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又要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下手了,就因為這8個字?

2021-01-09 趣讀文化

前言:

每一首歌曲之中都是隱藏著一些寓意的,《荷塘月色》應該有人聽過吧。它有著兩個版本,一個是歌曲,另外的則是被錄入中學課本之中的散文。其實,一直以來,這首散文就飽受爭議,它是由朱自清創作出來的,許多人都表示要將其從課本當中刪除,而刪除的原因只是因為8個字。

朱自清的生活環境

朱自清出生在江蘇東海,從小的生活環境就很好,或許就是出生在書香本地吧,才從小讓他受到了文化藝術的薰陶,成為了溫文爾雅的人。他在任教清華大學的時候寫下了散文,而後就被列入了中學教材當中。當然,這一篇散文能做到這個份上,定然是會被人們關注的,之前余光中就對散文進行著評價,指出當中的比喻用具很多,但是卻使用的不是很精闢,完全無法呈現出美感。這兩人都是文壇界有名氣的人,余光中有著這樣的苛責言語,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朱自清散文飽受爭議

余光中表示,散文當中的比喻句太過於直接,沒有任何的含蓄之意,整篇文章讀下來的時候,非但沒有美感,還呈現著一種淺白。余光中的批評或許沒有被人們認可,但是還有許多的學生家長們對這篇散文下手了,對當中的語句產生著質疑。文章當中出現了一個8字的比喻:「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家長的質疑是肯定的,他們不是多麼有文化的人,都是站在家長的身份上來看待這八個字的,寓意聽起來的確有點不妥當。將荷花比喻成出浴的美人,這樣的語句還出現在課文當中,或許會教壞小朋友,會對孩子有一些影響。本身學生時期就很叛逆,還有著早戀的行為,課文當中還出現這樣的話語,自然也就會讓孩子們多想的。

其實,之前,葉聖陶先生就曾經想要將其刪除掉的,並不是因為有著影響,而是這個比喻用得不是很好。大多數的人們都是無法將荷塘裡的荷花想像成是美人的,這一點就觸及到了文學界,引發了質疑。大多數的人們也都認定,這8個字的比喻是普通人無法聯想出來的,因此才能體現出朱自清的想像力,體現出他的絕妙文筆。所以,這八個字才得到了保留。

總結:

自從這篇散文自從問世後,就一直被認定為經典的散文作品,而文中飽受爭議的比喻語句,將荷花比喻成美女,這樣的意境的確很難得。當然,許多的家長們也都擔心課文當中的語句,會將孩子們引導成壞學生。其實,當年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所看到的「出浴美人」似乎也都根本沒有想歪過,只能說是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不同罷了。能夠被列入課本之中的詩詞與散文,畢竟是有原因的,所以說家長們根本不需要擔心。只要是老師正確去引導,定然還是會給學生們來美的享受的。

相關焦點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引起眾怒?家長:這八個字簡直不堪入目!
    近兩年這一段話也成了網絡上的一個梗,被廣大網友爭相模仿並加以改編,也有家長質疑,認為朱自清的父親跨過鐵道為其買橘子是不是不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會不會給小朋友的心中樹立不好的觀念。其實小編認為,這並不好說,因為畢竟時代不同,而且要真的認真追究起來,課本裡有不少的故事還是虛構的呢!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家長提議從課本中刪去,只因其中8個字
    近期,有家長建議有關部門從課本中刪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引起了廣泛爭議。 當時,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朱自清既不能投筆從戎,又不安於現狀,他內心積壓了太多憤懣之情,始終無法平靜。於是,他通過對月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抒發出自己尋求安寧卻不可得的複雜心境,從《荷塘月色》一文中可以看出朱自清心靈上的折射。
  • 有家長建議移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因裡面這8字,有理嗎?
    但現代以來,家長說得上是越來越不好帶了,有不少的家長都對教科書提出質疑。比如說,曾有家長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僅僅是因為其中的八個字。而且這未免有些吹毛求疵,畢竟真要說,課本裡還有不少虛構的故事呢。不過另一方面來說,背影或許是違反了規則才被要求取消,那荷塘月色被取消的理由還真是有些委屈。
  • 追尋朱自清先生的那片荷塘……
    由於荷花要到夏季才開放,因此,古時人們將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定為荷花生日。今年的觀荷節,以公曆計算則是8月13日,這個日子或許並不引人矚目,卻值得清華人關注。因為今年的觀荷節與朱自清先生的忌日僅相差一天。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於1948年8月12日與世長辭。朱自清先生與荷花,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難以分割的。
  • 莫言評荷塘月色,為何加入余光中陣營調侃朱自清,稱其作品病態
    莫言說——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依我看就是一篇略微帶著那麼一點病態的唯美的休閒文章,讀這樣的文章只要能感受到那麼一種情調也就夠了。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背影》選段  余光中認為,《背影》的開頭一句寫得就不好。這篇文章是寫父親,但開頭卻是「我與父親不相見己二年餘了」,應該換成「不見父親已經兩年多了」,因為「我」字有喧賓奪主之嫌。
  • 朱自清經典散文賞析——《荷塘月色》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 像朱自清先生等前人一樣,以冷靜平和的態度,持續探索前方的道路
    這景物雖可以描寫得極致,但畢竟讓人不知所云。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只在開頭說到「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這樣一句話,而後在尾段說到「就這樣想著,猛一回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一千三百多字的文章,中間近一千二百字都是寫月下荷塘的景致和偶見的作者的一些遐思,這遐思也是清清淡淡,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看不出作者要有所傾吐。
  • 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
    1948年8月12日四胃穿孔病逝於北平代表作《荷塘月色》《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朱自清兒時上揚州梅花嶺,在史可法衣冠家前雪地上用小樹枝寫下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為林庚《中國文學史》作序稱:「文學史之研究,得有別的許多學科做根據,主要是史學,廣義的史學。朱自清原名「朱自華」。
  • 朱自清真是新文學的散文大師嗎?余光中:淺白、累贅,夠不上大師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當代著名散文家余光中在臺灣撰寫《論朱自清的散文》,炮轟朱自清《荷塘月色》「浪得虛名」。因為文中大量運用「不高明的比喻」,反覆提及「女性意象」,流於「低俗」,並且行文「為了白話而白話」,囉哩叭嗦,毫無趣味。
  • 【每月共讀一本書】十二月書目《朱自清散文精選》
    書籍簡介朱自清散文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範。本書精選最能代表朱自清藝術水平的數十篇散文名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朱自清善於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筆致簡約、親切,讀來有一種娓娓動人的風採。
  • 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丨——講真話,寫真情,描實景
    主要散文集有《匆匆》、《春》、《歐遊雜記》、《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等,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事實上這是生活給了朱自清先生創作的原動力,朱自清先生的祖母在揚州病逝,父親卸了職,他和父親回家奔喪,見到滿院狼藉、蕭索,想起祖母,看著已顯老邁的父親,老實巴交的母親,以及眾多尚未成年的弟妹,不覺心情異常沉重,喪事完畢,朱自清要趕回北京上學,父親也要到徐州謀事,與其同行,雖家中經濟狀況不好,但由於父親愛子心切,恐兒子難抵北國風寒,特為他定製了一件紫毛大衣,到南京,其父因事忙,想託一個熟人陪兒子去火車站
  •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膾炙人口。朱自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 8月12日: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朱自清逝世
    1941年8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籤訂《大西洋憲章》,這是戰後大西洋共同體乃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創始文件。     1921年12月,葉聖陶與朱自清(右)在杭州。 1948年8月12日,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朱自清在北平逝世,終年50歲。
  • 朱自清與現代散文的解放
    1928年他在一篇《那裡走》中,總結了從1917年文學革命後10年的歷史:「這十年中,我們有著三個步驟:從自我的解放到國家的解放,從國家的解放到Class Struggle」;「在解放的時期,我們所發見的是個人價值。我們詛咒家庭,詛咒社會,要將個人抬在一切的上面,作宇宙的中心。我們說,個人是一切評價的標準;認清了這標準,我們要重新評定一切傳統的價值。這時是文學、哲學全盛的日子。
  • 朱自清的父親為什麼會在月臺給他買橘子,原來背後發生了這種事
    朱自清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精彩的作品。比如我們教材中提及的《匆匆》、《荷塘月色》、《春》以及最近很火的《背影》。《背影》一文寫於1925年,朱自清以極其簡樸的語言來表達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懷,讀來令人潸然淚下,尤其是裡面父親肥胖的身材翻過月臺為朱自清買橘子的情景,更是令人感動。但,橘子雖感人,橘子背後的故事更加令人深思。朱自清的父親名叫朱鴻鈞,字小坡,他的前半生基本都在清朝時期,因此他的封建思想十分濃厚,「父為子剛綱」的思想也貫穿著他的家庭教育中。
  • 朱自清散文集取名:這些女寶寶的名字詩意濃濃,情景交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周作人的」小品文體「和冰心的」小詩體「之外,當屬朱自清的抒情散文體。鬱達夫曾經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裡說到:「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由此可見,朱自清在散文領域取得的聲譽遠遠大於詩歌。其中以《綠》、《荷塘月色》的成就為最高。朱自清的散文核心在於」真「。
  • 朱自清是一位文學創作大家,作品被選入國內教材,如今受到質疑
    相信很多人對朱自清都不陌生,這位文學大家非常善於從平淡而普通的事物入手,通過簡單地敘述表達出對描寫對象的感情,在他的作品裡沒有驚濤駭浪,但細細品讀你會感到滿滿的深情。朱自清的作品還被選進了我國的教材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想必就數《背影》還有《荷塘月色》了。《背影》這篇文章是在中學時期學習過的,那個時候正是情感豐富的年齡,閱讀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感觸特別深。
  • 朱自清筆下10個經典名句,文字情感豐富、雋永真摯,值得收藏
    他是我國新文學初期重要的詩人,與大教育家葉聖陶等人共同創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為我國開拓新詩路,這一功績在文學史上不可磨滅。除了散文家、詩人,朱自清還是一位知名學者,在去世前,他在清華大學任教,這一時期朱自清的創作就以散文為主了。後來有了出國留學的機會,朱自清遊歷英國等國家,主攻語言學和外國文學,他曾出版過的兩部遊記就是憑藉留學時的印象所寫。
  • 夕陽已去,皎月方來:朱自清那些如詩如畫的散文美句
    圖:2020/8/15⒉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這句話出自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作為著名的散文詩,這篇作品可以說所有句子都是非常有詩意的,而我最喜歡這一句是因為作者用了一個非常新奇的比喻,把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和薄霧,既形象又非常具有詩意,而且角度新穎,讓人意想不到,仔細想想,又在意料之中。⒊夕陽已去,皎月方來。
  • 朱自清家書裡的家風故事
    寫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不僅自己一生風骨正氣,還用無形的家風涵養子孫。寥寥數語的一封家書,崇德向善的家風流淌其中。 朱氏家風 其人心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訥於言而實於行,上尊長輩,下示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