是貴州的三都縣,其水族人口佔據總人口的64%,因此三都也成為了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而本文介紹的正是三都水族。三都縣水族是一支十分古老的民族,有的學者認為水族是夏朝的後裔,有的則認為是商朝的後裔。後來水族南遷,逐漸融入到了百越民族之中。至今,水族依然保留有古老的象形文字——水書。
  • 中國最後的土匪:搶來女學生在深山逃亡15年
    從1950年到1965年,這15年的深山逃亡生活是怎麼過的?以及是怎麼剿滅他們的?帶著這些疑問,請看@副刊主編李林冬細細為您解惑吧。覃國卿的土匪隊伍被打散,覃國卿馱著田玉蓮走進大庸境內的深山巖洞,過著野人的生活。他們經常要從這座山跑到那座山,從這洞鑽進那洞,並且一住就是15年。 在深山裡,覃國卿與田玉蓮吃的有一半是蘿蔔根、紅薯皮、小麥、爛菜幫子,一半是野果和嫩樹葉。
  • 核電池+六輪驅動,這款電動「越野車」最近很火,但只有美國能產
    2020年無疑是一個航天大年,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號、美國毅力號三大探測器在一個月內相繼發射前往億萬公裡外的火星。其中以我國天問號和美國毅力號最為引人注目,因為只有這兩個任務將登陸火星,並放出火星車。我國自不必多說,繞、落、巡三階段一次任務全突破,可謂開創了人類火星探測史,難度極大,深受國人期待。
  •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搬出深山天地寬 安居樂業幸福來
    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30日電(李金苗 林全舉)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著力發展產業、拓展增收渠道、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使搬遷群眾的收入、幸福感同步提升,「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美好願景逐漸成為現實。
  • 一個隱居深山25年的數學天才,如何成為美國史上最難抓的恐怖分子
    一、 特德1942年出生在芝加哥伊利諾州的一個波蘭裔中產家庭,從小就顯示了超群的數學才能,一直是班上最聰明的孩子。在五年級時,他的智商測試就高達167。這是什麼概念呢?130屬於高智商人群,只有1%的人智商在140分以上,比爾·蓋茨和史蒂芬·霍金的智商是160。
  • 電動車電機能改成發電機嗎,要注意什麼?
    電動機改發電機,做起來並不難,難的是高效率,我測試過普通有刷直流電機,用來直接做發電機使用,200W的,最多輸出60多瓦,有朋友說他用了10KW無刷電機改發電機,只能輸出1個多KW大小的發電功率,請關注:容濟點火器教科書上說直流電機和發電機狀態是可逆的以往讀到的電機拖動教科書
  • 美國記者實拍影像:1942年河南饑荒真實場景,災民以樹葉草根充飢
    美國記者實拍影像:1942年河南饑荒真實場景,災民以樹葉草根充飢 原標題:美國記者實拍影像:1942年河南饑荒真實場景
  • Aquarius新技術讓發動機變身發電機,並將與PSA共同開發
    一家2014年創立、名為Aquarius Engines的以色列初創公司就專注於這種增程式小型電動車,他們研發了一款單槓無氣門的0.6升排量增程設備,將直接可以發電。與傳統的發動機將活塞運動通過曲軸傳遞出去不同,Aquarius的這項技術可以算是將發動機與發電機整合到了一起。在這臺增程設備上,活塞在電磁線圈內進行往復運動來直接發電,電量可以儲存到車底的電池組中,為其充電。
  • 1942年河南發生旱災時 蔣介石夫婦在做什麼(圖)
    1942年的蔣介石:斥報災者「胡造謠言」  1942年,在河南大面積受災和餓死人的情況下,政府向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都未曾改變。甚至在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的報災電裡看到「赤地千裡」「哀鴻遍地」「嗷嗷待哺」等詞彙時,蔣介石認為這是謊報濫調,並且嚴令河南的徵實不能緩免。
  • 「美式」杯弓蛇影:一個中國風力發電場,就把美國嚇壞了
    標題還挺唬人,中國都突襲美國德州了?德州炸雞要遭殃了?再看看副標題《this project threatens US national security》(這個項目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到底是什麼項目那麼厲害,直接突襲德州,還威脅了美國國家安全。再往下面看內容,不禁給我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是這傢伙:中國的風力發電!
  • 知識貼:雙饋發電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結構
    雙饋發電機是結合了異步發電機和同步發電機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發電機。具有良好的調速性能、有功和無功功率獨立可調、改善電網功率因數、提高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相對較小的勵磁容量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風力以及抽水蓄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中。雙饋風力發電機具有如下優點:1.
  • 《人民日報》聚焦貴州優化「煤—電—網—用」產業鏈...
    2017年5月,貴州創造性提出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以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相結合,構建「煤—電—網—用」產業鏈利益緊密聯結機制,破解能源發展困局,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上遊  籤訂中長期合同,穩定煤炭生產供應  立冬過後,看到一輛輛重卡每天都來排隊卸煤,蔣珂如釋重負,電煤吃緊的日子漸成過去時。  作為貴州盤江電投發電公司分公司總經理,蔣珂仍清晰記得當初接手電廠時的困境。
  • 美國人拍攝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後,雙腿哆嗦起來
    【逃荒的孩子】1942年底至1943年,河南地區發生了震驚國人的大饑荒。這一年的春夏直至秋天,一場曠日持久的旱情在黃河中下遊兩岸地區蔓延開來,並擴展至晉東南、鄂北及皖北等地,期間夾雜著風災、雹災與蝗災, 直至麥收之後,百餘天未有降水,形成數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 老照片再現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
    很多人都看過由張國立等一批老演員出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1942年,在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有39個縣災情最為嚴重。
  • 失傳了3000年的《易經》,終於被找到了,在貴州老人手中被發現
    但是,眾所周知,在如今,只有《周易》還時常出現在人們口中,為人知曉,而另外兩部鮮有人知。是因為,那兩本書早已經失傳了。《周易》是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的歷史基奠,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成果,其中包含了眾多哲理,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天人合一」便出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