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名家王培生談太極拳最高境界

2021-01-15 武術人

以下為王培生大師語摘要《授密歌》。它是由唐人李道子傳下來的,原詞只有八句,其餘都是後人加的,並且還有錯字。原詞是這樣的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罄。虎吼猿鳴,泉清水靜。翻江攪海,盡性立命。下面逐句地簡單介紹一下。「無形無象」指的是「氣」。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例如空氣,再如練氣功中的採外氣、運內氣發放的外氣,都是無形無象的。一切生物都離不開空氣,一般人幾天不吃飯餓不死,幾分鐘沒有空氣就不行了,人本身還有一種真氣,也叫先天之氣,或稱太和元氣,練功夫重要練的是這個,常言說:「內練一口氣,」。

太極拳老拳譜上說的很清楚,首要的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所以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即內氣,才是真正要練的東西。「全身透空」,是要求在練功中全身的毛孔都要張開,使其跟大自然相通,即內氣跟外氣相結合,上接天氣,下接地氣。無論站樁功或打太極拳,毛孔都要張開。練功時無論離牆多麼遠,都好象貼著牆似的,毛孔長開之後,好象一個人佔據了整個空間一般,空間有多麼大,你這人就有多麼大,如在就寢前運用毛孔這種意念,全身自然放鬆,入睡也快。「應物自然」。

說到「應物自然」先生拿黃四海學藝的故事來解釋(比喻)其中涵義。據傳,從前有位叫黃四海的富少,騎馬帶家丁行獵歸途中,遇一負薪翁當住去路,叫家丁上前呼喊:閃開!翁不理睬,仍緩步行進,家丁便上前推搡,不料反被彈回傾跌路旁。黃四海在馬上見狀忙喊住手,不得無禮!遂下馬緩步隨老翁至一茅屋前,老翁放下柴禾逕入茅屋,黃四海因在途中認定此翁為功夫高超的仙家,遂進屋跪地,要求拜師學藝。老翁不納,黃便跪地不起。老太太怕招惹富家惹來麻煩,便勸老翁收黃為徒。翁提出三個條件,如能接收方可。第一,我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第二,功夫學成,不可仗勢欺人;第三,我家場院有個碌碡,屋後有座山,你將碌碡推上山頂何時推上去,何時收你為徒。三年工夫終於將碌碡推上山頂。黃四海復拜見老翁請求收徒學藝,老翁說:「你已經學成了。回去讓你的家丁們向你任意進攻,定能應付自如。黃四海照行體驗,果然奇效。

這段故事得意思是說,練武藝要思想端正,專心一意,長期堅持,刻苦鍛鍊。鐵杵磨繡針,功到自然成。功夫練到純熟,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沉著應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西山懸磬」。「西山」指的是前胸,即西方庚辛金。肺屬金,肺葉全張開,是空的才舒暢。懸磬即空懸,要虛其心,虛到什麼程度呢?像廟裡的磬,一碰就響。太極拳身法中就要求含胸,即空胸實腹,上虛下實。這磬亦如磬盡,乾乾淨淨,胸部沒有一點緊張程度,特別的舒服,學習氣功或練太極拳也要虛心,虛心是什麼也不顧慮,不管別人說什麼,不要有一點懷疑及雜念,一有雜念心裡就緊張,必須恭而敬之,無論練拳或推手都要心平氣和,心平就是沒有雜念,不受外界幹擾。只有心平氣才能和,心不平氣也就不能和。練功夫就是求內氣和,還要平心靜氣,這就達到「西山懸磬」的境界了。

「虎吼猿鳴」,就是喉頭呼吸法。虎吼就是呼氣時一想喉頭,把丹田氣順著喉頭呼出去,發出虎吼的聲響來,當年陳發科老師練拳時盡發這種勁。「猿鳴」即猴叫喚,是指鼻子吸氣,實際就是想鼻尖。「虎吼猿鳴」,就是醒氣,是指調息的意思。

「泉清河靜」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虎吼」呼氣,是濁氣下降,「猿鳴」有一種感覺從後面上來,虎吼猿鳴之後,就是上清下濁,即濁氣降下去,清氣升上來,這叫「泉清河靜」「泉清」就是腳心湧泉水升上來,肩井水降下去,走的是大周天,是一種修身之法。站樁時,由腳心上來,再由肩井下去,四肢、奇經八脈全在動,做到「泉清河靜」時,橫隔膜以上特別輕鬆舒服,腳低下也覺著,有一種整體的輕靈感,全身成為一體,「泉清河靜」即把湧泉和肩井這兩個穴道上下對正,讓它通暢。

「翻江攪海」,翻江就是讓氣下去然後再上來,升上來再降下去,其運行路線是由湧泉到尾閭,由夾脊一直往上到玉枕,貫到百會,回頭由白會在從前面下去。翻江由後面上,攪海從前面下,這叫逆式呼吸,也叫小周天,然後再通到四肢,這叫大周天,大小周天做到了,

第八句就行了,這叫「盡性立命」就是達到性命雙修了。性在鼻子尖,命在命門穴。就是甲乙丙丁的「乙」字,一頭是性,一頭是命,一走周天,這性命兩個頭一接上才成圓圈,就是太極。這是《授密歌》八句的簡單意思。

相關焦點

  • 太極內功心法,內家拳的無上秘訣,能否最終步入太極的最高境界全靠...
    太極內功心法,內家拳的無上秘訣,能否最終步入太極的最高境界全靠它了! 原標題:太極內功心法,內家拳的無上秘訣,能否最終步入太極的最高境界全靠它了!一、闡述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一直被拳家視為是習練內家拳功法的無上秘訣。對修煉內家拳的人而言,能否最終步入內家功法的最高境界,得到出神人化的功夫,確實是十分重要的。
  • 話說太極拳|今天的故事有料!太極拳還有……(連載)
    1912年,吳鑑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時,對家傳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形成吳式太極拳流派。迄今已有將近100年歷史。全佑(1834~1920年),字公甫,號保亭,滿族老姓吳福氏,北京大興人。楊露禪在京授拳時,全佑受益最佳,長於柔化。後從楊露禪次子楊班侯繼續深造,事師最孝,學習篤誠,兼得楊家父子之長,稱著京城。
  • 太極拳講「中」的最高境界,是讓你修煉一顆平淡的心
    我的一位學生跟我練了幾年太極拳,後來他親自告訴我:「世界上唯一能夠讓你改變性格的就是太極拳」。他的這番感悟是他的肺腑之言與深刻體會,看來他的太極拳沒有白練。很多人會認為太極拳修身養性是不錯,但這跟出功夫有半點毛線關係?
  • 太極拳的最高境界並不是以技擊而論,而是以武演道
    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要看從什麼角度來說,如果從競賽角度來說,自然是全國冠軍,世界冠軍;從健身角度來說,則是能通過太極拳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如果從技擊角度而言,那就是練就「沾連粘隨不丟頂,驚彈崩炸走螺旋」的功夫,打遍天下罕逢敵手。
  • 太極宗師之女吳英華,吳式太極拳傳播柱梁!
    吳英華女士(1907 —1997) 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全佑的孫女,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鑑泉之女。滿族,北京人。吳英華七歲開始隨父吳鑑泉學拳,天賦很高,父親說她:「巾幗不讓鬚眉」。她繼承家學吳式太極拳,走架行拳形神酷肖其父。1921年,吳英華在北京國術館、同仁堂等處任教。
  • 太極拳的最高境界:空空妙妙最難求
    道門太極拳,武當太極拳,講究身法輕靈,圓活,飄逸!很多道門武術,都有輕靈圓活,飄逸的武術風格!太極拳也是如此!今天,我說的這種太極拳最高境界:空空妙妙最難求!空空妙妙最難求,是太極拳最高的境界,就是一種輕靈境界,行拳走架,能輕靈,才能做到這種空空妙妙最難求!今天說的輕靈,是要求身法也輕靈,步法也輕靈!只有做到身輕靈,步法輕靈,人身體整個軀幹都很輕盈,輕靈。、在打拳這種狀態下,才能有這種空空妙妙最難求!
  • 看金庸先生談太極拳,方知太極拳的精髓是什麼
    大家知道,金庸先生是當代文豪,也是一位太極拳修煉者,一生創作了數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名篇名著小說,同時對傳統武術的外家拳和內家拳都有相當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尤其對太極拳,金庸先生從不同的角度拴釋了太極拳的精髓及內含,本篇就金庸先生對太極拳的理解論述加以摘錄整理後,現與太極拳愛好者共同分享。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而楊家與武家之太極,皆由河南溫縣陳家溝所傳授,故陳家溝實為近代太極拳之策源地」。又言:「現在所研練的太極拳,皆系由河南溫縣陳家溝所傳授……則為今日練太極拳人士所共識公認者也。」1928年,陳照丕到北平(今北京)教拳,成為在北平教授陳式太極拳的第一人。此前,北平人學太極拳皆學楊露禪所創「楊式」。
  • 上海吳式太極拳傳人——「二丁」
    「二丁」指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鑑泉長子吳公儀的兩位上海弟子丁晉三、丁德三親弟兄倆。二人是無錫人,在上世紀30年代來到上海。弟兄倆年齡相差較大(相差十歲左右),性格也不同。弟弟丁德三(1915——1999年)比哥哥丁晉三更早學拳於吳公儀,他1942年拜於吳公儀門下學吳式太極拳。
  • 太極拳是減法,體現了太極拳論的精髓之濃縮
    太極拳要練頂,這是因為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標誌性動作就是「頂」,從身體直立行走的那天起,我們的腳平松在地,兩腿支撐身體重量,其根在腳,力點也在腳上,這就賦予了腰胯的主宰功能,腰胯樞紐解決了左右旋轉的平衡問題,才解放了我們雙手,讓我們人類活動方式徹底改變,所以說我們的走路方式,才是太極拳誕生、發展的土壤。說太極拳是減法,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 話說太極拳|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他是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1949年 6月出生於太極拳世家,他是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從八歲起,就跟隨伯父、著名太極拳家陳照丕習練家傳太極拳術以及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太極推手。後又承堂叔、著名太極拳家陳照奎深造。
  • 中國武術九段,太極宗師馮志強,太極拳實戰派代表人物
    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貞先師,學習心意六合拳;兩年後經胡先師推薦又拜陳式太極拳十七代宗師、人稱「太極一人」的陳發科先師,從而開始跟隨兩位高人雙學雙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術研究社,陳、胡兩位先師任正副社長,而馮老師是他們最得意的門徒,三十歲時已經集心意太極於一身,融內外兩功於一體,武功當時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一直到「文革」前,門中有人前來「以武會友」的,大多由馮老師出面應對。
  • 王戰軍贊金庸已悟太極最高境界:拉虎皮作大旗的大師窮途末路了嗎
    《王戰軍贊金庸已悟太極最高境界:拉虎皮作大旗的大師窮途末路了嗎》當代太極,太急於表現其「實戰性」,卻被一個格鬥教練10秒之內,以「滿面桃花開」的方式,讓借太極經濟活得無比滋潤的大師們,從此有了一種嚴重的危機感
  • 【道教太極講說】老屋:讓太極拳折服世界
    看著紅燭映著古香古色的木梯、老門,周耀榮感慨地說:「我之所以在老屋行拜師大禮,是因為這裡是拳師生活過的地方,代表了古老而深厚的太極文化,我喜歡它的古樸和神秘。」 老屋坐落於太極拳發祥地溫縣陳家溝村北,享譽世界的太極拳大師、太極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西安在這裡居住了幾十年。
  • 【名家抒己見】——如何理解「無極生太極」
    這是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的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中國傳統哲學陰陽八卦學說的基本思想。太極拳就是本著這一思想而形成的拳學體系,「無極生太極」可以說是理解太極拳理,習練太極拳功夫的根本。
  •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之 起勢
    2006年莫海益結識了啟蒙老師張來,隨其學習陳氏太極拳大架,開啟了陳氏太極拳的啟蒙之旅。       2009年莫海益有緣認識陳淑麗老師,進而,有幸遇到陳氏太極拳小架拳。                  2013年,莫海益有緣拜識戎燕彬老師,並跟隨其系統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械至今,自此,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便成為其一生的想往與追求。
  • 太極拳明理篇之無極生太極
    學太極拳首先要明理,理不明則道不顯,道不顯則學藝無門。明理第一是明太極之理,太極拳是一個文化拳,正因為太極拳裡面蘊含的獨有的中國文化才顯得它的博大精深,高深莫測。我們不能說所有的文化人、讀書人都會去練太極拳,都能把太極拳練好,但是了解太極文化肯定能有助於習練者把太極拳練得更好,更能夠舉一反三、提升領悟力。有志於探索太極之秘境者,的確可以把學習英語的時間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古文化。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王宗嶽《太極拳論》裡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把太極文化設定為了太極拳的總綱領。無極生太極,太極來自於無極。
  • ​話說太極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太極拳居然還有……(連載)
    這是太極拳名家陳鑫對太極拳技擊功能及原理的概括總結,真可謂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太極拳」是歷代聖賢智慧的結晶。太極拳以哲學為理論,也稱哲學拳,它按照生理結構、力學原理,利用圓的運動變化將武術「踢、打、摔、拿」四大傳統技法放鬆地隱藏其中,並且獨創「靠」的技法,在圓的運動中不斷地練習,使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發展。
  • 胡貫濤:《楊式太極拳「大小太極解」淺議》
    胡貫濤著作 筆者所習為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師祖楊健侯大師傳「楊式太極拳理及要訣」,又稱「清代楊氏傳抄老譜」第十一篇「大小太極解」。「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一篇「大小太極解」全篇190餘字,前輩大師向後人闡述了太極拳練習四個章節:一、 太極練法「以心行氣,不用拙力,純任自然。筋骨鮮折曲之苦,皮膚無磋磨之勞。」共26字可稱惜字如金,簡明扼要,而又直白。二、 太極練功,「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氣能入丹田、丹田為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體、百骸。以氣周流全身,意到氣至」。
  • 文化太極拳,國慶特輯之一
    ,這就要求我們在當下履行使命責任,深入地去了解太極拳文化、挖掘太極拳文化、發展太極拳文化,讓它歷經千百年繁衍變化,代代傳承,願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太極拳的身影,讓其中蘊含的天人和諧、陰陽平衡等思想,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時代價值,散發出無窮魅力,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