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了解的陰陽五行理論

2021-01-11 識海無涯

與陰陽學說一樣,五行學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擁有重要地位,是系統邏輯的重要基礎,值得我們了解!

一、五行起源

關於五行學說的起源,一直有很多觀點。最流 行的觀點出自《尚書》,其中認為人們將 自然界中具有類似屬性的事物抽象概括,歸入 五行,再用五行解釋事物的變化,最終發展為—種學說即五行學說。  

第二種關於五行學說的起源認為五行與《易經》的陰陽學說有關。也有觀點認為五行源自河圖,河圖中共有55個黑白點組成白點都是單數為陽,相合天氣,天氣清為陽;黑點雙數為陰,相和地氣,地氣濁為陰。天地陰陽二氣交感,五行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共宗,故水居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七同道,故故火居南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八為朋,故木居東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作友,故金居西方;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十同途,故土居中央。

第三個觀點是《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 為:「東方生風,風生木」;「南方生熱,熱 生火」,「中央生溼,溼生土」,「西方生 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方位 之氣產生五行。

二、什麼是五行,五行和陰陽的關係。

五行,是用來概括世界上五類基本要素的範疇。它們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並非僅僅指這些具體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們為基本框架,或者說以之為思維模型,將一切現象分成基本的五大類,五行是世界的基本要素,

陰陽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

。五行是表現陰陽內容的形式,是陰陽的表現或者說現象。所以說談陰陽必兼五行,談五行必合陰陽。

三、五行的相生相剋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約束。五行的相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四、陰陽五行學說的意義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結晶,它不但沒有隨歲月的流逝和科學的突飛猛進淡出人們的視線,相反它不曾被人們完全理解的深奧哲理,隨著認識的升華越來越彰顯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意識到,它不但不是一些人不懂扣上的的認識論,而是現代思維哲學的大成。

如果沒有陰陽五行理論的系統邏輯,那麼,現代哲學闡述的基本觀點和原理就是一盤散沙。比如說,現代哲學其實就是以矛盾為立論基礎,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為其具體鋪墊的思維方法,也是客觀世界普遍遵循的規律。有道是,任何理論都是抽象的,若未採取特定的思維藝術或與具體事物結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備具體的含義,而且也無法形成完整嚴密的思維體系。所以,儘管現代哲學在所有單個的認識層面很深入也較全面,但其畢竟未能採用陰陽五行學說那樣的宏觀思維藝術,所以,它的不同層面上的認知就無法有機的銜接,形成一種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時空上連續動態變化的思維體系。而這一切恰恰陰陽五行學說出乎人們預料的做到了,且已經達到了無可復加接近絕對真理的程度。

相關焦點

  • 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無需用現代科學解釋
    很多人愛問,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是不是科學?特別是現代網絡上,有很多中醫黑,不明陰陽五行之理,恨不得把所有的理論都強加以科學去解釋,解釋不了就覺得不靠譜,真的有些無知了。科學這個概念要比陰陽五行理論晚幾千年,對於在不同認知環境下生成的理論,其不能解釋的還很多,所以,沒有必要把陰陽五行理論往現代科學上靠,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他們本身就建立在不同的體系之中,體不同,而用相仿。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主要是為了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轉化關係,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並不代表化學中的元素,而是天地萬物劃分的五種不同類象。
  • 陰陽五行理論的現代解讀
    讓我們回到陰陽五行氣機運化生克制化的語境重新認識世界!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命題!我們必須結合現代科學特別是以理論物理學為核心的世界理解體系的最新發展也就是在一個更高的認識層面來理解世界!從而把中西醫結合看作是玄學道術與科學技術的某種黙契!陰陽五行理論講的是時間的秩序和法則!而取類比象以物象,術數而不是因果作為事物普通聯繫的規律!
  • 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創立於何時,天幹地支又從何而來!
    五行的由來陰陽五行和天幹地支是中國本土文化裡和中國漢字同時出現的,它由中國傳入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一定程度是說這些古老的玄學文化在異國保存得比中國本土更純正。那麼,它們形成於何時,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有什麼呢?五行的產生早於幹支,目前已獲取的文獻資料還沒有直接依據,但從《三命通會》一書的初篇可知淵源。
  • 五行並非番外之說,五行之數與陰陽八卦整體形成了易的數字理論
    《易經》的開篇基礎是陰陽八卦,五行並非番外之說。五行之數與陰陽八卦整體形成了易的數字理論。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有一二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裡有一二四八;再生六十四,三百八十四。這是八卦成數,加上五行之數,形成整體的《易經》之數。
  • 陰陽及五行的盛衰生克,依然是命學理論的基本
    當令之神是官殺,而日主衰弱,印星不現,必身弱財官旺,命局的旺衰生克,是不能忽略的,並非所說的命格與旺衰無關,試想,命理本就是立足於五行生剋而演變的,無陰陽及五行的偏盛偏衰理論,
  • 「陰陽五行」與養生!祖先的智慧,不得不服
    陰陽五行是所有術數門類的基礎和最根本的核心要素。古人說:太虛之初,廓然無象,自無而有,生化肇焉,化生於一,名為太極,太極動靜而陰陽分。故天地只此動靜,動靜便為陰陽,陰陽便是太極,此外更無餘事。也正是因為陰陽有變,由此五行分焉。五行分別為:木、火、土、金、水。最早記載於《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陰陽五行?陰陽六行?
    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剋,是極右一神邪教-道家與道醫的理論。陰陽六行(金與木、火與土、水與氣)中庸,這才是儒家與儒醫的理論。生命是陰陽之間中庸的結果,而不是陰陽之間相剋的結果。所以說:只有追求陰陽之間中庸的中醫與儒教,才會正確指導人類&34;,才會正確指導人類社會去&34;。而追求極端(陰陽相剋、非陰即陽)的西醫、道醫與各類一神邪教註定要「圖財害命、毀家、毀族、毀國、毀天下、奪天下"。
  • 用陰陽五行理論解釋量子糾纏
    第七章,用陰陽五行理論解釋量子糾纏首先我說疊加狀態並不是兩種狀態的疊加,狀態都是個體認知,兩種個體認知不可能疊加,死就是死,活就是活。疊加是不同能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動態平衡互動過程。萬物的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動態平衡關係過程,就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能量疊加狀態,陰代表萬物的相對個體,陽代表動態平衡互動疊加關係的過程,五行代表所有不同性質的能量。
  • 什麼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和八卦之間關係
    什麼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和八卦之間關係文/賀萬罡陰陽五行和八卦體系構築的中國許多文化的基礎,他在中國的很多文化體系中流傳甚廣,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中醫就是構築在這兩大體系下的一個碩果
  • 中國歷史上的陰陽五行理論, 到底是不是偽科學?
    《陰陽五行的妙用》對於中華古老的智慧來說,陰陽五行這樣的方法,他既是可以抽象的,能夠觀察萬物,在萬象之中,能夠歸納抽象找出有意義的規法則,同時,也可以對具體的事物進行運作。陰陽不同的氣,會形成我們不同的性格氣質甚至是思維方法,待人處事的方法態度。這裡面就有奧妙啊。
  • 陰陽五行非玄學
    提起陰陽五行,總有人把它與風水跳大神掛鈎。最近國家編制教材將中醫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更是看到很多可以學習中藥但不能學習中醫理論的言論。中醫有完善的哲學科學體系,認識中醫首先要認識他的哲學基礎,倍受批判的陰陽五行更是哲學基礎的基礎。 陰陽五行是古代哲學思想,是中醫跟玄學等行業引用發展其理論,並不是中醫創造。陰陽即矛盾,五行即事物對立統一的關係。
  • 你懂得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嗎?
    一提到陰陽五行學說,很多人首先就想到封建迷信,認為是無稽之談;另外一些人認為陰陽五行學說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這都是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誤解。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動態平衡系統運行規律的理論。中醫學正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形成了完善的以動態平衡為核心的理論體系。無論中國的先人曾有過多少醫學實踐,在沒有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以前,就沒有形成真正的中醫理論。無論那些排斥陰陽五行學說的人怎樣的把中醫理論向現代解剖學靠攏,都擺脫不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以五臟為中心就是五行學說和生命體相結合的產物;中醫理論中無處不體現著陰陽學說的精神。
  • 五行起源,陰陽五行到底是什麼
    現在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這種內在的榮光,原因在於特定歷史階段形成了傳統文化的斷層,不學就不懂,不懂又怎知其妙。陰陽五行理論起源於天文和自然科學,對於宇宙和自然的觀察,我們的祖先並不是從人本位、甚至不是從地球本位出發,而是從宇宙的視角看待地球、看待人。遠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就發現地球受太陽影響極大,晝夜明暗、冷暖四季都是太陽說了算。
  • 淺說陰陽五行的形成
    陰陽與五行、八卦各有自己的思想源頭,本屬不同的思想系統,已為學術界所公認。龐樸曾提出並論證過一種假設:陰陽、五行、八卦分別起源於不同的佔卜方法,即枚佔、鑽龜和陳卦。另外,《易傳》把六爻結構看做具有普遍意義的結構模式,將萬事萬物所含的陰陽矛盾都納入六爻結構之中,並提出了少陰、老陰、少陽、老陽等陰陽量度的區分。陰陽與五行的結合發端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的《管子》、鄒衍、《呂氏春秋》,至漢代已發展成一個幾乎包容一切的宇宙圖式。陰陽與五行的結合以氣理論為基礎,宇宙的本質是氣,陰陽二氣交互作用,才形成了萬物及其五行結構。
  • 陰陽五行與迷信
    關於陰陽五行起源已在上篇中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五行是一種能量也是一種材料屬性,對於身邊的金木水火土我們都是能看得見摸得著,所以很好理解。而能量有些往往是看不見的,就像我們隨時都在呼吸的氧氣,看不見但缺幾十秒鐘就會受不了。五行的能量是天體運行變化的結果,看不見摸不到,把這種能量應用到預測,給人的感覺就顯得神秘。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在其鼎盛時期,這一理論被廣泛地滲透到天文學、氣象、化學、軍事、醫學、音樂等諸多領域。  它對中國古代科學理論、哲學思想、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 易學陰陽五行的解釋
    易學陰陽五行的解釋中天易張永紅整理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人民獨創的,是東方神秘文化的理論基礎,它對我國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重大作用,特別是對中醫學、 氣功學、易學數術影響特別深,作為周易預測體系的一個分支——《大六壬金口訣》也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理論淵源。
  • 天水放馬灘秦簡:原來陰陽五行學說早已如此完備!
    其中,和陰陽五行吉兇佔卜關係密切的是甲種《日書》和乙種《日書》,尤其以乙種《日書》為最。《志怪故事》則屬於古代的志怪文學。這批秦簡大多是關於陰陽五行學說的《日書》中涉及的內容,有《納音五行》《六十甲子》《四廢日》《月建》《五行相生及三合局》《地支時辰吉兇》等。這些內容,足以讓現代人震驚,因為這些正是現代陰陽學說愛好者所學習和掌握的基本知識。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古代神秘陰陽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的哲學智慧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然而說起陰陽五行,大部分人還是對此了解甚少,提到八卦乃至五行,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色彩的東西。但是,它卻蘊藏著巨大的智慧,正如《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