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靜雅生秀之筆 書不絕如縷之情——書法家樊利傑的「傾城之愛」

2021-01-10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功尚

12月26日,「傾城之愛——樊利傑書法展」在武漢黃鶴樓美術館(白雲閣)開幕。

據悉,這是白雲閣首次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覽,本次展覽的作品集《傾城之愛.樊利傑精品書法集》同步在開幕式上首發。樊利傑介紹說,此次展覽以「愛」為主題,以書法為載體,歌頌家國之情、人間大愛、親情友愛,歌頌英雄城市武漢和英雄的人民,因此取名「傾城之愛」。

搶眼的書法巨製

現年45歲的樊利傑是一位待人真誠熱情、藝術上敏感細膩的河南漢子,為追求書法藝術而來到江城武漢定居,並進入《書法報》工作,現為湖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十餘年來,在書法媒體的本職工作之外,樊利傑一心一意追尋翰墨古風,結出了累累碩果。他曾獲得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銅獎、第三屆蘭亭獎提名獎,入展全國第九、十、十二屆書法篆刻展,第六屆湖北書法黃鶴獎一等獎等,更成為湖北省首個榮獲中國書壇「蘭亭七子」稱號殊榮的書法家。12月25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剛剛公布的第五屆青年展評選結果名單裡,他成功入展。

這次以「愛」為主題的書法展覽,共展出書法作品50件,分為「城之愛」「親之愛」「情之愛」「友之愛」「藝之愛」五部分。作品是樊利傑學習二王、董其昌之後書法風貌的階段性呈現,具有強烈的藝術辨識度,特別是對董其昌書風在當代展廳創造性的實踐,為當代人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他通過鬥方、橫幅、對聯、中堂等不同形式、不同規格來表達同一個主題,藝術表現手段和筆墨語言豐富,充分體現其專業價值。

行草書于右任詩

樊利傑自作詩《鄂西採風三首》

行書·司馬相如《鳳求凰》

李白詩《沙丘城下寄杜甫》

施酒監《卜算子》

此次展覽有兩件最搶眼的大作品,其一是擘窠大字《黃鶴樓記》。這件作品長14.4米、寬1.8米,裝裱之後長度超過15米,是當之無愧的鴻篇巨製。樊利傑說,人們提到「江南三大名樓」,都知道《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名傳後世,唯獨黃鶴樓似乎只有崔顥的一首七律名耀千古,「有詩而少文」。他認為這是一種誤解,唐人閻伯理的《黃鶴樓記》,雖然只有270多字,卻是描寫黃鶴樓的現存最早、情詞並茂的好文章,與王勃、範仲淹相比較也並不遜色。樊利傑因此而獨具匠心地「舍詩而取文」,用極具視覺震撼力的擘窠大字書寫這幅作品。

展覽中還展出了10條屏巨製書法《離騷》,每條屏高1.78米、寬0.46米,全文書寫了屈原的長詩《離騷》。與通常的寫法不同,樊利傑將這些作品以淡墨行楷寫在方格中,既有行書的流動,又極安靜雅致,動靜相宜,令人著迷。

樊利傑說,黃鶴樓是湖北在全國最具知名度的地標之一,屈原是湖北先賢,有「詩祖」美譽,其《離騷》更是震爍千古的名篇,用最搶眼的巨幅製作來呈現這兩件作品,是表達對先賢對湖北的敬意。

母親筆端的祝福

此次展覽中最動人的作品,當數《母親的心願》。五件作品都不大,作品中心內容是「我愛我家」「我愛我孫子」「一切為了你們,我才活得愉快」,另有一件內容是「樊利傑書法作品選」。這些作品署名「王桂芝」,四周是樊利傑用小字行書寫的追思文章。

王桂芝是樊利傑去世十多年的母親,是河南鄭州郊區一位普通的鄉村女性。2006年,王桂芝年屆花甲,這一年她住了四次醫院,身體迅速垮了下來。有一天,樊利傑在寫字,母親靜靜地看著他寫,怕他累了,就找點話題和他拉家常,好讓他休息一下。

多年以後,樊利傑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會眼眶溼潤。因為他就知道,母親的身體已經不行了,這樣的場景以後不會很多了。當時他突發靈感,把毛筆遞給母親說,您也寫幾筆吧。母親卻不好意思,說她從來沒寫過毛筆字。樊利傑說,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一個願望也可以啊。

王桂芝想了一下,寫出「我想去北京」。北京是樊利傑的父親當兵的地方,王桂芝聽了無數次有關北京的故事,心裡充滿了嚮往。樊利傑又啟發母親說,可以給家人寫點兒什麼呀。王桂芝又想了想,寫下了「我愛我孫子」。隨後寫了「我愛我家」「我一定要為兒女活下去」「一切為了你們,我才活得愉快」「心想事成」,筆筆都是對兒女們最好的祝福。

在樊利傑的請求下,王桂芝還寫下了「樊利傑書法作品選」,並為他寫了一件書法作品。王桂芝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有些繁體字她不會寫,樊利傑就寫好,母親親筆抄下來。這些字成為樊利傑最珍視的財富,這次是首次展出。一些書法家看過這些作品,都不敢相信它們出自從未學過書法的人之手,反問樊利傑:下筆回鋒,用筆靈活多變的藝術感覺,是怎麼做到的呢?

樊利傑不能回答這些問題。但多年後重讀母親留下的這些字,似乎更能感受到母親的心願。此時,母親永遠地離開他們已經14年了。

字裡行間的情意

在這次展覽的作品中,樊利傑既有向先賢、向英雄的城市武漢、英雄的湖北人民致敬的大愛,也有表達對兒女之情、對妻子之愛、對朋友之誼的個人情懷,既有借古人名作表情達意的《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也有他撰文記錄和朋友的交往、給妻子的情書、給初生女兒的記錄,那感情絲絲縷縷,流溢在筆端。

行楷對聯《樊籠爭脫利豪傑,蔡國突圍樹野農》,嵌入了樊利傑本人和朋友蔡樹農的姓名。這幅對聯由蔡樹農擬定,記錄的是樊利傑在江蘇江陰和蔡樹農聚會,在座有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孫曉雲女士,樊利傑向孫老師敬茶,並機智地說:「我們『菜飯』聯合來敬,祝江蘇書法蒸蒸日上。」孫老師笑著說:「飯菜好,即臻小康社會!絕配,可以作一聯。」蔡樹農隨後擬定此聯以記此事。

楷書作品《生女心情》,樊利傑自己撰文,一筆一划,用溫和嫻靜的筆調寫成,可以想見他凝視著初生女兒時充滿愛意的眼神。他在文中說:「自嗟生女晚,情因老更慈。」白居易的這兩句詩,正是他中年得女的心情。

這些作品中,還有樊利傑以小字寫給妻子英子的兩封情書。作品集中還刊出了妻子寫給他的文章《可愛的樊先生》。鴛鴦比翼,羨煞旁人。

樊利傑說,他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讓身邊的人重視理解愛、擁有感知愛的能力,並具有大聲說出來的勇氣,讓愛變得不隱晦、不做作,讓愛在人間發揮最溫情的力量,並傳播給更多的人。

(樊利傑單人照由記者蕭顥攝 其他圖片由樊利傑本人提供)

相關焦點

  • 筆隨意行 情於墨中——楊恢和他的書法藝術
    筆隨意行 情於墨中——楊恢和他的書法藝術 2020-12-16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當代傑出書法家劉國有精品書作欣賞,筆力柔中帶剛,結字張馳有度
    寫字是用筆在紙上或其他物體上作字,書法是書寫漢字的藝術。寫字世界上各種文字都適應,書法則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寫字和書法都依託文字,但書法在表現漢字的形式和內容上比寫字要豐富的多。寫字是書法的基礎,書法是寫字在內涵上的拓展,在藝術上的升華。
  • 劉自犢先生大篆書的神妙之處在於筆活、字活
    曾任西安工業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陝西省文聯名譽委員等。劉自犢先生首先是德藝雙馨的學者,其次才是熔鑄古今的書法大師。他曾說:「人的素質通過教育可以培養,不斷提高,內部充實了外邊就變了。」修養、氣質的外部物化形態,在書法家,就是「寄情於點畫之間」的書法藝術形式。
  • 「金牛聚福雙年展」——著名書法家文道
    文道出生書香門第,幼承庭訓,小時習書,轉益多師,立身書內,心存書中,始終堅守二王正脈,兼參以顏魯公、宋四家法度,未有不學而能得其微妙者,未有不遵古法而自能超越名賢者,彼賴以讀書而空疏從事也,文道醉心於書,往往載其才情學養,他多才也多藝,能歌善舞,鍾情書法,愛好詩詞歌賦,下棋,吹口琴,彈吉他,打籃, 球,所謂「遣情寄意」,實書家之情感活動耳。
  • 男子大喜之日逃婚,偶遇新娘追悔莫及,再續前緣難了:《筆中情》
    東晉時期有一青年,他姓趙名旭之,是當地頗負盛名的書法家。其人俊逸清朗,書得一手暢巧文字。常有鄉人慕名而來,只求他予出墨寶一幅。某日,他剛為酒肆題完幡字,好友安民便攜了慧玄道人前來。說是中秋佳節將至,齊太尉雅興,有意匯集城中的青年才俊,欲要同大家一起賞月觀燈,是以專門託他送來請帖兩封。
  • 王宜明丁亥年書手卷欣賞
    中國書法家協會新聞出版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偉生先生提跋云:          三間居士宜明道長作書,向以精緻秀雅而風神凜然!筆墨之下有法有理,有體有用,有韻有趣,令人觀之常有愛不釋手之感!是卷錄唐詩十七首,筆筆精巧,字字靈動,勢因形而俱,神合韻則生。端秀輕逸,嫵媚遒 婉,似天仙下凡,美女插花。其形其情其境令觀者掩卷而心神飛揚!
  • 書法家王獻之恃才傲物,結果被人逐出家門
    王羲之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被譽為「書聖」,數千年來的書法家可謂望塵莫及。 《晉書》記載:「獻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閒居終日,容止不殆,風流為一時之冠……」 王獻之,字子敬,少年時期就頗負盛名,雖終日閒居在家,容貌舉止從不懈怠,幾歲的時候,看幾個門生在玩賭博遊戲,他在一旁對其中一人說:「這局你要輸了!」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志德
    似乎任人練寫幾天毛筆字,就被譽為書法,而在書法界更是醜書射書橫行,這到底是書法的進步還是書法的倒退?從書法的傳播來說,的確是進步,但從嚴格意義上書法繼承來說,有很是遊戲筆墨,是一種遊戲而非真正的藝術創造。真正的書法家,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是很嚴格的,是嚴守傳統的,是擺脫了書法江湖的俗氣的。但書法的江湖氣息和正統的書法到底差距在何方呢?其實很簡單,衡量的標準就一句話而已。
  • 「宋書殿軍」張即之,楷書大字欣賞
    宋代若論榜書,當推「宋書殿軍」張即之,連金人、倭人都追捧。張即之的楷書大字,下筆簡捷凝練,運筆堅實峻健,點畫顧盼生情,結字俊秀而骨力遒勁。
  • ...落洲書法之鄉的由來 廣東烈士書家鄺露,第一隸書陳恭尹都來此頂禮
    所以衛夫人就用蘆葦杆當筆,以沙灘當紙,教李充練字。金沙拂去,露出黑色的金剛泥,這沙灘仿佛天然的筆墨紙硯,成就了一位天才的書法家。李充後來也成為著名的書法家,就得益於此。據《世說新語》記載,李充小時候,其父親墓地的柏樹,被別人砍了,他把砍樹的人殺了,由此知名。
  • 松筠寫的「虎」字具驅邪治病之效,書法家必知練字之妙!
    初為翻譯生員,隨後考授理藩院筆帖式,後任軍機章京。因頗能任事為乾隆帝所知。自乾隆中葉至道光年間,歷任銀庫員外郎、內閣學士兼副都統、戶部侍郎、御前侍衛、內務府大臣、吉林將軍、戶部尚書、陝甘總督、伊犁將軍、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兼內大臣、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以都統銜休致。一年後,卒。
  • 《傾城之戀》:這是一場屬於愛情、現實與宿命之間的博弈
    導語許多人看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後,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無非是: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結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還長得很。是否讀過之後便會驚嘆張愛玲的犀利文筆。似乎每個人都不敢相信,張愛玲竟是紅樓夢迷,可是在她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般栩栩如生、熠熠生輝。
  • 9月,傾城之戀,相偎相依,迷離眼眸,為愛永恆,共度甜蜜歲月
    9月,傾城之戀,相偎相依,3星座迷離眼眸,為愛永恆,共度甜蜜歲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9月,傾城之戀,相偎相依,迷離眼眸,金牛座為愛永恆,共度甜蜜歲月。9月,傾城之戀,相偎相依,雙子座迷離眼眸,為愛永恆,共度甜蜜歲月。
  • 王冬齡領銜12位書法家記下這一年的「暖心事」,書寫是書法家對生活...
    「做點小事」寫得特別大歲末的忙碌,是每個人的狀態,書法家尤其如此。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趙雁君,來了就寫,數幅「福」字與「不是生來勇敢,只因心懷善良」寫完之後,他鄭重地蓋上了印章。「做點小事」。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花俊在圓心卡紙的中心位置,寫下四個大字;他把紙條上的後半句「認真跑,認真活」,挨著寫在上首的空間裡。
  • 不可遺忘的民國書法家鄧散木,楷書《正氣歌》筆精墨妙,貢獻卓著
    書者介紹:鄧散木(1898-1963),現代書法家、篆刻家。1898年出生於上海,原名菊初。字散木,別號蘆中人、無恙、糞翁。一足等。1960年因動脈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齋館名有廁簡樓,三長兩短齋(三長者:篆刻、作詩、書法兩短者:繪畫、填詞,這是散木先生對自己藝術的評價)。實際上,他長於詩文、書刻,也能作畫。
  • 大愛如歌:著名書法家劉德生以手中之筆,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北京市政協書畫苑發起了「翰墨丹青戰疫情」書畫徵集活動,著名書法家劉德生積極響應號召,傾情揮毫潑墨,創作7幅書法作品,用於拍賣、捐贈,支援一線抗擊疫情工作,表達藝術界同仁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度時艱,戰勝疫魔的信心和決心,以翰墨丹青戰疫情,用中國元素書寫繪就新時代藝術家的責任與擔當,謳歌戰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奮鬥者。
  • 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
    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裡;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流,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是以陶鈞心思,貴在虛靜澡雪精神。」魏闕,指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 書法「華山」是誰的手筆?陝西兩書法家打官司爭字始末
    為這倆字的著作權,陝西的兩位書法家曾對簿公堂,官司從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打官司打到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誰的「華山」? 茹桂稱落款人為趙養科的「華山」兩字,是他的書法作品。
  • 中書協書法家吳玉如,小楷《黃庭經》欣賞,筆精墨妙,飄逸遒勁
    著名書法家吳玉如小楷《黃庭經》欣賞:書者介紹:吳玉生,1959年生,江蘇人。酷愛書法,多年臨池不輟。曾獲全國首屆文明杯書寫大賽唯一特等獎、名列中國漢字首屆硬筆書法大賽一等獎榜首,吳玉生是軟筆、硬筆都頗有建樹的書家,說起他對書法的興趣,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時代,初時是喜歡,慢慢地在練習中悟得了學習的方法和書法之精神,以一通百,融會貫通。
  • 11月,念在心間,不語,也傾城,3星座情牽舊愛,攜手永相隨
    11月,念在心間,不語,也傾城,3星座情牽舊愛,攜手永相隨,一起看看吧!其實,天蠍座的愛深刻而強烈,蘊含了濃濃的執念,他們不愛則已,愛了就會一輩子生死相隨,不論遭遇到多少風雨,只要你不辜負,他們就永遠忠誠。所以,一旦能邂逅情投意合的人,他們就會敞開心扉,死死抓住愛情永不放手。就算愛情散場,天蠍座也始終等待,盼望重來。11月,念在心間,不語,也傾城,天蠍座情牽舊愛,攜手永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