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藥,通瀉三焦!上清心肺之火,中瀉胃火,下瀉腎火,療效獨特!

2021-01-16 經絡和穴位


中藥之花有兩種最香,其中一種就是梔子花。明朝沈周在《梔子花詩》裡描述:「雪魂冰花涼氣清」,是說它花開似雪,且吐清涼之氣,卓爾不群。


提到梔子大家首先想起的是青春情懷。但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梔子最早走進人們的視野,是因為它的果實可用作染料,故而有「梔黃」一說;後因潔白馥鬱被愛花之人慧眼所識,遂成觀賞植物。《漢書》曾記「漢有梔茜園」及《晉書》所載「晉有華林園種梔子,今諸宮有秋梔子」等語,可見我國梔子的園林栽培、使用已有兩千餘年歷史了。


梔子花好,果實更是中醫裡的一味良藥。




《神農本草經》說: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功於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梔子苦寒,善清三焦之火,善治頭面五官各類火毒上攻。縱觀歷代有關中藥的記載,梔子是為數眾多的清熱藥中唯一一味有著清洩三焦功效的藥物。


黃芩偏清上焦熱,黃連偏清中焦熱,黃柏偏清下焦熱,梔子清三焦火。


自古以來,人們運用梔子的苦、寒藥性來治療三焦溼、熱症候。梔子清洩三焦之說,便是人們在數千年來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這裡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三焦」。三焦是一個中醫概念,是「六腑」之一,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膈以上的部分,包括心肺兩髒、頭面部及上肢;中焦指膈以下,肚臍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膽等臟腑;下焦指肚臍以下的部分,包括小腸、大腸、腎、膀胱、下肢以及男女的生殖系統。三焦是人體之氣上下運行的通路,也是人體的水液上下運輸的通道。




上焦(心、肺)有火表現為頭痛、目赤、口乾、口苦、潰瘍、耳鳴、咳嗽等;


中焦(脾、胃、肝、膽)有火表現為口臭、消谷善飢或不思飲食、呃氣上逆、脘腹脹滿等;


下焦(腎、膀胱、大小腸)有火則表現為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


梔子似心,歸心、肺經,善於清胸膈中鬱熱,所以梔子豉湯治療虛煩不得眠。同時,梔子色紅黃,善於清熱利溼,退肝膽、脾胃中焦溼熱鬱蒸之黃疸。所以古方茵陳蒿湯用梔子,以其善於清利中焦溼熱。再者,梔子善於降火,導熱從小便洩去,它能從上往下把熱火降入三焦水道,通過小便排出體外,讓黃赤的小便轉為清白。所以古方八正散治療各類膀胱炎、尿道炎,裡頭用到梔子。


更多精彩好文

關注以下公眾號即可查看

本草科普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簡 介

傳承千年本草智慧,弘揚中醫精神,普及中草藥知識


梔子清洩三焦溼熱之功效不僅與其苦、寒藥性有關,更重要的是梔子本身「質輕揚」、「性屈曲」。


梔子「質輕揚」故而其升可散上焦之伏火;梔子「性屈曲」故而其降可洩下焦之邪火,居於中焦則可清瀉中焦溼熱。進一步說明了梔子是依賴其「可升可降」的藥性特點來清洩上、中、下三焦之熱邪的。



方氏(桂谷山抄)曰:蓋梔之為性,可升可降,氣味雖居苦寒,而氣本輕清……專取此清空寒化之物,能解心肺之伏火,轉炎歊為清肅者也,所以三焦浮遊之火,六鬱氣結之火,皆可清也。


朱丹溪曰:梔子瀉三焦之火,及痞塊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從小便中洩去,凡心痛稍久,不宜溫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梔子以導熱藥,則邪易伏而病易退。


盧不遠先生曰:凡苦寒之物,能下能堅,惟梔子反使堅結者,解而上出,火空則發之義也,故並作湧洩之劑。


《黃帝內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所以凡眼中結膜發炎,目赤腫痛,口腔、鼻腔炎熱腫痛,以及咽喉紅腫熱痛,甚至中耳炎、鼻竇炎,但見脈勢弦實有力偏數者,都是三焦熱盛,這時梔子均可放膽使用。


梔子大能降火,從小便洩去。


用法:煎湯:5-10克


所以這梔子清三焦火,上能清心肺熱,中能清肝膽脾胃熱,下能清膀胱水府熱,又能引眾熱下歸水道,使濁火下排,不上炎上擾,自然神明清靜,身心和調。


不過,梔子苦寒,可能會引起輕度腹瀉,所以脾胃虛弱的人最好不要用。


【本草科普】往期精彩文章閱讀

更多精彩好文

關注以下公眾號即可查看

本草科普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簡 介

傳承千年本草智慧,弘揚中醫精神,普及中草藥知識

相關焦點

  • 此物可清上、中、下三焦溼熱之邪,服之清心除煩,散一身火毒
    步入夏季,人們最容易出現的就是上火之症。再加上現代人在夏季多愛吃燒烤、辛辣之物,夜晚又難免時常熬夜,此時體內更容易蘊結溼邪熱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就有一味很常見且特別適合夏季清利溼熱火毒的良藥,它就是「梔子」。
  • 上焦有火頭疼,中焦有火口臭,下焦有火小便黃,只需1味藥,能清三焦火
    所謂三焦,中醫認為,是通行諸氣和運行水液。三焦運行正常則氣暢水順,如果三焦水道不通利,則肺、脾、腎等髒的輸布調節水液及代謝的功能將難以實現,所以又把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作「三焦氣化」。正如《類經·藏象類》所說:「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
  • 史上最全中藥歌訣,快收藏(拿走不謝)!
    梔子瀉火除煩躁,涼血通淋衄疸瘥。夏枯草清肝散結,消癭瘰烏珠疼解。黃芩清肺除溼熱,解毒涼血又安胎。黃連燥溼清心火,胃火痢疾瘡毒瘥。黃柏入腎主下焦,燥溼瀉火虛熱療。膽草燥溼瀉肝膽,下焦溼熱肝火炎。銀花解毒散風熱,癰腫毒痢衛營邪。連翹解毒散腫結,清心透散營衛邪。
  • 就用《銀海精微》五瀉湯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原古」雜誌圖片系轉載,版權歸權利人所有五瀉湯出自《銀海精微》,用於治療瞳仁乾澀火旺,以及五臟虛火妄動諸症,有滋陰瀉火之功。五瀉湯一方由黃柏、知母、木通、梔子、生地黃、甘草、玄參、桔梗、黃芩 、防風諸味藥物組成。中醫眼科有「五輪」之說。
  • 唐代六字訣之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原文和注釋
    此六字訣經名: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題太白山見素子胡情迷。據自序當成書於唐宣宗大中二年。一卷。並序 太白山見素子胡恰述夫天主陽,食人以五氣;地主陰,食人以五味。氣味相感,結為五臟。五臟之氣,散為四肢十六部、三百六十關節,引為筋脈、津液、血髓,蘊成六腑、三焦、十二經,通為九竅。故五臟者,為人形之主。一髒損則病生,五臟損則神滅。
  • 胃火睡不好,肝火易失眠,心火愛做夢,這3招有助於緩解「三火」
    如果長期處於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煩躁的狀態下,身體就會上火,例如:牙齦出血,喉嚨腫痛,失眠多夢,嘴長瘡等等,身體上火一般是肝火,胃火和心火,想要呵護身體健康,平時一定要降火胃火睡不好,肝火易失眠,心火愛做夢,這3招有助於緩解「三火」一、有胃火睡不好1、不要焦慮過多,以免傷及脾胃平時如果焦慮太多,就會傷及脾胃,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 沿著神農氏的足跡之桑白皮(桑葉、桑葚)
    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葉主除寒熱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積聚,陰補陰陽,寒熱,無子。五木耳名糯,益氣不飢,輕身強志。生山谷。桑白皮,味甘而辛,氣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入手太陰肺臟。助元氣,補勞怯虛羸,瀉火邪,止喘嗽唾血,利水消腫,解渴祛痰。刀刃傷,作線縫之,熱雞血塗合可愈。
  • 口臭多來自三火(胃火、心火、肝火)艾灸快速祛火還你清新口氣!
    中脘穴:我們的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四寸。本穴內應胃中,即近於胃小彎處,因穴位所在,故名為中脘穴。中脘為胃之「募穴」,腑之「會穴」。「募」即是我們臟腑之氣積聚於腹部的腧穴,那麼胃的氣就積聚在中脘穴,「會穴」即八會穴,是指「髒、腑、氣、血、筋、脈、骨、髓所匯聚的八個穴位。」我們臟腑的氣血就匯聚在中脘穴上。可見中脘穴的重要性。故治胃腑諸病,以此穴為主。
  • 肉豆蔻補骨脂止五更瀉
    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 李豔如 □ 主治醫師 姜 楠每天黎明時肚臍周圍腹痛,緊跟著就是腹瀉,瀉後疼痛減輕。這種情況多見於體弱的中老年人群,被稱為「五更瀉」,即黎明時分腹瀉,常夾雜未消化的食物,還伴有倦怠乏力、四肢涼、腰膝酸軟等症狀。
  • 六爻斷疾病要訣——財動卦中,不吐則瀉。木興世上,非癢即疼
    【注釋】若官鬼爻不上卦,則以刑、衝、克、害用神之爻代表病,根據其五行屬性來推。用神屬木,金爻發動——可能是四肢關節酸痛,因木主四肢。例如,自測病,卦中無官鬼;世爻為子孫寅木,父母申金髮動來衝剋。用神屬土,木爻發動——可能是皮肉傷損,因土主皮膚、肌肉等。例如,測父母病,卦中父母辰土被動爻妻財卯木發動來克害。用神屬金,火爻發動——可能是呼吸系統疾病,因金主肺、呼吸系統等。
  • 一文搞懂中藥配伍中的應用法則
    中藥的配伍是根據病情的需要,選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應用,以正確對待病情的用藥方法。用單味藥治療疾病,固然有力專效宏的特點,但是又有藥性偏頗、功能單純、不能適應複雜病情的局限性。所以採用多種藥物按照一定法則配合應用,使藥物照顧全面,適合病情需要,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正如張仲景所說「須合眾藥之所長,而又善護其所短,乃能蘇凋療而起沉痾。
  • 中藥可不都是苦的,甜中藥一樣能夠保健治病,你一定喜歡!
    我們平時常用的中藥並非都是苦口的,也有甜味的中藥。甜中藥一樣能夠保健治病,家中常備這些甜中藥不僅可以食療養生,還能幫助治病。 中醫認為,黨參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抗癌、降壓、抗缺氧、抗衰老之功效,還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強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調節胃腸運動
  • 補氣要藥黃芪,詳細解讀中藥黃芪的神奇之處
    門診上好多患者會問「李大夫,我感覺我有點氣虛,我喝點黃芪行不行」那氣虛有很多種,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陽氣虛等等,黃芪能補哪些氣虛呢除了補氣的作用,黃芪還有哪一些功效呢?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下黃芪的作用。黃芪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補氣健脾,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託毒生肌。黃芪的應用非常廣泛。且看黃芪歸經為脾肺經。黃芪補氣補的主要是肺氣和脾氣。
  • 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皮膚病毛髮問題,多半與「肺」有關
    只要是皮膚病毛髮的問題,治肺沒錯。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裡。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
  • 心有火,這6個信號很強烈!尤其後3個!瀉心火1按加1茶
    還有這5個表現也典型,降心火,這2個方法很不錯 心臟,君主之官,相對於五臟來說,心臟相當於國家元首,有主陽、主喜、厭熱等熱點,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心主陽 陽氣相當於太陽,生命的能量之源,而心主陽,意味著心臟是身體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