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向中國贈送了30000頭羊,那些羊不知道最後咋送進來了~
2019年,我去了蒙古。所以當初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腦子裡浮現的是我自己看到的,牧場上很大很大一群在悠哉遊哉吃草的羊。
突然看到蒙古給中國送羊的新聞,我一點都不奇怪,反而還有種覺得特別正常的感覺,人家就是羊多嘛。
印象比較深的,羊肉比較好的地方就是蒙古的,中國西北的羊肉,澳洲的羊肉,這個排名不分先後,就是三個地方的羊肉都很不錯。用我們的標準來說就是不腥不羶,極其鮮嫩。
今年蒙古給我們送了羊,所以就重點講講為什麼蒙古羊肉能在全世界排上名號。
在講羊肉之前,我先大概說說去蒙古的經歷和感受。因為蒙古不是一個特別熱門的旅行目的地,我分享一些經驗,如果接下來有朋友想去的話,可能會有所幫助。
蒙古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她的存在感一直是很弱的。它和我以往去過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一樣。我的 意思是什麼呢,就是有些國家,他們的民族或者文化是有交融的,可以感受到一些類似的地方,但是蒙古是,沒有和某一個其他國家,或者民族,有那種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交融。
這個要從蒙古帝國的滅亡說起。成吉思汗創立了蒙古帝國,又經過擊幾百年的分分合合,15世紀,一個叫達延的大汗重新滾統一蒙古,為了治理方便,採取了分封制,把蒙古喀爾喀、兀良哈、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卡茨親六個部,分給兒子們去統治。
分封制管理是方便,但是有個壞處,就是權力不集中了,時間一久,幾個分封出去的部族容易不聽指揮。
蒙古的這個分封制持續到明朝末年,事實上已經是各個部分而治之的局面了,這個時候有個叫林丹的大汗即位了,沒錯這個大汗的名字和羽毛球冠軍是同名的,他管理的是察哈爾部,輪到林丹做大汗的時候,他雄心壯志的想重新統一蒙古。
他想統一,其他幾個部的大汗當然都不願意。特別是漠南的幾個部族。所謂漠南、漠北是以今天的中國 和蒙古交界處的一大片戈壁沙漠來劃分的,漠南就是今天更靠近內蒙古的這一帶,當時主要是科爾沁部、鄂爾多斯部的勢力範圍。這幾個漠南部族非常的不願意被林丹汗重新統一回去,一轉身,投靠了後金,就是後來的清朝,搞了個滿蒙聯盟。
只有喀爾喀部和林丹汗自己掌權的察哈爾部仍然在漠北守著,所以外蒙古在清朝的時候也被叫做喀爾喀蒙古。今天看一下內蒙古自治區的版圖,當年投靠後金的科爾沁啊,鄂爾多斯啊,現在都在內蒙境內,所以內外蒙之分的源頭在明朝末期就出現了。
投靠後金,也就是後來的清朝的幾個部族一直和朝廷關係很好,看清宮劇的人知道,科爾沁部還出過皇后。
後來在清朝國力強盛的時候,還收復過蒙古全境,就是把喀爾喀蒙古也收進囊中。但這個時候清朝對內蒙和外蒙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好像一個是自家小孩,一個是鄰居小孩。外蒙也感受不到自己被愛,到了20世紀,沙俄策動外蒙獨立,蒙古國這個時候起徹底分裂了,但中國還一直沒有承認外蒙獨立的,直到1945年,外蒙才作為蔣介石和蘇聯談判的條件,公投宣布正式獨立。
所以現在的外蒙,儘管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也和中國糾糾纏纏了好幾百年,但從來也沒有真正的交融過;和他的另一大鄰國,俄羅斯之間就更加不同了,儘管現在外蒙人對俄羅斯人還抱著感激之情,認為當時是蘇聯支持了他們的獨立,但這種人種和信仰的差異仍然是巨大的。
作為夾在中國和俄國兩個大國之間的緩衝國,其實還是挺難的,也沒什麼存在感。他其實錯過了2次發展的機會,一次是滿蒙聯盟的時候,漠北的那幾個喀爾喀部、察哈爾部錯過了滿蒙聯盟,二是中國
很多人會拿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省相比較,那不管怎麼說呢,烏蘭巴託這個城市跟我們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包頭之類的城市比起來肯定是差遠了。2018年的數據,內蒙的人口是外蒙古的8倍,GDP是外蒙古的18倍。2018年,蒙古的GDP是130多億美元,而內蒙古自治區的GDP是2400多億美元,但你要知道,蒙古是一個國家啊,而內蒙只是一個省級單位。
蒙古,真的是一個很特立獨行的存在。
蒙古籤證的辦理是很方便的,但如果你自己diy的話需要蒙古那邊給你出邀請函,比較麻煩,所以直接上某寶,4、500塊,全套就能搞定,而且出籤很快,一周就夠了。
現在國內的話北京、廣州、香港都有直飛蒙古首都烏蘭巴託的航班,我是從北京飛的,而且北京過去的機票不貴,2000塊左右就能往返。
下了飛機以後,就有司機會來兜生意,這些司機都是「黑車」司機,這個黑車是打引號的,因為烏蘭巴託沒有正規的計程車系統,所有的私家車都可以變身計程車,你招手他們就會停下來載客。所以我們國內所說的沒有營運證的黑車,在蒙古是被允許的。
但是打車千萬要記得還價,從機場到烏蘭巴託市中心的那段路,司機要價40000圖格裡克,圖格裡克就是蒙古貨幣,跟人民幣匯率大概是1塊人民幣兌300多圖。40000圖的話就是人民幣150不到,但我去之前做過功課,給他對半砍的,砍到了20000圖,人民幣70左右把。
然後從機場坐車到烏蘭巴託市中心,一路上非常非常非常之擁堵。因為烏蘭巴託的城市道路都很窄,幾乎沒有高架、快速路之類的基建,然後車子又非常多。不過我去之前已經做過攻略,知道烏蘭巴託就是那麼堵的,所以也還好,坐在車裡比較淡定。
烏蘭巴託的堵車不僅是因為基建差,還因為蒙古全國將近一半的人口都住在這裡。有意思的是什麼呢,蒙古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每平方公裡只有2.04個人,但是他全國300多萬的人口裡,有將近一半的人口,140萬人住在烏蘭巴託。然後因為買車的關稅極其低,所以他的私家車保有量非常高,我看過一個數據,烏蘭巴託140多萬人口,私家車保有量超過60萬輛。十幾公裡路程開1個小時,在烏蘭巴託是很正常的事情。
烏蘭巴託呢,比我想像中繁華,特別是市中心,其實也是建設的很漂亮,而且充分顯示了蒙古人對成吉思汗的蜜汁喜愛,很多大廈、公園、廣場都是以成吉思汗命名的,然後也可以看出他們是一個很喜歡「大」的地方,廣場、樓宇都造得很大。可能至今還保留著成吉思汗時代對廣袤領土的追求。
同時呢,也可以看到,他的貧富分化非常明顯,富人區是高樓大廈現代化的樓宇,窮人區基本都是鐵皮房,棚戶區。
我去之前有人提醒我小心,蒙古有排華情緒。但整體去下來的感覺還好,其實很多所謂排華的國家,你真正去旅行的時候是不太能感受到當地人這種情緒的。因為一你是個遊客,待上十天半月就走了;二,遊客去的都是景點,景點裡做生意的人看到你當然都是客客氣氣的;第三,其實大部分國家都一樣,老百姓也都想著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沒有那麼的關心家國情仇。
至少我在蒙古遇到的蒙古老百姓還是比較熱情,我們有一次在街邊打車,講價講不好,因為司機不會說英文,就有當地人主動的上來幫我們當翻譯講價。
蒙古的大致情況就是這樣。接下來我們來講講羊肉。
蒙古是個畜牧大國。出了烏蘭巴託城之後,滿眼都是牛和羊,成片成片的在吃草。儘管人口才300多萬,但是牧畜的總量有5000多萬,然後其中有85%是羊。
畜牧大國,在世界上不少,比如澳大利亞,比如紐西蘭,但是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他們的畜牧業是工業化養殖,就是他的草地不是自由生長自生自滅的,是有人在管理的。在澳大利亞境內
一路自駕可以看到他們很現代化的灌溉系統。但蒙古就不一樣,蒙古對羊的飼養方法仍然是最傳統的遊牧形式,也就是我們說的「逐水草而居」。牧民住的是蒙古包,需要移動了,把蒙古包收起來,可以隨身帶著走,到下一個地方再安頓。
那麼為什麼蒙古的羊會好吃呢,原因有三。
首先呢,蒙古羊的品種主要是綿羊中的蒙古羊、哈薩克羊,這些品種的羊毛色比較淺,毛也比較厚,非常耐寒,會更適應蒙古的氣候,因為蒙古最冷的時候也會達到零下好幾十度。這種羊的品種本身就是肉香濃、羶味小的。
第二呢, 要從蒙古的自然地理環境來看。蒙古的地貌以戈壁荒漠為主,這種地貌人類生活當然是不夠舒服的,但是對人類不夠舒適,對羊卻是很適合。戈壁的土壤鹼性通常都很高,而羊是喜歡吃鹼性植物的;我看過一個研究,影響羊肉羶味的物質主要是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和一種叫8-10碳質鏈不飽和脂肪酸的物質,這些物質越多,羊肉的羶味就越重。
而如果在羊的食物裡大量添加鹼性飼料,可以明顯的減少羊肉裡產生羶味的物質。這是很正式的署名發表過的研究成果,而且這種情況不是僅僅在北方或者西北部得到證實,海南很有名的東山羊,也是羶味很輕,廣東人喜歡拿來做白切羊肉,就是因為東山楊喜歡吃的草料裡有一種植物叫熱帶苜蓿(mu xu),熱帶苜蓿也是非常典型的耐鹼性植物。這個東山羊好吃,羶味小,和蒙古羊羶味小就是一個道理。
另外呢,由於蒙古工業發展比較落後,自然環境也基本沒有受到汙染,牧草長得很茂盛,再加上自然的放牧方式,基本不餵飼料,一隻羊的生長周期有2——3年,肉質都非常鮮美。
蒙古人吃羊肉,最常見的做法是手把肉,手把肉就是水煮羊肉,在我國的西北地區也很常見,蒙古的手把肉和西北地區的不分上下。
做手把肉,基本不放調料,只在吃的時候蘸一點鹽。手把肉最好吃的是用羊羔肉做,極其的肥美鮮嫩,第一次在蒙古吃手把羊羔肉,我一口氣吃了快半斤,把我自己都嚇一跳。
還有種吃法就是烤。蒙古烤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道菜,傳說是成吉思汗在徵戰時候的發明,
蒙古戰士徵戰時條件艱苦,會把肉和菜放在盾牌上烤制。很多這種美食故事都會和一位偉人結合起來,比如說刷羊肉時忽必烈發明的。欸,說到這裡我倒發現,蒙古族的大汗都是美食家啊。不過這些食物是誰發明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吃。
蒙古烤肉和中亞地區的烤肉很像,他其實是一個綜合烤肉的拼盤,裡面有牛肉、羊肉、雞肉,上菜的時候是把所有的肉類都裝在一個盤子裡,邊上會配點土豆茄子之類的蔬菜。
三種肉雖然是一起上來,但是可以嘗出做的還是很講究,三種肉的調味是不一樣的,像雞肉甚至是提前醃製過的。做法呢比我想像中的講究,三種肉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和香味,但口味還是很粗獷,很紮實的肉原本的香味。
其他還有一些蒙古特色的羊雜鍋、羊肉煎餃、羊奶酪,特別是羊奶酪,現在已經是蒙古人的日常了。我們在跟蒙古的酒店老闆聊天的時候聊到,蒙古在中國和俄羅斯中間,飲食習慣也是蒙古、中國、俄羅斯的結合。比如說他們的早餐,基本都是西式的奶酪+麵包,中午呢,如果是學生和上班族,會去便利店解決,買點便當、三明治、麵條之類的,也有炒蔬菜或者蔬菜沙拉,但蒙古的蔬菜水果很貴,買起來不是像我們一樣一斤兩斤的買,而是一粒一粒的買。像橙子每次買個1力2力、葡萄買個5力8力。
晚餐呢一般是正餐,會比較認真的吃點肉,當然主要也是吃羊肉。總的來說,蒙古作為一個小眾旅遊地,是推薦大家去體驗一下的,體驗一下這個既帶著俄羅斯風貌,也帶著中國印記,但骨子裡仍然完整的保持著自身特色和驕傲的民族。
讀萬卷書,吃萬裡路,跟著甜怡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