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學生跟我練了幾年太極拳,後來他親自告訴我:「世界上唯一能夠讓你改變性格的就是太極拳」。
他的這番感悟是他的肺腑之言與深刻體會,看來他的太極拳沒有白練。
很多人會認為太極拳修身養性是不錯,但這跟出功夫有半點毛線關係?
是的,表面上看,似乎是這麼回事,其實非也。
靜是太極拳的第一要旨,心靜的下來才談得上動中求靜的功夫。
當然,太極拳不僅是要求心靜那麼簡單,它要求你要有顆平淡的心才能練好拳。
為什麼這樣說呢?
記得小時候看電影錄像,那些爭強好勝、想當天下第一的人最終的結局是沒有練成頂尖高手或者被好人打敗。
當時我很納悶,長大了慢慢明白了這個道理。萬物由心而發,內家拳更是如此。心氣高傲的人始終是看別人不順眼,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因為心態出了問題,自然意氣不順;意氣都不順了,這樣的人要練出高水平來都很有限。
所以,太極拳講「中」的最高境界,是磨練人的心性,讓你有一顆平淡的心,這也才是真正的「中」。
如何練出好的心境出來呢?那就是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去練拳,在「天地」間把自己置身其中,你的一念一行都是聚集能量;要寧靜致遠,無欲無求。
因為這樣做,你才能進入真正的無極狀態,從而由無極產生太極。
換句話說,你的「心境」就是無極與太極之間的那個「中」,所以,修煉心性才是太極拳的最高練法。
但前提是我們須懂得這個道理,雖然求索的路上很難,但不至於南轅北轍。
把心境練出來了,你擁有了一顆平淡的心,這個時候你會發覺身體放鬆也比以前容易多了,拳架的中定、中軸、中心及中線等也都容易找出來了。
之所以會這樣,因為你找到了練功的源頭。
現在不少練太極拳的,天天始終想到的是打,可謂本末倒置,最終打的功夫也練不出來。
所以,太極拳強調的「守中」、「用中」是先從修心開始,離開了這個「中」的前提,其他都是別搭。
這也是太極拳優於其它拳種的地方,更是中華武術的寶貴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