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牧人們的歸屬,也是蒙古族「祭祀」的重要載體!

2021-01-08 羅棟萍談旅遊

「包」的意思是家和房子,蒙古包是蒙古和其他民族的傳統活動房屋,這種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住宅,拆裝方便,方便遊牧民族,從匈奴時代就出現了,一直用到現在。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屋,建設和搬遷都很方便,適合畜牧業和遊牧生活,古代蒙古包叫穹廬,「氈包」或「氈帳」。

蒙古包是圓形的,周圍的側壁被分成幾塊,用木條編織成一個網,幾塊連接成一個圓圈,覆蓋著一個傘形圓頂,並與側壁連接,帳篷的頂部和牆壁被毛氈覆蓋或包圍,並用繩子固定,西南面牆上留有木架安裝門板,帳篷頂部留有圓形天窗照明、通風、排出炊煙,夜間或雨雪天用毛氈覆蓋。

每當盛夏來臨,美麗的草原就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一片片白雲漂浮在無邊無際的藍天上,牧羊人騎著馬,牛羊在遊泳,蒙古包裡的炊煙和緩慢移動的勒車樂,融入大自然的遊客會感到放鬆和美麗。內蒙古呼倫貝爾敖包是蒙古族祭祀的重要載體,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都當作神來崇拜,因而崇拜山和地球的其他部分或掌管這些部分的神。這種聖地可以分為普通和個別兩類,個人聖地是敖包。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一群群的白羊和映襯著天空的蒙古包,是所有遠方客人對內蒙古遊牧地區的初步勾勒。遼闊的草原是蒙古馬自由搏擊和放牧的大舞臺,點綴在藍天白雲下的蒙古包也屬於牧羊人。

在遼闊的草原上,在牧民的蒙古包裡,好客的蒙古族主人會捧著鮮牛奶、肥羊、香噴噴的炒飯、醇香的奶茶招待客人,草原美食的獨特風味會滲入人心.品嘗草原特有的美食,坐看連綿起伏的山丘,靜靜移動的牛羊,蔥鬱的草地,清新的空氣,草原風光。

在中國,隨著蒙古族遊牧習俗向定點放牧或半舍飼轉變,蒙古族人幾乎完全定居在磚房或建築中。只有在那些旅遊區才能看到傳統的蒙古包。

相關焦點

  • 杜蒙史話 杜爾伯特最後的活佛+蒙古人的祭祀活動!
    作者系第三屆縣誌書編寫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蒙古人的祭祀活動波•少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蒙古族形成了各式各樣的祭祀活動,延續至今。蒙古族歷史學家道潤梯布先生在新譯簡注《蒙古秘史》中認為:「蒙古一詞似與長生天有關,蒙古即莽豁勒是由長生天和表示氏族或部族傳統的象徵物之爐灶之火一詞結合而成。」推斷正確與否,暫且不論,但是蒙古族把火做為長生和興旺的象徵這是確實的。因此蒙古人格外崇敬火。人們把每三天做為額都仁嘎勒,即日火;每三十天叫做薩仁嘎勒,即月火;每三百六十天叫做吉嫩嘎勒,即年火。日火日一般不祭,月火日做小祭,主要是祭年火日。
  • ...有個「蒙古村」:村民自稱成吉思汗後裔,身份證都註明為「蒙古族」
    重慶日報消息,馬背上長大,喝著馬奶酒,吃著手扒羊肉,在一碧千裡的草原上策馬奔騰……提到蒙古族,我們腦海中浮現出的應該是這樣的畫面。但你或許不知道,在重慶彭水的深山中,卻有著一個「蒙古村」,他們男耕女織,在這裡生活了數百年時間,卻又保留部分祖先留下的習俗。
  • 」烏日木「是布裡亞特蒙古族傳統美食
    布裡亞特蒙古族有一種其他蒙古族部落所沒有的美食,稱作「烏日木」。烏日木是布裡亞特蒙古族祖先傳承下來的由純天然食材製成的食品,營養豐富。它是布裡亞特蒙古人日常飲食生活中少不了的美味佳餚,也是春節、廟會、祭敖包、聚會、婚禮、那達慕等節日接待客人的首要食品。布裡亞特蒙古人是蒙古民族的古老部落。12~13世紀,他們生活在貝加爾湖周邊,以牧業和獵業為主。《蒙古秘史》中,稱「不裡牙惕」人為林中百姓。他們世代居住在從貝加湖到興安嶺,包括色楞格河、安加拉河、鄂嫩河、額爾古納河的廣大領域裡。
  • 《蒙古馬》氣勢恢宏 120匹蒙古駿馬擔綱「主角」
    《蒙古馬》氣勢恢宏 120匹蒙古駿馬擔綱「主角」 2018-07-19 14:13: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成吉思汗廟舉辦戊戌年成吉思汗祭祀 (年祭)大典
    成吉思汗廟舉辦戊戌年成吉思汗祭祀 (年祭)大典 2018-10-17 17:49: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蒙古草原神曲怎麼全是藏族人唱的?
    但MV不會撒謊,現實狠狠的抽了他們一巴掌,夢中的蒙古包被取締,套馬的小夥穿的也不是蒙古長袍,甚至你胯下都不是蒙古野馬,而是慢悠悠吃草的高原犛牛。降央卓瑪——《我和草原有個約定》圖片來源:QQ音樂四郎曲珍——《親親家園》圖片來源:QQ音樂這些在中國領空飄蕩了十多年的草原歌曲,曾經給幾代人提供了靈魂跑路的出口。
  • 歌曲欣賞:《鴻雁》令人嘆為觀止的蒙古族民歌,唱的讓人滴血心痛
    同時,這也是一個寄情於草原的男人自語。一個人,一杯酒,獨對蒼天,想一想曾經的過往,用力的遙望未來,那裡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掛在天堂。悠遠蜿蜒,直抵內心。這是一首屬於遊牧民族的經典創作。「鴻雁傳書":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因為鴻雁屬定期遷徙的候鳥,信守時間,成群聚集,組織性強。古人當時的通信手段較落後,渴望能夠通過這種「仁義禮智信」俱備的候鳥傳遞書信,溝通信息。
  • 農曆五月十三敖包節或將成為蒙古族的統一節日
    吳團英出席推展活動6月10日,我區敖包節推展活動在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啟動,開始了打造蒙古族統一節日的步伐。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自治區敖包節推展委員會主任吳團英出席推展活動。推展活動包括敖包祭祀、那達慕大會、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服飾展演和烏蘭牧騎文藝演出等。
  • 蒙古族民間舞的介紹
    舞者頭頂瓷碗,手持雙盅,在音樂伴奏下,按盅子碰擊的節奏,兩臂不斷地舒展屈收,身體或前進或後退,意在表現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風格特點的「軟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語彙,表現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風格。興安盟民間流傳的盅碗舞,舞姿質樸簡單,沒有嚴格的規律動作。二、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動作見長,一般由男性表演。
  • 蒙古族的祿馬風旗有五個顏色,各代表什麼你知道嗎?
    時光流轉到八百年前,蒙古族走出了一位叱吒風雲的英武人物,他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也是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大汗的馬鞭一揮,帶領蒙古鐵騎從草原走向了世界,十三世紀的中國,徵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
  • 蒙古給我們捐的羊去哪兒了?不如直接去蒙古吃!
    但蒙古就不一樣,蒙古對羊的飼養方法仍然是最傳統的遊牧形式,也就是我們說的「逐水草而居」。牧民住的是蒙古包,需要移動了,把蒙古包收起來,可以隨身帶著走,到下一個地方再安頓。那麼為什麼蒙古的羊會好吃呢,原因有三。首先呢,蒙古羊的品種主要是綿羊中的蒙古羊、哈薩克羊,這些品種的羊毛色比較淺,毛也比較厚,非常耐寒,會更適應蒙古的氣候,因為蒙古最冷的時候也會達到零下好幾十度。
  • 呼倫貝爾夏季草原旅遊,現在的蒙古包可以看見星星,青菜比肉珍貴
    夏天旅遊大多數人期盼的一個目的地就是草原,在內蒙古遼闊的疆土,有許多可供選擇的草原路線,而呼倫貝爾是一個很熱門的夏季草原旅遊線路,在草原旅遊很過癮的一個體驗就是看大片的草原,住蒙古包。而且現在的蒙古包有很多驚喜,就是拉開窗簾是可以看到星星的。
  • 從漠北小部落到多民族國家,看蒙古如何發動統一戰爭,成天下霸主
    蒙古統一戰爭是蒙古帝國發起的一場消滅中國境內各個割據政權以及徵服中亞、東歐等政權的一場戰爭。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成功統一漠北分散部落,建立了大蒙古國。在當時,最主要的政權便是金朝,由於金朝與盟國西夏逐漸走向衰落,因此蒙古就決定先對其發兵。
  • 「節慶」第十六屆「烏樂木吉布音」蒙古長調民歌比賽在阿右旗巴丹...
    伴著婉轉悠揚的蒙古長調,豪邁蒼涼的蒙古長調,9月27日,阿右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2019·國際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遊節(那達慕大會)系列活動之一的第十六屆「烏樂木吉布音」蒙古長調民歌比賽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鎮火熱開賽。來自阿右旗、張掖的70餘名長調民歌愛好者身著節日的盛裝參加比賽。
  •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怎麼處置十萬蒙古女人的?僅用一招永絕後患
    而元朝也是如此。    元朝建立之初一直是用實力說話,不論是滅南宋建立元朝,還是建國後出海徵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等等,都說明蒙古族人很有血性,只可惜直到元朝中期,依然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走上正軌,所以治理一個國家不是只有蠻力就可以的。
  • 蒙古馬——草原上的高貴生靈
    《蒙古秘史》的開頭語中記錄的狼圖騰只是蒙古民族乞顏部落的圖騰,馬所擁有的速度和力量使原始的草原先民自然產生了崇拜心理,並成為整個北方遊牧民族崇拜的對象。 蒙古馬是世界上較古老的馬的品種之一,曾被90年代的世界馬刊評為世界第一優秀馬種。
  • 雖然都有蒙古包,但也有很多差異
    說起內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草原上蒙古包與成群的牛羊,而且他們非常的好客、熱情。不過當我們打開地圖時,肯定會發現在內蒙的北部還有著一片更廣闊的草原,它就是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