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三年困難主政四川向全國調了多少糧食

2020-11-25 騰訊網

李井泉(中)陪同毛澤東視察四川郫縣紅光鎮

>>1961年初,四川省委在成都金牛壩賓館召開全省地委書記會議,討論全省糧食供應和群眾生活安排等問題。恰巧李先念打來電話要求四川繼續調糧。李井泉立即反問道:「還要調?再調一億斤死的人就要過萬,你問他還調不調?」李先念要求四川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中央的調糧決定。中央領導認為,問題發生在四川造成的政治、經濟和各方面的影響總比發生在京、津、滬要小一些!長期積壓的鬱憤已經難以再控制,李井泉的情緒處於崩潰狀態:「你是個國務院,我這裡也是小國務院吶。你調糧怎麼不聽聽我們的意見。」

>>三年困難時期,四川為全國各地輸送糧食147億斤,在《四川省志》中都有這樣的記載:「瀋陽、武漢、南京、濟南、成都五大軍區出動車輛協助四川運糧。」為此,四川人民付出了生離死別的沉痛代價。李井泉也因此成了「搞極左、餓死人」的罪魁禍首。

李井泉四川調糧真相

在中共歷史上,有這樣一位人物:兒女們不忍他被人誤解,勸說他寫回憶錄,他卻要求兒女們誰都不許為他寫回憶錄;在中共總結經驗和教訓的「七千人大會」上,他聲淚俱下,檢討還是不被通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他說了話,他才獲得大多數人的諒解;在省委書記會議上,他含淚傳達中央決定,卻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中央的調糧指示。

毫無疑問,他得到了中國人民的讚揚,卻失去了四川人民的信任。三年饑荒,四川外調糧食147億斤,確保了京、津、滬乃至全國許多地方糧食的供應,四川人民卻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生的權利被剝奪,活的資本被耗盡。

他就是李井泉。

李井泉,江西臨川人,一生追隨革命,戎馬半生:17歲投筆從戎參加革命,積極響應南昌起義;長徵途中,先後在紅一、四、二方面軍擔任重要職務;抗日戰爭中,開赴內蒙古大青山,書寫抗戰奇蹟;解放戰爭中,領導晉綏軍民積極建設根據地,作出巨大貢獻。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四川的解放備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要李井泉協同賀龍參加解放西南的作戰。1949年冬,賀龍、李井泉率第十八兵團與劉、鄧大軍相配合,順利解放了四川,完成了對西南地區的解放。從此,李井泉便與四川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緣分,悲喜交加,多了幾分無奈,多了幾分歷史沉重。

四川初定,省委書記李井泉加強領導班子搞建設,興修水利、狠抓農業促發展,關注少數民族保穩定,各項工作很得民心。四川人民看在眼中,明在心裡,堅信這樣一位從革命中一路走來的風雲人物是有全心全意為四川人民服務的決心和信念的。可是,人總是社會的人,無論是誰都不能脫離社會大環境而單獨存活,四川的工作也一樣,不能脫離全國的大環境而天馬行空。

糧食告急 四川成為「救命稻草」

歷經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是,中國還是一窮二白,中國人民還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在槍林彈雨中倖存下來的革命前輩,為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民絞盡腦汁,恨不得能馬上超英趕美,帶領全國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生活。一個「大躍進」,鋪天蓋地席捲了舉國上下,全國人民沸騰了,勁頭十足,信心沖天。然而,人們卻沒有料到,那一棵棵被砍倒的樹木正在哭泣,那一縷縷大煉鋼鐵的青煙已經開始控訴,那一抹抹流下的汗水也正在抽泣,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呼喚著人們停下這疾風暴雨的腳步,好讓頭腦冷卻下來。

大自然憤怒了。1959年至1961年連續三年的特大自然災害,使得全國人民處在了生死存亡的邊緣線上。那些浮誇與虛假是經不起現實考驗的。

新中國成立後,四川連年豐收,每年都外調糧食支援全國。1959年3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李井泉同意了中共中央的調糧決定,即1959下半年至1960年上半年,中央要從四川調出55億斤到60億斤糧食。僅1959這一年,四川的糧食庫存被外調三分之二以上。「大躍進」浮誇的程度已經超出李井泉的想像,不知不覺中他已經犯下了對浮誇形勢估計不足的錯誤。

形勢急劇惡化。1959年,四川80多個縣遭遇持續乾旱,受災嚴重的地區連續幾個月滴雨未下,糧食驟減60億斤。四川省委不敢懈怠,及時向中央作了匯報。1960年,李井泉和四川省委已經預感到,再多調一億斤糧食必然會增加幾十萬人的缺糧面,後果將不堪設想,遂向中央反映上半年調糧任務太重,要求中央相應核減外調任務。

然而,全國糧食告危,四川豈能只顧自保。

幾個月過去了,負責糧棉調運的李先念一籌莫展,中央的調糧計劃難以落實。在一次中央召集的討論糧食問題的會議上,李先念幾乎是「乞求」大家顧全大局,承擔中央下達的調糧計劃,無奈一直無人表態。李先念只好請周總理出面給大家做思想工作。總理說,現在中央掌握的機動糧已基本告罄,先念同志焦頭爛額,我這個總理日子也很難過。我們是幾億人口的大國,災情發展下去,城鎮糧食供應不上,出了問題後果難以設想,國際國內的影響不好,蘇修也會看我們的笑話。如果大家今天不把任務背回去,那就只好不散會,都坐在這裡「熬鷹」好了。

196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的《關於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指出:「近兩個月來,北京、天津、上海和遼寧省調入的糧食都不夠銷售,庫存已幾乎挖空了,如果不馬上突擊趕運一批糧食去接濟,就有脫銷的危險。」糧食部也發出紅色預警:「全國幾個主要城市糧食很緊張,北京、天津只有4天存糧,上海只有兩天存糧。」

中央催調糧心急如焚,四川糧庫空虛難外調。李井泉親自致信李先念,向中央反映四川的情況:前幾年增加的外調主要是抽調庫存來保障的,現在庫存少了,如果過度外調省內就無法安排,將出現許多問題,因此,本年度糧食外調任務,確有給四川緩和一下的必要。

李井泉等待中央答覆的心情必然是焦急難耐的。京、津、滬一旦斷糧,其影響不僅是全國性的,還會招致國際的聲討,必然會給新中國帶來致命的衝擊。經過反覆權衡,非常時期中共中央採取斷然措施,下達了四川等糧食調出省份必須按期按量突擊運糧的死命令。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都親自打電話來川催糧,要求四川省委堅決執行中央決定。面對著中央一道又一道的調糧命令,面對著中央領導人一通又一通的電話,李井泉太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肩上的擔子明顯地重了,李井泉無力再做任何思想鬥爭。在省委書記處會議上傳達中央決定時,李井泉流淚了。好幾位書記在文件上簽字時也落淚了。要不是無力抗拒,這些經歷過腥風血雨的七尺男兒何以能夠親手籤下這布滿血跡的文件。省委會議上,李井泉懷著沉痛的心情,嚴肅地說道:「雖然我們的困難也很大,但要顧全大局,想盡一切辦法完成調糧任務。」

有老同志回憶,1960年夏,鄧小平來到四川傳達中央文件,就在省委辦公大樓前,緊緊握著李井泉的手,百感交集地講:「井泉啊,不要送了,糧食還得調,如果北京、上海死人,國際影響就大了,目前,只有我們四川作出犧牲了。」鄧小平握著的哪裡是李井泉的手啊,明明就是全國人民的「救命稻草」。

滿載著全國人民期盼的汽車、輪船、火車等從四川出發,傳遞著生的希望的「接力棒」,奔赴全國各地,也帶走了四川人民自保的希望。四川甚至都無力實現全國城鎮人口27斤的定量標準,只能勉強維持21斤的標準,甚至後來機關廠礦職工只能維持19斤的水平。

相關焦點

  • 1960年向毛澤東告狀:四川餓死了1000萬人.事後被整慘了
    就在他驕傲地宣稱四川外調糧食「居全國之冠」的同時,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農村卻大量餓死人,城市也普遍餓飯,老百姓怨聲載道。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了《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簡稱「十二條」)。
  • 新中國最慘痛的災害記憶三年大饑荒
    在新中國的災害史上,最慘痛的災害記憶,便是著名的「三年大饑荒」。  官方的《災情報告》中說,1959年,我國出現了「嚴重自然災害」,全國「受災範圍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為了還原當年的氣候和災害狀態,專家和學者們從1959年至1961年的自然災害資料和氣象學中分析。
  • 廖伯康62年入京反映四川大饑荒悲慘實情
    當年的糧食產量已經下降到2870億斤,比「大躍進」前的1957年下降了26%,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四川的情況更加嚴重。從1959年到1961年,糧食年年大幅度減產,1961年的糧食產量已經下降到231億斤,比1958年的449億斤下降了218億斤,甚至比1949年還少收30億斤。
  • 四川省原政協主席廖伯康:大饑荒四川餓死1000萬人
    那場持續三年的災難使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竟然非正常死亡1000萬人左右。那是一場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要不是一批敢於講真話的幹部衝破重重阻力向黨中央反映四川的真實情況,這場悲劇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然而,這批幹部卻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三年饑荒時期鳳陽縣是怎麼逼老百姓交糧食的
    要知道,在趙玉書主政鳳陽的大躍進期間,該縣人口非正常死亡達6萬餘人,約合全縣總人口六分之一。1960年底,趙玉書因執行過左政策路線而被降職,安徽省派農業廳廳長陳振亞來鳳陽主持工作。陳振亞次年初在《關於鳳陽問題的報告》中稱,除死亡人口外,該縣還有「浮腫病發27735人,婦女子宮下垂6932人,閉經8237人,最嚴重的小溪河公社,原有52233人,發病的就有26018人,佔49.8%。
  • 1959年的「糧食」:上要徵購 下要瞞產
    鳳凰衛視6月19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1959年紀事:上要徵購下要瞞產」何亮亮:1959年是中國人比較難過的一年,因為根據有關方面的資料,1959年冬到1960年冬是三年困難時期,饑荒最嚴重的一年,1959年到1960年預計全國糧產是5000億斤,那麼毛澤東意見是徵購任務為1100億斤,銷售計劃為820億斤,這個年度的實際產量只有3000
  • 四川高考是全國卷幾 四川省高考總分多少分?各科分數詳細
    今天四川2018高考分數線公布,很多考生似乎都受到了「驚嚇」,今年四川分數線較往常高出不少,那麼四川高考使用全國卷幾,總分是多少?  2018年四川高考使用全國幾卷  2018年四川高考使用全國Ⅲ卷,即全國丙卷,全國丙卷比全國甲卷和乙卷都要簡單。
  • 1959-1960年:故鄉的糧食關
    大家眾口一詞:導致糧食關最重要的原因是「五風」盛行。1958年8月,全縣匆匆地大辦人民公社。9月開始在這塊已經發燒的土地上颳起了「五風」:共產風、浮誇風、對生產瞎指揮風、強迫命令風、幹部特殊化風。其中,災難性最大的是「一平二調」的共產風。
  • 周總理曾經喝過一場價值3億斤糧食的酒,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周總理的酒量是非常好的,但是他為了節儉卻不經常喝酒,但周總理卻喝過一次價值3億斤糧食的酒,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國內一窮二白,國外很多國家也都敵視中國,所以很多地方吃飯都成了困難。
  • 躍進過後是饑荒 川東三年「災害」紀實
    朱全森說,在三年災害期間,達縣專區(下轄達縣、巴中、通江、宣漢等縣,1992年撤銷),出現過數十起人吃人的案例,讓他頗感悲傷。「人吃人不止一地,全國很多地方都發生過。」這並非秘密。《達州市志》稱,1959年~1961年,達縣專區連續三年旱災,1959年6月30日起,達縣、宣漢等地持續伏旱49~67天,1960年,各縣伏旱20~47天,1961年夏全境乾旱及中南部伏旱(大竹縣54天),使糧食連續三年減產。不過,朱全森更願意用「人禍」來形容這場災害,他和達州市公安局文史工作者何大地均對南都記者說,那三年,栽秧時節水稻田裡是有水的,那點乾旱在正常情況下根本餓不死人。
  • 全球糧食將遭「寒冬」大考 我國的糧食生產是什麼水平?
    我國再次定調糧食大局!在我國,最近高層會議再度為糧食安全定調。去年中央提出「六穩」,今年提出了「六保」,糧食安全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考量,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意義非凡。而且不難注意到,近期國內多地進行了糧食應急演練。
  • 縣誌裡的大饑荒:四川要搞到沒有飯吃要點本事啊
    述弢  辛亥老人曹任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四川這個地方要搞到沒有飯吃,哎,要點本事啊!」他所說的「沒有飯吃」,指的是1959年至1961年這幾年,也就是主流話語中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美稱,邛崍則有「天府南來第一州」美譽。天府之國,其實主要指的是成都平原。如此得天獨厚的地方,怎麼會出現「沒有飯吃」的慘狀呢?  那三年我是在千裡之外的塞上江南度過的。「天下黃河,獨富一套」。銀川平原古渠縱橫,自流灌溉,從無旱澇之虞。居然也出現了物資匱乏、糧食奇缺的「低標準、瓜菜代」時期。糧食定量最低時每人每月26斤。副食品奇缺。
  • 2021年1月20日全國鐵路調圖 增開客車325列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1日電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公眾號21日消息,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增開旅客列車325列,主要貨運通道增開貨物列車114列。據悉,調圖後,全國鐵路客貨列車開行總量分別達到10203列、20513列,調圖後的旅客列車車票將於12月22日陸續開始發售。充分運用新線資源提升區域運輸能力中國鐵路總公司表示,2020年底和2021年初,多條鐵路新線開通運營。此次調圖中,鐵路部門充分利用新線資源,安排開行高鐵、普速和貨物列車,提升區域運輸能力。
  • 四川歷史大事記
    對少數民族地區加強治理,設嶲州(今四川西昌)戎州(今四川宜賓)。此後,因楊秀驕奢淫逸,楊堅免去楊秀刺史職務,貶為庶人,任用獨孤楷為益州刺史。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隋朝改州為郡,罷置各總管府,以郡統縣,地方行政制度改為郡、縣兩級。在巴蜀地區,亦將舊有州、縣予以省並,設為二十四郡,轄一百七十四縣。
  • 四川「稻香杯」評選規格升級,今後將以省委省政府名義...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1月14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日前,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對我省申報的關於設立「四川省 『稻香杯』農業豐收獎」項目進行了批覆,同意以四川省委、省政府名義設立「四川省 『稻香杯』暨農業豐收獎」。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金曉東主任醫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11月24日上午,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予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其中,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金曉東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五年評選一次,是我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
  • 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什麼?
    10.16 世界糧食日「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近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國婦聯聯合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決定共同組織開展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
  • 10月11日全國鐵路調圖!
    10月11日全國鐵路調圖!10月1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施第四季度列車運行圖,新圖安排開行列車較三季度進一步增加。其中,安排開行旅客列車9800列,安排開行貨物列車20163列。
  • 民國有多少耕地被種上了鴉片
    民國軍閥強迫農民種植鴉片,若「種糧食一年,應完三年的稅」近年來,對「民國軍閥」的評價,有一種日益正面的趨勢。然不論軍閥本人之操守如何,其割據性存在,實是民國之巨害,乃毋庸置疑之事。試以鴉片之流毒為例,作一管窺。
  • 2020年糧食行業市場運行情況回顧及2021年糧食產量及價格走勢預測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月全國糧食類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1.4%。2020年1-11月全國糧食類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1.2%。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6768千公頃(175152萬畝),比2019年增加704千公頃(1056萬畝),增長0.6%,扭轉了持續下滑的勢頭。4、小麥豆類薯類單產增加2020年,全國大部農區氣候條件較為適宜,病蟲害發生較輕,有利於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儘管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和颱風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各地加強田間管理,積極抗災減災,農業災情對糧食生產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