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中國經濟復甦的步伐正在加快

2021-01-0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金羊網評:中國經濟復甦的步伐正在加快

&nbsp&nbsp&nbsp&nbsp近日,國家統計局在國新辦發布會公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表明,7月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顯效發力,經濟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了穩定復甦態勢,主要指標繼續回暖,特別是有三個亮點最為搶眼。

&nbsp&nbsp&nbsp&nbsp亮點一:商品零售額增速今年以來首次由負轉正。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nbsp&nbsp&nbsp&nbsp生產穩中有升。7月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與上月持平,六成產品和行業實現增長,其中汽車、電子支柱型行業增長明顯加快。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5%,比上月加快1.2個百分點。

&nbsp&nbsp&nbsp&nbsp需求逐漸改善。從消費看,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0.2%,今年以來首次由負轉正。從投資看,1—7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收窄1.5個百分點。

&nbsp&nbsp&nbsp&nbsp外貿好於預期。7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5%,其中出口增長10.4%,連續4個月同比增長,好於預期。外匯儲備穩定在3.1萬億美元以上,7月末比6月末增加了421億美元。

&nbsp&nbsp&nbsp&nbsp產業升級態勢沒有改變。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8%、13%,均明顯快於整個規上工業增長;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3.7%,也快於整體服務業增長,現代服務業保持較好增長態勢。

&nbsp&nbsp&nbsp&nbsp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增強。從生產和消費看,一些新產品增勢強勁。網絡銷售、網際網路教育、醫療等快速發展,1—7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7%,增速比1—6月加快。從投資帶來的供給結構優化看,促進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的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從1—7月看,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社會領域增長8.7%,社會領域中的教育、衛生投資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

&nbsp&nbsp&nbsp&nbsp市場預期仍在整體改善。7月,製造業PMI是51.1%,比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是54.2%,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都是連續5個月高於臨界點。

&nbsp&nbsp&nbsp&nbsp亮點二:城鎮調查失業率5.7%,農民工就業形勢整體改善。

&nbsp&nbsp&nbsp&nbsp7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與上月持平,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的調查失業率為5%,比上個月下降0.2個百分點。

&nbsp&nbsp&nbsp&nbsp眾所周知,一季度由於疫情影響,大量農民工滯留在原地。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發力,復工復產取得明顯成效。二季度末,外出農民工達1.775億人,相當於去年同期的97.3%。對比看,二季度外出農民工比一季度增長了5500多萬人。尤其是7月的城鎮外來農業戶籍人口農民工的調查失業率是5.7%,比4月6.4%是回落的。

&nbsp&nbsp&nbsp&nbsp亮點三:全年物價保持基本穩定有基礎有條件。

&nbsp&nbsp&nbsp&nbsp近期,南方地區洪澇災害對早稻單產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今年早稻播種面積增加較多,目前來看,早稻豐收在望。而且,今年夏糧產量比去年增長0.9%,為全年糧食增產奠定基礎。

&nbsp&nbsp&nbsp&nbsp從整個糧食生產看,秋糧佔全年糧食產量70%以上。眼下,60%秋糧在北方地區,受洪澇影響相對較小。這是由於近幾年農業投入加大,國內抗災減災能力增強,全年保持糧食生產穩定有條件、有基礎。

&nbsp&nbsp&nbsp&nbsp需要指出的是,年初以來,CPI整體回落,但近兩月CPI價格漲幅有所擴大。從結構上看,影響食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豬肉價格上漲,7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85.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是2.3個百分點。另一個是7月鮮菜價格同比上漲7.9%,影響居民消費價格近0.2個百分點。

&nbsp&nbsp&nbsp&nbsp業內人士認為,豬肉價格上漲有兩個原因:一方面,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餐飲服務逐漸恢復,使得豬肉需求有所擴大;另一方面,南方汛情對於生豬生產調運產生不利影響。

&nbsp&nbsp&nbsp&nbsp不過,食品價格中最主要的還是糧食,我國已連續5年糧食生產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比較充足。更重要的是,目前工業消費品價格同比下降,加上服務價格大幅上漲的基礎不存在,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全年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確實有基礎有條件。(金羊網 文/尹 敏)

相關焦點

  • 工業經濟:步伐加快 步履更實
    近日,我省工業經濟迎來三季度運行成績單,「平穩增長」「加快復甦」成為關鍵詞。前三季度,自1至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以來,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近5個月增速均在1.3%以上。前三季度同比增長1.3%,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一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基礎牢、後勁足、亮色新,前三季度青海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加快、步履更實。
  • 「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
    原標題:「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   11月20日至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舉行。600餘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等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深入交流研討。
  • ...但過去幾個月的經濟復甦步伐能否持續到今年第四季,仍有待觀察。
    【數據評論】機構:數據衡量了瑞士經濟整體經濟活動的未來趨勢,總體數據是2010年8月以來最高。這表明對於國內經濟的樂觀情緒增加,但過去幾個月的經濟復甦步伐能否持續到今年第四季,仍有待觀察。
  • 「三駕馬車」齊發力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旺
    2021年,中國經濟強勁的復甦態勢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信心源和穩定錨。1月5日,世界銀行在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中預測,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4%。但中國經濟的復甦更為強勁,有望實現增長7.9%,比去年6月時的預測上調了1個百分點。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下滑,中國經濟也出現了罕見的季度負增長。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中央積極部署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復工復產逐月好轉,經濟增速逐季回升,有望成為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經濟體。
  • 2020年泰安主要經濟指標由負轉正,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泰安全力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由負轉正,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經濟發展逆勢上揚,令人振奮。  越是非常之時,越要穩住經濟基本盤,在穩中求進。  2020年3月20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級響應解除後,泰安召開的第一個大規模現場會議,就是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暨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動員大會,把抓產業、抓工業、抓項目建設、抓大企業放在突出位置。
  • 全國支持+自我加力:西藏經濟邁開追趕步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350多萬西藏兒女奮發有為,加快追趕全國經濟的步伐。  中央投資持續加大,全國支援堅強有力,西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完善;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林牧漁穩中有升;工業生產不斷加快,特色產業快速增長;服務業穩步復甦,特別是旅遊,在全國一枝獨秀……  發展是為了惠及民生。
  • 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走向復甦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世界銀行5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由於新冠疫情持續蔓延,2021年上半年世界經濟仍將處於低迷狀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中國經濟將增長7.9%。其他多家金融機構近期也陸續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對2021年世界經濟走勢作出預測。
  • 連平:今年中國經濟面臨什麼樣的局面
    隨著疫苗問世並普及投放,全球疫情很可能在2021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隨後世界經濟可能於下半年走向整體性復甦。在經濟復甦和基數效應的雙重影響下,中國經濟在2021年一季度可能呈現較高增速,甚至超過兩位數,二季度後會逐步放緩。
  • 中國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報導稱,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的工業部門引領了全國的經濟復甦,官方PMI自3月份以來一直高於50的關口,這是月度經濟活動擴張還是收縮的臨界點。現在,隨著冠狀病毒在中國境內基本上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正在恢復正常,這幫助中國經濟的另外一個主要部門——服務業——迎頭趕上。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說:「許多餐館門口已經排起長隊。人們開始消費,工廠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 金羊網評:「四季吉祥村脫貧答卷」是「十三五」成就縮影
    原標題:【地評線】金羊網評:「四季吉祥村脫貧答卷」是「十三五」成就縮影   西瀕拉薩河,南臨貢嘎機場,位於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境內的四季吉祥村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中國經濟逆風破浪,喜看最美「微笑曲線」
    即將收官的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即將邁上100萬億元新臺階。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
  • 3.1%、11.6%、95%……一串數字細數中國經濟的「復甦密碼」!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我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復工復產的速度不斷加快。接下來,我們就透過幾個數字的變化,感受疫情過後,中國經濟不斷復甦的腳步。近期,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居民外出日漸活躍,復工復產穩步提升,市場人氣逐步回升,市場銷售明顯增長。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南華早報報導說,最近幾周,外界普遍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表示樂觀,強勁的出口增長、強勁的政府支出和低感染率,可能會讓中國引領全球從疫情的影響中復甦。考慮到中國的快速反彈,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上周預測,中國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比之前的估計提前了5年。相比之下,許多其他國家被迫恢復封鎖措施,以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 外媒:疫情開始一年後,中國經濟正在傲視全球
    在首次實施防疫封鎖措施的近一年之後,中國經濟成長正在加速;成功控制住了Covid-19疫情,使其得以提高了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的佔比
  • 海外網評:「一帶一路」為非洲一體化「鋪路架橋」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港灣)在納米比亞沃爾維斯灣港吹填了4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為港口建設新貨櫃碼頭。(來源:新華社)當地時間1月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波札那外長誇佩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 金羊網評:中國的減貧,世界的「加油站」
    世界銀行公布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有8億多人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減貧事業步入「快車道」,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引領下,在無數扶貧幹部、基層力量的矢志奮鬥下,我國用一組組充滿奮鬥熱情的數據標註出中國減貧的高度和力度。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復甦經驗有重要借鑑意義
    當地時間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報告結論,肯定中國採取有力措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出臺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為經濟持續復甦提供支撐,同時在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進展。 第四條款磋商是IMF每年對成員國經濟表現和宏觀政策的例行判斷與評估。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首先是主要經濟體經濟恢復不同步;其次是全球製造業恢復快於服務業;再次是房地產、金融市場較實體經濟復甦更快;最後是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不同步。3.三重深層因素支持中國經濟穩步復甦。「十四五」規劃的政策紅利將逐步釋放,主要集中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要素市場改革。被動去庫邁向主動補庫帶動企業盈利改善,2021年我國將邁向新一輪主動補庫周期,預計將延續7-17個月。
  • 全球經濟重心正在東移:亞洲經濟強勢反彈,西方抗疫不力持續衰退
    現在,他們不再需要擔心自己的經濟復甦,只需要確保全球其它地方,尤其是西方國家越來越嚴重的疫情,不會危及到自身。當地時間11月16日,日本發布報告稱,今年三季度GDP環比上升5%,按年率計算,相當於為21.4%的增幅,這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快的發展速度,也使其成功擺脫了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