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幾個微友看了我分享《百度霸屏引流的秘密》文章之後,就在微信留言問怎麼變現的問題。
開始不知道,既然問了就給他們解決一下吧,可誰想到,解決了之後,竟然問怎麼打造個人IP和流量池,這不是瞎扯淡嗎?
沒有IP,沒有流量,就沒有營銷,更不要瞎扯什麼變現。
不付出就想著要回報,那我還是建議你洗洗睡吧!
如果說是靠買流量的話,在今天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玩不起的遊戲了,從我個人曾經經歷過的案例就可以看得出。
2015年,當時還在做一個網際網路項目,有一個人加我微信,說可以到他們平臺做做推廣:
我問:多少錢?
她說:100塊錢一個,是精準客戶。
我問:是不是我成交了一個給你100塊錢?
她說:不是,是我們幫你推廣,有意向諮詢的推薦給你,每給你推薦一個是100塊錢。
我一聽,我立馬就把她給拉黑了。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個人就算成交了,利潤也就300塊錢,而是成交這個東西很多人都清楚,有30%的成交率,你已經是謝天謝地的了,更何況沒有這個成交率,就算有你300塊錢的利潤,她給你推薦100個過來,你成交30個也就是9000塊錢而已,但是你需要支付她1萬塊錢的廣告費。
先不說這個算出來我還虧了1000塊錢,光投入時間成本去做售前售後,都已經是夠我受的了,不拉黑才怪。
這種掠奪流量的手法,都別說是初期創業者了,就算是大型企業都很難接受。
當然了,他們後來又換了一個人找我說:大概的意思是,叫我不要這麼去算,而是算用戶眾生價值,就算一個用戶到你手裡,如果長期復購消費,你豈不是賺大了,也很有道理對吧?
這種遊戲,掠奪流量的商業玩法,說實話,我玩不起,不知道你玩不玩得起?
我說我玩不起的原因,是因為我曾經的思維是跟絕大部分的人一樣,是把用戶當作消費品,而不是把用戶當作資產。
消費品和資產的差別是一個是消費,只會讓你消費,讓你的錢不斷變少,如果把用戶當作資產,給用戶提供超值的產品和服務,獲取用戶的終身價值。
哪怕你只有1000個優質用戶,每個用戶終身價值是1萬塊,你也有1000萬,如果是10萬,也是一個價值上億的企業。
把用戶當作消費品和當成資產思維和運營方式是不一樣的。
如果把用戶當作消費品,那一定是哪個魚塘有魚,就想方設法,把它撈過來不斷宰殺,這裡撈完再跑到那裡去撈,持續不斷撈和宰殺,最後得來的結果都是仇恨,沒法玩了。
這種做法,不死才怪。
在今天這個流量紅利流失的時代,從公域流量轉向私域流量,打造未來流量的時代,千萬不要再把用戶當成消費品,更多是要把用戶當成資產來經營。
我曾經做微信爆破術培訓的時候,就一直重點講一個成交法,叫做《責任成交法》,這個成交法除我是我個人曾經創業帶團隊發現裡面的竅門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因為下方這句話:
哪怕你只有1000個優質用戶,但是每個用戶終身價值是10萬,也是一個價值上億的企業。
不管是個人,還是各種創業型企業,如果他很清楚的知道,一個用戶終身價值對他是多少,就像前面所說的10萬,那他是絕對不會去做任何傷害用戶事情的,因為太不值得。
同時會全面轉變思維和運營方式,也願意去付出時間獲得更多用戶,讓自己的資產增值,更願意花時間為用戶提供差異化,提供更多價值。
在今天這個時代,靠說服消費者產生購買,靠說服人才加入你,已經失效,你不得不進行「價值創造」
隨著市場不斷變化,消費不斷升級,你想依靠過去成功,過去的資本優勢來掠奪用戶,靠過去品牌的成功建立信任,來秒殺後來的不知名品牌,甚至想秒殺創業者是越來越難的。
看近幾年的一些電商APP就知道,為了搶流量,搶用戶,產品都不是拿來賣的,而是拿來做倒貼的,什麼超市賣50多,它只需要9.9元,但是今天這樣的公司都已經消聲滅跡了。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隨著人們的注意力分散,和行為發生改變,這一秒看著電視,下一秒玩電腦,再下一秒就玩手機,你就更加難以通過佔據某個渠道來強迫用戶,從而佔據注意力資源,不讓別的信息的來影響他。
「注意力和信息流動越來越快」相反,正是因為資源流動越來越快,對於「價值創造者」來說,反而擁有了更多的機會。
所以,不管是創業者,還是做企業最重要的是價值觀要對,尤其是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對了,一切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