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人格或人格轉換同屬同一性意識障礙,在本文中簡單回顧這兩個術語的相關內容。
交替人格
核心症狀 交替人格是在不同時間段表現出不同的人格特徵,伴有口吻、語調和行為的改變。如女患者在魔鬼附體期間,以魔鬼的口吻和語調對媽媽惡狠狠地說「我要你女兒死!」。
雙重和多重 交替人格分為雙重交替人格和多重交替人格。雙重交替人格是指不同時間段表現出兩種人格特徵;多重交替人格是指不同時間段表現出3種及以上的人格特徵。
重症 重症交替人格患者平時的自傳性記憶(清醒的自我)突然消失,代之以另一個自傳性記憶,患者以另一人的身份在擔任角色,在「清醒的自我」那裡被壓抑的激情此時能表現出來,平時不可能做的事情此時能做出來,而忘記了「清醒的自我」。過一段時間,這種自傳性記憶突然消失,又回到平時的自傳性記憶,患者對前一個身份遺忘,但可能意識到有一段時間空白。由於遺忘,患者不會主動報告交替人格症狀,通常由家人報告。患者還可伴意識模糊、長期人格解體和非真實感、假性幻聽、Schneider一級症狀的幻聽(爭論性、評論性、命令性幻聽,思維鳴響),但對外界保持有現實檢驗能力,無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診斷分離性身份障礙。
例如某病例為30歲已婚女性,丈夫述患者經常做事後不能回憶,有時害怕地躲在櫥裡或床下,好像不認識丈夫。當醫生問患者時,患者起初不願講,在醫生的反覆保證下,才講了自己常有幾小時、幾天或甚至幾周的遺忘發作,包括忘掉她生過兩個孩子,她的婚姻,她的性經歷以及她童年和青少年的幾件事(平時的自傳性記憶消失),也經常發作人格解體和非真實感,腦中常聽到其他人的聲音,一些是憤怒的,另一些是安慰性的(假性幻聽),這些聲音改變了她的身份,此時能回憶出平時不能回憶的近事和遠事(另一個自傳性記憶出現)。患者童年時有嚴重的軀體被虐待和性虐待史。診斷該患者為分離性身份障礙共患創傷後應激障礙,在治療早期,對患者指出:「你是一個個體,而不是交替轉換的兩個個體,恢復其連貫的記憶;在治療中、後期,醫生幫助患者回憶童年的軀體和性被虐待,當患者能回憶並能接受時,發作性身份改變次數開始減少,人格解體和非真實感發作次數也隨之減少。
輕症 輕症交替人格患者也有平時的自傳性記憶被另一個自傳性記憶代替的發作,但事後不遺忘,診斷為非特異性分離障礙。例如,某病例女患者在嫂子的飲食店裡工作,嫂子經常說她,心裡生氣,因為嫂子害怕老公公,因此患者發作性感到老公公附體,以老公公的口氣來訓斥嫂子,潛意識感到為自己報了仇(獲益行為),此間沒有自己的精神活動, 完全是老公公在主持患者的精神活動,患者事後能回憶老公公附體的過程。
病因 以父母身份引起的童年虐待,具有反覆性和不可逃避性,最易引起分離障礙,其中性虐待比其他虐待更易引起分離障礙。分離障礙包括人格解體、分離性神遊症、分離性遺忘和分離性身份障礙,以分離性身份障礙最嚴重,當患者既有其他分離障礙,又有分離性身份障礙時,以分離性身份障礙為上級診斷。
分離性身份障礙是一種催眠狀態,此時忘卻非創傷性回憶相關背景(平時的自傳性記憶),而將平時壓制在潛意識中的創傷性回憶相關背景激活,患者呈現出創傷性回憶相關背景的另一個自傳性記憶,並以另一個身份出現。當催眠狀態解除時,另一自傳性記憶又進人潛意識而遺忘,患者回到平時的自傳性記憶。
雙重交替人格就好像是在一個漆黑的房間裡貼兩了幅畫,第一幅畫是平時的自傳性記憶,第二幅畫是與創傷背景有關的另一個自傳性記憶,打開手電筒相當於意識,手電筒在同一時間段只能照亮一幅畫,平時就照在第一幅畫上,發病時轉而照在第二幅畫上,病情緩解時,又重新照在第一幅畫上。多重交替人格則是在房間裡貼上三幅以上的畫,其他一樣。
共患 分離性身份障礙是童年虐待所引起,故最常共患創傷後應激障礙,次常共患抑鬱症、焦慮症、轉換障礙、軀體形式障礙(分離性身份障礙患者多有頭痛)、迴避性人格障礙和邊緣性人格障礙。
鑑別 當患者有附體體驗,並以附體者口吻說話時,應問患者感覺是只有附體者,還是既有附體者,又有自己。若只有附體者,是雙重交替人格,若既有附體者,又有患者自己,則是雙重人格。
病程和問診 分離性身份障礙的患病率為1.5%,女性為多,可以持續存在,也可以在應激時才出現,這種患者有高度暗示性,不要用引導式或暗示性提問。國外許多法律程序暗示,分離性身份障礙是詐病或被治療者操縱引起的。
人格轉換
概念 人格轉換又稱自身變換症,是指患者相信自己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動物或事物,如果是人變動物,稱變獸妄想;如果是動物變人,稱動物化身,人格轉換不伴有口吻、語調和行為的改變。例如,患者說,「我的腦子是時髦的,被人換掉,所以別人時髦,我就時髦不起來。」此時說話的口吻、語調和行為與平時比無改變,見於精神分裂症。
病例1 女患者說,看到文字,我就是文字(變成事物)看到蒼蠅,我就是蒼蠅(變成動物,變獸妄想);看到小樹,我就是小樹(變成事物);看到別人,我就是別人(變成另一個人)。
病例2 女患者說,我晃了一下,別人頂替了我(變成另一個人),我死了,過一會別人走了,我又活了;患者身子一歪,可將那頂替的人頂走,或大聲拒絕那人來頂替;媽媽砍魚頭,我就頂替了這條魚(變成動物,變獸妄想),砍魚頭就是砍我的頭,媽媽煮魚頭,我的頭頂替那魚頭在煮,故頭痛;我去頂替死人,所以我死了,又頂替活人,所以我又活了;看電影中的人跳懸崖,我頂替了他,跳懸崖死了。
鑑別 交替人格和人格轉換都相信自己可變成另一個人,但交替人格伴有口吻、語調和行為的改變,而人格轉換不伴有口吻、語調和行為的改變;交替人格是完全沉浸在另一個人的角色中,而人格轉換隻是相信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但沒有完全沉浸在另一個人的角色中。
持續時間 我們見到的人格轉換患者持續時間都較短,國外報告有的病例持續時間較長,例如,患者說,他病前是一個人,病後變成另一個人,舊名下的他已經死掉,現在作為一個新人在活著。
作者: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 張心保;期刊來源:《臨床精神醫學雜誌》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