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是1951年3月18日,作為第三批入朝部隊,由安東、長甸河口渡江入朝的。時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是陳賡大將。第三兵團當時下轄第12軍、15軍及的60軍。第12軍和第15軍,都是原第二野戰軍部隊,12軍軍長,是名將王近山。15軍軍長,是後來當上國防部隊的秦基偉將軍。
第60軍,最早是八路軍太行軍區和太嶽軍區部隊組成的,也屬於二野的部隊,後劃歸華北軍區,隸屬華北軍區第一兵團,編制為第八縱隊,在臨汾戰役中,該縱隊第23旅,打出了"光榮的臨汾旅"榮譽稱號,1949年2月改稱第60軍,劃歸第一野戰軍,入朝作戰時,軍長是韋傑,政治委員是袁子欽。
在1953年前,第三兵團的戰績,有光榮的地方,也有失敗的一面。光榮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12軍和15軍打的上甘嶺戰役。失敗的一面,就是第60軍180師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指揮不當,在退洞裡、納實裡、賀德山等地區受敵包圍,建制都被打沒了。許世友入朝前,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一直在申請入朝作戰,但沒有機場。
直到1953年初,當時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大將,奉命回國組建軍事工程學院,機會才落到許世友身上。1953年3月,許世友正式到三兵團履職,但此時的第三兵團,奉命參加夏季反擊戰,可主要的職務,卻是接替第9兵團,擔任朝鮮東海岸防禦任務。其12軍,主要任務,是進行反空降抗登陸作戰準備。第15軍,主要任務,是在元山擔任海防任務。60軍呢,已劃歸第20兵團指揮,並在當年9月,奉命回國,歸建華東軍區,駐防安徽宿縣。
如此,許上將到了朝鮮戰場,肯定想打仗,但任務擺在那,他根本沒機會去打仗,1954年2月,他奉命回國,擔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如此看,許上將在朝鮮戰場近一年時間,基本沒打過什麼仗,所以,也就沒有什麼著名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