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圖飽滿、造型誇張、色彩鮮豔、畫風質樸……作為現代民間繪畫形式的一種,農民畫根植於傳統民間藝術的沃土,不斷吸收鄉風民俗豐厚的營養和民間傳統文化的精髓,有土中見雅、拙中見美、大樸不雕的特質。
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四川省唯一的「中國農民畫鄉」井研,農民畫這朵「藝術奇葩」含蕊飄香數年,其飽滿的構圖、誇張的造型、鮮豔的色彩、質樸的畫風,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審美享受。
「畫天、畫地、畫自己,畫山、畫水、畫鄉土」,井研農民畫在生動表現農時、農事、農俗、農風、農景、農情的同時,也真實反映當代農民的生活形態和樸素感情。2007年,井研農民畫被列入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為井研農民畫創始人之一、井研農民畫代表性傳承人的饒紹清越畫越有勁,他說,希望有更多的後起之秀參加農民畫創作,把井研農民畫發揚光大。
從鄉土中來
「泥腿子」畫家引來關注
井研農民畫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從誕生以來,就以表現時代主旋律為主題,內容多為民間喜慶、納祥招財等傳統圖案。半個多世紀以來,井研農民畫先後盛裝進京,遠赴韓國,走進北大,巡展全國。發展至今,井研農民畫已打造成為四川省對外文化交流名片、全國農民文化藝術「一村一品」優秀項目、中央宣傳部確定的全國公益宣傳文化品牌。
在井研農民畫發展的道路上,饒紹清是被眾人公認的「筆耕不輟、作品等身」。可在他的回憶裡,和農民畫結緣源於一個偶然的契機。「當時國內其他省份已經興起農民畫創作,我就自己嘗試著畫。後來有幸在昆明參觀了一場農民畫展,可以說如痴如醉,深受吸引。」年輕的饒紹清心想,這樣的藝術形式為什麼不能在井研也蓬勃發展呢?說幹就幹,他自己開始認真琢磨起「井研味道」的農民畫。
自幼學習中國畫的饒紹清,其實並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可為了畫好農民畫,當時在原分全鄉擔任文化站站長的他天天泡在田間地頭,仔細觀察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與淳樸的莊稼人打交道,再將這些鄉土生活和人文繪成藝術作品。成百上千幅作品從他的筆下源源不斷流出,或見諸報刊,或頻頻出鏡,成為向外界展示井研農村新氣象的窗口。「從提筆開始畫農民畫到現在,轉眼已是一甲子,可好像都發生在昨天。」
「因為所處環境不同,每個地方的農民畫在畫風上都有其獨特之處。比如陝西的農民畫帶有剪紙的味道,雲貴高原的頗具少數民族風情。」說到井研農民畫為什麼這麼受歡迎,饒紹清十分自豪,「在井研,農民畫多展示局部小景,色彩鮮豔、構圖飽滿、造型誇張、畫風質樸,一看你就能明白展現的是什麼,這樣直白的藝術形式非常吸引老百姓。」
因為有饒紹清的帶動,不少農民文藝愛好者也鼓起勇氣,提起畫筆,井研農民畫創作的隊伍越來越大。井研縣文化館也向這門藝術投來了關注的目光,數期農民美術培訓班開遍井研縣每個鄉鎮。省市美術專家結合井研農民畫創作講授美術專業知識和技法,不少學院派的專業美術人才也加入井研農民畫研究創作隊伍,極大地提升了農民文藝愛好者的繪畫水平。越來越多的農民文藝愛好者不再停留於單純的愛好和模仿,轉而大膽開始了自己的創作。
「泥腿子」畫家們靈感如泉湧,作品如飛雪,成績自然不能被辜負。上世紀90年代初,井研縣城舉辦了首屆農民繪畫展,井研農民畫逐步走出「深閨」,開始為外界所知。1992年,洋溢著泥土芳香的井研農民畫走到樂山;1999年,代表四川億萬農民的井研農民畫進京展出;2007年,井研農民畫被列入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赴韓國專場展出;2008年,井研農民畫成為北京大學第一次舉辦農民畫展覽的展出對象,實現鄉土藝術與高雅文化的交流和對話……如今,井研農民畫更是成為各大非遺節的常客,被各大博物館收藏、搬上舞臺、開發衍生藝術品等。
到生活中去
多彩畫卷為時代「發聲」
筆墨丹青謳歌新時代,多彩畫卷繪就新景象。
從井研農民畫誕生開始,它的存在就與井研風俗民情、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緊密關聯。隨著社會大環境的飛速發展和變化,井研農民畫的內涵也在不斷更新——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大量農民外出務工或到縣城生活,讓井研農民畫的內涵逐漸轉變為以農村生活題材為主,符合時代審美情趣,其作品本身無論風格、水平均展現出新時代新農村的新風貌,成為了新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縮影。
今年2月,以饒紹清為首的6名井研農民畫畫家合力創作出長5米、高1.5米的巨幅農民畫畫作《鄉村振興 百裡橘香》。這幅迄今為止畫幅最大的井研農民畫畫作,對以展現局部小景為特色的井研農民畫而言,在發展道路上是一次巨大的自我革新,更是對井研新農村生活的全景展現。
饒紹清告訴記者,該作品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主題,以井研柑橘百裡產業環線為背景,融合「柑橘園區、研溪溼地、大佛水庫、雷氏民居、三江白塔」等井研元素,描繪出井研縣奮力實施「五大振興」所取得的成就,將助力井研文旅發展、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井研農民畫構圖充實飽滿,要創作這樣一幅巨大的畫作,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內容填充,這樣的嘗試對我而言很有挑戰性。」
而在2008年首進北京大學開展之後,井研農民畫這種鄉土藝術,也打開了和高雅文化的交流之門。2012年、2014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先後2次出版井研農民畫專著;2013年,井研農民畫走進樂山師範學院,舉辦專題研討會並被列為學校重點調研課題;2015年,井研農民畫衍生藝術品先後亮相第十一屆中國(深圳)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2016年,井研農民畫推廣教材《井研農民畫特色與技法》正式出版……越來越多的人被井研農民畫所蘊含的鄉土魅力所吸引,助推井研農民畫蓬勃發展。「我的兒子現在也是井研農民畫創作隊伍中的一員,他是在專業院校學習美術之後再學農民畫的。我很高興看到有越來越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認可農民畫,創作農民畫。」饒紹清說。
「曾經的井研農民畫是對農村司空見慣的生活情景賦予獨特的意義,讓觀者共情,如今的井研農民畫則更多的是為時代『發聲』。」饒紹清表示,與時俱進是井研農民畫創作的不懈追求。作為井研文化的一張閃亮名片,不可否認,農民畫已是具有重大文化品牌價值的非遺產品,在其打造與傳承上,井研從未懈怠。
來源:樂山日報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