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渦紋銅鼎」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渦紋銅鼎」 2020-10-19 2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傳國家一級博物館遭野蠻施工 致使文物暴露野外
劉洋 攝針對網絡爆料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南省南陽漢畫館(簡稱漢畫館)圍牆夜間遭強拆破壞,致使文物暴露野外、面臨嚴重威脅的消息,記者3日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由該局成立的調查組已於昨日(2日)進駐南陽市展開調查。公開資料顯示,創建於1935年10月的南陽漢畫館是目前中國建館最早、藏品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座漢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現收藏漢畫像石總量已達兩千餘石。
-
水下文物納入文物普查範疇 國家將設專門保護區
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去年曾對該沉船進行了水下考古作業,出水了近萬件文物,其中大部分是福建和江西景德鎮生產的瓷器。 華光礁一號的發掘與打撈只是20多年來中國水下文物調查的成果之一。 「國家文物局從組建水下考古隊以來就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是搞沿海水下文物普查,這是文物系統一個戰略任務。」張威說。
-
來瞧瞧焦作博物館鎮館之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長什麼樣?!
連閣式陶倉樓分為附樓在主樓左側和右側兩種,這裡咱們要說的就是附樓在主樓右側、焦作博物館鎮館之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挑梁上置一正交枋木,枋木兩端各承託一鬥拱,鬥拱上託屋簷。鬥拱之間各開一豎長方形門,門周邊以凹凸稜紋刻出門框。樓體右側開一洞口,以承納閣道的榫頭。三層設有長方形的迴廊,雕刻有左右對稱的直線紋、對頂三角紋、菱形紋等圖案。第四層為橫長方體,面闊54.5釐米、進深27釐米、高19.4釐米。中間鏤空雕刻出上下兩層窗戶,每層五組,直欞式窗欞,上下、左右相鄰窗戶為橫豎相間。
-
國家文物豈能據為己有
參觀古蹟,突起賊心,順手將文物據為己有,可惜到手的贓物還未看清楚到底長啥樣,就被人贓並獲。近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被告人丁大斌涉嫌盜竊罪向法院依法提起公訴。去遺址一探究竟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張家港黃泗浦遺址,是鑑真和尚第六次東渡的起航處。
-
文物中的「豬」故事
因此,作為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豬一直被幻化為驅邪化吉、招財送寶的吉祥形象,在古代文物中,以生肖動物豬為造型或飾以生肖豬圖案的文物藝術品同樣豐富多彩、形態各異,長期深受人們喜愛,其文化意義代表著誠實質樸、富貴吉祥。最為著名的是圓明園豬首銅像,這是「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之一。
-
深圳擁有不可移動文物1116處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馬璇) 全市文物工作會議昨天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了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分析當前文物工作形勢,全面部署我市文物工作。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省委決定依託深圳多年積累的改革開放歷史物證資源和成熟的辦展經驗,在深圳籌建廣東改革開放紀念館,並力爭在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開放,目前我市正在加緊籌建。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何多是頂級的文物?
一,為何這些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最有看頭呢? 據我國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 在全球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中, 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 而且均是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除了我們熟知在列強洗劫圓明園、故宮,一些來華的外國人還利用科學探險的名義盜走了在上個世紀初盜走了大量的珍貴文物。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季永館長歲尾年初,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的微信朋友圈好消息不斷,首先是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蚌埠市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目前博物館的最高等級;其次,蚌埠市博物館的10件藏品參加了「1420
-
30年文物命運對比
收購員每天從財務科取200元,下班時交帳,多退少補,一般情況下200元可支付一天的收購。收藏權取消1950年,剛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就頒布了文物保護的法令和辦法——《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各地都逐漸頒布了地方法規,並成立了文物管理部門。
-
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他們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高志強閱讀提示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共核定國家一級博物館74家。其中,河南區域本批次被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共有3家,分別為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博物館、平頂山博物館,安陽地域內的博物館就有兩家。那麼,他們在眾多博物館中是如何脫穎而出的?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他們有何亮點特色?記者走進安陽這座古城,踏進中國文字博物館,仿佛踏上了中國文字的脈搏,儘管相隔千年的時空,還是能夠觸碰到漢字傳承的強勁生命力。
-
農民取土發現商代大墓,一文物造型獨特價值千金,是部落的圖騰
這立即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一方面追索文物,另一方面則在發現地進行挖掘。本來,專家們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認定會有一個重大發現,沒有想到這個發現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爆出了一個特大新聞。 這次的考古發現,僅僅挖出了一個商代墓葬。但是,出土的文物卻異常豐富,多達1500多件,特別是480餘件青銅器的出土,是既河南安陽殷墟、四川廣漢三星堆之後一次重大的突破。
-
這隻「三足蟾蜍」,曾經賣了30元,現在卻是國寶級文物
但是遲一秒便有可能讓文物流失,館長自然是心系文物的,不敢怠慢,近年來,慈谿不斷出土青瓷等文物,境內的文物投機商已經活躍得很猖獗了,稍一疏忽就會造成珍貴文物流失,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失。後來,村幹部召集社員開座談會,會上童兆良給大家,認真宣傳國家文物政策和保護國家文物的重要性,還和買了文物的社員談心,後來那位社員坦言之前不懂文物法規,只覺得對這件器物好玩,很是喜愛,什麼都沒考慮,如若沒聽到這些文物遺產宣講,幾天有可能要轉手賣給上門收文物的販子,」他當場表態,願意將文物貢獻給國家。
-
這把戰國「逆天」寶劍,殺生力極強,文物專家:可惜技術已失傳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的名劍,但這些名劍基本都已經失傳,在考古上經常會挖出歷史寶劍,其中出土劍文物最多的古墓屬秦漢墓以及戰國墓。最著名的的戰國「逆天」寶劍是被列為一級文物的「越王勾踐劍」,此劍可以說是現存的唯一一把具有超高歷史名氣的寶劍。但事實上,除了越王勾踐劍之外,中華大地上還有著不少的戰國劍。
-
2020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作品揭曉 見證年度文物輿論焦點
作者:文宣近日,由國家文物局組織舉辦的2020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結果揭曉(名單附後), 62篇(組)作品脫穎而出,獲評2020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作品反映年度文物輿論趨向自2016年以來,國家文物局連年舉辦文物好新聞推介活動,活動日益成為國家文物局宣傳傳播品牌,入選作品也逐漸成為年度文物領域大事、要事、喜事的晴雨表,反映出年度文物工作重要成就和文物新聞輿論工作突出特點
-
「大內總管」梁金生:我在故宮管文物
梁金生對故宮裡的文物,有種難以割捨的情感。「鑽進去,就像跟不同時期的歷史對話。」退休後,梁金生的工作相對簡單。更多時候,他拿著一柄放大鏡,趴在辦公桌上「翻舊帳」。梁金生的黑色捷安特自行車從2003年騎到現在,曬成了灰色。他每天騎自行車上班,38年裡換了5輛自行車。
-
國家文物局:5年來,1300餘件套流失文物回歸中國
國家文物局今天(12月31日)發布「十三五」文物事業改革發展成就。據悉,5年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文物局成立了文物返還辦公室,英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埃及等國共計向我國返還1300餘件(套)中國流失文物,包括鄧峪石塔塔身、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
-
重慶又新增兩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目前共有五家
大足石刻博物館於2015年6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近500件珍貴石質文物採用「裸展」的方式,全景展現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藝術魅力。此前,我市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三家一級博物館,目前我市一級博物館達到五家。
-
涼山寶藏(12)丨國家一級文物柿蒂八鳳紋銅鏡:從遙遠的東漢走來
文/王仁剛 圖/涼山州博物館提供涼山州博物館的「深閨」中,珍藏著一面古老而精美的柿蒂八鳳紋銅鏡,她從遙遠的東漢走來,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古墓現身:街坊四鄰津津樂道1975年的4月,註定是安寧鎮康寧村村支書胡孝順腦海中記憶深刻的一段時光,雖然43年過去了,很多細節還記憶猶新。那時他還是六和公社(今安寧鎮)的一名初中學生。
-
...聯合中國文物報、28家博物館、騰訊博物官,推出「十二生肖線上...
為助力疫情期間線上展覽交流,我館聯合中國文物報、國內28家兄弟博物館和騰訊博物官,推出《2020「生肖之力」創意文物H5》和《十二生肖線上展》,共展出48件生肖文物。觀眾足不出戶,通過手機的線上展覽入口即可欣賞眾多生肖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