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開篇基礎是陰陽八卦,五行並非番外之說。五行之數與陰陽八卦整體形成了易的數字理論。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有一二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裡有一二四八;再生六十四,三百八十四。這是八卦成數,加上五行之數,形成整體的《易經》之數。如果再細分,還有陽九陰六,河圖十五,洛書有成七之數,那就太多了,《易經》裡的數學理論,夠我們研究幾輩子的。
基礎陰陽八卦入門,了解了以後,先來看看五行之數,五行的方位,表象等。五行與陰陽八卦,並不是分開的,這裡又要佩服一下中國古人的智慧,幾千年前,就已經提出了圓的理論,陰陽八卦,五行皆以圓來定方位,表自然。這足以說明,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就已經認識到,地球是圓的,萬物皆以圓定性。而更讓我們佩服的是,五行圖並非五角成圓,而是四方居中央,中央為智土。
為什麼中央為土呢?一個字,生。人生於土,歸於塵,人是天地唯一的智慧靈長類動物,只有立於土,才可生。而土與金木水火,又是唯一可以生其它四行的,所以土又稱之為智土。那麼怎麼講呢?這個道理很簡單,土生金,不用解釋了,金屬都在土裡埋藏;土生木呢?木由水生,可是無土難成材,所以木也離不開土;土與水的關係,非土生水,而是有土水才有形,當前的研究知識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星球想要留住水,必要先有土,看看吧,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再說土與火,火生土,火燃盡,必得灰塵,灰塵即土。土還承載了火的盡頭。所以,古人把土放在五行的中央,稱之為智土。
這裡講一個話外篇,土在中央,還有萬物皆由土而生之說。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瞎扯,還有人會拿現在的科學研究來比較。我們就拿太陽,木星,土星來講吧,有人認為,太陽是團火,是氣態的,哪裡有土?我們看不到它的內部,就武斷地認為,太陽的形成,是沒有五行當中的土地,這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如果沒有引力核,任何星球都無法在宇宙中生存,所以,太陽必然也是土居中央。
再說木星跟土星,我們現在的認知,也知道了兩顆行星都屬於氣態行星。氣態行星,那麼他們有土居中央之說嗎?有,也一定是這樣的。不管你是燃燒的恆星,還是沒有燃燒的氣態行星,形成星球,就必然要有土,要有陸地,最基礎的土就是稀土,就是萬有引力的磁土。所以我常說,未來誰能把磁能研究透,誰就能掌握未來科技,洞悉宇宙。所以中國古人把土放在五行的中央,可見古人的智慧文明有多高,我們現在的研究,不知要經過多少年,才能解開他們的智慧。
五行的方位,土在中央,上下左右,也就是南北東西,各有一行,即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也就是北水南火,東木西金,這裡的方位看圖,並不是而今我們常說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是為先天八卦方位圖,意為坐北朝南,尊王之說,也就是說,帝王面朝南坐著,以王的方位看圖,南在前方,北在後方,東在左邊,西在右邊。所以我們看到《周易》裡的先天八卦方位圖,他的方向感正好與我們現在常說的方位相反。
五行的方位定了,我們說五行並非番外之說,所以八卦的方位也在五行之上分為八方,即南離北坎,東震西兌,或說上離下坎,左震右兌,另四卦分佔偏東偏西,偏南偏北,即西北乾卦,東北艮卦,西南坤卦,東南巽卦。八卦方位既定,又生天幹十二支,即四方八卦生十二。
這裡我們看到,這裡又有了數字十二,分數我們一年十二個月。十二個月在先天八卦方位圖中,一樣有它的方位,而此方位之上,還有六十四卦各安方位。如此,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羅盤,那麼一個羅盤,就涵蓋了我們所學的《周易》了嗎?
非也,羅盤的成圖,只是表出了一個方面,即先天八卦方位圖,在認識眼前風土方面的一個定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風水。說到這,相信有人對風水有種嗤之以鼻的驚訝,原來風水就是這樣一個定位的定數啊?
所以,我倒喜歡某家學說所講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