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帶你看懂弦樂四重奏,演奏和製作的奧秘| 曹氏提琴

2021-01-12 琴界網曹氏提琴

弦樂四重奏製作

弦樂四重奏(Quartet)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室內樂形式。它包含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

美國著名的亞歷山大使用曹氏四重奏演奏

很多人認為四重奏的琴只是每把琴的大小做得不一樣而已,但是小提琴的四條弦為G、D、A、E, 而中提琴與大提琴則是C、G、D、A。她們之間共鳴大小是有所不同的。

美國提琴製作比賽曹氏提琴獲得音色獎的弦樂四重奏

四重奏在音色相近以及結構上都相似,這都是有非常嚴謹的要求,第一小提琴它的聲音是比較洪亮有穿透力的。而第二小提琴則是銜接第一小提琴與中提琴之間的聲音,相當於第一小提琴與中提琴的聲音橋梁,而中提琴和大提琴又有自己獨特的音色,不僅要有渾厚的低音,還要求高音明亮溫暖。

曹氏新秀陳宇帆正在製作小提琴

因為四重奏的演奏特殊性,所以在製作過程中是非常困難的。第一、二小提琴的尺寸已有許多名琴數據可供參考,琴身的大小長短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中提琴與大提琴,在這個方面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因為,這不單考慮到演奏者的演奏舒適性,還考慮演奏的音色好壞和協調性,因為中、大提琴的尺寸大小所決定的音色是會有所不同的。小一點的中、大提琴他的高音音色會較好。而大一點中、大提琴它的低音音域效果會令人滿意。

曹氏新秀曹樹堃弟子陳宇帆於美國獲得弦樂四重奏音色獎,並被星島日報報導

所以,在國際上提琴製作比賽中想要突破這些問題拿到音色優異獎的話則要考慮到每一把琴的聲音都要相互的配合沒有瑕疵才有機會得獎。

曹氏提琴具備非常頂尖的小、中、大製作水平,在此基礎上弦樂四重奏的製作上同樣可以更好的把握了製作技術,無論從音色還是工藝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績,不僅領先於全國更領先於世界!從08年至今,共六屆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比賽,曹氏提琴六屆都收穫音色獎及工藝獎,尤其是四重奏,六屆比賽兩次獲得音色獎,兩次獲得工藝獎。

可以說是世界上獲得四重奏獎項最多的團隊,其中陳石金(陳宇帆父親)、麥水德在2012年的比賽中除了獲得的四重奏音色獎外,還獲得了單項的小提琴音色獎及大提琴音色獎,曹氏提琴不單單四重奏在比賽中能有如此好的成績,同時在單個項目的比賽中也同樣多次獲得音色獎及工藝獎。

取得這樣的成績的確需要非常高超的製作技術和具備對於音色及演奏方面全面的知識體系。曹氏提琴不斷在超越自己,在曹樹堃大師的帶領下一代一代英才輩出,為祖國乃至世界提琴製作業發揮著重要力量!

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這四種弦樂器代表四個聲部,從而構成一個高中低音相當完整的小型樂團。

它最初僅限於家庭、沙龍範圍,是貴族雅士自娛自樂的音樂形式,隨後在歷史的流變中,它從貴族庭院走向世俗舞臺,發展成一種表達人類情感最深刻、最細緻的重要器樂體裁。

室內樂與大型管弦樂強調炫麗的主從關係,以及獨奏樂曲強調燦爛的展技演奏,在美感的要求上完全不同,它強調的是一種「平衡內斂之美」。

極力推薦的弦樂四重奏:

舒伯特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

斯美塔那的e小調第1號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涯》

柴可夫斯基的第1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鮑羅丁的D大調第2號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

相關焦點

  • 弦樂四重奏:其實很「親切」,就像一部走心的溫情故事片
    弦樂四重奏的「標配」——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四件弦樂器融合成了最和諧、完美的音色。為什麼一定是這4件樂器呢?弦樂四重奏的組合其實跟現在的流行和搖滾樂團很相似,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負責一件樂器,演奏一個聲部。被譽為「弦樂四重奏之父」的海頓爸爸賦予了每件樂器一個「角色」,他曾這樣描述道:第一小提琴像一位才智過人的中年人,言辭精闢,只要找到一個話題,他總是娓娓道來,滔滔不絕。
  • 海頓 弦樂四重奏《皇帝》附樂譜&示範&簡介
    海頓的弦樂四重奏,其編號達到83號。但其中有好多曲是別人假借他的名字發表者。如果把這些作品剔除,則其編號只有68號。不過,這也比其他作曲家多得多。難怪他有《交響曲之父》的稱號外,還有《弦樂四重奏曲之父》的稱號。不過,這並不是他譜作了一百多曲交響曲與六十多曲弦樂四重奏曲而得的稱號,而是他奠定了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曲的基礎而得的稱號。
  • 曹氏提琴 | 中提琴青年演奏家
    在悠久的歲月間,中提琴只擔任強化管弦樂低音的任務,演奏內聲部的和聲,直到近代,才開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過門樂句,而且有時也擔任獨奏樂器,其略具鼻音感的音質,給人一種悲悽沉重的感覺,中提琴雖然缺少小提琴的溫軟音色,卻具有獨特的表情和相當豐富的音質。
  • 「中提琴魔女」和「五弦」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 曹氏提琴
    她曾是德國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中提琴副首席,也是當時全團最年輕的成員。並曾在薩爾茨堡室內樂團、義大利世界青年交響樂團和倫敦獨奏家室內樂團中擔任中提琴首席——楊依諾。一次突發奇想,開啟五弦之路4年前楊依諾剛剛回國,在一次音樂會上與小提琴演奏家李傳韻合作,李傳韻希望與她再演奏一首雙小提琴的曲目,她感覺在一場音樂會裡既可以演奏小提琴又可以演奏中提琴非常過癮。
  • 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中提琴導師毛新光|音樂王國中的隱士
    ▲德沃夏克弦樂四重奏《美國》第一樂章 中國愛樂四重奏:陳允、顏柯、毛新光、關正躍 說到中提琴,在弦樂聲部中經常被認為是比較「模糊」的聲部,它們較少的旋律,又形似小提琴,總會引起人們的誤解。認為它是「存在感最低的樂器」、「就是大一號的小提琴」,等等。然而,中提琴神秘且獨特的魅力,在樂團中卻是不可或缺的。
  • 為什麼中提琴沒啥知名度?可能是大哥小弟都太有名了……
    在18世紀中葉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樂團中使用。之後隨著弦樂四重奏的興盛,成為室內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 看完中提琴的「簡歷」,覺得說還好啊,為什麼大家對中提琴的「惡意」那麼那麼那麼大呢?
  • 怎麼分辨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1.從外形視覺上看:小提琴(Violin)和中提琴(Viola)都是橫把位(夾在脖子上演奏),同規格的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微大一點(近看容易比較出);演奏姿勢都差不多,只是對於演奏員來說,把位(簡單的說就是兩手指在同一音高差之間的距離)小提琴小一點,中提琴大一點。帕薩卡利亞 中提琴小提琴二重奏大提琴(Cello):最直觀的,是只能坐著演奏的。
  • 心中尊愛的琴壇前輩——奧斯卡·舒姆斯基(下) | 曹氏提琴
    這把斯特拉迪瓦裡留有原來收藏者、作曲家的演奏和我演奏的作曲家的24首隨想曲,這三重意義疊加為我帶來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同時我也希望聽眾能更好地感悟和享受羅德的音樂。」這個世界著名的四重奏組以舒姆斯基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是金戈爾德,中提琴是普利姆羅斯,大提琴是夏皮羅,都是託斯卡尼尼手下的骨幹力量。這個組合被譽為世界弦樂四重奏的最強陣容,可後來普利姆羅斯這位世界聲譽最高的中提琴家未經其他成員同意就把NBC四重奏改成他自己的名字,而且還是在一次電臺的實況直播中,影響很大。個性剛直的奧斯卡豈能容忍這種不尊重人格的行為?
  • 中提琴演繹最華彩的「化蝶」
    早報文娛專訊 11月30日晚,青島交響樂團中提琴專場音樂會將在青島音樂廳舉行,來自中國交響樂團的中提琴演奏家馬豔春領銜演出,為島城樂迷帶來勃拉姆斯的《f小調第一中提琴奏鳴曲》,以及由莫扎特、皮亞佐拉、西貝柳斯等大師作品改編的中提琴多重奏演出。據悉,此次演出也是青島首場中提琴專場音樂會。
  • 小提琴「女神」確診後分屏連線演奏
    確診之後,穆特又在社交媒體與倫敦愛樂樂團的音樂家「連線演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第十首《降E大調「豎琴」四重奏》,並在視頻的配文中稱:「這是我的第一次分屏演出!我很感激這一切成為可能--我親愛的音樂家們都和我保持著安全的距離…」德國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與倫敦愛樂樂團首席Pieter Schoeman、中提琴副首席Richard Waters、大提琴首席Kristina Blaumane「連線演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第十首《降E大調「豎琴」四重奏》穆特還鼓勵大家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一起堅強面對這個處於艱難時期的世界
  • 中提琴的發展和由來
    中提琴和維奧拉這種叫做維奧拉的琴也有不同的種類,在兩腿中間演奏的被人們稱為「維奧拉達甘巴」,而放在肩上演奏的琴被稱之為「維奧拉達布拉喬」。然而,這些名字也為樂器本身的構造提供了線索。然而,中提琴和達甘巴是有些許不同的,達甘巴的肋部很高,背部很直,還有五七根弦,未彎曲的琴橋和指板上的摩擦讓演奏者一次可以接觸多條琴弦。發展和改變在16世紀左右,很多樂器的尺寸發生了改變,有的變得更大有的則被縮小,以便產生演奏所需要的音高。此外,弦樂合奏傳統上由一個女高音和低音樂器組成,三個中提琴演奏中間音域。
  • 【發燒名盤】《倫敦提琴經典》SACD——給音響系統做個「全面體檢」
    弦樂,多指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組,一般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為主要樂器構成。因其規模較為龐大,音色統一,音域覆蓋多個聲部且分工明確,演奏時常有多層次的表現力:合奏澎湃激昂,獨奏溫柔婉約;又因豐富多變的弓法(顫、碎、撥、跳等)而具有靈動的色彩。
  • 曹氏提琴 | 別讓簡譜和指法毀了孩子
    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其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後經德國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稱的簡譜,係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ti(中國為si)本文由廣州琴界弦樂器 曹氏提琴(中國)直營店安老師提供,感謝您的閱讀!
  • 巴桐:一曲《天鵝轉子》,聽見中提琴的逆襲
    中提琴是弦樂家族中的「灰姑娘」,它不像小提琴那樣輝煌,也不像大提琴那樣渾厚,常常被視作室內樂和交響樂中的伴奏樂器,低調而不露聲色。這一次,巴桐挑選了德國中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欣德米特的作品《天鵝轉子》。「這部作品旋律非常美,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而且欣德米特本人就是中提琴演奏家,這首《天鵝轉子》是他自己首演的,他知道中提琴在技術上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他的作品很難演,對演奏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巴桐說。
  • 上海交響樂團把青年演奏家推到臺前 展現中提琴這位「灰姑娘」魅力
    上交駐團指揮張潔敏攜手中提琴首席巴桐帶來欣德米特《天鵝轉子》。前晚,上海交響樂團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演欣德米特的中提琴協奏曲《天鵝轉子》。中提琴是弦樂家族中的「灰姑娘」,它不像小提琴那樣輝煌,也不像大提琴那樣渾厚,常常被視作室內樂和交響樂中的伴奏樂器,低調而不露聲色。
  • 琴界|曹氏提琴 小提琴左手手指抬落的重要性
    本文由廣州琴界弦樂器有限公司曹氏提琴(中國)官方唯一直營店提供,感謝閱讀!被我們忽略的左手按弦對於左手,很多琴童,小提琴愛好者來說,甚至有絕大一部分經驗不足的老師認為,我只需把音符按準就好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之間的區別以及它們所擔任的角色
    小提琴小提琴在弦樂器組中體積最小,音域最高,它的表現力格外豐富多樣。在演奏技術方面,小提琴在全樂隊中也最靈活,它適於演奏任何速度和形式的樂句,包括帶有和弦式進行的樂句。因此,小提琴在樂隊中總是起著主導的作用,它可以稱為交響樂隊的"心臟"。
  • 曹氏提琴 || 一位「最完美的小提琴家」——莎拉·張
    著名的EMI唱片公司捷足先登,立即籤下這位「袖珍小提琴家」,唱片的封面留下了她當時稚嫩的形象,身著紅裙子,頭扎紅髮帶。手持一把兒童用的1/4小提琴,臉上流露出天真的笑容。平心而論,你不能以通常的評鑑標準來衡量這張唱片的風格如何,而值得聆賞的是一個9歲孩子心中的帕格尼尼、老柴、艾爾加、薩拉薩蒂,以及她這個年齡對音樂、對演奏藝術所具有的那種執著、悟性、愛和天真。
  • 讀了這篇你就知道
    海頓從小就經常接觸並熟悉了奧地利民間音樂和教堂音樂,從而造就了他在交響音樂和弦樂四重奏方面的突出創作,為世界的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作出了巨大貢獻,後來被世界稱為「交響之父」和「四重奏之父」。1761~1770年這期間,他創作了《阿契德和加拉太》、《生日清唱劇》、《哈利路亞交響曲》等許多歌劇作品,其中音樂作品加入了弦樂四重奏創作手法。這一時期,海頓的創作風格還濃厚地帶有宮廷浮華的音樂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