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賢相的楚國你知道嗎?

2021-01-09 亞萍說寵物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聊明君賢相的楚國,楚國好歹嘛也是一個大國。

莊王和虞邱在一起談論朝政,到了半夜才回宮。夫人樊氏就問他:朝中今天有什麼事,這麼晚不回宮。

莊王說:我在和虞邱談論朝政,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夜裡了。

樊夫人問莊王:虞邱是什麼人?

莊王說:楚國的一個知名賢達。

夫人說:就從這件事看,這人未必是賢明之人!

莊王就奇怪地問道:你怎麼從這事就看出這人不夠賢明呢?

夫人說:臣下信奉君王,就像婦人侍奉丈夫。妾位居中宮,但只要宮中有美色,我都能把她敬獻到您的面前供您選擇。但您今天和虞邱論證到深夜,都沒聽他向您推薦一個賢者。治國大事,一個人的智力是有限的,國家的事務是無窮的。虞邱卻想以一人之智來壓掩無窮的士子,怎麼能發現新的賢能呢?不會舉賢用賢的人,又怎麼能叫賢呢?

莊王第二天就把夫人的這番話說給虞邱聽,虞邱很慚愧,說我沒有考慮到這點,我要以訪賢來做彌補。於是遍訪群臣。鬥生推薦蒍賈的兒子蒍敖,說他是個賢者,現在為躲避鬥越椒之亂隱居在雲夢澤,這人有將相之才。

虞邱向莊王做了報告,莊王說:伯贏是個有智之士,他的兒子也不會差了,不是你說,我幾乎忘了。

就讓虞邱和鬥生駕車去雲夢澤,召蒍敖入朝待命。

蒍敖在做什麼呢?這個蒍敖字叫叔敖,人們都叫他孫叔敖。和母親逃難後一直居住在雲夢澤,自耕自種,自給自足。

有一天他在田裡鋤地,忽然看到了一條長了兩個頭的蛇,當時非常驚駭。因為按當地的民俗,兩頭蛇是不祥之物,見到的人必死無疑。孫叔敖知道這個民間傳說,今天兩頭蛇就在面前,那就等於在暗示他:死期已到。這事誰見到都會害怕。

驚駭之餘,孫叔敖就想到,如果留著這條雙頭蛇,以後誰見了它還要沒命,不如我滅了它,受害的就是我一個人。想到這就用鋤頭殺死雙頭蛇埋在了田邊。

埋是埋了,心裡卻放不下了。回到家裡見了母親就哭了。母親就問他為什麼哭,孫叔敖說:我今天看到雙頭蛇了,見了這蛇必死,我以後不能為母親養老送終了,所以哭泣。

母親就問:蛇在哪裡?

孫叔敖說:我怕別人看了它再倒黴,就殺了它埋在了田邊!

母親說:「人有一念之善,天必祐之」。你看到了兩頭蛇,怕再有人受害就殺死了它埋於地下,這就不僅僅是一個善念,還有一個善行。你一定不會死,而且會因禍得福!

過了幾天,虞邱奉莊王之命來到,說了莊王相請之意,母親笑道:這不就是殺蛇埋屍的善報嗎?

孫叔敖和母親一起回到了楚的國都郢。

繼子文之後,使楚國強盛的又一個政治家登臺了。楚莊王和孫叔敖成了人治社會的又一對黃金搭檔。

莊王和孫叔敖一見面,十分地投緣,論起國事,更是投機。不知不覺之間就談了一天。莊王非常高興,說:楚國的現有的文臣武將,沒有誰能比得上你的。當時就要任命他做令尹。

孫叔敖推辭說:我出身在田野之中,突然交給我這麼大的權力來輔佐您治理這麼大的國家,我不勝任,大臣們也不服氣,能不能把我排在眾位大夫之後,我給您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莊王說:我就認準你了,你也就不要推辭了。孫叔敖再三謙讓,莊王決定讓他代行三個月的令尹職權,用現在的話說就叫試用。

試用期間孫叔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治軍制度。他在經莊王同意後明令治軍原則:三軍赴戰,右軍要始終處於戰鬥狀態;左軍,在防備被攻擊的同時,準備好宿營的乾草等物資;前鋒要負責偵察和報告軍情,察知敵軍動態;中軍是全軍權力中樞;後軍蓄藏全軍精銳作為決戰的主力。

中軍決斷全軍事務,發出指令三軍必須執行;後軍是中軍直接掌管的主力部隊,前出衝鋒時是決勝的奇兵,後撤時負責全軍撤退的掩護。

楚王的親兵分為兩廣,每廣有戰車十五乘,每乘配步兵一百人,後面有二十五人作為側應和接補的遊兵,都選軍中精壯之士充任。對楚王的護衛,右廣負責醜、寅、卯、辰、巳這五個時辰,左廣負責午、未、申、酉、戍這五個時辰。每天雞叫的時候,右廣駕車備馬隨時聽用,到了午時由左廣接替,黃昏交給內宮,內宮則分定班次,主管亥、子兩個時辰,以防有什麼「突發事件」。

用虞邱統帥中軍,熊嬰齊統帥左軍,熊側統帥右軍,養由基統領右廣,屈蕩統領左廣。

軍隊依制訓練和閱兵,依時以獵練兵,三軍紀律嚴明,不準騷擾百姓。

這期間莊王認為楚國使用的錢幣太輕,就下令把小幣改鑄為大幣,百姓卻認為這樣很不方便,有的認為生意結算太費力乾脆放棄了生意。市場管理官員向孫叔敖報告說:錢幣改鑄百姓認為攜帶、結算都不方便,一些人放棄了生意,現在市場秩序有些亂。孫叔敖說我知道了,我會讓它恢復原狀。第二天上朝,孫叔敖向莊王報告:前些天您認為錢幣輕下令改鑄大幣,這是好意,想讓世人和其他諸侯國知道楚國的富裕和國威。但我們疏忽了一個問題,就是改鑄大幣後百姓結算和攜帶不方便了,市場官員來報告,已經影響了百姓生活和市場秩序。您改幣是為了百姓,現在百姓卻因此不方便引起不滿情緒,就曲解了您的好意和初衷,所以我建議您下令把錢幣再改回來,百姓會更加盛讚您是個愛民的好君主。莊王接受了建議,馬上下令改了回來。百姓的生活和市場的秩序又恢復如前。

楚國的民風是喜歡坐矮車,莊王認為矮車不方便馬用力,也容易陷在泥中,就想下令把車子改高。孫叔敖建議說:政令不能下達讓百姓反感的內容,不能造成百姓無所適從。如果您一定要改變車子的高度,您可以下令限定家居門檻的高度,理由是存財尊門。現在乘車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他們不願意頻繁下車過門檻,就會加高車子,目的同樣達到了,卻不至產生反感和不滿情緒。莊王接受建議利用人們的求富心提高了門檻,過了半年,人們也都自動自願地加高了車子。

孫叔敖善於不施強令而教化百姓,人們都尊重他,喜歡服從和效仿他。試用期滿,莊王下令用孫叔敖為令尹。孫叔敖看到君臣和百姓都已經接受了他,才同意接受了令尹的任命。

這以後,孫叔敖進一步施行教化引導,上下和睦同心,楚國民風大變。國家執政寬緩又有禁必止,官吏正言正行不行奸邪,一時之間盜賊不再出現,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而且國家財力增長收入增加,軍隊也更加強大。

孫叔敖又組織民眾興修水利,新增萬頃良田,使國家增糧,百姓增收,老百姓交口稱讚。

楚國的眾大臣看莊王寵信任用孫叔敖,剛開始時還心裡不服,議論紛紛。現在看到孫叔敖處理政務軍務井井有條而且深謀遠慮,又都讚賞不已。都說楚國能有幸能得到這麼個賢臣良將,真是子文重生!當初子文善於治國,今有孫叔敖治軍治政,楚國繁盛有望!

孫叔敖,列國時期「十大名相」第七人。

這就是明君賢相的楚國時期,只可惜。

相關焦點

  • 吳王闔閭滅楚之際,此人心生一計,力挽狂瀾挽救了楚國社稷
    楚國人也確實信守了盟約,直到戰國時期,隨國都還安然存在。據考證,湖北出的曾候乙編鐘(隨國中曾國,此事學術界多有爭論,本書書從一國二名說),其中最大的鈉鍾即楚國所贈,足可見當時兩國關係之密切。伍子胥得到使者者的回報,大為惱怒。據《吳越春秋》記載,他帶人挖開楚平王的墓穴,將屍體拖出來,足足打了三百鞭。還左腳踏其胸腹,右手其眼珠,機笑道:「誰讓你聽信讒言,殺我父兄,就沒有想到會有今天嗎?」
  • 她是南後鄭袖,撼動楚國百年基業,但為什麼被稱為又一妲己?
    相傳自從周天子開始的五百多年裡,曾有不少人想攻打楚國,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了。如此看來,楚國的實力在先秦諸國之中實在是不容小覷,那麼如此強大富饒的一個國家,最後又為何落得個皇帝被抓,而國家被迫遷都的結局的呢?這一切恐怕還要歸功於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給各位講述的主人公——南後鄭袖。這個女人,是楚懷王時期的妃子,如果你認為她一個小小的妃子又有何能力來撼動楚國的百年基業呢?
  • 楚國風雲八百年,楚莊王勵精圖治,明君賢臣相益彰
    孫叔敖能在並不算長的執政時間裡完成這麼多水利工程,從一個側面也可見他對當時楚國資源的有效發掘和應用。而這,也就意味著楚國國力的提升。在私人道德方面,孫叔敖也無懈可擊。據《說苑》記載,孫叔敖初任令尹,朝野官民都來祝賀,只有一位老人穿著粗衣白帽,跟弔喪似的來見孫叔敖。
  • 楚國的貴族到底有多奢華?遺留的文物告訴你答案
    楚國雖逝,奢華猶在。回看曾經盛極一時的南方霸主,楚貴族將繁盛演繹得淋漓盡致。 春秋中期,晉楚爭霸長達百年,自楚莊王問鼎中原,經幾代楚王勵精圖治,悉心治理國家,楚國成為戰國初期頗具聲威的南方霸主,後楚懷王滅越,盛極一時。《史記·秦本紀》記載:「楚南有巴渝,過江南有黔中、巫郡。」
  • 屈原以身投江,本意只是明志,反而暴露了楚國的魚腩本質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快要到了,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船都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汨羅江的縱身一跳。屈原忍受不了當時楚國上下的歪風邪氣,心情鬱結之下,選擇了以這種方式警醒他的國家,沒想到,自己人無動於衷,反而引來了其他諸侯國的虎視眈眈。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楚國是怎樣淪為魚腩的。
  • 楚國絲綢中的菱形紋與北極星研究
    02 楚國三種菱形紋的關係 縱觀楚國的裝飾藝術,菱形紋並非只出現在絲綢中,在漆器、青銅器、陶器中都有大量的裝飾樣式。因此,需要將楚國絲綢中出現的菱形紋放入楚國裝飾藝術的大背景中進行綜合研究,才能全面分析以上三種菱形紋之間的內在關係。
  • 為何戰國時期,楚國不單獨設置「相位」?
    比如楚國的官制,就和戰國時期其他國家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一來是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二來是他原本的官制設立影響,二者造成了「楚相」的獨特。我們研究卻發現,楚國終其一生,皆未出現過「宰輔」、「相位」等指代稱謂,在戰國其餘六國紛紛效仿設相的風口上,唯獨楚國不隨大勢而懂,此般操作,到底為何?
  • 陳軫:他憑藉口舌之利,為齊國擊退楚國大軍,說服昭陽退兵
    令尹是楚國的最高官職(當然楚王除外),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昭陽文能治國,武能徵戰,為楚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任命為令尹。有一年,昭陽親自掛帥,揮師北上,去攻打魏國。楚軍所到之處,魏軍紛紛敗退。楚軍一口氣奪得魏國八座城池,還斬殺了魏軍將領,大獲全勝。全軍上下鬥志昂揚,群情振奮。
  • 楚國為何留不住人才?「多淫刑」而且存仕途天花板,人難以盡其才
    但是真正因為改革而使國力強大的當數楚國了。因為楚國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制。加強了中央皇權統治,而且當時的楚國,政令嚴苛,朝迋官吏政績壓力巨大,使得舉國都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忙碌景象。但是,用唯物辨證觀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有它產生、發展、衰老的階段。  楚國改革分封立縣制,在開始一段時間促進了楚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 楚簡,了解楚國的百科全書
    根據簡文內容可知,墓主人名為邵駝,官居左尹,主管楚國司法工作,相當於現今的司法部長。該墓共出土竹簡448枚,其中有字簡278枚,通長為55-72.6釐米,總字數12472個。按內容可分為司法文字、卜筮祭禱記錄和遣策三大類。其中196枚簡為司法文書類。
  • 楚懷王魂喪異鄉,無明君,無賢相,無良將的三無楚國,能撐多久?
    無明君,無賢相,無良將,三無的楚國,儘管地大物博,也不過是秦國視線裡等待宰殺的肥羊了。從楚懷王對張儀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昏聵糊塗簡直匪夷所思。這個楚懷王可說是戰國諸侯中最昏庸的君王,滿腦袋漿糊,專門寵信奸臣,疏遠忠臣。對陳軫、屈原這樣的經國之才、忠貞之士毫無感覺,對靳尚、鄭袖這些奸臣妖姬寵信有加。
  • 越王劍是勾踐佩劍,為何在楚國郢都出土?這兩種說法哪種更合理
    兩千多年不鏽的越王劍,在1965年的楚國墓葬群中,被考古隊們給挖了出來。這可把小夥伴們給驚呆了,你永遠都不知道考古的魅力有多大,能夠第一眼看到這樣的稀世珍寶,這是所有考古隊員之所以如此痴迷於考古的一個重要原因。記得一個修復兵馬俑的考古隊員,在發現兵馬俑身上有一個指紋的時候,立刻被感動哭了,為啥?因為這個指紋是兩千多年的工匠留下來的,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交流。
  • 盤點楚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六次政變——成王敗寇!
    據統計,楚國歷史上總共有六次政變,其中只有一次以失敗告終,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楚國歷史上的這幾次政變:楚穆王也是一代雄主,本來也是想稱霸中原的,無奈碰到了晉國趙盾這個硬茬,楚國稱霸中原的意願直到趙盾死後穆王的兒子楚莊王時期才得以實現。
  • 沐猴而冠,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成語背後的楚國淵源你可能想不到!
    楚國還有個養由基,其擅射之名,也是來自射殺猿猴。「楚王獵於荊山,山上有通臂猿,善能接矢,楚兵圍之數重,王命左右發矢,俱為猿所接。乃召養繇基,猿聞繇基之名,即便啼號,及繇基到,一發而中猿心,其為春秋第一射手,名不虛傳矣。」那時代裡跟猿猴關係最為密切的,正是南方的楚國,在屈原的《楚辭》中就多記載有猿猴。
  •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端午節到了,你都了解關於這個節日的哪些知識呢?1、端午節名稱與由來在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一個,粗略數了一下,有多達二十多個。有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龍節、正陽節、女兒節、粽子節、天中節等。現在用得最多的當數端午節這個名稱。但是你知道端午節這個名稱的由來嗎?
  • 楚國史話九:進攻方的一場大勝僅換來雙方和談?所幸結局還有反轉
    楚國第一次侵隨時,由於隨侯仍對智囊季梁言聽計從,令熊通等人找不到對方的破綻。所以,雙方並沒有發生什麼戰事,楚國也只是給隨國種上了少師這顆「毒瘤」便班師了。而上一次,熊通抓住「毒瘤」起效的戰機,用一場大勝拿下了「速杞之戰」。可正當咱們以為楚國要乘勝追擊,一舉掃除北上的阻礙時,他們自己的智囊鬥伯比卻阻止了大軍的行動,並希望熊通去跟隨侯和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褒姒烽火戲諸侯後,第一個「吃螃蟹」的楚國僭越稱「王」
    春秋這一歷史階段,齊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等諸侯爭霸,而周王室的權威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下降。其中,就楚國這一強國來說,更是僭越稱王,以此和周王室分庭抗禮、平起平坐。和楚國相對應的是,齊國、晉國、鄭國、秦國、魯國等諸侯國在春秋時期則沒有僭越稱王,而是繼續使用侯爵、伯爵等周王室分封的爵位。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時期楚國為什麼會是第一個稱王?
  • 楚頃襄王的一生: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為楚國續命40年!
    而這,最終促使楚頃襄王完成了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的轉變,從而為楚國續命40年。一首先,熊橫(楚頃襄王)是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在位時,將熊橫立為太子。楚懷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齊、韓、魏三國因楚國背叛合縱盟約而聯合秦國,於是共同出兵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太子熊橫到秦國作人質請求救援。楚懷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02年),熊橫殺死了一位秦國卿大夫,所以他被迫逃回楚國。
  • 鄢陵一戰,楚國元氣大傷,晉國也實力變弱,為何會兩敗俱傷?
    鄢陵之役中晉鞏固了在中原的優勢地位公元前579年,鄢陵地區發生了戰國歷史上經典的戰爭之一鄢陵之戰,此次戰役的雙方是楚國和晉國,雙方為了獲得對中原的霸主地位開戰。晉利用自己的軍事智慧,將楚及其他兩國聯軍全部打敗,此戰之後晉國在中原擁有了更有優勢的地位,但是他的消耗也很大,一時間無法與楚再有任何能力對戰。
  • 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楚國和秦國最初的地位,有多低下?
    說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強國,一定離不開楚國和秦國,這兩位一個是南方的霸主,一個是西方的霸主。春秋初期的楚國,問鼎中原,令中原各國膽寒,不得不聯合起來,以齊國為首共同伐楚。然而伐楚的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僅僅是楚國稍微低了下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卻沒有一點損失。楚國依舊是那個楚國,令中原各國寢食難安的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