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銀保監會、全國工商聯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汙水垃圾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處置等。
近年來,隨著水環境治理的不斷深入,市場準入門檻逐步放開,水環境市場迎來「多方併入」的局面。目前參與水環境治理的企業主要分為四大類型:第一類是國有水務企業,包括央企和各級國企,第二類是大型上市水務公司,第三類是跨國水務公司,第四類則是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水務企業。
從以上四大類企業來看,相對於資金雄厚,知名度較高的其他三類企業,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水務企業在競爭中明顯相形見絀,面臨著較大地困境。
一、整體市場空間狹小,市場開發能力不夠
國家的高度重視、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使得水環境治理市場潛力巨大,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地相關優質企業進入該領域。
據E20研究院統計分析,2019年七成以上的水務市場被國企囊括,僅剩的三成市場,經過各大上市企業和跨國水務公司分食之後,多數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水務企業只能分得僅剩的殘羹冷炙。
在水環境治理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下,整體市場空間的狹小勢必帶來業務的減少,而一旦缺乏業務作為支撐,企業無論是在資金、技術、經驗還是品牌等方面都無法獲得長期積累並達到質變。不僅如此,在舉步維艱的發展過程中,多數企業更難有精力和能力進一步開發細分市場,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市場空間進一步縮小。
二、競爭力不足,企業能力有待提升
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必然條件,當下多數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水務企業在水環境治理市場下缺乏過硬的實力,而能力的欠缺將成為競爭不足的重要因素。
從拿單環節來看,項目多以政府招標,企業競標形式進行,政府通過綜合考量投標方在技術、經驗、價格、聲譽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再結合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企業。而多數民營水務企業由於自身能力問題,其投標方案亮點不足,議價能力也欠缺,尤其是在大型上市公司、國企、外企等競爭對手的對比下,企業能力水平差距較大。
從做單環節來看,部分企業拿到項目之後,由於缺乏完善的運營和服務機制以及充足的實施經驗,在解決方案的制定,技術支撐、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最終運營質量不高,不僅導致政府體驗感較差,也較大地影響了企業聲譽。
三、市場需求深入,準入標準提高
一方面,政策要求逐步深入,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國正在加快環境治理進程,尤其是水環境方面的精細化治理正在成為一大趨勢,但是精細化治理必然帶來標準的提高,對治理運營企業的要求自然也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政府對運營績效越來越重視,在項目的運營過程中,政府監管日趨嚴格,要求逐步深入,對項目成效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運營企業的能力又是一個挑戰。
四、企業知名度不高,缺乏市場認可
企業的品牌實力是企業的軟實力,但卻不可或缺,只有獲得市場認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企業才能更好地開展業務,但是多數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企業在品牌實力上遠遠不及外企、國企以及央企等眾多大型知名企業。
與之相反的是,多數政府在選擇治理公司的時候是極其嚴謹的,為了盡大可能地降低項目的風險性和保證項目的可靠性,他們會優先選擇更具品牌知名度的企業,一般情況下,這類企業市場認可度較高,能力也比較紮實,相對而言,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企業由於各方面限制,在品牌實力上遠遠達不到要求。
雖然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水務企業在市場上面臨種種困境,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企業在市場中憑藉優勢突出重圍,通過彌補自身短板,解決市場痛點問題等方法獲得了市場和客戶的認可。
無錫惠山國控智慧化轉型,升級管理和服務模式
無錫市惠山國有投資控股集團搭建了惠山區排水基礎支撐平臺和惠山區排水數據資源中心,以管段為中心構建了全生命周期管控,建設內容涵蓋了排水戶、幹支管網、提升泵站、汙水處理廠、河道等關鍵節點。
惠山國控通過此平臺的架設,極大地幫助了無錫惠山區管理和巡養單位實現管網信息化、巡檢制度化、養護帳冊化的管理模式。
安徽國禎環保數位化運營,一體化管控獲認可
圍繞水務運營「安全達標,降本減耗」為主要目標,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了包含市政汙水、管網、村鎮汙水、工業廢水、供水等在內的國禎大水務運營一體化平臺。
在信息化平臺和自身專業能力的支撐下,更好地優化了運營業務與流程,為廠網一體化、調控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的聯合管控打下了堅實基礎,獲得了政府以及民眾的一致認可。
西安蔚藍水務智能運管,打造標準化可複製模式
陝西蔚藍節能環境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搭建的智能運管平臺,對遍布村鎮的汙水處理站點實行建設、運營、監管一體化管理,使得感知內容全覆蓋、採集信息全掌握、運行監控全天候、應用貫穿全過程。
通過平臺架設,蔚藍水務逐步形成了一套標準化、可複製使用的汙水處理運營管控模式,服務水平和能力都有了質的提升,極大地提升了企業品牌形象及行業競爭力。
當然,關於水環境治理的優質企業遠遠不止這些,但是通過分析發現,這些獲得市場和用戶認可的普通民營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中佔得一隅,都有其共性和優勢。
一、緊隨趨勢,抓住細分領域
政策驅動+智慧化趨勢是當下水環境治理的有利條件,但是水環境治理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涵蓋了排水、治水、水利、水務等多個方面,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企業在市場化背景下,尤其要抓住細分市場的需求。
目前,在工藝、管網的提升和智能化改造上,將會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同時,村鎮汙水、城市二次供水與工業汙水處理等細分領域出現窗口期;此外,水環境綜合整治背後存在巨大商機,黑臭水體、海綿城市等工程將會帶來產業鏈延伸的可能……這些細分領域的市場潛力巨大,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企業在體制和規模上雖然難以匹敵大型外企及國企,但是其小體量更方便深扎細分領域,反而容易取得成效。
二、創新合作模式,靈活服務
整個水環境治理的過程是極其複雜的,多數項目涉及到的環節眾多,一家公司往往難以完成所有環節,因此,一家牽頭,幾家合作成為流域水環境治理PPP項目的常態。
目前,水環境治理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可行性方案設計-施工設計-施工-運營等幾個環節,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企業可以通過創新合作模式,發展為專業運營公司,選擇其中一個環節來執行運營,通過這種模式,既能減少整個項目帶來的壓力,也能更好地深耕某一環節,高質量實現客戶需求。
三、持續創新驅動,提升技術和經驗能力
水環境治理過程中對技術要求十分嚴格,技術水平和經驗能力是客戶的重要考量標準,尤其是在智慧化趨勢不斷加強的當下,任何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只有不斷創新突破,才能跟得上市場需求。
縱觀目前市場上受到用戶普遍認可的水務企業,信息化正在成為其必備手段。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GIS等技術作為支撐,使水務企業建立一套完善的運營和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不但提升了其服務水平,也減輕了運營成本,無論是對企業本身還是服務對象都大有裨益。
水環境治理的市場上,當下行業新晉者及普通民營企業雖然面臨著一些困難,但卻並非無法克服,只要善於以信息和智能等科技手段為依託,不斷吸取既有經驗,持續創新突破,相信任何企業都能在廣闊的市場中找到一方沃土。
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