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一首七律,看似敘寫家常話,字裡行間卻充滿骨肉之情

2021-01-09 品詩賞詞

北宋曾與遼國籤訂了檀淵之盟,每年除了派人向遼國納銀送絹之外,還決定兩國通好,在元旦及帝皇生辰之類,互派使節慶賀。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被召入京,任三司度支判官,後出使遼國。臨行前夕,他與大妹王淑文話別。

王淑文少年出嫁,王安石長期在江南各地任職,兄妹久經別離,懷念之情極為深切。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看似敘寫家常話,字裡行間卻充滿骨肉之情。

示長安君

宋代: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裡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徵。

妹妹聽說哥哥要出使,特地趕來探望、送行。久別重逢,人已老了,難免有杜甫所說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之嘆,因而也就感到悲傷悽愴。兄妹多年未見,心中牽掛,好像有千言萬語,可是卻找不到一句適合的話語,只好默默相對,一時間「相逢亦愴情」。

兄妹聚首,用不著大擺筵席,隨便備辦些酒菜,他們邊喝邊笑,暢敘舊情。「草草」二字,可見其淳樸真摯;「笑語」二字,可見其親切愉快。李益曾說「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千言萬語哪能很快就在席間談完,於是便夜以繼日,挑燈夜談。

「昏昏」二字,指不明亮的燈光,立刻就抹上了一層悲涼色彩,烘託了「愴情」的氣氛。「平生」在這裡是平素、往常的意思;「話平生」說明是敘舊,談的是兄妹之間的往事。這兩句用樸素平實的語言,寫一般的日常家庭生活,卻充分表達了兄妹的骨肉之情。

長期以來,作者在江南宦遊無定,與已出嫁的大妹天各一方,隔湖隔海難得見面。今夕促膝長談,作者在欣慰之餘,也難免有些黯然神傷,可謂「自憐湖海三年隔」。更難堪的是,自己「又作塵沙萬裡行」。

用「塵沙」二字借代遼國,是因為遼國在北方,多風沙。這既新穎恰當,又使人感到行程艱難,風塵僕僕,氣氛蒼涼。同時還使人聯想到高適所描寫的「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的景象。

因為北宋是屈辱求和,王安石一貫反對妥協,在他的心目中,對方畢竟還是敵國,此行出使,也是帶有戰鬥意味。

這樣的重逢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何日才能重逢呢?作者答得巧妙含蓄,我回信時,應該可以見到鴻雁南飛。也就是說,大雁南飛會帶回我的信息。乍一看來,似乎答非所問,其實微言大義,含義深遠。

作者在這裡化用蘇武的典故,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堅貞不屈,被送到北海邊牧羊十九年。後來匈奴與大漢和好,他們謊說蘇武已死。漢使者故意說,漢天子在上林苑射獵得雁,足系有蘇武的信,匈奴人才被迫放他回國。

蘇武出使北方正當壯年,歸時鬚髮盡白。王安石借用這個故事,表示這次出使要像蘇武那樣持節堅貞、不辱國格,並暗示後會之期,難以逆料。這也就與開頭的「愴情」呼應,言盡而意綿綿。

真愛無言,但也需體貼入微的人性觀照。妹妹一番深情,哥哥卻有些話不好明說,但妹妹通過他的眼神卻早已看出,只不過彼此都不願點破。

全詩寫的都是些家常的閒話,表面上儘是兒女之情,其實卻飽含盡忠報國的豪氣。可以說既兒女情長、又英雄氣壯,而英雄之氣正寓於兒女之中,渾然一體,正體現了王安石詩歌獨特的藝木風格。

相關焦點

  • 王安石讀了張籍的詩很喜歡,於是寫下一首詩,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可是有的時候王安石並不買他的帳,據說王安石當時參加科舉考試時文學寫得好,歐陽修認真讀了之後,更是對他讚賞有加,認為他的文章盡得韓愈的真傳,還有李白的才華,可是王安石卻是回答他,自己並不想當文學家,他想做宰相,要成為聖人。僅僅是從這一點來看,王安石身上的那種傲氣,便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擁有。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行藏自欲追時節,豈是人間不見容。
  • 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詩,被封為「七律之冠」,今天才讀懂它的含義
    唐朝的李白、王維等詩人的七律詩,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字之誤。而到了中唐時期,杜甫重新開闢了律詩的新天地,很多經典的七言律詩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唐朝。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代表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七律詩,這首詩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深受後人的讚揚,並且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的「七律之冠」。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七律」的要求,可謂是教科書級別的詩作。不但詩句句押韻,而且直到今天才讀懂了它的含義。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詩人杜甫在這其中,李白的長詩、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魯迅55歲時創作的一首七律,於悲涼孤寂中,寓熹微之希望
    一首優秀的抒情詩,總會讓讀者深受啟發,並與詩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比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有顧炎武的「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等等,都展現出詩人的崇高情懷。但同時讀者也非常厭煩那些吟花弄月、無病呻吟,以及忸怩作態的情調,更喜歡一些同國家民族命運息息相關的詩歌。雖然杜甫憂國憂民,但詩聖的思想境界,卻無法同魯迅相比擬。
  • 史上寫王昭君最有名的一首詩,堪稱「七律第一等起句」!
    「四大美人」中,王昭君的故事充滿了悲劇色彩,是歷代才子佳人詠嘆的主題。據統計,古往今來,描寫王昭君的詩歌有700多首。劉長卿有「纖腰不復漢宮寵,雙蛾長向胡天愁」;李白有「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王安石有「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杜甫的《詠懷古蹟(其三)》是其中的經典之作,千古以來傳誦不衰!
  • 李端徹夜難眠,一首七律句句憂愁,尾聯更是一騁思情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年少時勤奮苦讀,也對仕途充滿了美好的期望。他們結伴同遊,並暢談未來,以為功名利祿只是身外之物,不出意外,必然如探囊取物。可是筆端有意、人生無情,多少人經過了無數次科舉考試,辛苦的付出沒有換來金榜題名,反而是各種辛酸和悲怨。
  • 一首《花影》看似一篇寫花之詞,實則表達了寫詞人心中憤怒與諷刺
    蘇軾一生的遺憾其實是在朝堂中鬱郁不得志,在描寫兄弟之情、山水之壯麗的同時也寫了很多自己對朝局的無奈。在仕途上,雖然蘇軾一直以來歷經坎坷,但是不管在何處為官,始終都不曾改變自己為官的初衷,所到之處都盡心盡力地致力於當地的發展與建設,大力興辦教育。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4句有2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的經典詩作《登飛來峰》。《登飛來峰》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是王安石借登飛來峰,以及在飛來峰上所見到的景象,來抒發他政治上的高瞻遠矚,和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歷來很多人把這首詩看作是王安石實行新法的前奏。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安石的這首《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不僅慷慨激昂,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
    比如唐代詩人王維,年輕時也曾有青雲之志,可是當張九齡被罷相後,他便感到非常迷茫,最後又半官半隱,希望遠離喧囂。而晚唐的李商隱也是少年時就胸懷大志,可是當他深陷牛李之爭時,心中總是感到沮喪和惆悵。不過時代在不斷進步,觀念也在逐漸改變,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不僅慷慨激昂,而且還奉獻了一個成語。
  • 春風裡,王安石飲罷屠蘇酒,揮毫寫下一首流傳甚文的七絕詩句
    王安石變法失敗,既有其個人原因,像毛先生所說:「而卒以敗者,無通識,並不周知社會之故,而行不適之策也。」大體是說他對於整個社會的實際情況,了解的太少而又不知變通,然後急於求成,盲目實行一系列政策,最終在許多小人們的明阻暗擋之下,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才造成變法失敗。
  •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七律詩,句句押韻,至今無人能超越
    其中最能表現格律詩的特點的肯定就是七律了,最能體現格律詩的平仄:每一首有八句,其中四句對仗,四句押韻,因此,這也十分的考驗作者的用詞和用韻的功力。我們所熟知的許多大詩人,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七律的佳作。比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王安石把兒媳另嫁給別人,兒子知道後寫下一首詞,驚豔了千年文壇
    王安石把兒媳另嫁給別人,兒子知道後寫下一首詞,驚呆了千年文壇 王安石是宋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寶藏級人才,不僅有治國經世之能,一心為民秉持初心,而且在詩詞歌賦上有絕世造詣,風採雅韻高深奇麗。更為關鍵的是,王安石擁有賢良方正的高貴品格。
  • 七律·知音(竹榭幽齋)
    七律·知音夢竹豈為浮名多算計,自嘲每被誤人言。一悲或可生頹廢,四顧焉能少屈冤。琴有知音詩有骨,情從直筆誼從源。無須憑弔傷春事,難道離騷寫不煩?七律·知音子麟寂寞時光世上尋,古來感嘆少知音。高山一曲彈流水,天籟千秋撥綠琴。
  • 張籍信手拈來的一首名作,看似輕鬆調侃,卻寓意深遠
    北宋的王安石評價張籍時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可見詩人要寫出一首流傳千古的優秀作品,除了深厚的文學功底,還需推敲字句的苦吟工夫。詩人既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同時又能被環境中的人事所感動,從而在平凡的場景中提煉有用的素材,再用精煉的語言捶打成耐人尋味的詩篇。下面分享的是張籍信手拈來的一首名作,看似輕鬆調侃,卻寓意深遠。
  • 持靜雅生秀之筆 書不絕如縷之情——書法家樊利傑的「傾城之愛」
    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功尚12月26日,「傾城之愛——樊利傑書法展」在武漢黃鶴樓美術館(白雲閣)開幕。據悉,這是白雲閣首次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覽,本次展覽的作品集《傾城之愛.樊利傑精品書法集》同步在開幕式上首發。樊利傑介紹說,此次展覽以「愛」為主題,以書法為載體,歌頌家國之情、人間大愛、親情友愛,歌頌英雄城市武漢和英雄的人民,因此取名「傾城之愛」。
  • 《慶餘年》範閒鬥詩,一首《登高》拔頭籌,杜甫這首七律有多好?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最近很火的那部電視劇《慶餘年》,其中有一個鬥詩的劇情,主角範閒以一首《登高》豔壓群芳,獲得滿堂喝彩,過後悄悄說,杜甫的這首七律可謂是古今七律第一,史上無人能及,那麼這首獲得後世極高讚譽的七律究竟說了什麼呢?
  • 王安石《奉酬永叔見贈》: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曾鞏知道歐陽修愛惜人才,於是在認識王安石以後,就把王安石推薦給歐陽修認識。歐陽修慧眼識人,王安石也有真才實學,歐陽修對王安石詩詞文章大加讚賞,還寫了一首《贈王介甫》詩給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 七律、回望軍旅(二首)
    文|韓有典一、七律. 軍旅回望軍營錘鍊十五秋,無悔人生歲月稠。龍水江邊擂戰鼓,梧桐山下建瓊樓。桑榆非晚心不改,檸月如風志未休。今世軍魂燃烈火,詩情澎湃寫風流。昨夜一枕黃粱如我所願,遂以一首《七律. 冰雕》記錄如下,和諸位分享。二、七律. 冰雕(中華新韻)雪雕冰塑伴銀燈,地凍天寒趣亦濃。剔透玲瓏如翡翠,晶瑩璀璨賽霓虹。天神凍固一江水,巧匠雕琢半座城。幸有黃粱成美願,喜觀盛景到仙宮。
  • 大曆十大才子之冠,盧綸十首佳作,情感真摯,尤其行旅詩堪稱一絕
    出身範陽五大姓氏盧氏,可謂名門望族,家世卻並不顯赫;身具大才,卻仕途不順;安史之亂致其顛沛流離,作客他鄉,日子過得蹉跎,這個人便是有「大曆十才子之冠冕」之稱的盧綸。他的行旅詩、軍旅詩聞名天下,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盧綸的十首佳作,一起深刻領悟詩文背後的意義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