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王培生大師語摘要《授密歌》。它是由唐人李道子傳下來的,原詞只有八句,其餘都是後人加的,並且還有錯字。原詞是這樣的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罄。虎吼猿鳴,泉清水靜。翻江攪海,盡性立命。下面逐句地簡單介紹一下。「無形無象」指的是「氣」。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例如空氣,再如練氣功中的採外氣、運內氣發放的外氣,都是無形無象的。一切生物都離不開空氣,一般人幾天不吃飯餓不死,幾分鐘沒有空氣就不行了,人本身還有一種真氣,也叫先天之氣,或稱太和元氣,練功夫重要練的是這個,常言說:「內練一口氣,」。
太極拳老拳譜上說的很清楚,首要的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所以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即內氣,才是真正要練的東西。「全身透空」,是要求在練功中全身的毛孔都要張開,使其跟大自然相通,即內氣跟外氣相結合,上接天氣,下接地氣。無論站樁功或打太極拳,毛孔都要張開。練功時無論離牆多麼遠,都好象貼著牆似的,毛孔長開之後,好象一個人佔據了整個空間一般,空間有多麼大,你這人就有多麼大,如在就寢前運用毛孔這種意念,全身自然放鬆,入睡也快。「應物自然」。
說到「應物自然」先生拿黃四海學藝的故事來解釋(比喻)其中涵義。據傳,從前有位叫黃四海的富少,騎馬帶家丁行獵歸途中,遇一負薪翁當住去路,叫家丁上前呼喊:閃開!翁不理睬,仍緩步行進,家丁便上前推搡,不料反被彈回傾跌路旁。黃四海在馬上見狀忙喊住手,不得無禮!遂下馬緩步隨老翁至一茅屋前,老翁放下柴禾逕入茅屋,黃四海因在途中認定此翁為功夫高超的仙家,遂進屋跪地,要求拜師學藝。老翁不納,黃便跪地不起。老太太怕招惹富家惹來麻煩,便勸老翁收黃為徒。翁提出三個條件,如能接收方可。第一,我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第二,功夫學成,不可仗勢欺人;第三,我家場院有個碌碡,屋後有座山,你將碌碡推上山頂何時推上去,何時收你為徒。三年工夫終於將碌碡推上山頂。黃四海復拜見老翁請求收徒學藝,老翁說:「你已經學成了。回去讓你的家丁們向你任意進攻,定能應付自如。黃四海照行體驗,果然奇效。
這段故事得意思是說,練武藝要思想端正,專心一意,長期堅持,刻苦鍛鍊。鐵杵磨繡針,功到自然成。功夫練到純熟,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沉著應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西山懸磬」。「西山」指的是前胸,即西方庚辛金。肺屬金,肺葉全張開,是空的才舒暢。懸磬即空懸,要虛其心,虛到什麼程度呢?像廟裡的磬,一碰就響。太極拳身法中就要求含胸,即空胸實腹,上虛下實。這磬亦如磬盡,乾乾淨淨,胸部沒有一點緊張程度,特別的舒服,學習氣功或練太極拳也要虛心,虛心是什麼也不顧慮,不管別人說什麼,不要有一點懷疑及雜念,一有雜念心裡就緊張,必須恭而敬之,無論練拳或推手都要心平氣和,心平就是沒有雜念,不受外界幹擾。只有心平氣才能和,心不平氣也就不能和。練功夫就是求內氣和,還要平心靜氣,這就達到「西山懸磬」的境界了。
「虎吼猿鳴」,就是喉頭呼吸法。虎吼就是呼氣時一想喉頭,把丹田氣順著喉頭呼出去,發出虎吼的聲響來,當年陳發科老師練拳時盡發這種勁。「猿鳴」即猴叫喚,是指鼻子吸氣,實際就是想鼻尖。「虎吼猿鳴」,就是醒氣,是指調息的意思。
「泉清河靜」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虎吼」呼氣,是濁氣下降,「猿鳴」有一種感覺從後面上來,虎吼猿鳴之後,就是上清下濁,即濁氣降下去,清氣升上來,這叫「泉清河靜」「泉清」就是腳心湧泉水升上來,肩井水降下去,走的是大周天,是一種修身之法。站樁時,由腳心上來,再由肩井下去,四肢、奇經八脈全在動,做到「泉清河靜」時,橫隔膜以上特別輕鬆舒服,腳低下也覺著,有一種整體的輕靈感,全身成為一體,「泉清河靜」即把湧泉和肩井這兩個穴道上下對正,讓它通暢。
「翻江攪海」,翻江就是讓氣下去然後再上來,升上來再降下去,其運行路線是由湧泉到尾閭,由夾脊一直往上到玉枕,貫到百會,回頭由白會在從前面下去。翻江由後面上,攪海從前面下,這叫逆式呼吸,也叫小周天,然後再通到四肢,這叫大周天,大小周天做到了,
第八句就行了,這叫「盡性立命」就是達到性命雙修了。性在鼻子尖,命在命門穴。就是甲乙丙丁的「乙」字,一頭是性,一頭是命,一走周天,這性命兩個頭一接上才成圓圈,就是太極。這是《授密歌》八句的簡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