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和君子吵翻天,不與小人紅紅臉

2021-01-15 一直在努力

你過得更好,是對敵人最狠的「復仇」。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多姿、光彩奪目的時期,更留下了數不清的哲理故事。

比如,高僧寒山與捨得的那段經典對話,1000多年過去了,今天聽起來仍振聾發聵,令人深思。

問: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怎麼辦?

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一輩子,難免會碰見責怪、埋怨甚至中傷,假如都冤冤相報地還過去,何時了?況且,你自己也不可能做到毫髮無損。

正如那句話說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凡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自己也終將傷痕累累,毫無勝利的「喜悅」可言,何必呢?

人間最狠的「復仇」,從來都是活得更加好。

別和小人糾纏,別和惡人較勁兒,離這些負能量遠點。一門心思錘鍊自己,強大自己,讓你的日子更紅火,讓你的頭腦更充實,便做到了世間最優雅的報復。

第一,別和小人較真兒

記得拉西拉姆·多多講過一句經典的話,「有人尖刻地嘲諷你,你馬上尖刻地回敬他;有人毫無理由看不起你,你馬上輕蔑地鄙視他…看,你討厭的那些人,輕易地就把你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樣子」。

和小人較真兒,你同樣惹得一身騷,不知不覺中化作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個人。

真正聰明的人,絕不讓負能量糾纏自己,儘早遠離,別和小人較真,原因是他們更懂得,過好你的日子才是今生最大的事。

貪圖短暫的口舌之歡,和小人講理、較真,不但勞神勞力,更消耗青春,乃至招致突如其來的無妄之災。

前一段,網絡上的一條消息令眾人驚嘆。有個靚麗的女生到麗江遊玩兒,與朋友一塊宵夜時,隔壁桌上的10多個男人學著她的口音譏諷她。剛開始,這個美麗的女生並沒理他們,接著跟朋友閒談。結果,那些男人卻糾纏不放,女生上廁所竟被故意擱置凳子擋著道兒,更加粗俗地譏諷她。

這個女生真的忍不住了,講道,「這是幹嘛呢?醉了嗎?」這些男人頓時怒氣衝天,直接抄起瓶子砸向女生的頭,還拽著女生的長髮,連拉再扯地扔到外面,直接拿碎酒瓶割女生的臉,甚至露出了白骨。一張清新秀麗的面龐,自此留下了深深的傷痕,變得面目可憎,徹底毀容了!

寧和君子吵翻天,不和小人紅紅臉。

碰見小人,選擇敬而遠之,寬容地退讓,絕非怯懦無能,而意在免遭引火燒身。

蛟龍不和毒蛇爭高下,雄鷹不和燕雀比高低。世間最狠的復仇絕非以暴制暴,而在忽略敵人的歹意,走好你自己的人生路。

待到山花爛漫時,你在叢中笑。對比此時的他,仍舊深陷泥沼,滿身汙穢。

第二,別和瑣事糾結不清

一輩子,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懂得放過,勿和瑣事、爛事、雜事纏著不放,方可騰出時間,幹更重要的事兒,奔向燦爛的未來,成就更精彩的人生。

一輩子區區3萬天,真有必要自找苦頭,自尋憂愁嗎?

譬如王菲,感覺是一個難得的清醒藝人。她確切地懂得,「我到底要怎樣的生活」,不懼汙言穢語,不受外人掌控,瀟瀟灑灑,真正活出了明白的自我。

首任老公是竇唯,王菲與他奉子結婚,可見她用心之深,然而,竇唯卻有了外遇,直言和她的婚姻是徹頭徹尾的錯誤。

王菲沒有一句反駁,轉身離開,絕不回頭。

第二個老公大家都知道,就是李亞鵬。兩人一起走過了10年,然而,始終無法取得精神上的默契,王菲毅然決然地結束了這場長跑,寫道,「今生緣盡,望你珍重」。

關於婚姻,王菲稱,「我的男人都是好樣的,拿得起,放得下,絕不婆婆媽媽,糾纏不清」。

隨後,王菲和比自己小了10歲的謝霆鋒再燃舊情,結果招來眾人的詆毀,罵道,都是兩個孩子的媽了,怎麼還這樣不知收斂?做這樣「傷風敗俗」的事兒呀!

她立即懟回,「我的日子怎麼過,我自己做主,你不配發言」。不管外人怎樣詛咒、謾罵,依然故我,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做自己該做的事,瀟灑自在,灑脫無比,對於其他,一概視而不見,視作浮雲。

你過的是你自己的生活,為何要在意別人的評價?別和爛事糾纏不清,懂得愛護自己,珍惜自己,瀟灑自在,這輩子就贏了!至於其他,他們怎麼對你,你也怎麼對他們就行了,不用糾結,更無需愧疚。

第三,你過得更好,是世間最優雅的「復仇」

人到中年,才會頓悟,一輩子就是要過得更好,活得更精彩。你過得比他更好,是這個世上最優雅的報復。

徐志摩是中國近代史上屈指可數的頂尖詩人,不過他也有自己高攀不上的女人,這個女人正是他曾經無情拋棄的張幼儀。

張幼儀憑藉自己的努力,活成了一個徐志摩也高攀不起,只能仰視的女子。

剛開始,徐志摩根本瞧不起張幼儀,不時惡語相加,「一個土包子」,縱然張幼儀百倍努力,他也冷若冰霜。

沒過多久,徐志摩開始熱烈地追求林徽因,雖然張幼儀已經懷上兩個人的骨肉,他依然異常決絕地要離婚。

張幼儀哭訴,「真要離了,懷上的孩子怎麼辦呀?」

徐志摩冰冷地講,「打掉不就行了」。

張幼儀語中帶淚,「聽人說,有人由於打胎死去了」。

徐志摩的回答更決絕,「坐火車同樣有人死掉了,不照樣有那麼多人坐火車嗎?」

張幼儀剛開始堅決不離婚,徐志摩就直接拋棄她,外出不歸,等到生下了兒子,徐志摩才趕回來,不過,不是為了照顧張幼儀和兒子,而是拿著一紙冰冷的離婚起訴書,「趕快籤了,我等著去追求我自己的精神戀人,快點兒!」

即使那個尚在襁褓之中的親骨肉,也視若無物。

張幼儀徹底死了心,二話不說,含淚籤了離婚協議,再不回頭。

離婚之後的張幼儀打起精神,走出悲傷,先是重新進修,自學外文,接著受邀擔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的副總裁,在她的精心打理下,一舉扭虧為盈,頓時聲名鵲起,威望高漲。

接著,她又出任雲裳服飾品牌的總經理,那個徐志摩根本不正眼相看的「鄉巴佬」,成了東方巴黎時尚界的風向標。

靠自己的堅持與打拼,張幼儀將「徐志摩嫌棄的女人」這張恥辱的標籤扔的遠遠的,活出了精彩的自我,贏得了眾人的掌聲,破繭成蝶,華麗變身為徐志摩只能抬頭仰望的優雅女子。

放下那些歹人的惡意,輕裝上陣,活出精彩的自己,千萬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比他過得更精彩,是世上最優雅的報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遠離偽君子?
    俗話說,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究其原因,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得罪君子,一般小事他不會與你計較,即使真生氣了,要報復你,也會光明正大地來,不會使用陰損的招數。而且適可而止,給你一個教訓,或者你認錯了,也就沒事了。
  • 幸福婚姻要懂得選擇:寧嫁窮君子,不嫁富小人
    A  一位在婚介所工作的朋友,聚會聊天時,和我們吐槽了當下年輕女孩的婚姻觀。  她說,這些女孩大多數隻看對方的顏值,和經濟實力,基本不關心人品、性格、教養這些問題。
  • 俗話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不懂這句話的人結局都很慘
    中國悠久的歷史傳承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忠臣良將,但是最終被小人害死的也有不少。這也就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差別,君子在明,你不知道啥時候就被人當槍使了,也不會知道你無意中被哪一位就給盯上了,而此時你已經非常危險了你都不知道。諸葛亮都有過這樣經典的名句:親賢臣,遠小人。
  • 老話說「寧惹君子,莫惹小人」,看破這幾點,防小人十拿九穩
    有句老話叫「寧惹君子,不惹小人」,說起來雖然不好聽,但現實往往就是如此。畢竟君子跟你講道理,做事情和你明著來,雖然有爭吵,但是吵完了大家也就過了。而小人則不然,他可能表面上還是和你一團和氣,背後卻一直想著怎麼陰你一道,找準機會就下手,防不勝防。
  • 菜根私語之十六~二十《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為人處世篇十六、不惡小人·禮待君子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私語】於君子,宜禮敬之;於小人,莫惡待之。 君子有可敬之處,小人有可惜之時。愛人者,憐人之惡;敬人者,親人以禮。仁人敬君子之美,而不毀小人之惡。 君不聞,敬君子固顯有德,憐小人亦為風雅。不與小人同惡,不向君子諂媚;以敬人之禮親君子,以惜人之心憐小人。
  • 泰卦彖辭,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小往大來,吉亨。是看它的卦象,陽本來在上,現在跑到下面來,不是天到下面而是氣跑到下面來,陽是大,所以叫大來。地本來是在下面,現在陰氣往上走了,所以叫小往。這樣天地氣才會交泰,陰陽有對流才會生生不息,萬物才會得到亨通,順利發展。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審視自己內心是君子還是小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論語·子路》。書中僅通過簡短的一句話就主要向我們解釋了身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差別之一。小編在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上曾多次說過:世界是多樣性的,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觀點,我們永遠也無法做到徹底的統一,這就是自然的法則。
  • 人在江湖,「小人」和「君子」的下場,差別真的很大,扎心了
    可就是這種想法的人多了,「小人」的比例和圈子就會越來越大,甚至將「君子」逼到了死路上。當人去到死路時,一切也就變了。於是,他們很多人,也向小人的圈子靠近了。如此,不就是「小人」的感染力比君子要強嗎?有人就會疑惑,難道想成功,就一定要當「小人」嗎?其實,並非如此。每個人的角色都有它的優勢和不足,都需要互相補充。
  • 君子除惡和小人貞順——《易經》否卦初六爻
    君子團結在上卦乾卦的環境裡,小人聚集在下卦坤卦的世界中。兩者形成對峙局面。天地不交,否卦閉塞不通的世界,剛剛形成,小人的勢力還不穩固。這個時候是動手消滅小人勢力的最佳時期。所以要拔茅茹。前面說過茅草的特點,一是根深;二是很細,想要連根拔出,實在是不容易做到。所以,要以其匯。把茅草聚攏成一束,一塊兒拔,就會好很多,不容易斷,才能連根拔出。否則,茅草斷了,根還留在地下。
  • 《周易》是本性命書:從卦爻辭中的君子和小人談起
    《周易》不是卜筮之書,而是專門講性命之學的,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卦爻辭中屢屢出現的「君子」和「小人」。任何時候,「君子」和「小人」都是一對相反的概念,但是,在《周易》裡面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成對出現的「君子」和「小人」《周易》卦爻辭中的「大人」和「君子」,是作為「小人」的對立面出現的。
  • 菜根譚為人處事大全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譯文】對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對他們抱嚴厲的態度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在內心不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在於對他們真正有禮。
  • 天下無謀:觀君子易,辨小人難,與小人交,防小人伎
    觀君子易君子講求原則,君子之行,如日月之食,人皆可見。與君子交,很淡,但會受益。小人往往和壞事惡行分不開,小人經常會受到上級的庇護,沒有上級的庇護,小人是長不久的,上級不是不知道他是小人,那是因為小人能博上級開心,順上級的意思,以至於上級可以網開一面,處處袒護小人。再加上小人的錯誤常常得不到應有的懲罰,以至於小人會有恃無恐、肆無忌憚。
  • 重讀《菜根譚》三六、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
    重讀《菜根譚》三六、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注釋小人:一般泛指無知的人,這裡含有品行不端的壞人的意味。不惡(wù):惡,當厭惡、憎恨解,不惡就是不憎恨的意思。
  • 《儒林外史》中的君子與小人,朋友有難時,看得最清楚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除了以主角和配角分類外,其實還可以這樣分類:第一類為君子、第二類為小人、第三類非君子亦非小人。如果從數量上來看,第三類人物一定是最多的,書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範進、嚴監生、杜慎卿,都屬於這類人物。
  • 老祖宗講「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小人為什麼懷「土」?有道理嗎
    難道君子與小人真的有天壤之別嗎?關於「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論語譯註》中曾有一段精闢的論述:「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如果單從字面意思上去分析,「懷德」與「懷土」,看似是君子與小人的本質區別,但如果深入分析之後則會發現,道德與「土」根本不相稱。第一、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 不必拒小人於千裡之外,君子也禮待即可!
    不必拒小人於千裡之外,君子也禮待即可!心靜來讀菜根譚,處世咬得菜根香,再看人生風雨淡!(之六人生處世,動靜得失之間,莫要拘泥;待人之道,妙理運用,在乎一心;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今願與各位看君,得閒時,靜心細讀,體悟《菜根譚》,能吾日三省吾身;今日分享《菜根譚》一則處世之道:不惡小人,禮待君子;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 君子、偽君子、真小人
    在生活中會有很多人,有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自私自利,並且在做任何事之時都是明目張胆,毫不掩飾,很直接,這種人我們通常稱之為——真小人。有一種人也同樣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做事方法卻與真小人完全相反,這種人當著眾人的面大仁大義,背地裡卻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幹得出來,這種人我們稱之為——偽君子。
  • 莊子:按照道家思想,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可以參照這2句話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論語》裡,「君子」共出現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時出現,而且大多是出自於孔子之口。由此可見,儒家思想是非常看重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的。但是,聖人孔子眼中的君子或者小人,都是以「仁義道德」為標準的。
  • 如何交君子,怎樣防小人,做好自己是關鍵
    經常聽到有人說,做人如何交君子,怎樣防小人。古代將人分為君子和小人;現代社會沒有將人有這種區分了,但在人們心中,有這種的區分意識:有德的人,沒有德的人;還有一種區分就是:老實人,聰明人。可見,老實人在大多人眼中成了無用的代名詞。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將交往看得很淡。
  • 荀子:從這兩條對比可以看出君子與小人的分野
    君子與小人是儒家概念裡很重要的兩個命題,兩者是相對的,談君子時往往會類比出小人,談小人時則往往會牽出君子,正是在這兩者的對比中,讓人們更直觀的看到二者的差異,進而尋找到自己身上已具備的優點,改正尚存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