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農民畫:畫山畫水畫鄉土,有鹽有味有風情

2021-01-17 噠噠君的視野

構圖飽滿、造型誇張、色彩鮮豔、畫風質樸……作為現代民間繪畫形式的一種,農民畫根植於傳統民間藝術的沃土,不斷吸收鄉風民俗豐厚的營養和民間傳統文化的精髓,有土中見雅、拙中見美、大樸不雕的特質。

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四川省唯一的「中國農民畫鄉」井研,農民畫這朵「藝術奇葩」含蕊飄香數年,其飽滿的構圖、誇張的造型、鮮豔的色彩、質樸的畫風,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審美享受。

「畫天、畫地、畫自己,畫山、畫水、畫鄉土」,井研農民畫在生動表現農時、農事、農俗、農風、農景、農情的同時,也真實反映當代農民的生活形態和樸素感情。2007年,井研農民畫被列入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為井研農民畫創始人之一、井研農民畫代表性傳承人的饒紹清越畫越有勁,他說,希望有更多的後起之秀參加農民畫創作,把井研農民畫發揚光大。

從鄉土中來

「泥腿子」畫家引來關注

井研農民畫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從誕生以來,就以表現時代主旋律為主題,內容多為民間喜慶、納祥招財等傳統圖案。半個多世紀以來,井研農民畫先後盛裝進京,遠赴韓國,走進北大,巡展全國。發展至今,井研農民畫已打造成為四川省對外文化交流名片、全國農民文化藝術「一村一品」優秀項目、中央宣傳部確定的全國公益宣傳文化品牌。

在井研農民畫發展的道路上,饒紹清是被眾人公認的「筆耕不輟、作品等身」。可在他的回憶裡,和農民畫結緣源於一個偶然的契機。「當時國內其他省份已經興起農民畫創作,我就自己嘗試著畫。後來有幸在昆明參觀了一場農民畫展,可以說如痴如醉,深受吸引。」年輕的饒紹清心想,這樣的藝術形式為什麼不能在井研也蓬勃發展呢?說幹就幹,他自己開始認真琢磨起「井研味道」的農民畫。

自幼學習中國畫的饒紹清,其實並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可為了畫好農民畫,當時在原分全鄉擔任文化站站長的他天天泡在田間地頭,仔細觀察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與淳樸的莊稼人打交道,再將這些鄉土生活和人文繪成藝術作品。成百上千幅作品從他的筆下源源不斷流出,或見諸報刊,或頻頻出鏡,成為向外界展示井研農村新氣象的窗口。「從提筆開始畫農民畫到現在,轉眼已是一甲子,可好像都發生在昨天。」

「因為所處環境不同,每個地方的農民畫在畫風上都有其獨特之處。比如陝西的農民畫帶有剪紙的味道,雲貴高原的頗具少數民族風情。」說到井研農民畫為什麼這麼受歡迎,饒紹清十分自豪,「在井研,農民畫多展示局部小景,色彩鮮豔、構圖飽滿、造型誇張、畫風質樸,一看你就能明白展現的是什麼,這樣直白的藝術形式非常吸引老百姓。」

因為有饒紹清的帶動,不少農民文藝愛好者也鼓起勇氣,提起畫筆,井研農民畫創作的隊伍越來越大。井研縣文化館也向這門藝術投來了關注的目光,數期農民美術培訓班開遍井研縣每個鄉鎮。省市美術專家結合井研農民畫創作講授美術專業知識和技法,不少學院派的專業美術人才也加入井研農民畫研究創作隊伍,極大地提升了農民文藝愛好者的繪畫水平。越來越多的農民文藝愛好者不再停留於單純的愛好和模仿,轉而大膽開始了自己的創作。

「泥腿子」畫家們靈感如泉湧,作品如飛雪,成績自然不能被辜負。上世紀90年代初,井研縣城舉辦了首屆農民繪畫展,井研農民畫逐步走出「深閨」,開始為外界所知。1992年,洋溢著泥土芳香的井研農民畫走到樂山;1999年,代表四川億萬農民的井研農民畫進京展出;2007年,井研農民畫被列入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赴韓國專場展出;2008年,井研農民畫成為北京大學第一次舉辦農民畫展覽的展出對象,實現鄉土藝術與高雅文化的交流和對話……如今,井研農民畫更是成為各大非遺節的常客,被各大博物館收藏、搬上舞臺、開發衍生藝術品等。

到生活中去

多彩畫卷為時代「發聲」

筆墨丹青謳歌新時代,多彩畫卷繪就新景象。

從井研農民畫誕生開始,它的存在就與井研風俗民情、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緊密關聯。隨著社會大環境的飛速發展和變化,井研農民畫的內涵也在不斷更新——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大量農民外出務工或到縣城生活,讓井研農民畫的內涵逐漸轉變為以農村生活題材為主,符合時代審美情趣,其作品本身無論風格、水平均展現出新時代新農村的新風貌,成為了新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縮影。

今年2月,以饒紹清為首的6名井研農民畫畫家合力創作出長5米、高1.5米的巨幅農民畫畫作《鄉村振興 百裡橘香》。這幅迄今為止畫幅最大的井研農民畫畫作,對以展現局部小景為特色的井研農民畫而言,在發展道路上是一次巨大的自我革新,更是對井研新農村生活的全景展現。

饒紹清告訴記者,該作品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主題,以井研柑橘百裡產業環線為背景,融合「柑橘園區、研溪溼地、大佛水庫、雷氏民居、三江白塔」等井研元素,描繪出井研縣奮力實施「五大振興」所取得的成就,將助力井研文旅發展、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井研農民畫構圖充實飽滿,要創作這樣一幅巨大的畫作,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內容填充,這樣的嘗試對我而言很有挑戰性。」

而在2008年首進北京大學開展之後,井研農民畫這種鄉土藝術,也打開了和高雅文化的交流之門。2012年、2014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先後2次出版井研農民畫專著;2013年,井研農民畫走進樂山師範學院,舉辦專題研討會並被列為學校重點調研課題;2015年,井研農民畫衍生藝術品先後亮相第十一屆中國(深圳)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2016年,井研農民畫推廣教材《井研農民畫特色與技法》正式出版……越來越多的人被井研農民畫所蘊含的鄉土魅力所吸引,助推井研農民畫蓬勃發展。「我的兒子現在也是井研農民畫創作隊伍中的一員,他是在專業院校學習美術之後再學農民畫的。我很高興看到有越來越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認可農民畫,創作農民畫。」饒紹清說。

「曾經的井研農民畫是對農村司空見慣的生活情景賦予獨特的意義,讓觀者共情,如今的井研農民畫則更多的是為時代『發聲』。」饒紹清表示,與時俱進是井研農民畫創作的不懈追求。作為井研文化的一張閃亮名片,不可否認,農民畫已是具有重大文化品牌價值的非遺產品,在其打造與傳承上,井研從未懈怠。

來源:樂山日報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樂山井研:「有鹽有味」農民畫傳播廉潔理念
    四川新聞網樂山10月10日訊(王明希 郭洛利)樂山市井研縣,因鑿井煮鹽年代久遠,產出的鹽精純潔淨,取「井鹽」之意定名井研。井研歷來重耕讀,文風盛行,上世紀60年代起,一批文藝愛好者把農耕生活融入畫作,將農村生活與農業文明作為主要創作元素,形成獨具特色的井研農民畫。
  • #(教育)浙江紹興:感受農民畫 學畫生肖牛
    新華社照片,紹興(浙江),2021年1月4日 浙江紹興:感受農民畫 學畫生肖牛 2021年1月4日,在浙江省諸暨市陶朱街道三都農民畫館,三都小學美術社團的學生展示自己學畫的生肖牛。 當日,諸暨市陶朱街道三都小學美術社團的學生來到三都農民畫館,在當地農民畫家的指導下參觀農民畫展,了解農民畫的特點,並學習用農民畫的技法畫生肖牛。 新華社發(郭斌 攝)
  • 全面融入「雙城經濟圈」 綦江篆塘鎮要變得「有鹽有味」成為綠色水鄉
    綦江是川鹽入黔的重要轉運站,轄區內留下了許多鹽運遺蹟。在綦江篆塘鎮,就有蓋石老街、起鹽碼頭、鹽馬古道等。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篆塘鎮以「綠色水鄉,休閒篆塘」為發展主題,重點發展「兩帶一山一島」,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浙江紹興:感受農民畫 學畫生肖牛
    浙江紹興:感受農民畫
  • 舞陽農民畫:給百餘座都市注入質樸清新風
    舞陽農民畫的創始人、86歲的張耀先老人和74歲的王文浩老人告訴記者,舞陽農民畫納入當地中小學教材後,為之快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和活力。目前全縣有骨幹畫家30多人,畫工200餘人,從業人員千餘人。溯源數千年傳統文化,根脈養分厚重「舞陽農民畫」這一稱謂,發軔於1958年。
  • 汪曾祺先生身上的「鄉土味」,讓人羨慕!
    汪曾祺先生身上有這樣的魔力,他的一部《人間有至味》,從有樂、有味到有思,從一花一木一茶一曲、一蔬一果一飯一肉到寫家鄉、父親、母親和孩子,從對世間萬物到對細水長流的生活,如話家常。作品中無不洋溢著一種質樸的「鄉土味」,每每讀來如沐春風,悠然愜意,心生羨慕。
  • 山裡的鄉土味(多味齋)
    而九龍山鄉的年味也在一陣陣煙燻味中,開始活色生香。說起新餘的九龍山鄉,可真是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可劈柴餵牛、採茶摘橘、泛舟垂釣、煮酒弄竹。仙女湖使這塊土地沾得不少靈氣。水的淺碧,山的深綠,更把山村打磨得像一塊溫潤的玉。同樣溫潤的時光,便在這青山綠水間流轉,年復一年。煙燻臘肉,是九龍山人必備的年菜之一。肉,切成寸餘厚、三四斤重的長條,蹄子整隻備用。
  • 看山看水看詩畫,見心見行見美好
    1100多年前,杜牧治理睦州(建德),興利除弊,勤政愛民,也醉心於建德詩畫山水,贊此地「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900多年前,範仲淹主政建德,興州學、修水利。更寫下詩作47篇,佔其盡數六分之一。「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思範」牌坊千年挺立在古府街頭。
  • 遇見儀隴 | 醉美琳琅入眼成畫,淺吟低唱山水情詩
    遇見儀隴 | 醉美琳琅入眼成畫,淺吟低唱山水情詩 2020-11-28 1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裡有這幾種掛畫記得清理出去,財運扭轉易發財,有錢人都這樣做
    家裡有這幾種掛畫記得清理出去,財運扭轉易發財,有錢人都這樣做家居布置裝飾是裝完修之後挺重要的一環。在這一方面,有許多家庭會選擇掛點畫飾裝飾客廳,因為畫飾不僅具有藝術性,而且還有美觀性和觀賞性。除此之外,根據中國的風水學,有些畫飾能夠改善風水,使家庭財旺氣旺人丁旺。
  • 招財風水畫有哪些
    相信不少人都喜歡在家中布置一番,其中掛畫便受到不少人的喜歡,因此可以說不少人家都會在家中掛上幾幅掛畫的。那麼在風水學中,招財風水畫有哪些?下面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鵬展翅圖  大鵬展翅圖通常被掛在書房及客廳,帶給人一種「鵬程萬裡」的積極向上心境,但要注意的是掛畫後大鵬的「嘴」不宜對著人的頭部,所以一般不宜掛在沙發、座椅上面。
  • 辦公桌後面掛什麼畫好 對事業有幫助的畫推薦
    辦公桌後面掛什麼畫好 對事業有幫助的畫推薦想要提升辦公室的空間美感和檔次,一幅合理的裝飾畫布局擺設是關鍵,掛得好,則諸事吉祥,萬事順意,整間辦公室的氣運會猶如神助。那麼請問辦公桌後面掛什麼畫好呢?「山管人丁,水管財祿。」有靠山,主有貴人扶持,行事穩妥,對自身的事業也極有幫助。
  • 五音齊全、世相輪迴有玄機!墨威畫出葡萄系列畫《宮商角徵羽》
    這幅畫,古老又年輕,真的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墨威先生用一顆顆旋轉的葡萄,表現出了一種天地之初的景象。在他筆下,萬事有始有終,《宮》既有開始,又有末了,無數個開始與末了組合在一起,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整個畫面有一種輪迴的感覺,動靜結合,相得彰益。畫面右上方,幾串五彩繽紛的葡萄,晶瑩而突出,呈靜止狀,讓整個輪迴顯得意味深長,畢竟碩果纍纍才是價值之所在。
  • 臥蠶怎麼畫,臥蠶老是畫不好?顏色有區分滴
    聊到臥蠶,在思 密 達被稱為「撒嬌肉」,有臥蠶的妹紙很容易給人一種甜甜的並且很平易近人的感覺。臥蠶的一個優點就在於,即使你先天不足也能後天來畫一個,不過並不是所有人能畫得好臥蠶。像袁 姍 姍在巴 黎的活動現場,她身著小黑裙,配著一抹紅唇,搭配金色的臥蠶妝容顯得較為成熟、富有女人味。粉色臥蠶人家是個萌妹子對,臥蠶還能塗成粉色的,而且會顯得可愛、惹人憐愛喲,雖然有些女孩會怕使用粉色眼影很容易讓眼睛顯得泡泡的,但是事實上,反而顯得很少女,重點是選用的粉色不要飽和度那麼高,淡淡的粉色就好。
  • 家中掛畫有什麼講究 東南西北四大方位掛畫解讀
    家中掛畫可以渲染家裡的藝術氣息,開拓視野,增加美感,平時每天看著也會覺得身心愉悅。然而字畫裝飾家也是頗有講究的,根據辨證原則:凡是有適宜的掛畫就有不適宜的掛畫,有對家庭風水好旺運的掛畫,也有不利於風水破財的掛畫。所以說家中掛畫風水布局應該遵循五行玄學之說,才能夠更為和諧的調節家中風水。風水並非迷信,而是風水能夠幫助我們有更好的生活。
  • ​龍門「舞火狗」稻田畫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這幅精彩絕倫的百畝稻田龍門農民畫—「舞火狗」稻田畫吸引著來賓遊客們紛紛走上觀景臺俯瞰,拍照留念。 記者看到,稻田畫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別制有「農民畫鄉,文化田園」和「龍門大米」字樣,因這幅畫由龍門縣省級絲苗米產業園為宣傳「龍門大米」品牌而創作。
  • 文人畫的前世今生|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文人畫嗎?
    文人嘛,知識傍身,多少都是有傲氣的,他們覺得院體畫一味寫實太過匠氣,畫應該同詩書一樣,抒發我的情懷、表達我的品格,於是,文人畫開始崛起了。北宋的文人畫以蘇軾為代表。蘇軾對王維的畫就很推崇: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可見文人意趣總是相投。蘇軾確立了文人畫的精神和內涵,但他自己畫得不多,大概領袖級別的人物總是不出手的。
  •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命中注定的流傳始末 畫於庚寅 斷於庚寅
    連乾隆皇帝都無福觀看到兩幅圖在一起,可見當代國人有多幸福。期望臺灣早日回歸祖國懷抱,以後會有更多的機會合璧展出這個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富春江一帶有很多道觀,居住也便捷,而黃公望被富春江一帶的風景所吸引,便放慢腳步仔細欣賞,同時拿出筆墨紙硯開始畫這一帶的風景。他在《富春山居圖》中題的款識有云:「興之所至,不覺亹亹布置如許」。完全是興之所至,非常愜意。而他又是「閱三四載,未得完備」。畫了三四年都沒畫完,整幅畫大概七米多長,是用六張紙拼接的,一直到了至正十年(1350年),他才在畫上落款。
  • 張大千:畫中要有纏綿蘊藉、幽幽不絕的意境
    與齊白石有「南張北齊」之譽。 這張《竹溪六逸圖》,大千先生作於1939年,時年41歲,正是他居住青城山期間,多有閒暇,遊目騁懷,筆墨有所寄寓。祖國的山山水水因此經常在他的畫中出現,他就通過自己的畫「臥遊」祖國山河,聊解鄉愁。《長江萬裡圖》就是產生於這樣的心情下。同時,正值同鄉張群八十大壽,長江亦是他們十分熟悉的故景,張大千用以之慶賀其壽辰。
  • 動漫q版人物怎麼畫?畫q版人物有什麼技巧?
    動漫q版人物怎麼畫?畫q版人物有什麼技巧?怎樣才能畫好動漫q版人物?想必這些問題都是繪畫初學者們比較傷腦筋的問題,那麼到底怎樣才能畫好動漫q版人物呢?今天微課菌就在網絡上整理了關於動漫q版人物怎麼畫?畫好動漫q版人物有哪些技巧?教程非常簡單,趕緊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