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是什麼?哲學為何一定要追問?此文給你深刻分析

2021-01-12 文眼看世界

哲學的生命力發源於其對最本質之物的不斷追問,追問方式的不同將把哲學導向不同的方向。古希臘哲學家從有限的視域出發,採用了一種能窮盡萬物、尋其根本的方式不斷對視域中的「存在者」進行發問。雖然這種方式在他們看來是正確無疑的,但對事物以「是什麼」的方式進行追問將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一種固定的、僵死的定義回答。海德格爾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看到了傳統形上學在追問方式上的不足,重新對「存在」的追問方式加以反思,跳出了傳統形上學的追問陷阱。

1

傳統形上學的追問方式

從古希臘哲學追問自然萬物的始基「是什麼」到經院哲學對上帝的不斷追問與思考,從近代哲學對認識的追問到現代哲學反形上學的轉變,哲學問題的提出都表現在人力圖對從將其認識用於指導實踐或者成為精神寄託的目的。這種對哲學理論的內在需求也必然要求哲學理論在思想上具有可操作性,這種可操作性將表現在哲學思想或理論內化到人的生存中來。正因如此,哲學不可能是那種直白的宣稱或者是一種神秘的冥想可以滿足,那種不可操作性必然會被人們所拋棄。任何哲學問題的提出必須要有其合理的理由或根據,這種要求使得哲學理論必然要言之有理,即要求哲學思想或理論具有準確合理的邏輯條件作為理論支撐。因此,當古希臘哲學家開始探求萬物的本質時,為了有足夠的理由保障他們的追問是有效時,歷史上首次提出「什麼是什麼」的提問方式。

西方哲學的開創者泰勒斯在宣稱「大地浮在水上,水是萬物的本原」這一命題時,西方哲學就伴隨性的開啟了。在此,古希臘哲學家將哲學引入到生活中所採用的哲學之思的追問方式就是「什麼是什麼」這一追問式。如果人想揭示世界的本質,找出世界的始基,唯一可做的便是遵循認識階梯由低級認識到高級、具體到抽象的一種認識路徑。哲學對於認識世界的方式而言,採用「什麼是什麼」這樣一種追問方式是合理且必然的,但這種追問方式的缺陷同樣是明顯的。

2

海德格爾對追問的重提

海德格爾認為傳統形上學對於「存在」問題的誤解之處在於其對該問題的提問方式上的缺陷,這種錯誤的追問方式導致傳統形上學將「存在」與「存在者」混淆起來。他認為明確分清「存在」與「存在者」才能真正洞悉到世界的本質,才能避免落入到以往的形上學所犯的錯誤中。海德格爾認為對「存在」的揭示應該用現象學的方式來「讓存在顯現存在」,對「存在」不能採用「是什麼」的提問方式去定義「存在」,對於「存在」進行的將是一種特殊的、有別於以往的思考方式。

海德格爾之所以對「存在」進行不同的思考,原因在於他認為對「存在」的提問方式來說,不同的追問方式將決定了對「存在」的理解與解釋上的不同。在海德格爾看來,傳統形上學對「存在」的提問,實際上是一種概念性的追問,其結果肯定是以「存在者」來進行解答,將「存在」與「存在者」混淆,這就掩蓋了對「存在」的追問。但是對「存在」的追問,應採取現象學的方法,使得「存在」顯現自身,理解「存在如何存在」,而不是用「存在者」對其進行硬性規定性的回答。

傳統形上學運用「是什麼」這種追問方式去探求「存在」具有這樣一種目的,即努力將普遍的東西抽象為一個界限明確的東西。這種抽象的產物可以在哲學思考和論證說明中被準確地運用出來,它能在思維上界定未知對象。通過這種抽象過後,人們所從事的哲學討論將始終是明晰且不含混的,哲學也並將被推進到一種明白無誤的思考中,哲學也將作為一門精確的學科而被大家所認同。但是這種追問方式是否沒有疑問呢?是否完全正確呢?雖然「什麼是什麼」這樣的追問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將討論對象界定清楚,但「什麼是什麼」的追問方式並不需要一種實在性作為其前提,也就是說即使一種對象並不真實存在,我們也能運用屬加總差的方式將其界定出來。這樣一來,我們雖然得到一個確定的、自明的概念,但事物本質的特性並沒有向我們展示出來,我們也不能真正涉及到事物的本質之中獲得一種自明性。

海德格爾認為我們對「存在」追問方式,應該用「如何可能」這種追問式進行。他認為假如我們對「存在」採用「是什麼」的提問方式,那麼也就是說我們在對「存在」提問之前已經對「存在」的領會做了肯定的回答,即在這個假設裡「存在」成了現成自在的、既定不變的,具有工具性意味的概念性的東西,所以,若對「存在」以概念式的追問,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最終得到的只是一個概念。這樣進行追問所得到的「存在」沒有一絲生機,是死的,這樣的結果將是難以為我們所接受的。那麼如何才能真正的追問出「存在」,不是運用定義去界定得到一個概念呢?難道讓「存在」自己告訴我們嗎?

對此,海德格爾說,我們應該去追問「存在如何存在」,即去探求「存在如何顯現自身」的問題。當然我們對「存在」進行追問的方式由「什麼是什麼」轉向「如何可能」時,我們就進入到了正確的哲學之思的道路。因為對「存在」進行「如何可能」的追問,我們將問題的回答方式轉變了,而我們所關注的對象,即「存在」仍然在我們的思考之中。因此,對「存在」追問的突破口就是一種追問的轉變,即由「是什麼」轉向「如何可能」,我們的哲學思考也將跳出那種形上學的怪圈。

結束語:

海德格爾在哲學追問上採取一種與傳統形上學完全不同的路徑,其現象學具有突出的優越性。在對世界之本質這一問題進行探索的哲學工作中,海德格爾成功地超越了在他之前的傳統形上學哲學家,開創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哲思方式。對於傳統形上學而言,其中追問「存在」所做的努力不應該被徹底否定,儘管在追問方式上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到歧途中不能自拔,但無疑它們給海德格爾的哲學思考提供了參考和基礎。

相關焦點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因為這不符合人的存在規律。人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所以你就很清楚了,人為什麼活著不需要懷疑,活著就是活著,存在是存在,我是我,自證者不需要答案。我要如何而活,這對於每個人而言是不同的,是具體的。就是我要如何對抗自己,對抗環境的混亂,對抗宇宙的熵增,這是你要選擇的,你要面對的。我的哲學對於人而言,目的也就在於此。我來告訴你,你是什麼,你就是逆熵存在的本證和本證!
  • 我們為什麼要讀哲學呢?
    黑格爾早已對我們諄諄告誡:「 無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 。」思想上的自由才是最大的自由,思想上的自主才是最大的自主,那些認為人手一張選票就是自由的說法,實在是太可笑了。要想自由,不是告訴自己我要追求什麼,而是告訴自己我需要什麼。
  • 「哲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
    #哲學#中國人如果不革新自己的傳統觀念,是沒有辦法真正走進「哲學世界」。很多人都會去追問:哲學是什麼?哲學有什麼用?第一個問題勉強可以看作是「外行問路」,但是第二個問題卻是一種很荒唐的問法。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並非都是為了實現某些價值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人的主觀價值判斷。而「有沒有用」?以及「有什麼用」?這都是很顯然的價值判斷。
  • 學哲學到底有什麼好處?沒好處!那還要不要學?必須要
    當我們問到底什麼是哲學?這本身就是一個哲學之問。這也很恰當的解釋了哲學存在於萬界之中的,它是無處不在的。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每天走到街上,向別人提出許多問題,然後再向別人解釋許多問題。人們一開始只是覺得有趣,但慢慢發現有趣之中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真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係及矛盾運動。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2.社會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和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生產力標準」的依據及意義。階級鬥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社會發展過程的革命與改革。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技發展與「全球問題」。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從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談學哲學
    為何把這篇講革命戰爭的軍事著作當成哲學著作?這要結合文章的內容來回答。毛澤東同志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總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經驗,批判「左」傾教條主義者在軍事上的錯誤,揭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論述主觀和客觀、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戰爭的攻守和進退等辯證關係,提出了關於戰爭和戰略戰術方面的許多精闢見解。
  • 電影《辛亥革命》:為了紀念的追問
    革命究竟是什麼,又為了什麼?電影《辛亥革命》一直在追問。  清王朝的兩廣總督在問林覺民,你家境優越,知書達理,為何要革命?西方的銀行資本家在問孫中山,你勢單力薄,寡不敵眾,為何要革命?不僅僅是這些聽得到的追問,間接的問題也一直在以隱喻、象徵的方式出現,它通過仁人志士的前僕後繼在問,通過鎮壓者的痛恨憎惡在問,也通過戰鬥的悲壯慘烈在問:「革命為何?
  • 鹿心社:堅持學好哲學用好哲學 提升理論指導實踐能力
    我們要堅持學好哲學用好哲學,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緊密聯繫江西實際,注重學思踐悟,堅持統籌兼顧,紮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不斷邁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新步伐。 一、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是指導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 老子「道德經」兩大價值:終極追問與理性邏輯
    我們今天來分析下,為什麼老子的思想能達到如此高的高度,以致於被評價為中國唯一哲人。為什麼說中國後世文人學者,無人能企及老子的思想高度?辯證法是貶低老子我們很多人讀老子,只讀出了辯證法的味道,因為老子確實持有辯證法,因此大家把【道德經】讀成為人處世論,說如果要像聖人一樣無所不為,你得先無為,你得先弱,然後你才能變得強大。
  • 有意思的《分析哲學專題教程》
    《分析哲學專題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費多益主編)以問題為線索展開,選取國際上近30年聚焦最多、爭論最激烈的話題進行呈現,其內容涵蓋真實、意義、經驗、因果性、知識與價值、心身問題、同一性、行動的理由、道德抉擇等永恆而常新的哲學命題。
  • 「我思故我在」和「我在故我思」是殊途同歸的哲學
    那就是造成男權社會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是回答了階級為什麼會出現的問題。我來回答,你來聽。再回頭去看看意識的定義: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而「男權」和「階級」這樣的詞屬於人的社會性詞彙,必然要從人的意識角度和物質存在的角度去回答。意識的層次劃分是由低到高,而人處於意識層次的高階位置,逆熵存在度較之於其他物種更高。
  • 聯合國紀念2020年世界哲學日 鼓勵對新冠危機的哲學思考
    人民網聯合國11月20日電 (鄭思寧)11月19日是世界哲學日,今年的主題是:呼籲全世界共同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意義,並強調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訴諸哲學思考,哲學思考能幫助應對當前的多重危機。
  • 哲學到底有什麼用?現在還需要思想嗎?
    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是同人們的世界觀聯繫在一起的。這種非系統、缺乏論證的世界觀還不能稱之為哲學。 哲學是通過一系列特有的概念、範疇和系統的邏輯論證而形成的思想體系。當人們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社會具備一定的實踐條件,特別是人類的思維達到一定水平時,哲學家把自發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關於世界觀的思想體系,才出現哲學。
  • 結婚前,為何要拿八字「合婚」?
    結婚前,為何要拿八字「合婚」?八字合婚合什麼?合婚無法左右婚姻,但可以影響婚姻質量。有些人以為,結婚之前只要合過婚,合適了,就一定萬事大吉,這其實非常錯誤。合婚只不過將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指出,看你如何取捨,不是說可以左右這個婚姻。但如果提前知道了這段婚姻的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有時你就可以趨吉避兇,提高婚姻質量。
  • 你根本不懂魔法少女!讓我用哲學來告訴你《魔法少女小圓》多牛逼
    一、形上學(metaphysics)我們先從形上學開始,不過在這之前,我必須要把眾多中國人在哲學上接受的對形上學的錯誤觀點進行揭露和糾正:我們中凡是對「形上學」這一概念還有印象的人,大致都會說它「是片面的、孤立的、機械的」,說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上學」。這種說辯證法一定對、形上學一定錯的「一邊倒」觀點不知令多少中國人蒙在鼓裡。
  •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
    哲海鉤沉,書山攀巖,哲學及人文書籍皆為引子,滾滾紅塵才是劍之所指,你好,感謝緣分讓我們相識在【喬力讀書】。我是你的深度靈魂澆鑄師喬力。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1《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喬力辨析:顯然,當我們要了解一本書的時候,我們最起碼是要明白書名的意思,就像你交了一個新朋友,新朋友的名字叫張三,張三告訴你,因為他爸姓張,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父母給起了這個名字,這就是一個人的名字的意思。
  • 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及其心理學方法論,你怎麼看?
    首先我們得先要明白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別的哲學來說,這樣的問題不是特別鮮明,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它不僅存在,而且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首先,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創立的哲學與以往哲學不同之處是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的精神武器。
  • 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世界觀不僅要回答世界「是怎樣」的問題,還要解決世界「應怎樣」的問題,反映人的情感、願望、理想和信念,所以世界觀包含人生觀、價值觀。(2) 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以總體的方式把握世界,為人們理解和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係提供根本準則和一般方法論。
  • 臺大哲學系主任傅佩榮用5個問題,帶你入門哲學世界
    中國現代哲學思想史上的"東方詩哲"方東美曾說:哲學不能烘麵包,但是能使麵包增加甜味。換言之,哲學不能當飯吃,但是能使人知道吃飯是為了什麼?  哲學提供的是一種抽象化的思維模型,掌握哲學是具有一定的門檻,但一旦真正進入哲學的世界,你的思維廣度、深度,你看待世界的視野都將發生質的飛躍。
  • 哲學中最容易出現的5個歧義問題,理不辨不明,概念不反思不清!
    哲學中最容易出現的5個歧義問題,真理不辨不明,概念不反思不清!一起來看下都哪5個。1,什麼是反思?哲學反思什麼?哲學的反思理解是對思想的前提批判,而思想的前提具有普遍性,表現為思想構成自己的根據,思想構成自己的方式,思想構成自己的規則,思想構成自己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