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鐘南山的成長史,才知道家庭真的影響一生!請把這8個故事講給孩子聽

2021-01-20 騰訊網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登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他在擁擠的餐車一隅,蹙眉闔目休息的照片,令人心疼又感動。《人民日報》官微評價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而這樣的故事,必須被記錄、被書寫。

近日,電子書《鍾南山:生命的衛士》在全網發布,供讀者免費閱讀,小編在文後附上了連結。讀著鍾南山院士的成長史,讓人不禁感慨:家庭真的能影響人的一生!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

快來一起讀一讀

鍾南山院士的成長故事

這裡,或許有你苦苦尋找的教育哲學!

01

生於動蕩

這是日軍在轟炸完上海後,首次空襲南京。

一次轟炸中,鍾家所住的房屋被炸毀,而嬰兒鍾南山還在屋裡,外婆與母親驚恐萬分地將他從廢墟中救出來。他滿臉是灰,在瓦礫下憋得臉色發黑,半天都不會哭。這是不足周歲的他,第一次面對死神而僥倖逃脫。

為了躲避戰火,鍾家隨南京中央醫院西遷至貴陽。1943年,鍾家再一次遭遇空襲,剛安頓下來的小家又被炸成廢墟。那天,鍾南山和父母一起去公園玩,躲過一劫。

儘管一家人在戰爭的陰霾籠罩下生活,但因為有父母的呵護與愛,鍾南山的童年還是快樂的,他頑皮淘氣的天性並沒有因所處時代的艱辛而受到壓抑。

02

撒謊的後果

小學三年,鍾南山是在貴陽度過的。他不是個乖學生,時常逃課去玩。家裡給的夥食費,鍾南山也沒有交給學校,而是自己留下買東西吃。

後來,母親詢問他的夥食費,他撒謊了。沒料到,母親非常認真地去學校核實。父親也知道了這件事。鍾南山很怕父親,等著狠狠挨罵。一向嚴厲的父親,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南山,你自己想一想,像這樣的事應該怎麼辦。」

鍾南山一宿無眠,謊言被揭穿後的羞恥深深印在他的心裡。從那以後,他一直告誡自己,要講實話。

03

自行車的鼓舞

抗戰結束後,中央醫院按計劃從貴陽遷至廣州。到了廣州,鍾南山讀四年級。他太貪玩了,又不會說廣東話,語言不通,留級了。但母親卻一直鼓勵他,學校的老師也鼓勵他。

鍾南山11歲時,母親許諾,如果他能考上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就獎勵他一輛自行車。沒想到,在下定決心發奮努力後,鍾南山一躍成為班上的佼佼者,順利踏進名校。

但因時局原因,家裡生活一下子困難起來。不過,母親還是說到做到,真的買了輛自行車給他。這件事對鍾南山的觸動很大,他記住了,只要是答應過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04

運動場上的明星

少年漸漸長大,天賦的才能在他身上綻放。1955年,高三學生鍾南山參加了廣東省田徑比賽,獲得了400米比賽的亞軍,並打破了廣東省紀錄。隨後他又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田徑運動會,在400米項目中獲得第三名。

這時,中央體育學院來信,希望他能到國家隊去訓練。面對抉擇,父親建議兒子還是放棄當專業運動員,選擇學業。鍾世藩認為,體育競技不能成為從事一生的工作,但如果鍾南山選擇醫學,則可以一輩子治病救人。

聽從了父親的建議考入北京醫學院的鐘南山,依然是運動場上耀眼的明星。1956年,他作為北京高校「三好學生」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1959年9月,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運動會上,以54.4 秒的成績打破全國400米欄紀錄。

鍾南山打破全國400米欄紀錄

運動還為鍾南山牽起了紅線。在備戰全運會期間,他與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李少芬相戀。一起訓練的兩個人,從此攜手一生。

05

35歲的危機

出身醫學世家,又是北京醫學院最優秀的學生,鍾南山的醫學之路本該是一片坦途。但在那個特殊年代,個人的命運只能任憑時代大潮裹挾。畢業後,鍾南山當過校報編輯、下放農村鍛鍊、燒過鍋爐……整整十一年,他都沒有從事臨床工作。

1971年,鍾南山終於從北京調回廣州,成為廣州第四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

一天,父親忽然問:「南山,你今年幾歲了?」

鍾南山不假思索地答道:「三十五歲。」

「三十五歲了,真可怕……」

四十多年後,鍾南山回憶,一生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句話,就是父親當年說的這句話。這句話重新喚醒了他對醫學事業的強烈追求。

一切得從零開始。從那以後,鍾南山虛心向同事學習,專業能力突飛猛進。他還接下了別人不願接受的研究慢性支氣管炎的任務,沒想到竟成為奮鬥一生的事業。

06

父親的第一次表揚

43歲那年,鍾南山入選公費出國人員名單,獲得了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的機會。

面對導師的輕視,他以一場精彩的公開演講完美亮相;為了做研究,他從自己身上抽血檢測儀器、把自己當做小白鼠做一氧化碳吸入實驗……對於心愛的醫學事業,他奉獻了全部身心。

學成歸國後,父親鄭重其事地對他說:「你終於用行動讓外國人明白了,中國人不是一無是處。」那時,鍾南山已經45歲了,這是他自記事起,第一次獲得父親的表揚。

07

家風浸潤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很小的時候就成了孤兒,他發奮苦讀,考入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兒科醫生。

母親廖月琴出生於廈門鼓浪嶼頗有名望的廖氏家族,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高級護理專業。她精通英文,運動、演說、音樂等各方面的才能都很出眾。

青年時代的鐘南山與父母和妹妹

他們給鍾南山創造了開明、講理、充滿愛的家庭環境。父親嚴謹勤奮,對工作盡職盡責,回到家還帶著鍾南山一起做實驗;母親溫柔善良,在家裡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依舊資助鍾南山的同學上大學。父母都是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生,從他們身上,鍾南山學到了醫者的博愛與敬業。

08

不枉過這一生

鍾南山的一生,曲折而精彩。在《鍾南山:生命的衛士》一書中,作者李秋沅這樣總結:

「鍾南山多才多藝,他是打破全國紀錄的運動健將、在文藝舞臺遊刃有餘的歌者、舞者、黑管演奏者,是仁愛的醫生、嚴格的導師、開明的領導人、學術權威……他的天賦與意志力,賜予他生命發展的多種可能,但他最終專注於醫學,執著探索,並將自己的才幹,發揮至極致。

「當兩次疫情肆虐,給民眾帶來危難之時,鍾南山逆向而行,挺身而出。他張開雙臂,為整個國家和民族,擋住風雨冰霜;用凜然風骨,詮釋了『國士』風範。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脊梁、中國國士。」

她也在這本書的結尾分享了鍾南山說過的一段話,以此激勵疫情中的每一位讀者——

「始終不安於現狀,這好像是我生命的主軸……所以我一直在往前走。假如所有人都有這麼一顆恆心,都有一個追求,然後努力朝前走,就會有很大的收穫。每個人都能這樣,不枉過這一生,這個社會就會進步很快,國家也會進步很快。

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

以鍾南山院士為偶像,

中國的未來,靠你們了!

相關焦點

  • 孩子的3-8歲,這9點做不好會影響孩子一生!
    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欲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擔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
  • 孩子小時候原生家庭不幸福,會影響長大後的性格嗎?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絕對的我有一個親戚,他經常在我們面前說他的老婆多麼的笨,多麼的不懂道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真的。日子久了,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個親戚家裡所有人的老婆都有這兩個特點:又笨又不講道理。難道,他們都喜歡這樣的女子?後來,我終於知道了答案。
  • 寫了一篇個人成長史,我才真正看清自己是誰
    一個害怕婚姻破裂的家庭主婦,為了維持家庭完整,犧牲個人心靈成長的需要,並不意味著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因為,很多時候她需要把全部的心思集中在別人身上,所以對自己一無所知。患得患失、遭遇挫折、過度悲傷等都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當然,如果我們出現了心理健康的問題,比如心理創傷、抑鬱症等,自我認知就會更加不完整,甚至出現重大偏頗。目標和欲望也容易左右自我認知。
  • 孩子有沒有「福氣」,別光看長相,有這3點才是真的有福
    中國人特別講究「福氣」,而一個人有沒有「福」,則取決於方方面面,從相貌到身邊的人都是影響因素。比如說哪家妻子「旺夫」,哪家孩子「一臉福相」等。 現實中,我們會發現長輩們真的把「有福相」看得很重。
  • 孩子沉迷遊戲休學?焦慮媽媽:學習後才知道,家庭能量的重要性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媽媽是妥妥的雞媽,兒子是妥妥的雞娃。原本我等著聽,孩子一路重 點的勵志故事,希望從中獲取,我能用在自己兒子身上的經驗。但是下面就進入了反轉,馮徵老師說,當兒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她發現孩子變了。他變得不愛說話,每天回到家,鑽進自己的房間,不知道在幹什麼。進入初中之後,兒子對她說,感覺很累,沒有意思。
  • 《故事裡的中國》走近「80後」鍾南山 再現敢醫敢言的國士風骨
    他曾對著鏡頭說:「我們很多醫務人員都不允許我進病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嫌我太老了」;今年9月8日參加授勳儀式,他自稱在紅毯上故意走快點,「證明我還沒有老」。儘管鍾院士本身並不喜歡別人用「84歲的前輩」來定義他,但本期節目依然嘗試走近這位「80後」硬核背後的柔情一面,試圖給大家呈現一個更加立體和全面的鐘南山院士的故事,特別是從他的人生成長、家庭生活,感受他一路積蓄著的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付出努力、作出犧牲的中國人致敬。
  • 人教版語文下冊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
    (家長領讀學生讀「口語交際」3遍),我們的內容是聽故事,講故事。從題目上來看,我們應該是先聽故事還是先講故事呢?學生:我們應該是先聽故事,再講故事。家長:聽故事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注意什麼呢?學生:1、我們要認真聽老師講故事。2、我們還要聽清楚故事的主要內容。(家長加以糾正,多鼓勵孩子)家長:那我們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 推書:這1000個故事值得繼續講給孩子聽
    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奶奶拿起蒲扇輕輕地搖,爸爸端出冰鎮的大西瓜時,總要講點什麼。 講什麼呢,牛郎與織女的傳說,還是白雪公主的故事? 這時,天上擠著鬧著的繁星,和大人懷裡將睡的孩子,就又都打起了精神。
  • 男孩成長道路上,父親請親自告訴他這四個道理,會讓兒子受用一生
    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父親一定要親自參與進來,這對他非常重要! 自古,母親就被認為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孩子也會比較依戀母親,可是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母親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父愛在孩子的成長中,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尤其是男孩,在運動性、技術性、智能性方面,對孩子的引導和陪伴,是媽媽力所不及的,並且爸爸對兒子的人格基礎的完善,是媽媽極不擅長的,有研究認為,父親與孩子交往的數量,跟孩子的智商成正比
  • 如何讓孩子專心聽故事?簡單7步讓孩子由坐不住,到吵著要念書
    怎麼引導3歲多的孩子專心聽大人講故事呢?我作為一位3歲雙胞胎孩子的媽媽,不管曾經職場生涯時,還是現在全職媽媽階段,都是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並讓孩子愛上了看書,吵著要念書,分享我的一點經驗。第一,觀察孩子喜愛的圖書類型,投其所好購買或借閱找孩子最喜歡物品,買些孩子喜歡動畫片的繪本故事,比如《超級飛俠》、《汪汪隊立大功》都有繪本買。
  • 講給孩子聽 | 新編十二生肖寓言故事
    講給孩子聽 | 新編十二生肖寓言故事 2020-03-06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典故丨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假期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典故丨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假期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寒假期間,快來給孩子講講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吧。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8.盲人摸象 【出處】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 把「馬背搖籃」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圖為紅星幼兒園(黃寺園)園史館內「馬背搖籃」雕塑前,老師向孩子們講述從延安向西柏坡轉移的「搖籃」故事。汪巍/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少兒頻道《大手牽小手》欄目組日前來到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紅星幼兒園(黃寺園),錄製「紅星照耀我成長」建園80周年文藝節目展演。
  • 聽英雄故事,看熊貓萌態 梅毅、蔣林攜新書與小讀者見面
    今日(10月17日),在2020天府書展期間,著名歷史作家、《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中華英雄史」研究專家梅毅攜新書《梅毅叔叔講中華英雄故事》叢書亮相。《讀者報》總編輯、《看熊貓》雜誌主編蔣林的「少年與熊貓的奇緣——蔣林《熊貓王》首發式暨蔣林熊貓文學創作對談、分享會」也在成都舉行。
  • 家庭關係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構建健康家庭,要遵循123法則
    有人說:"這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和我爸媽嘛!"《小歡喜》裡以三個迥然不同的普通家庭展開,他們雖不同,但卻因高考的小切口而殊途同歸,生動地演繹了當下中國家庭的眾生相。雖然各個家庭風格迥異,但都闡釋了一個主題——家庭關係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明白父母,雙方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起爭執和矛盾。
  • 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小荷花看了看月亮說:"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怎麼和我玩呢?"月亮說:"不要緊,我可以陪你說話呀!可以唱歌、講故事給你聽呀!"於是,月亮天天晚上陪小荷花說話,她們倆成了好朋友。 幼兒討論: 1.啟發幼兒說一說與好朋友在一起玩開心不開心,為什麼?
  • 經典童話影響孩子一生
    那些奇妙的經歷,刺激的冒險,溫馨的童話和經典的寓言,故事,每一個幸福童年不可或缺的記憶。原來,這些故事都是講述,而如今都變成動畫了。動畫加講述,當然孩子可能比較愛看。但是,有形象的故事反而限制了孩子們天賦想像力。所以,希望家長儘量是給孩子講,而不是把電腦一開就不管了。兒童故事是開啟兒童智慧大門的一把鑰匙。
  • 從底層家庭到哈佛,再到扎克伯格妻子,她的成長史值得孩子們學習
    從底層家庭到哈佛,再到扎克伯格的妻子,她的成長史值得我們講述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從中得到激勵和引導。一:養成獨立自強的品行普利希拉可以說是拿著一手"爛牌"出生的。普莉希拉陳的父母是普通的香港工人,當時家境貧寒的他們聽說美國工資待遇都挺不錯,於是遠渡重洋來到了美國。
  • 關於努力和輸贏,這裡有兩個小故事,適合講給孩子聽
    導讀:幾乎每個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講道理,希望通過循循善誘,如春風化雨般地影響孩子,達到教育的目的,可是孩子經常是左耳聽右耳冒,或者直接選擇屏蔽。其實,能夠影響孩子的從來都不是大道理,而是父母的智慧。今天包麻麻給大家講兩個小故事,背後蘊含著深意,講給孩子聽聽,一起感悟人生的智慧。
  • 鍾南山:我的醫學事業,其實是從36歲那一年才開始
    也就是說,他老人家沒有放棄他的本行,仍然堅持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上,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的論文產出量並不高的「表象」。對沒有經歷過非典或那時年齡尚幼缺乏印象的90後和00後來說,鍾南山之前可能是個陌生的名字,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誰成就了鍾南山,這位無雙的國士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們循著老兵的軌跡去了解一下他的成長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