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經典散文賞析——《荷塘月色》

2021-01-20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啃書團,ID:banhushiy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採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相關焦點

  • 有家長建議移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因裡面這8字,有理嗎?
    ——朱自清《荷塘月色》 教科書式按照課程標準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它的目的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孩子年幼時沒有自己的辨別能力,教科書對於他們來說便是權威,因此,教科書式經過了嚴格審查才會被推出來的。裡面的所有文章也都是經過進行挑選的,裡面大多是古代或者現代的經典文章。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引起眾怒?家長:這八個字簡直不堪入目!
    《荷塘月色》教科書是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作為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教科書的編寫過程也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才能廣泛的推行使用。朱自清先生作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他自幼繼承父輩的家學淵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響,逐漸養成「整飭而溫和、莊重而矜持」的文人氣質,而且名字也來源於《楚辭·卜居》裡面的一句詞: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作為北大哲學系的畢業生,朱自清在五四運動中所展現的非凡能力是數一數二的,《荷塘月色》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是在其任教清華大學時所作。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家長提議從課本中刪去,只因其中8個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一句「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也成為了朋友間互相調侃的慣用語,相信很多朋友對上面的話並不陌生,它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然而,就是這麼普普通通的一句話也能被網友曲解為別的意思,不知是該佩服網友的腦洞,還是這句話本身就有歧義。
  • 家長們又要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下手了,就因為這8個字?
    前言:每一首歌曲之中都是隱藏著一些寓意的,《荷塘月色》應該有人聽過吧。它有著兩個版本,一個是歌曲,另外的則是被錄入中學課本之中的散文。其實,一直以來,這首散文就飽受爭議,它是由朱自清創作出來的,許多人都表示要將其從課本當中刪除,而刪除的原因只是因為8個字。
  • 莫言評荷塘月色,為何加入余光中陣營調侃朱自清,稱其作品病態
    莫言說——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依我看就是一篇略微帶著那麼一點病態的唯美的休閒文章,讀這樣的文章只要能感受到那麼一種情調也就夠了。  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心靈相通,文脈一致,所以彼此抬愛,共同調侃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
  • 追尋朱自清先生的那片荷塘……
    因為今年的觀荷節與朱自清先生的忌日僅相差一天。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於1948年8月12日與世長辭。朱自清先生與荷花,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難以分割的。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膾炙人口,先生的荷塘也令無數人心馳神往。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觀賞清華園的荷花,自有一番特別的意義。
  • 朱自清真是新文學的散文大師嗎?余光中:淺白、累贅,夠不上大師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當代著名散文家余光中在臺灣撰寫《論朱自清的散文》,炮轟朱自清《荷塘月色》「浪得虛名」。因為文中大量運用「不高明的比喻」,反覆提及「女性意象」,流於「低俗」,並且行文「為了白話而白話」,囉哩叭嗦,毫無趣味。
  • 朱自清與現代散文的解放
    詩人、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並不多,他寫的散文不過百餘篇,卻有一系列作品成了名作,有很多文章選入了中小學課本。他寫的詩也就是60多首,卻有詩人之稱。他名氣很大這並是不偶然的。  他是一位領風氣之先的作家。並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文化自覺精神。  朱自清1919年就開始寫現代白話詩,是新詩的開創者之一,和朋友一起出版了《雪朝》,那時中國寫新詩的沒有幾個人。
  • 【每月共讀一本書】十二月書目《朱自清散文精選》
    本書精選最能代表朱自清藝術水平的數十篇散文名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朱自清善於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筆致簡約、親切,讀來有一種娓娓動人的風採。讀朱自清的散文,處處可見其誠摯、美好之襟懷,嚴謹、認真之作風,以及由於執著人生而產生的「沉痛隱憂」。
  • 像朱自清先生等前人一樣,以冷靜平和的態度,持續探索前方的道路
    平日裡我們講究文有所指,詞要達意,可是寫景散文這種東東,通常一位作者花費了很大的力氣,羅列了眾多文字,卻只是輕描淡寫了一些景物。這景物雖可以描寫得極致,但畢竟讓人不知所云。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只在開頭說到「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膾炙人口。朱自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 現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和他的兩位夫人的愛情往事
    我國著名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影響了一代一代的國人。此外他的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和《給亡婦》也都是經典散文名篇。《給亡婦》是朱自清懷念結髮之妻武鍾謙的一篇散文。
  • 夕陽已去,皎月方來:朱自清那些如詩如畫的散文美句
    說到朱自清先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句:「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從此,父愛在我們心中,有了不同的韻味。朱自清先生一生創作無數,尤以散文著名,因此他既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帶有詩人氣質的散文大家。鬱達夫先生更是評價他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滿那一種詩意。」
  • 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丨——講真話,寫真情,描實景
    主要散文集有《匆匆》、《春》、《歐遊雜記》、《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等,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然而朱自清的這部感人之作《背影》的問世,成為歌頌父愛的經典名作,一改父親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父愛,原來也可以如此溫馨、細膩、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在《背影》這部作品中,作者抒寫了真摯的親子之愛,為什麼能夠抒寫出有如此感染力的作品呢?
  • 朱自清筆下10個經典名句,文字情感豐富、雋永真摯,值得收藏
    初中語文課本裡,印象最深的課文是朱自清的《背影》,這篇關於父親的散文,看完讓人感動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朱自清,欣賞他筆下平淡樸素、清新秀麗、獨樹一幟的文字魅力。白話散文一代宗師,朱自清為近現代散文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 朱自清散文集取名:這些女寶寶的名字詩意濃濃,情景交融!
    翻開中國現代散文史,迎面撲來的是一陣陣清新、雋永之風。散文也分文別類,都已自覺或者不自覺佔據了文壇的某一領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周作人的」小品文體「和冰心的」小詩體「之外,當屬朱自清的抒情散文體。鬱達夫曾經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裡說到:「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滿著那一種詩意。
  • 8月12日: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朱自清逝世
    1921年12月,葉聖陶與朱自清(右)在杭州。 1948年8月12日,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朱自清在北平逝世,終年50歲。他一生留給世人的著作有20餘部,約200萬字,其中《背影》《春》《荷塘月色》《匆匆》等名篇廣傳於世,他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壇的「美文大師」。其散文以語言洗鍊、文筆秀麗著稱。 新華社發    1948年8月12日,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朱自清在北平逝世,終年50歲。
  • 朱自清的父親為什麼會在月臺給他買橘子,原來背後發生了這種事
    朱自清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精彩的作品。比如我們教材中提及的《匆匆》、《荷塘月色》、《春》以及最近很火的《背影》。《背影》一文寫於1925年,朱自清以極其簡樸的語言來表達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懷,讀來令人潸然淚下,尤其是裡面父親肥胖的身材翻過月臺為朱自清買橘子的情景,更是令人感動。但,橘子雖感人,橘子背後的故事更加令人深思。朱自清的父親名叫朱鴻鈞,字小坡,他的前半生基本都在清朝時期,因此他的封建思想十分濃厚,「父為子剛綱」的思想也貫穿著他的家庭教育中。
  • 朱自清:深入骨髓裡的清高,讓他清風一樣而來,又清風一樣離去!
    提到語文課本裡膾炙人口的名篇《荷塘月色》和《背影》,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朱自清。這位「不食嗟來之食」的文學大家,用一生的遭遇,闡釋了文人骨子裡的傲氣與清高。1898年,朱自清出生於江蘇海州,他的祖父朱則餘是海州當地的承審法官,父親朱鴻鈞也在揚州的江都縣做過官員。
  • 強調真實 注重理趣——朱自清的文學批評觀
    朱自清文學批評觀的形成與其成長經歷、性格性情及處事方式密切相關。楊振聲在《朱自清先生與現代散文》中說:「你同他談話處事或讀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麼誠懇、謙虛、溫厚、樸素而並不缺乏風趣……他文如其人,風華是從樸素出來,幽默是從忠厚出來,腴厚是從平淡出來。」為人的真實坦誠深刻影響了朱自清的治學生涯,他「絕不做主觀論斷,談到某種文學現象時,總是尊重客觀事實,進行實事求是的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