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主辦的2020年世界5G大會將於11月26至28日在廣州舉辦。大灣區建設,智慧交通先行,將於11月27日下午舉行的「5G與智慧交通」高峰論壇備受矚目。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德紘將出席論壇並作重要分享。
在5G商用的浪潮中,智慧交通是被寄予厚望的領域之一。而對於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德紘來說,自其身交通、城市設計、人工智慧的專業背景,更讓他對5G多了一份期待。
「對於5G來說,交通行業是用戶。很多困擾城市多年的老問題,如乘客海量信息處理、地鐵乘客信息服務、全境出行信息掌握等,都可能迎著5G的東風,得到梳理和優化。」李德紘近日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打造智能化公共運輸
隨著人口數量的上升,人的移動速度和密度是巨大的,如何利用人工智慧讓他們在城市生活中更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在李德紘看來,不只是廣州,整個中國已經來到這個階段。「人工智慧現在在中國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在於落地場景已經成熟,水到渠成。」他說。
作為國際上交通運輸工程與管理科學交叉學科領域的著名學者,李德紘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教十幾年,領導的「智能交通實驗室」在智能交通建模仿真及動態大數據分析領域,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研究成果。
2019年,他選擇告別新加坡和教授身份,加入位於廣州的佳都科技,在重點布局的計算機視覺和智能大數據兩大人工智慧細分領域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數字孿生、知識圖譜等認知智能層面的技術研發。
「智慧交通並不是要打包解決一切出行問題,而是從更高層的維度上、在限定條件下尋求系統的最優解,化解『城市病』。」李德紘說,他們希望讓地鐵等公共運輸方式進一步智能化,實現智慧車站、智慧客服、智慧閘機、無感支付、智慧安檢等。
在他看來,用人工智慧優化城市交通一定是「機會大、挑戰更大」。「城市交通管理有明確的三大目標——安全、暢通、環保。」李德紘說,然而,在實際交通管理中,卻面臨著多種困境,比如各交通管理系統之間各自為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交通管理等,「因此,有些事情需要由政府來主導,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具體到智慧交通的領域,無論是中國的政府官員,還是政府的決策體系,對於支持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共識,這是很大的優勢。」
「接近完美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
採訪中,李德紘饒有興味地談起出差到北京的一段經歷。「有一天大家約好吃晚飯,我一位學生18:30落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我們都以為來不及,結果他一小時後就出現在位於東二環的酒店。學生說,從下飛機到搭乘大興機場快線,他只用了15分鐘,再花19分鐘就到達北京地鐵草橋站。」這位頂級智慧交通專家曾擔任全球很多大型機場的設計顧問,大興機場的動線設計之便捷令他連連稱讚。
所以當談到為何選擇中國、選擇廣州,李德紘立刻提到「應用場景」,這個從人口規模、市場容量方面而言絕無僅有的地方是最好的「技術試驗場」。
「廣州的城市樣貌、建設速度令我感到十分驚豔。」李德紘說,來到全新的城市,對他來說不存在「適應」的問題,即便在全職入職之前,他也基本每個月要來一兩次廣州,「廣州是典型的『老城市新活力』,從基建、城市管理來看,廣州與國際上的大都市並沒有什麼差別,甚至好於它們。」
最重要的是,廣州路網的密集程度和客流強度在全世界都數一數二,應用場景十分豐富,僅目前運營的15條地鐵線路日客流量就達千萬人次,「這給我提供了一個接近完美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可以把我過去只在計算機和實驗室裡完成的一些想法落地。」李德紘說。對他來說,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優化人們的出行,把簡單的「出行場景」變成「生活場景」,是一直以來的想法,而新基建的布局、5G技術的落地無異於裝上了「加速器」,很多以前想到做不到的事可以「無中生有」,前景令人期待。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