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餘秀華最近又上了熱搜。在視頻平臺讀詩、討論詩歌的尺度,繼而怒懟鍵盤俠……或許,餘秀華的這種「網紅」體質,在於她的真性情與敢言。就像她在詩裡所寫的那樣,「我只是耐心地活著,不健康,不快樂。唯一的好處,不虛偽。」
近日,餘秀華受新經典文化之邀,攜新版《月光落在左手上》做客北京雍和書庭,暢談網暴、女性、婚姻、詩歌等大家關注的問題。自言白酒能喝兩斤的餘秀華率真直爽,妙語連珠。對於人們給她貼上的「農婦」「腦癱女詩人」等標籤,餘秀華回應說:「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
談及詩歌的價值,她說:「不斷地書寫,不斷地進步,這才是一個人的價值。不管你做什麼,進步是唯一的價值,其他的都不叫什麼價值,無所謂。」
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
讀我的詩,請忘記我所有的身份
五年前,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以迅猛之勢刷爆朋友圈,詩人餘秀華橫空出世,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在沉寂了二十多年的中國詩壇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前半生幾乎從未踏出橫店的餘秀華,相繼出版了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我們愛過又忘記》和散文集《無端歡喜》等多部作品。憑藉著飽含生命激情和張力的詩歌,餘秀華幾乎拿遍了整個詩歌界、出版圈的重要獎項,讓一度冷門的詩歌,重新進入大眾視野。《月光落在左手上》是餘秀華的處女作,近日推出了全新精裝版,收錄了餘秀華詩作140餘首,包括十餘首新作,另收入了記錄詩人生活和創作環境的全彩圖片。據悉,餘秀華的作品英文版已授權美國出版公司,預計將在2021年9月上市,由企鵝出版集團發行。
餘秀華是一個命運多舛的人,出生時因倒產導致腦癱,6歲才學會走路;第一本詩集出版後不久,母親就被查出肺癌晚期;她19歲嫁人,卻走過了一段極為痛苦的婚姻。2015年,她離了婚,很多年輕人為她追求自由的勇氣而叫好。她嘆息命運不公,又勇敢地直面這些不幸。她的經歷被拍成了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斬獲了國內外多項大獎。
有人如此評價:「餘秀華怕風怕水,怕60歲還沒跟丈夫離婚,怕被命運甩下來粉身碎骨;她又不怕腦癱不怕蜚語,不怕被說成蕩婦,不怕背負義無反顧凋殘的孤獨。她是漁網網住的小魚,婚姻是網兜,困住她扯淡的人生;她是荷葉的一尾遊魚,詩歌是空氣,讓她不至於窒息。」
也有人形容她是山溝溝裡飛出的一隻高歌的鳳凰,先天殘疾沒有削減她的銳氣,反而給了她執著追求生命質量的膽氣,敢於跟桎梏中國兩千年的舊思想抗衡。
然而,伴隨著餘秀華的名字一起闖入公眾視野的,還有人們給她貼上的「農婦」「腦癱女詩人」等標籤。對此,餘秀華表示:「所有的標籤都是錯誤的,帶著一種歧視。」餘秀華說自己的身份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
很多人說我寫的不是詩歌
我無所謂
餘秀華從出名時即是追捧與質疑伴隨,也一直承受著「網暴」,很多人因殘疾、容貌等等譏諷餘秀華,餘秀華的態度就是無情地懟回去,對於自己總是「罵人」,餘秀華的答覆是:「我沒有罵人,我罵的都不是人。」諷刺的是,她在網上激烈地懟人,結果微博粉絲還漲了近20萬。
在餘秀華看來,網暴是社會人心浮躁的一個具體體現:「很多人第一是不願意思考這個事情到底是他做得對還是我做得對,第二他沒有思考的能力,歸根結底還是人心的浮躁和讀書太少,所以,我還是勸大家多讀書。詩歌有淨化人的心靈的作用,像我這麼汙的人都可能被淨化,何況是你們這些沒有受過汙染的心理,要相信自己會做一個更好的人。」
還有人質疑餘秀華詩的價值,認為她是被炒作起來的,餘秀華人設的火的程度,超越了她的詩歌價值本身。
對於這種質疑,餘秀華更是顯出無所謂的態度,說起人設,她說:「我的人設是從沒有人設開始的,所以基本上我在人設這方面沒有任何負擔,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反正他們管不著我。」
至於她寫的詩歌是否有價值,餘秀華說「我覺得是有的」,很多人認為詩歌是小眾話語,可是餘秀華的詩卻受到大眾喜歡,所以餘秀華說自己的身份很尷尬,「他們覺得詩歌是小眾話語,好像喜歡的人越多,它的價值就越低,這是兩個相反的方向,所以我的身份不管是在大眾面前,還是在詩歌圈子面前,都是很尷尬的,所以很為難。不過我覺得無所謂。詩歌好才是價值所在,而不是被誰認可才有價值。你在這個過程裡不斷地書寫,不斷地進步,這才是一個人的價值。不管你做什麼,進步是唯一的價值,其他的都不叫什麼價值,無所謂。很多人說我寫的不是詩歌,那就不是,反正有人喜歡,隨便叫什麼都可以,因為唯物定論,就是這個道理。反正我無所謂,我沒有什麼人設。」
我這個身體真的是
對不起我這麼好的靈魂
對一首詩歌,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解讀,餘秀華認為,解讀越是不同,恰好越說明這首詩歌是優秀的,如果所有人解讀都是一樣的,那說明這個詩是失敗的。「因為詩歌的存在就是語言的藝術,中國的語言,每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裡的語法和意義都不一樣,而詩歌的解讀千人千變,你怎麼讀這個詩歌,這個詩歌就是你的;他怎麼讀這個詩歌,這個詩歌就是他的。詩歌不是一個人的。很多人喜歡詩歌是因為他們讀到了自己想要的那部分,所以什麼樣的東西能產生共鳴和共情,是因為讀的人總是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讀到不同的東西,這是一首詩關鍵存在的部分。而很多詩,像那種『我愛你、我愛你,好像白雲你好白』,這種詩歌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在一首詩完成後,餘秀華說作為作者本人,她也無法評價別人的解讀是否正確,「有研究生以我的詩歌寫論文,給我發信息說餘老師我解讀的對嗎?我說這個東西是你的,不是我的,對或者不對,它都是對的,和我無關,我只是把這個東西寫出來了。」
餘秀華說自己不會教人寫詩,因為「很多人說詩人適合和神對話,是神和人間的傳遞者,它是一個天使,怎麼可能把一個凡人叫做天使呢?所以你要自己是天使,才可能去教別人。」
在現實中,餘秀華的生活有種種不自由,但在詩歌中,她可以拋開這些,盡情傾吐對自由的嚮往,對於愛情的渴望。就如她所說,「詩歌是什麼呢,我不知道,也說不出來,不過是情緒在跳躍,或沉潛。不過是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它以赤子的姿勢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拐杖。」
也因此,餘秀華說,選擇做一個寫作者就意味著崇拜自己的靈魂,意味著要毫無保留地把你的靈魂的東西展現給這個世界。「選擇作為一個詩人,本來就意味著犧牲。你要捨得。」
而這種展現,在餘秀華看來,就是犧牲,「意味著你要接受挑釁,你要接受攻擊。中國人講的易經是陰陽學,刀鋒和刀背都是正面和反面,有刀鋒就會有刀背,它是互相的,陰陽結合。一個人的生命是波峰,一個人的什麼東西都是兩方面的,雖然我懂得這個道理,有時候也會覺得我這麼好你都不喜歡我,你有病啊(笑)。我這個身體真的是對不起我這麼好的靈魂。」
成名之後最大的成就
不是名利而是離婚
成名之後餘秀華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她說自己有了一點小名氣,一點小錢,「這個讓我覺得挺開心的。我開始也覺得名氣無所謂,後來覺得名氣可以帶來金錢,那說明名氣還是有點用。我不是特別看重名氣和錢,因為我也不用穿很好的,不用吃很好的,有錢也花不出去,所以我還是看得很淡,但是你不知道命運,也許以後用錢的地方可能很多。」
對餘秀華而言,成名之後最大的成就不是名利,而是得以離婚,「我太開心了,我對婚姻深惡痛絕,我可能比較負面,我是對婚姻沒有好感,我對婚姻是恐懼的,並且是厭惡的。」
相比於婚姻,餘秀華更為看重親情,在她第一本詩集出版後不久,母親就被查出肺癌晚期,母親的去世,餘秀華說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母親在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是非常關鍵的存在,她是你生命的基石,這個基石並不一定使母女關係融洽美好,但哪怕母女關係是仇敵,母親就是你生命的基石,所以她的離去,就是你的世界缺了一塊。」
最近五年對餘秀華來說並不容易:「很多東西補不了,它是一個空洞就永遠是一個空洞。就像我們的生命裡,本來出生的時候是滿滿的一個世界,慢慢的被掏空。我五年中,媽媽死了,外婆死了,我失去很多親人,就覺得世界一點一點消逝了,他們死掉等於你的生命死掉了一部分,等你生命的某些部分都死亡了,你也就死了。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是生命被掏空的過程,你肯定會死的。沒有掏空之前,像我,想死都死不了,喝酒也死不了,怎麼也死不了,非要等到你的生命被掏空只剩下軀殼,這個人才能死了。」
現在的親人中,讓餘秀華驕傲的是自己的兒子已經上了大學,「他把自己保護得非常好,他的大學同學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是我兒子,非常低調,這是我特別驕傲的一點。」
餘秀華說兒子平時不常上網,但關注了她的微博,「我不知道他的微博名字,他也不告訴我,我無所謂。現在不是我幫助我兒子,而是他來勸我。比如有一次我喝酒,喝到急診室,去年也是喝酒喝多了,進了三次急診室。我今年就不敢在家裡喝了,又怕被搞到急診室,那丟人可丟不起。都是我兒子陪著我、安慰我,我對我的兒子太放心了,他的成長我幾乎沒費什麼力,就把他培養成一個大學生,這也是我值得驕傲的地方。」
現在可以到處遊走
自己也並沒有快樂很多
今年大熱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讓獨立女性成為熱點,問餘秀華什麼是獨立女性,她的回答是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它們獨立了,才能成為你在社會上自信、不恐懼的一個底氣。很多人說我沒有錢,沒有錢沒有關係,只要你精神獨立,精神獨立的女人首先就勇敢,勇敢的女人一定會掙到錢。經濟獨立的女人,看經濟怎麼來,如果經濟是男人給的,這不叫獨立,這叫寄養。自己掙的錢才叫經濟獨立。這兩者會互相影響,人格獨立會產生經濟獨立,經濟獨立也會上升到人格獨立,所以一定要自己獨立起來,不管有沒有男人,你都是可以自我滿足的一個個體。所以兩性關係在這裡是合理的和公平的,像我有很多朋友,她們和男人離婚以後就埋怨,這是特別可怕的現象,我當時特別恐懼。當然在我們家,很多人說是我老公養活我。不是,是我父母養活我,甚至是我父母養活我和我的兒子,我老公基本上沒有參與這個過程。」
餘秀華不久前的新詩也引發了爭議,對此,餘秀華回應說,她冒犯的是社會上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觀念,「現在社會雖然到了這個階段,很多女性經濟獨立了,人格也獨立了,看著好像不需要男人養活,但是她同樣要面對男女矛盾。傳統觀念中女性是被動的,你如果往前竄,他會覺得被冒犯了,會覺得男性的主動權被侵犯了。過去都是男鋼女柔,女人要柔情似水,女人一旦成為火焰,有人就害怕會燒到男人。」
熱鬧背後,餘秀華還是要面對日常瑣事,生存的艱辛、人生的痛苦和焦慮。每次外出,餘秀華都是獨自一人,常常因為腿腳不便和身體虛弱而摔倒坐在地上。或許也因此,她在網上懟人,她的倔強,也不過是自我保護的武器。餘秀華坦言,雖然前半生的自己未能走出橫店,但相比現在可以到處遊走,自己也並沒有快樂很多,「人們常說,一個人的空間是他心理的空間,而不是生活的空間,你在痛苦的時候,不管跑到什麼地方,你都是痛苦的,你快樂的時候,在任何地方都是快樂的,所以環境對一個人本質的影響會很少,你看世界的眼光和你反饋給世界的態度非常關鍵。所以我覺得心理是最重要的,現在我的生活空間快樂,我的心理沒有快樂,這是非常慚愧的事情。」
供圖/宋來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嘉編輯/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