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實踐表明,人是最具創新活力的因素,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我們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更加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形成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提供堅強人才保証和有力智力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高鐵、北鬥等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我國科技創新勢頭強勁,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今天,以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創發展新局面,仍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歷史照進現實: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歷史告訴未來:人才是強國之本,重視人才不僅是時代精神的召喚,更是當代中國人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標志。青海數十年改革創新歷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充分表明: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近年來,青海各行各業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為補齊人才短板,各地各單位在引進部分急需緊缺人才的同時,始終把本土人才作為推動地區發展最基本、最主要、最持久的力量,抓實人才專項工程,構建起「育才、養才、用才」全鏈條機制,做大做強本土人才「基本盤」,為青海全省上下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加快建設「五個示範省」不斷打造「人字梯」、持續注入新動能。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青海要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搭建人才成長「大舞臺」﹔加大培養力度,厚植改革發展「動力源」﹔放心、放手使用,激活創新創業「內驅力」,以「革故鼎新」的決心推動思想解放,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凝聚優秀人才,以「尊賢重士」的情懷創優人才環境,始終站在全局高度,提高認識、拓寬視野,打造富有省情特色的聚才體系,點燃新青海建設的人才引擎。展望「十四五」,青海更要聚焦國家戰略和自身重點發展領域,制定富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人才發展規劃,進一步擴大人才工作開放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人才工作理念,優化人才工作服務,大力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融入「雙循環」,努力實現青海更大、更新、更高質量的發展。
「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去年11月1日,青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向全國各地學有所成、即將踏入社會的青海籍學子發布《致青海籍學子的一封信》,「家書」反響強烈、始終熱力不減﹔今年10月31日,2020年度校園引才工作動員部署會在西寧召開,「組團式」校園引才精心準備、主動出擊……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青海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凸顯和迫切,我們要把「築巢引鳳」的「蓄水池」越做越大、越做越精緻,把「聚才引智」的「集結號」越吹越響、越吹越帶勁,並在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上更新觀念、錦上添花﹔積極鼓勵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勇於創新,引導各級各類用人主體、社會力量有序參與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引進,匯聚做好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讓全社會的創新智慧如清泉出澗、奔流不息,推動發展、造福人民。
(責編:馬建輝、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