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許世友出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打過哪些著名的戰鬥?

2021-01-09 小樓侃歷史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是1951年3月18日,作為第三批入朝部隊,由安東、長甸河口渡江入朝的。時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是陳賡大將。第三兵團當時下轄第12軍、15軍及的60軍。第12軍和第15軍,都是原第二野戰軍部隊,12軍軍長,是名將王近山。15軍軍長,是後來當上國防部隊的秦基偉將軍。

第60軍,最早是八路軍太行軍區和太嶽軍區部隊組成的,也屬於二野的部隊,後劃歸華北軍區,隸屬華北軍區第一兵團,編制為第八縱隊,在臨汾戰役中,該縱隊第23旅,打出了"光榮的臨汾旅"榮譽稱號,1949年2月改稱第60軍,劃歸第一野戰軍,入朝作戰時,軍長是韋傑,政治委員是袁子欽。

在1953年前,第三兵團的戰績,有光榮的地方,也有失敗的一面。光榮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12軍和15軍打的上甘嶺戰役。失敗的一面,就是第60軍180師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指揮不當,在退洞裡、納實裡、賀德山等地區受敵包圍,建制都被打沒了。許世友入朝前,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一直在申請入朝作戰,但沒有機場。

直到1953年初,當時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大將,奉命回國組建軍事工程學院,機會才落到許世友身上。1953年3月,許世友正式到三兵團履職,但此時的第三兵團,奉命參加夏季反擊戰,可主要的職務,卻是接替第9兵團,擔任朝鮮東海岸防禦任務。其12軍,主要任務,是進行反空降抗登陸作戰準備。第15軍,主要任務,是在元山擔任海防任務。60軍呢,已劃歸第20兵團指揮,並在當年9月,奉命回國,歸建華東軍區,駐防安徽宿縣。

如此,許上將到了朝鮮戰場,肯定想打仗,但任務擺在那,他根本沒機會去打仗,1954年2月,他奉命回國,擔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如此看,許上將在朝鮮戰場近一年時間,基本沒打過什麼仗,所以,也就沒有什麼著名的戰鬥。

相關焦點

  • 20兵團司令違抗軍令,指揮3700人偷天換日潛伏,創戰史奇觀
    在1953年夏季攻勢中,鄭維山指揮部隊把它拉直。 1952年7月,楊成武回國養病,彭德懷點將經主席批准,鄭維山從19兵團副司令員接任20兵團代理司令員。這位精悍的司令一上任,醒目地看到敵方據守的金城如一個「楔子」,扎眼的插在志願軍控制的地域。金城寬約20公裡,縱深9公裡,像一個觀察哨可以清楚看到我軍的軍事部署。
  • 抗美援朝後期,志願軍各軍軍長都是誰?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抗美援朝爆發後,他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1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三野戰軍21軍參謀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1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1973年12月22日,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他們都是誰,是何軍銜
    、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兼陝西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主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1953年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及中國志願軍司令與聯合國軍總司令籤訂...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在朝鮮板門店籤訂《朝鮮停戰協定》。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課後作業第三題,那麼《朝鮮停戰協定》是在什麼時候籤訂的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1988年恢復軍銜制,17人成為新時代上將,這其中開國將帥有幾人?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3兵團12軍34師師長,在著名戰將王近山的直接領導下,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防禦作戰和上甘嶺戰役。回國後任12軍副軍長,27軍副軍長、軍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軍委紀委第二書記。1990年4月離休。他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時年70歲。
  •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將近3年,到底投入多少兵力?
    例如抗美援朝戰爭中雙方的火力情況、志願軍的統帥人選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的總兵力問題。從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將近3年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其實,每個階段的兵力都不一樣。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起源。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王朝曾經是明清兩朝的核心藩屬國之一,其他兩個藩屬國是安南和琉球。
  •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罕見發怒:怕死先死,打不下來別回來見我
    而今,越南一彈丸之地竟敢挑釁泱泱華夏之威,那麼這一戰,必將再次打出中國的威嚴,打出民族的威懾,而這一戰,也滿足了許世友多年的夙願——打最後一戰。早在韓戰期間,許世友就多次向中央申請入朝作戰,但都被駁回了,直到1953年,陳賡被調回國內擔任軍事工程學院院長,許世友才得以被派往朝鮮戰場。
  • 志願軍180師大敗,毛主席急召3位軍長和王近山回京,親自談話問詢
    1951年6月中旬,毛主席把當時第三兵團副司令王近山,從朝鮮戰場直接叫到了北京,展開了一系列談話。對於此次事件,毛主席和彭老總並沒有直接對有關負責人進行處置,而是儘可能從多方面來找出問題所在,最終得出一個客觀的結論,好為後來的具體戰鬥找出一條更好的路子。當時毛主席一共從朝鮮戰場,先後叫回了有關的好幾位重要軍事領導,他們分別是時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的王近山,60軍軍長韋傑、12軍軍長曾紹山、15軍軍長秦基偉。
  • 1953年抗美援朝勝利後,最後一批志願軍,卻在41年後才回國
    近代的中國,因為戰爭的緣故,被打得滿目瘡痍,整個國家到處都是戰爭造成的創傷。因此新中國成立時,老百姓都特別激動,一心希望發展經濟,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可是新中國成立沒多久,便被迫派兵去了美國,跟美國等國際聯軍,在異國他鄉進行了一次慘烈戰鬥。
  • 許世友落難時妻子狠心離婚,29年後她有事相求,許世友說了什麼?
    1955年許世友將軍任南京軍區司令員,也將自己的家搬到了南京,一待就是二十三年。身為國內八大軍區的首長之一,許世友將軍卻依舊保持著老一輩革命軍人的本色,時刻不忘自己的出身。他所居住的中山陵八號,解放前原本是國民黨高官的公館。但許將軍搬來後,便將院中的草坪全部扒掉,改成了種植小麥、玉米、高粱等農作物的試驗田,又在院牆外壘起了豬圈養豬。
  • 1953年為何籤訂停戰協定?毛主席想繼續打,蘇聯朝鮮不想打了
    1953年7月27日,朝鮮交戰最重要的三方:中國、朝鮮及美國在朝鮮板門店籤訂了《朝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
  • 1953年抗美援朝,我軍20分鐘打光1900噸炮彈,彭德懷:停戰籤早了
    1953年7月中旬,我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最後一場金城戰役打響,此戰,我軍厚積薄發,展現出超強火力,20分鐘打出130餘萬發炮彈,最後打成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堅殲滅戰,收復失地達到160餘平方公裡,但彭老總在晚年寫自傳的時候,卻不無遺憾地提到:停戰協議籤早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1955年授銜,縱隊司令員被授予中將,下屬卻當了上將,怎麼回事?
    尤其是四大野戰軍中的東野,整體實力最強,一個縱隊往往達到五六萬人規模,和敵人一個兵團的實力差不多,縱隊司令的職務還是很高的。1955年評銜時,解放戰爭中的軍級指揮員多為中將或少將軍銜,兵團級才是上將居多。然而原東野四縱司令員胡奇才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當時他的副司令韓先楚卻成為了開國上將。為何如此呢?
  •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大事記(1950年)(二)
    10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組成志願軍領導機構的決定。為了適應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中共中央10月25日決定:第13兵團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機構即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機構,並任命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員,鄧華兼政治委員,解方為參謀長,原政治部(主任杜平)、後勤部及其他機構的負責同志均照舊負責。中共志願軍委員會由彭德懷為書記,鄧華為副書記。
  • 還原真實的《金剛川》,1953年,金城戰役
    其實這本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在當時志願軍計劃的夏季反擊戰役,因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籤字,到1953年6月15日就已經結束了,但是南朝鮮的李承晚卻突然跳了出來,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迫扣留中朝戰俘2.7萬餘人,並公開表示要將他們強行變到南朝鮮軍隊中去。
  • 1958年,美軍發現駐朝志願軍20兵團神秘消失,6年後才知道答案
    1953年7月,歷時三年的韓戰宣告結束,中美雙方籤訂了停戰協議。這場戰爭志願軍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讓美軍至今回憶起都心有餘悸。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是美軍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存在感,時刻監視著我軍的一舉一動。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 是東北野戰軍的三個猛虎軍之一,是四野的頭等主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從祖國最北的松花江畔,一路打到滇越邊境。
  • 志願軍有哪些以英雄命名的連、排、班?
    1953年10月29日,新華社播發《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模範、特等功臣名單》,楊根思和黃繼光兩位烈士位列名單之首,均同時獲得特級英雄、特等功臣兩項最高殊榮。1950年11月28日,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新興裡戰鬥中,葉永安受命帶領一個小組前去打敵坦克。他們機智勇敢地一連炸毀敵4輛坦克,為戰鬥的勝利立下了突出的戰功。戰後,志願軍第9兵團給葉永安記特等功,授予「反坦克英雄」稱號;並給葉永安小組記集體特等功,授予「葉永安小組」榮譽稱號。  郭忠田,志願軍第38軍113師337團1連2排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