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80後」院士鍾南山:人生字典裡從沒有「停步」二字
金羊網 2019-09-27
鍾南山說:「當我獲授『最美奮鬥者』榮譽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團隊,那些和我一起奮鬥了幾十年的人們,這份榮譽也屬於他們。」...
鍾南山
【致敬最美奮鬥者】
文/圖 金羊網記者 豐西西 通訊員 蘇越明
9月25日,獲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後,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接受了金羊網記者的專訪。他說:「奮鬥不是一段時間內做某一件事,而是一個長期過程,奮鬥的關鍵在于堅持不懈;大多數奮鬥者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一個團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克服種種艱難困苦後,攜手並進。」
鍾南山動情地說:「當我獲授『最美奮鬥者』榮譽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團隊,那些和我一起奮鬥了幾十年的人們,這份榮譽也屬於他們。」
「非典」來勢洶洶,他挺身而出
鍾南山的名字,如今幾乎家喻戶曉,他始終和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緊緊連在一起。
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來,他不顧個人安危,為應對災難夜以繼日地工作,曾連續38個小時沒合眼,由於過度疲勞,累倒在崗位上。他的態度很明確:「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他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們這裡!」面對肆虐的非典疫情,他臨危不懼,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況下,他通過精心制訂治療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通過努力使廣東成為全球「非典」病人治癒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通過「非典」事件,他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積極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了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標準》,探索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治療方案,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認為對全世界抗擊非典型肺炎具有指導意義,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多年來,他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主動承擔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在霧霾治理、室內空氣汙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事件中敢於發聲、傳遞真知、穩定人心。他帶領團隊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呼吸道重大傳染病防控體系,建立了國際先進的新發特發呼吸道重大傳染病「防-治-控」醫療周期鏈式管理體系,為推動我國建立公共衛生防治體系、提高重大疫情偵察監測能力和效率、加強應急隊伍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圓滿處置H5N1、H1N1、H7N9、H5N6、MERS流感等突發疫情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9年9月14日,他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鍾南山「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者」。
「80後」不停步,寄語青年人要奮鬥
在鍾南山的人生字典裡,從沒有「停步」二字。年過八旬,每周仍堅持出門診看病人,查房、會診、科研、帶研究生,樣樣不落。一些外地病人過來看門診,鍾南山會格外關心,「有沒有親戚在這邊?有沒有地方住?」他堅持學術研究,多年來在《柳葉刀》等國際權威刊物發表SCI論文100餘篇,出版各類專著近20部,主持制定了甲流、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多種疾病診療指南。自詡「80後」的他正帶領團隊研發一種抗癌藥,該項研究已經做了26年。
對於有些年輕人「努力奮鬥了卻沒有得到回報」的質疑,鍾南山回答說:「奮鬥需要時間,很多奮鬥者幹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40多年前『呼研所』剛成立時,舉步維艱,但我們就是看準目標,堅持不懈,才有了如今的成就。」鍾南山寄語廣大青年:「應當保持奮鬥的精神,奮鬥不是營造氛圍,而需要堅持不懈、是實實在在的努力,需要堅韌不拔的精神。」
鍾南山說,希望能再奮鬥20年,建設亞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
編輯: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