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雲 林清清 徐振天 梁懌韜 陳輝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老師,節日快樂!」
9月10日上午9時,廣醫一院30樓的國際報告廳內,一支支鮮花由年輕學子遞送到教師手中。對於廣醫的師生來說,今年教師節的特別之處在於,剛剛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來到現場,和在座的各位師生一起慶祝第36個教師節。
鍾南山:
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也體現了自己
發言之初,鍾南山院士先講起這次獲得共和國勳章的簡單感受。「對此次獲得共和國勳章,我當然很激動,但當時更多的感受是一種責任。既然有這個稱號,對目前一直沒有停止的抗疫鬥爭就有很多的責任。」
「會議結束後,習主席過來與我簡單講了幾句話,我抓緊時間表達我的意思。第一句是,習主席您的講話太好了。第二句是:習主席我想請戰。我希望我們能建立更好的平臺,能夠把抗疫鬥爭,相關的藥物疫苗研究研發更好地做下去。我寫了一封信給您。」
對於回到廣州後的經歷,鍾南山用「出乎意料」來形容,「沒想到晚上省裡主要領導來機場接機」。而讓鍾院士更為感動的是回到廣醫的場景。
「我在車裡,遠遠看去似乎萬家燈火,近看原來是來迎接的同學們把自己的手機燈點亮舉起來。我看到了同學們的熱情,我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廣州醫科大學。」
在鍾南山看來,國家以最高禮遇來對待醫護人員,這份榮譽也屬於廣州醫科大學和廣醫一院。「我能為母校和廣醫一院增光,我也很開心。」
「當新華社記者問我,習主席說的20個字中,哪個字是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觸的?作為一個醫生,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生命至上』。習主席的這句話,也是醫生最常講的一句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醫生在治療中常說,一個也不能遺漏。這是一句鏗鏘有力的話。」
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喻成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但在會上,鍾南山院士說,「這句話,只說了一半。我以為,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也體現了自己。什麼是有意義,社會和集體因你的存在而美好,才叫有意義。」
鍾南山說,當醫生的老師有雙重身份,既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人類健康的工程師。「『南山班』的學子從本科開始就要培養多學習、多鑽研、多問幾個為什麼的能力,希望『南山班』的學生畢業後成為有思想、有創造性的臨床工作者或管理者。」
「我堅信,這一輩學生一定會超過我們。」鍾南山說。
學生給鍾南山獻花
【抗疫鏡頭】
十個鏡頭告訴你鍾南山是這樣的老師!
抗擊非典那年,他67歲。在全社會陷入巨大恐慌的背景下,他挺身而出,和同事們提出並證實「非典」的病因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告訴大家「非典並不可怕,它可防、可治、可控。」之後還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病人都送到我這裡。」
17年後,84歲高齡的他臨危受命,星夜逆行趕往戰疫第一線,隨後向全國人民公布最新情況,強調疫情存在「人傳人」現象,這個關鍵性判斷改變了中國的抗疫進程。
新冠疫情暴發初期,他呼籲人們不要去武漢和外出的同時,自己卻再次毅然決然地走進了疫情一線。
……
今天,我們就用十個鏡頭,告訴你,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在他的學生眼中,鍾南山院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鏡頭一
「國家需要我們去,我們必須今天就去!」
1月18日的廣州,天色有些陰冷。珠江上,薄霧籠罩。在蘇越明(鍾南山院士助理)眼中,鍾南山老師是踏著這片薄霧走進醫院的。
上午11點多,蘇越明接到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打來的電話,對方直奔主題:武漢疫情緊急,請鍾院士今天無論如何親赴武漢一趟。
當獲悉當天飛往武漢的機票已經售罄,高鐵無座票都賣光時,鍾南山老師依然強調了一句:「國家的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國家需要我們去,我們必須今天就去!」
1月18日,鍾南山院士在趕往武漢的列車上
鏡頭二
「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1月20日下午5時許,在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新聞發布會上,不大的會議室被來自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十多家媒體記者擠得水洩不通,一字排開並列坐著的專家們,離十數位記者們只有一桌之隔。
在回答新華社記者的提問時,蘇越明記得鍾南山老師說,「目前,防控還是要注意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這是最原始的防控辦法,也是最有效的辦法。首先,公眾能不去武漢就不要去;其次,武漢要減少輸出,在武漢的人能不出來就不要出來,要提高防範級別,而不是單純地勸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點。」
鏡頭三
「現代抗疫戰打的就是科技戰,科技攻關要跟病毒賽跑」
1月23日上午9時,從事呼吸感染基礎研究20多年、一直跟各種病毒進行零距離較量的楊子峰教授,一早就陪同鍾南山老師來到廣東大廈,參加由廣東省科技廳和省衛健委共同召開的疫情應對討論會。
會議上,鍾南山老師在詳細通報了在武漢和北京所了解到的情況後提出:「現代抗疫戰,打的就是科技戰,科技攻關要跟病毒賽跑。無論是病毒檢測,還是病毒傳播規律,無論是治療藥物的篩選,還是治療方案的制定,都要跑在病毒的前面,都要精準攻關,要準要快!」
這時,作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研究員、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臨床病毒研究專家楊子峰,終於明白鍾老師為何要帶上他來開會了。
鏡頭四
「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1月2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由於夜以繼日、兢兢業業地工作,鍾南山眼睛出現浮腫。而更加牽動全國人民之心的是,在採訪的最後時刻,他的雙眼泛起了淚光。
鍾南山說:「我在武漢的一個學生給我信息,他聽到武漢街道上、社區裡,老百姓唱起國歌,很感動!這說明,只要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1月28日,鍾南山接受採訪時雙眼泛起淚光。新華社圖
鏡頭五
「無論是家務事還是急難事,我們在後方都會幫你們解決」
2月22日上午9時15分,抵達武漢並接管協和醫院西院ICU第21天的張挪富,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那是鍾南山老師打來的:「我受省市領導的委託,給你們打電話。一定注意身體,努力工作,完成光榮使命。」
為了給所有在湖北戰疫前線的醫護人員「鼓勁」,鍾南山老師特別錄了一個視頻,視頻裡,他這樣說:
「我知道,比起我們這邊,你們在湖北前線的任務更艱巨,工作更艱苦。你們放心,所有的事情,無論是家務事,還是急難事,我們在後方都會幫你們解決。如果你們有心事,我們也可以談談心……你們在前方安心工作,期待你們勝利歸來。」
雖然有所準備,但那句句貼心的話語,還是讓看到視頻的人無不動容。
2月22日,鍾南山院士通過遠程視頻連線馳援湖北抗疫前線醫務人員
鏡頭六
「現在正是黨員衝鋒在前的時候」
3月2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裡,正舉行首批戰「疫」一線火線發展黨員的入黨宣誓儀式。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徐永昊至今還記得那天的場景。
雖然隔著屏幕,但依然看到為抗擊新冠疫情已連續奮戰40天的鐘南山老師成為領誓人。
鍾南山說:「在這個有意義的時候火線入黨是終生難忘的。我國抗擊新冠肺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前線的醫護人員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和犧牲。烈火見真金,危難見真情。現在正是黨員衝鋒在前的時候,帶領大家克服困難、共渡難關。」
誓言錚錚!作為黨齡55歲的老黨員,鍾南山老師說到了,也做到了。
鏡頭七
「用知識縫製鎧甲,不遠的將來,各行各業都將由你們披甲上陣」
3月5日,東莞市石龍鎮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凌幸殷小朋友收到鍾南山爺爺的回信,這讓她和家人興奮不已。
為了馳援武漢,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廣東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前往疫情災區救死扶傷的故事,感動並激勵著孩子們。
看到孩子們用心設計的圖畫,稚嫩真摯的文字和語氣,鍾南山提筆給孩子們回信:「我相信你們會好好利用『停課不停學』的這段日子不斷學習,用知識縫製鎧甲,不遠的將來,當你們走進社會,各行各業都將由你們披甲上陣。你們是未來的接班人,希望你們好好學習,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不懼艱辛,勇敢前行!」
鍾南山給孩子們的回信
鏡頭八
「我們已經把論文寫在地球大地上」
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袁隆平、鍾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於攀登科技高峰。
5月30日,鍾南山院士在談到習近平總書記給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時表示,這給科技工作者很大的鼓舞。正因為中國採取了正確的防疫策略,中國的患病率、病死率都是全世界最低的。
「截至5月10日,全世界在比較有名的雜誌上總共發表了2151篇關於新冠肺炎的文章,中國發表了650篇,差不多佔1/3,而且很多是在頂級雜誌發表的。這些文章對指導全世界如何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所以我們不單是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現在已經把論文寫在地球的大地上。」
鏡頭九
「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
9月1日晚,全國中小學生統一收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的2020年《開學第一課》,這也是持續12年、每年新學年開學季的「同一堂課」。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鍾南山院士在節目中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分享感人故事,向全國中小學生傳遞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他說:「『敬畏生命』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堂課教給大家最重要的事情。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用整整76天、1814個小時,換來了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我們跟有些國家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什麼是最大的人權?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鍾南山在《開學第一課》。圖/節目組
鏡頭十
「不但要有志氣,還要爭氣;不但要有熱情,更要有激情」
9月8日晚,剛榮獲「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從北京乘機返回廣州。在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老師受到師生們的夾道歡迎,那陣仗堪稱「大型追星現場」。
「南山風骨,國士無雙!」師生們高喊著這句話,一同舉著亮燈的手機,現場宛若一片星光海洋。
「鍾院士,我愛你!」有學生勇敢「表白」,現場一片笑聲和掌聲,鍾南山老師聞言,臉上笑開了花。
他鼓勵學子們:「不但要有要求,也要有追求;不但要有志氣,還要爭氣;不但要有熱情,更要有激情。」
9月8日晚,鍾南山在廣州醫科大學受到師生們的夾道歡迎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 | 吳瑕
實習生 | 朱韻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