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李京澤)河北疫情仍在發展,目前全省現有本地確診病例已達523例。官方近日決定,石家莊市藁城區對發現病例最多的三個村和有病例的12個村實行異地集中隔離。
接受中新社採訪的專家表示,異地隔離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之舉,有利於提高核酸檢測的效率,快速發現無症感染者,密切追蹤可能處於潛伏期的患者,也有助於保護容易感染的老年人和兒童,降低他們被周邊人感染的風險。
1月14日,石家莊市集中隔離點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施工。王天譯 攝
為什麼要異地隔離?
官方數據顯示,石家莊本輪疫情的確診病例分布在12個縣區,76.39%發生在藁城區,藁城區95.62%發生在增村鎮。此次實施異地隔離的15個村均為藁城區下轄村。
對於為何要進行異地隔離,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救治專家童朝暉對媒體表示,一個村可能有幾十戶甚至上百戶居民,只封村門,村裡的人還是互通的,所以要找個合適的地方集中隔離,同時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汪大明向中新社記者指出,除了防控意識較為薄弱外,農村地廣人稀的特點也阻礙了隔離期的物資供應和實時監測,異地隔離既保障物資供應也方便對村民進行核酸檢測和溫度監測。
他還認為,相關村民撤離後,利於工作人員對當地環境進行消殺。對此,已有媒體從藁城區增村鎮增村了解到,在人員撤離後,村內每天要進行強力消毒。
從居家隔離到集中隔離,再到此次異地集中隔離,中國不斷探索抗疫隔離模式。汪大明指出,具體採用哪種模式要結合當地的疫情情況以及醫療、生活物資供應水平等。
1月1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在正定縣文正大街諸福屯鎮固營村境內開工建設集中隔離點。圖為施工現場。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如何進行異地隔離?
據悉,病例最多的藁城區增村鎮小果莊村、劉家佐村、南橋寨村三個村人口超過5000人,加之出現病例的12個村,總人口超過2萬人。如此規模的人數怎樣轉移,又將被轉移到何處備受外界關注。
對於轉移方式,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所長齊順祥說,集中隔離主要是隔離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在車上都是一人一座,配備消毒液、紙巾,車輛會控制在50%以下的載客量,並且讓被隔離人員儘量不帶自己的物品。
對於轉移地點,目前官方還沒有詳細介紹,但從早在一周前開始實施異地隔離的小果莊村可以發現,主要隔離地點為附近鄉鎮的賓館。另外,在石家莊市正定新區的一塊規劃用地上,集中隔離點正在24小時不間斷地施工搭建,近3000套集成房屋將於15日全部到位。
齊順祥還透露,隔離點配備齊全,將組織衛生防疫人員、公安、消防人員值班。實行一人一間,保證飯菜送到門口,還配備了電視等娛樂用品。同時,心理醫生也隨時待命對隔離者進行疏導。
1月13日,在河北石家莊市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園區,方艙內忙碌的核酸檢測工作人員。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怎樣看待異地隔離?
對於異地隔離點的「網格化」管理,汪大明表示,這有利於提高核酸檢測的效率,快速發現無症感染者,密切追蹤可能處於潛伏期的患者,也有助於保護容易感染的老年人和兒童,降低他們被周邊人感染的風險。
「異地隔離顯示了中國的疫情防控智慧」。汪大明說,雖然在轉移人群的過程中耗費了人力物力,但這一點可以被後端防控的便利所彌補。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著名呼吸病專家劉又寧根據此次河北疫情「零號病例」可能早於去年12月15日的判斷,預測此輪疫情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他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異地隔離舉措的實施將有助於管控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通過多則21天的隔離觀察,河北次輪疫情形勢將趨於明朗。
眼下,遼寧、黑龍江等多個省市也都接連出現本土疫情,與此前相比,本輪疫情傳播比較多的地方在農村以及城鄉接合部,這些地區的疫情防控怎麼做?受訪專家認為河北的異地隔離舉措或許會對此有所啟發。
劉又寧認為,異地隔離突破了農村條件的限制,實現從居家隔離到每人單獨隔離的進步,因不排除疫區環境中仍有病毒存在,搬遷至異地也有利於徹底消毒、清除病毒,這對於疫情尤其是疫情早期的防控至關重要。他說,在已經發現病例但是沒有就地集中隔離條件的農村地區,異地隔離或將成為中國農村疫情防控的新選項。
汪大明也表示,抗疫以來中國在城市疫情防控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但農村防控則無太多經驗可循。顯然,此次以農村為主戰場的河北戰「疫」是中國疫情防控的新試卷,異地隔離作為其中一個答案或將為其他地區提供參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