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長期壟斷的技術,被稱為工業製造的大腦,中國用14年攻克難題

2021-01-09 數碼扒一扒

受歷史因素影響,成立不足百年的新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諸多核心技術或設備上依舊受制於外國。

例如集成電路產業中,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晶片、光刻機、光刻膠等。雖說國內也能生產相關產品,但國產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在產業應用上沒有太大優勢。

此外,在工業製造領域,還有一項技術被日德長期壟斷,我國仍需要從日德進口相關設備。

這項設備正是數控工具機。工具機是工業領域用於「製造機器」的機器,因此被稱為「工業之母」;而數控工具機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工具機。

這類設備是現代工具機控制技術的發展方向,其中大型、高精度的高端數控工具機,還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重要領域,堪稱國之利器。

數據顯示,早在2009年,我國便成為世界最大的工具機產銷國,產值在全球市場佔比高達23.1%。

不過,國產工具機卻是「大而不強」,雖然產能突出,但產品大都面向中低端市場,在高端市場仍被日德壟斷。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低端數控工具機國產化率高達82%,但高端數控工具機的國產化率僅為6%,年進口額高達187億。

而之所以國產高端數控工具機仍依賴進口,主要是因為國外在高端數控系統上一直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

高端數控系統被稱為「工業製造的大腦」,能夠決定數控工具機的性能、功能、可靠性以及成本等重要因素。對於這一系統,我國國防工業需求較大。

為了擺脫被掐脖子的狀況,早在「十一五」期間,國家便啟動了「高端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設備」科技重大專項,即04專項。中國科學院瀋陽計算技術研究所公司承擔起了攻關任務。

在攻關過程中,瀋陽計算依託於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優勢,與國產「龍芯」聯手,推進基於國產CPU晶片的數控系統平臺的研發。

歷經14年,瀋陽計算攻堅克難,制定了開放式數控系統系列化國家標準,先後攻克了多個國產高端數控系統應用的難題,在多項關鍵技術上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時至今日,瀋陽計算的高端數控系統已經與多種型號的高端數控工具機進行配套應用。中國製造在這一高端領域的話語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相關焦點

  • 央企「殺手鐧」 | 瞄準「卡脖子」技術,中國製造實現新突破!
    央企「殺手鐧」 | 瞄準「卡脖子」技術,中國製造實現新突破!今天,小新推出「央企「殺手鐧」」系列文章第二期——《瞄準「卡脖子」技術,中國製造實現新突破!》,一同了解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船舶集團、中國電科、哈電集團等企業在工業製造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認識中央企業的「殺手鐧」技術。
  • 一年花187億進口,美日德長期壟斷市場,中國用19年「破局「!
    所謂的工具機,簡單來說就是「製造機器」的機器,所以它被稱為「工業之母」。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工具機可分為金屬切削工具機、鍛壓工具機和木工工具機等,機械產品的零部件都是用工具機加工出來的,所以工具機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大到高鐵、飛機,小到手機、手錶的製造都離不開工具機。
  • 大富科技孫尚傳:矢志打造中國工業5.0體系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子霖)「中國的工業5.0應以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中的『道』為核心,以網際網路為載體,以人為節點,以網絡設計、仿真、分析、製造等軟體為工具,以東西方文明源流的知識圖譜為內容,創造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的產品。」
  • 中國「天眼」背後的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中國「天眼」背後的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2017-05-19 13:16:34來源:工人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被歐美公司壟斷的工業軟體,中國還有機會嗎?|陶建輝
    在工業領域,幾乎見不到中國軟體的影子 眾所周知,中國基礎軟體幾乎是一片空白,無論是作業系統,還是資料庫,雖然已經有數百家國產替代,但市場仍然是被Windows, Linux, MySQL, Oracle等壟斷。那麼在工業領域呢?
  • 秦皇島「汙泥無熱幹化技術」攻克世界難題
    秦皇島「汙泥無熱幹化技術」攻克世界難題北極星水處理網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作者:朱潤勝 王繼軍  2020/8/17 17:10:38  我要投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該技術在世界上首次攻克了汙泥幹化能耗高、產生臭氣的世界性難題。汙泥的最終處置問題一直是困擾世界水處理領域的難題。據介紹,汙泥處理的關鍵是脫水和幹化,只有將汙泥的含水率降至一定水平,才能進行後續的處理。而目前採用的熱幹化方法能耗高、處理過程會產生臭氣,嚴重製約了汙泥處理行業的發展。
  • 中國打破日德壟斷,實現量產!德國立馬購買600公斤!
    現今,我國不再是以前那個造不起航母的國家了,而且在建造航母技術研究方面更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因為大家都知道,航母的體型是非常巨大的,這在鋼鐵材料的使用上一般都是數額較大的。航母是作為海上行駛的工具,海洋具有腐蝕的作用,所以這對鋼材的要求就高了,不僅要耐熱,還要耐腐蝕。
  • 中國製造2025加速部署,工業UPS擔當「守護神」
    中國製造2025加速部署,工業UPS擔當"守護神"。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加速部署,電能作為工業領域的主要能源,保障著整個生產鏈條的正常運行,而工業UPS電源系統則在工業生產中擔當著「守護神」的角色。
  • 「中國製造2025」 工信部長苗圩破題工業強國
    苗圩指出,在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戰略論證的基礎上,工信部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中國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按照三步走的戰略,「中國製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要力爭通過這十年的努力,進入全球製造業的第二方陣,為後兩步走奠定好的基礎。
  • 「工業大腦」 快速植入百萬產線
    善用年營收超4萬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優勢,實現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數字賦能,廣東大有可為。「工業大腦」不僅根據不同規格的輪胎實時調整產線,還能通過對數據的前置分析、預測和控制,提前近10分鐘判斷橡膠壓出的重量和尺寸,每10秒自動微調,保證所有參數處在最優狀態。韓聖強說,這種數位化改造預計今年7月開始向其他14條生產線推廣,每條投入約40萬元,可產生200萬元/年的經濟效益。
  • 專家:疫情期間中國穩定的進口為日德帶來「驚喜」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專家:疫情期間中國穩定的進口為日德帶來「驚喜」【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 倪浩】中國市場正成為阻止日德出口下降的「中流砥柱」。根據日本財務省19日發布的數據,疫情期間的4-9月,日本出口同比下滑了19.2%,但面向中國的出口卻增長了3.5%。尤其是9月份,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實現了兩位數的增幅,達到了14%。德國的情況類似。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10月8日發布的數據,德國8月對外出口下降了10.2%,但對中國的出口基本保持穩定,下降了1.1%。7月份,德國向中國的出口微降0.1%。
  • 大富科技孫尚傳:以道為核心打造中國工業5.0體系
    說到工業情結,孫尚傳津津樂道「我從事工業事業的生產運營,一幹就是17年,打造了相互支撐的共享智造、裝備技術和網絡設計三大平臺」,在探尋工業解決之道這條路上,他孜孜不倦,解決了數控工具機的問題,他又發現工業領域的軟體嚴重依賴進口的問題,於是再次轉軌智能製造。
  • 高可信技術應用於國家...
    特別是我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和電力控制等安全攸關領域,其重大裝備的核心控制軟體的研製技術,急需解決技術與工具產品的自主可控問題,以支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由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創院院長、中國科學學院院士何積豐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面向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體的安全可信保障技術及應用》項目,今天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
  • 我國工業產值早已是世界第一,為什麼還不是工業強國?
    經歷40多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經濟實力實現大幅提升,2019年GDP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達到美國GDP的67%。在經濟迅猛增長的同時,我國工業化也發展較快,只用短短數十年便完成了西方幾百年才能走完的路,這樣的發展成績令全球矚目。
  • 中國油田技術奠基人王德民獲小行星命名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五十多年紮根大慶油田,一門心思攻克採油難題,使得大慶油田的平均採油率高出世界水平40%。這一奇蹟的幕後英雄,便是中國油田分層開採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王德民。近日,這位80歲高齡、年輕時酷似吳彥祖、被稱為「史上顏值最高學霸」的石油院士,獲得了小行星國際命名,國際編號為2102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史上曾獲此榮譽的名人,包括達文西、牛頓、居裡夫人等。一位石油界院士憑什麼獲此榮譽?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之初,時年57歲的王德民以大慶油田採油高級工程師的身份成為首批院士。
  • 智能製造:「撥雲見日」終有時
    「現在有的企業搞智能製造,有製造沒智能,最後變成了假的智能製造;有的有智能沒製造,成為虛的智能製造。」日前在京舉行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智能製造分會成立大會上,武漢華中數控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吉紅略顯犀利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企業的現狀。智能製造到底有哪些實現路徑?發展瓶頸在哪裡?國內外差距有哪些?如何推進?
  •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要避免急功近利 訪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
    自2018年6月上市以來,工業富聯就受到兩種力量的牽引。現實世界裡,脫胎於富士康、划走其三分之一業務的工業富聯,與製造業緊密相關,製造業技術門檻高、毛利率較低、需堅持「長期主義」,常受人才和資金的「冷遇」;而在資本市場上,工業富聯的主業「工業網際網路」近年處於風口,不斷被熱炒,而資本嗜利,常常短視。
  • 「十年磨一劍」中國50兆瓦重型燃氣機研製成功,打破70年封鎖
    重型燃氣機在發電和驅動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工業製造發展水平,被譽為裝備製造上的「明珠」。目前,由於燃氣機輪金屬部件長期處在金屬熔點之上,同時再加上極高的壓力和腐蝕環境,導致這種重型燃氣機很難被製造出來。
  • 中控技術:連續九年蟬聯國內第一,工業控制系統進口替代的先行者和...
    」一、國內DCS市場龍頭中控技術(688777.SH)(公司)成立於1999年,前身是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公司。公司以研發、生產和銷售自動化控制系統為業務起點,逐步發展成為以自動化控制系統為核心的智能製造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 國際科技合作助力湖南攻克「卡脖子」技術
    中新社長沙1月10日電 (向一鵬)永州中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古巴生物醫藥集團開展聯合研究和成果轉化等合作,推動解決癌症、神經病學和傳染病領域技術研發,提升湖南生物產業水平;湖南中醫藥大學等機構與澳門科技大學聯合開展湖南道地藥材(吳茱萸、梔子、黃精等)中藥質量與安全評價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標準攻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