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葬儀則在上午十點開始,由和尚主持法事,結束後,把棺材關上釘住,送到火葬場焚化。跟著,由參加者兩人用兩雙筷子把骨灰夾起來放入骨灰罐裡;最後,大家聚餐互相慰勞。
姨夫逝世,我參加葬禮去了。當代日本的葬禮,一般在瞑目後第三天傍晚和第四天上午,分別舉行通夜(守夜)和葬儀。通夜傍晚六點鐘開始,弔唁者包上奠儀,在靈前燒香以後,收到回敬就走,只有死者的近親才留下來真正守夜。葬儀則在上午十點開始,由和尚主持法事,結束後,把棺材關上釘住,送到火葬場焚化。跟著,由參加者兩人用兩雙筷子把骨灰夾起來放入骨灰罐裡;最後,大家聚餐互相慰勞。
一九八〇年代中,我姥姥去世的時候,葬禮就在姨夫家舉行的。記得通夜還沒有開始之前,許多鄰居女人自動來幫忙,不讓在悲嘆的阿姨站起來忙著。第二天的葬儀也來了很多人,包括多年沒見的遠親等等。相比之下,這回姨夫的葬儀則安靜多了。首先,葬禮的場地從個人住宅變成殯儀館,不再看到鄰居女人們紛紛系黑色圍裙在廚房裡忙來忙去的場面了。再說,現在的人都覺得,不方便為別人家的喪事而向公司請假。結果,通夜的弔唁者比過去增加,葬儀的參加者卻基本上限於近親了。我自己有家有工作,傍晚六點趕去參加通夜有各方面的困難。葬儀那天恰巧大學沒有課,因此跟老公雙雙去弔唁了。
位於東京郊外,鐵路武藏野線新八柱車站對面的殯儀館,當天上午有兩個葬儀。主持法事的和尚顯然是佛教的,卻沒有明說是哪個宗派的,恐怕是為了更好服務各宗派的信徒。我記起來,為姥姥辦葬禮的時候,因為一時找不到自己宗派的和尚,大家折騰了一陣子。這回葬儀的參加的各種親戚共十六名,沒有血緣的朋友僅有四位,總共二十個人,一起從殯儀館坐車去火葬場,送走了六十九歲的姨夫。十點鐘開始的儀式,到了下午一點鐘就一切都結束,散會了。
雖說這回的葬禮給人以安靜簡潔的印象,可是跟如今並不少見的所謂「直葬」比,還是傳統很多了。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後普及的「直葬」,則省掉通夜和葬儀,把棺材直接送到火葬場去。以前只有路倒而身份不明的人才有如此下場。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由於貧困、社會上孤立、對傳統習俗的抗拒等不同原因,不經告別而離開人世。據統計,在東京火葬場焚化的遺體中,百分之二十是被「直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