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華山」是誰的手筆?陝西兩書法家打官司爭字始末

2021-01-16 騰訊網

華山風景區東山門一塊巨石上摹刻了「華山」兩字,這兩字究竟出自誰手?為這倆字的著作權,陝西的兩位書法家曾對簿公堂,官司從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打官司打到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誰的「華山」?

茹桂稱落款人為趙養科的「華山」兩字,是他的書法作品。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教授茹桂在一次登華山時,發現落款人為趙養科的「華山」兩字後提出異議,認為此字是他在1988年為當時的華山管理局(華山旅遊發展總公司前身)所書,遂一紙訴狀將趙養科告到渭南市中級法院,認為趙養科侵犯了其智慧財產權。趙養科是陝西人民出版社退休幹部,因書法成名,是陝西省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書法家。

趙養科說,「華山」兩個字原本是他於1993年為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華山年曆題寫的,《華山導遊圖》上也用了這兩個字,而華山東山門巨石上摩刻的「華山」兩個字正是出自《華山導遊圖》。

為此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2006年省高院終審判決:「華山」二字署名權為趙養科。這是終審判決。這場著作權官司前後歷時近兩年。

但2007年1月24日,終審敗訴的茹桂又提出有新的證據,就此案向陝西省高院提起了申訴。原本以為塵埃落定的「華山」二字著作權之爭再度引起讀者關注,也讓原、被告兩位老人感到很「鬧心」。

茹桂 一看就知是我寫的

原告茹桂稱,1988年,西安工藝美術公司承修華山山門,請他題寫門額「獨尊」「華山」和兩旁的橫幅對句。後來華山方面刻石時用了「獨尊」二字,而「華山」原稿則流落於當時的華山管理局。

2004年,他應邀參加「世界華人詠華山」活動,華陰市領導告訴他「華山」二字已刻在新修的東山門前的巨石上,要求他補寫款名。後來這位領導用電話告知他,巨石上已刻有趙養科的名字。他就親自察看了現場,並拍了照片。

「那兩個字一看就知是我寫的。再看看石碑上的山名和落款的人名,其用筆風格風馬牛不相及,一眼即可看清。」

茹桂後向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告趙養科侵犯其著作權,並要求華山旅遊發展總公司(原華山管理局)給自己正名。茹桂向法庭提出的訴訟請求有3項:更正署名,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12000元,由趙養科和華山旅遊發展總公司承擔訴訟費和筆跡鑑定費。

趙養科 證據證明是我寫的

被告趙養科稱,華山東門外摹刻的「華山」二字,來自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華山導遊圖》,而《華山導遊圖》上的「華山」二字來自他本人在1993年給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華山》掛曆的封面題字。他向法庭提交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證明「《華山》掛曆封面『華山』二字,系趙養科所題」的書證,同時還有該出版社稿費支付單以及付款的會計憑證。趙養科的另一份證據證明,《華山導遊圖》上的「華山」二字系《華山》掛曆封面題字。

第二被告華山旅遊發展總公司向法庭提交了證據,證明石刻「華山」二字來源於《華山導遊圖》。

鑑定「華山」系茹桂筆跡

渭南市中級法院受理此案後,主張通過筆跡鑑定來幫助確認「華山」二字的真正作者。2005年9月,渭南市中級法院在與原被告商議後,決定由陝西省人民檢察院筆跡鑑定中心鑑定原被告筆跡。以雙方各自提交在2000年前的數幅、2000年後的10幅有關「華山」筆跡的作品,作為鑑定樣品。最終確定:華山東山門巨石上摹刻的「華山」二字,與茹桂1988年書寫的華山刻石的「獨尊」二字及趙養科所提交的《華山導遊圖》的「華山」二字,均系原告茹桂筆跡。

對於筆跡鑑定,茹桂表示,「華山」原作早在1985年和「獨尊」二字一起經他本人交由華山無償使用,由於第二被告華山旅遊發展總公司機構變更、人員更換和對外交流合作等原因,稿件流失,無法提供原作。

他說,鑑定是一門科學,也是法院指定的取證程序。「華山東山門巨石上摹刻的『華山』二字本身就是我所書寫的,陝西省人民檢察院的鑑定結果是以科學的方式從法律上對事實做了重新確認。我相信科學取證的過程,尊重法律程序,同時也相信讀者和專家的鑑別能力。」

焦點:對鑑定結果爭執不下

庭審中,趙養科不認可該鑑定結論。其委託代理人就「筆跡鑑定」結論發表意見時說,筆跡鑑定人員只能是根據書寫習慣同一(或不同一)的特點,對書寫事實的一種可能性判斷。而根據司法鑑定的一般原理,可能性判斷是不能做出結論性意見的。而這份鑑定貿然下結論,不科學。根據筆跡鑑定技術及證據學原理,筆跡鑑定人不能回答「字是誰寫的」的問題。只有當筆跡鑑定意見被其他證據印證時,才能認定「字是誰書寫的」這一結論。

「學習中國書法通常是由臨摹開始的。假如一個小學生長時間模仿石刻『華山』照片上的字樣,那麼他就有可能寫出和這兩個字非常相近的字來。這時如果拿這個小學生寫的『華山』兩字與華山東山門外的『華山』石刻去作筆跡鑑定,很可能就會得出華山東山門外的『華山』石刻兩字是這個小學生寫的。可見鑑定結論靠不住。」趙養科說。

原告訴訟代理人認為:「既然原被告雙方都拿不出直接證據,那麼解決紛爭的惟一科學方法就是筆跡鑑定。而筆跡鑑定結論十分明確———『華山』二字是茹桂所寫。」

提到這場官司,趙養科也頗有感觸。「可能有很多人覺得我們這場官司沒有必要打,其實在我看來,智慧財產權應該得到保護,這是現代社會法治的一個進步,用法律手段為自己的著作權尋求法律保護,這是大家的法律意識在增強,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對我們兩人來說,我今年已經進入了67歲的年頭,茹桂也70歲了,都老了,為了這個案子,都要忙來忙去搜集證據、出庭,確實挺煩的,原本平靜的生活也被打亂了,感到很累、很疲憊!」

「但現在已經到了這個份兒上,我還是很相信法律,也希望法律能儘快對這件事做個了結!」

「華山」石改落款

茹、趙「華山」之爭最終以「華山」石上「長安茹桂」的落款而畫上了句號,原先趙養科的落款已不復存在。

相關焦點

  • 持靜雅生秀之筆 書不絕如縷之情——書法家樊利傑的「傾城之愛」
    搶眼的書法巨製現年45歲的樊利傑是一位待人真誠熱情、藝術上敏感細膩的河南漢子,為追求書法藝術而來到江城武漢定居,並進入《書法報》工作,現為湖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十餘年來,在書法媒體的本職工作之外,樊利傑一心一意追尋翰墨古風,結出了累累碩果。
  • 「金牛聚福雙年展」——著名書法家文道
    現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囯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陝西省榜書家協會常務理事、西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楹聯協會會員、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陝西慈善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社區文化普及促進會常務理事、當代名家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中華文化採風團、中央電視臺華人頻道特聘籤約書法家、西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書畫院理事、陝西英才委員會、陝西英才交流協會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志德
    「無限風光在險『鋒』」的書法家劉志德書法鑑賞玉山|文劉志德,順德堂主,號郿塢淡人,1952年生,陝西西安人,黃埔後代,從小受父<劉振武>嚴訓,德藝雙修,在父親的影響下至幼酷愛書法,堅持臨摹古人諸家名帖,數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
  • 以人民的名義書法創作,國家級書法家共同創作「四字吉言」
    2016年12月《草書觀察》面向全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徵稿,邀請國家級書法家共同創作「四字吉言」。從全國範圍策劃類似這樣的創作活動尚屬首次,創作形式統一,並由國家級書法家書寫,該作品創作形式為書法作品常見形式之一,其字數少,章法獨特,亦能體現書家才情與格調,該作品形式深受老百姓喜愛,故名「以人民的名義書法創作」。
  • 筆隨意行 情於墨中——楊恢和他的書法藝術
    人物簡介楊恢,又署楊輝,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院務委員,河南省九三學社書畫院副院長、書法委員會主任,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書法院特聘書法家,開封書畫院特聘書法家,《民國書法》叢書編委
  • 四字書法作品 你喜歡的漂亮書法來了
    為營造一個高雅的藝術文化氛圍,體現出主人的欣賞品味和綜合素養,很多的家庭、企業、高檔酒店、茶館內都會懸掛一些四字書法作品,或提升文化修養,或彰顯個人情懷,或提升室內檔次等等,接下來咱們就一起欣賞當代書法家書寫的——霸氣四字書法作品。
  • 中書協書法家吳雨謙,15幅書法作品欣賞,網友:深得鄭板橋筆法
    吳雨謙 吳雨謙的書法每個字都結體優美,筆筆見功力,尤其章法令人叫絕,字跡大小穿插、錯落有致,筆畫粗細搭配,運筆疾徐多變,用墨乾濕有度,都彰顯個人風格,整體給人以美的享受。
  • 這位從寶雞走出的書法家四次斬獲蘭亭獎 獨字作品獨樹一幟
    在書法界,中國書法藝術最高獎「蘭亭獎」如一座珠峰,讓不少圈內人「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但在寶雞,有一位書法家,他連續四次入選中國書法蘭亭獎,他就是唐永平。廢寢忘食臨摹「古貼」 筆耕不綴數十載唐永平出生於陝西乾縣,小時候他就對書法藝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父親看他頗有天分,更是對他要求甚嚴,每一個字都力求精益求精,這為他後來的書法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大學後,唐永平正式開始臨帖,特別對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行草最為青睞。為了臨習到豐富的古帖,他經常省吃儉用從生活費中「擠錢」購買字帖。
  • 吳玉如以文人自居,但是書法造詣深厚,一生不接受書法家這個稱號
    說到書法,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懷素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但是從古至今出現很多書法家,有的人並不是以書法為業卻以書法揚名,吳玉如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以文人自居,雖然在書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並不喜歡書法家這個稱號,並說文人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
  • 四字書法《惠風和暢》作品欣賞
    《蘭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是中國書法藝術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書法家。客廳裝飾畫 曹富全楷書書法《惠風和暢》
  • 杜鵬霄《硯邊拾遺——字無百日工》
    作家、書法家杜鵬霄我自問自答,這些問題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大問題,不是一門神秘高雅的藝術?從響應 能進入書法的高貴殿堂?書法之技神秘嗎?書法之技會是一種常人所能操弄的技法嗎?在書法這個層面上,它是書寫的意思,用筆寫字之意,那麼後邊這個法字呢,表達的什麼意思,我也翻翻資料,查到對法的解釋如下幾條:一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二是處理事物的手段;三是仿效;四是標準規範;五是佛家的道理,六是佛家道家所謂拿妖捉怪的技術;七是指法國,最後一個是指姓,姓法的人。
  • 寫一個字蘸多次墨,算不算書法?
    我們先來看看古人蘸一次墨寫多少字?大書法家的草書作品最能看出其一筆到底最多寫出了多少個字來。計算的方法是,以粗筆開始為第一個字,越往下寫,筆劃越細,直到出現下一個粗字,這就是一個舔筆的周期,從而我們可以看出書法家一筆到底寫出了多少個字來。
  • 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如何利用書法字典日常練習鋼筆字
    關於鋼筆書法練字入門的問題,之前已經發布了兩篇文章,分別是《鋼筆書法練字入門的常見問題及應對之道》《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古貼臨摹的兩大問題》今天的這篇文章,是這個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應該也是最後一篇哈。在文章之前,還是跟大家說下,怎麼樣才能更好的練習鋼筆字或者鋼筆書法。
  • 孫曉雲書法:運筆時撥筆明顯,如小雞啄米,缺少中鋒行筆力度
    孫曉雲書法:運筆時撥筆明顯,如小雞啄米,缺少中鋒行筆力度。孫曉雲是非常勤奮的一位書法家,從實踐到理論皆有建樹。但是,就像所有的書法家一樣,沒有人能達到翰墨暢神的完美,所以孫曉雲女士的書法創作,同樣也會存在這樣或是那樣的不足,甚至是毛病。
  • 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字書法藝術探討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濟南市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書畫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書畫家協會(香港)會員, 中國當代國際書法家協會(香港)會員,華夏北海國際書畫院水書研究室主任,東夷書畫研究院院士,中國俊彬書畫院理事,濟南藝緣書畫研究院分院副院長。
  • 專訪著名書法家李明:字越寫越小了 作品卻更加勁道
    行草了得的李明,楷書更是方家裡手,尤以小楷見長。其小楷作品曾獲全國第二屆、第五屆書法最高獎蘭亭獎。他所謂的「境界」,是指自己在創作時達到的知行合一,「心」「手」合一,意即心中所思、所想能行雲流水般見諸筆端。表現在作品中,就是更加飽滿、厚重、完備,也更見從容。
  • 一位小學老師抄寫《金剛經》,這字顏值太高了,不輸專業書法家!
    梁林《楷書金剛經》曾經有一位農村老師的手寫《金剛經》,走紅網絡,這篇經文字跡非常漂亮,看完令人賞心悅目,絲毫不輸專業的書法家,甚至有網友表示:這是我見過顏值最高的書法!寫出一筆好看的字,其實並不難,也有人天生就具備這種美感,天生寫出來的字就很好看,但字寫得好看,並不是就意味著是好書法。正統的書法不僅字要寫得漂亮,有一定的書法語言,還要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這樣的特點,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毛筆書法訓練才能獲得!
  • 寓意好意境佳的四字書法作品 走一波
    書法作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以筆墨紙硯的形式,用一個個漢字表達出來。有言簡意賅的四字成語書法、有富含哲理的名人名言書法、有或唯美或霸氣或意境高雅的詩詞書法。漢字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語言,民族的自信源於文化的自信。漢字是這個星球上最美的語言,今天來欣賞一組當代書法家的四字書法作品。
  • 陝西周至趙公明財神廟景區隆重舉行楊炎梟書法作品揭幕儀式
    緣聚財神故裡參悟財神智慧祈福財神大殿解密財神經典2020年6月6日(星期六)上午十點三十六分,在陝西周至趙公明財神廟文化景區,隆重舉行了楊炎梟《趙公明財神經》書法作品的揭幕儀式。吉日吉時傳吉語,祥雲祥光迎祥瑞,六月六日(陰曆十五)的確是一個好日子,中國新視覺創意書法創始人楊炎梟老師的:「鑄錢銅範」之《趙公明財神經》正式落戶趙公明財神大殿,成為財神廟景區疫後的一大亮點,自此也拉開了楊炎梟2020中國知名景區高端專屬訂製的序幕。此幅《財神經》的面世以及全新呈現意義重大,不僅豐富了財神文化的內涵,而且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承和大力弘揚。
  • 王冬齡領銜12位書法家記下這一年的「暖心事」,書寫是書法家對生活...
    「書寫照亮生活」年終公益書法行動上的這「特別一刻」,還真如一場考試。下午三點,王冬齡已經早早在場,趙雁君、沈浩、高法根、花俊、沈樂平、童亞輝、斯舜威、王水法、張愛國、魯大東、韓祖耀等書法家陸續前來。活動還未開寫,小紙條先抽了起來——誰寫哪一句,抽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