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3-8歲,這9點做不好會影響孩子一生!

2021-01-10 貝樂虎兒歌

3~8歲的孩子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他們喜歡與人親近,喜歡接觸社交生活;

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

他們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

對他們來說,這世界上的事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為了想了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並且有股窮追不捨的精神。

總之,這時的孩子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已普遍地出現在孩子身上。

因此,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1

不要嫌煩

首先父母一定要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欲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擔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

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鐘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

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在母親為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為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話再多的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裡那麼健談了。

尤其是面對陌生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這時候大人也許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很好嗎?現在怎麼搞的?」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

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寶寶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這時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幹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

當寶寶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麼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為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幼兒是不斷在學習新詞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2

正確對待孩子的自言自語

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自言自語,了解有關孩子心理發展知識的父母都知道,這種自言自語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這種現象又被稱為「自我中心言語」,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平時我們用於交流的話被稱作外部語言,而不出聲的在頭腦中用以思考的話則是內部語言。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己具備了一定的外部語言,但還沒有形成內部語言。

這樣當他們思考問題時,往往要藉助外部動作或語言的幫助。自言自語是孩子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過渡的形式。

孩子在遊戲時,一邊做動作,一邊說話,用語言補充行動,用語言指導行動。

孩子自言自語時,往往不需要別人回答,當他們想出辦法時,還會自言自語他說出。

因此,當大人聽到孩子自言自語時,大可不必擔心,也不要厭煩,更不要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將逐漸消失。

3

讓孩子從小接受音樂教育

讓孩子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並非是讓他們將來都成為歌唱家或演奏家,其目的是使孩子通過與音樂交朋友,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

音樂是一種美的事物,最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孩子能夠在學習音樂中找到樂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學會發現美、感受美。

在彈奏樂器時,需要孩子動手、動腦,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這就發展了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和創造力。

通過持之以恆的練習,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從小樹立不怕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其頑強的毅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藝術修養,並形成良好的性格。

對於寶寶而言,音樂啟蒙主要是提供良好的家庭音樂環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

如可以用豐富多彩的樂曲陪伴孩子的不同活動,輕鬆愉快的抒情樂曲伴隨孩子起床和進餐;節奏明快的進行曲伴隨孩子遊戲;優美安靜的搖籃曲伴隨孩子入睡。

此外,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樂器,讓他們在彈奏中感受音樂美,還可常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輕鬆活潑的演奏會或文藝晚會等。

總之,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之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和音樂交上朋友,並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4

培養孩子的耐性

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一句話、一張圖片、外界一點點新鮮的刺激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興趣改變得快、耐性及堅持性差等習慣。

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不僅需要有聰明才智,還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因此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堅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培養孩子的韌性,需要耐心地引導。

父母可用親切的語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避免分散注意力,使他堅持完成所進行的活動。

比如,孩子畫畫只畫了一半就想離開,父母應提醒孩子:「畫完了你給我講講畫的是什麼呀?」孩子一聽父母要看畫,就會畫完。

培養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漸進。孩子可能學習一會兒就煩躁不安了,這時不要強迫孩子,而要用遊戲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堅持下去。開始時可以短一些,等孩子對學習有興趣了再逐漸延長時間。

對孩子的學習內容主要看孩子是否感興趣,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容易獲得成功,成功給孩子帶來繼續堅持的動力。這樣的活動,孩子會更自覺地堅持。

5

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能豐富孩子的知識,又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鍛鍊孩子語言表達的好方法。

當你打算給孩子講述某一本書的內容時,最好事先把它看一遍,熟悉其中情節。可以用語言吸引孩子的的興趣,如「你看,這兒有一本好書,你想看嗎?」或者讓孩子自己發現它,這時你再開始給他講述書中的故事。

父母講述故事時,語言儘量形象、生動,可以適當加些動作,一次講述內容不要太多,以免孩子失去興趣。

同一個故事可給孩子重複講許多遍,他們仍會聽得津津有味,邊講故事邊讓孩子翻頁或者用手指圖畫,更便於他理解故事內容。逐漸地,孩子就能講述自己熟悉的故事。

對於單張的圖片,可以先讓孩子觀察,然後讓孩子把所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講給你聽,這時孩子就需要運用他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了。

父母可以採取提問方式:「這幅畫上有些什麼?」、「他們在幹些什麼?」等,孩子講述內容會增多。

孩子講得不好時,不要訓斥他。

可以從易到難,開始講好一兩句話就行了。孩子若講話不分先後順序,或不斷重複多餘的話,如「然後、然後……」,或者一句說不完就急著說下一句,父母應耐心些,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讓孩子模仿,提醒孩子先想好了再講。

逐漸地,孩子會越講越好。

6

遊戲就是學習

許多父母認為,應從3歲開始讓孩子學到儘可能多的東西,遊戲是浪費時間,因此儘量壓縮孩子的遊戲時間。從教育學角度看,這無疑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事實上,遊戲是孩子與外界交流的方法,遊戲的過程,是孩子探索和實驗的過程,在遊戲中,慢慢地了解及建立人與外界的關係。

孩子遊戲過程,就是他們的身體、社會性、智慧及創造力等方面的成長過程,因而,每個孩子都需要遊戲,以促進各方面的健康發展。

同時,遊戲也可幫助孩子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對孩子而言,遊戲就是學習。遊戲是孩子成長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應該充分重視遊戲的價值。父母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遊戲活動。

7

引導孩子進入科學境界

兒童的科學教育,並不在於教授科學原理,而是透過實際的生活經驗,引導孩子建立觀察自然、愛護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確態度,進而啟發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在此時,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喜歡運動、遊戲,正確科學的啟蒙教育,不僅可以開啟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往往出自偶然的發現。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意的安排與引導,可以激發孩子探索科學世界奧秘的興趣,並幫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探索科學的方法,有利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8

培養分類和對應的能力

分類是按一定標準將物品進行分組歸類,它是兒童掌握數、空間、規則等概念的基礎。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孩子的分類能力。

如將買回的蔬菜、水果、乾果分類;將洗完的襯衣、內衣、外套、褲子等分類;洗碗時將碗碟分類放置,等等。

這種分類活動與孩子生活接近,他們很願意做這種分類活動。

對應是把相關的事物進行配合。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可讓兒童進行對應的活動。

如一張桌子前擺一把椅子,一個碗上擺一雙筷子,每雙鞋的左右腳對應等。這些活動為掌握數的概念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和活動,幫助兒童學習掌握分類和對應概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9

保持溫馨的家庭環境

家庭房間、家具布置整潔美觀,舒適宜人,有利於陶冶孩子的情操,也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家人之間要和睦相處。

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影響較大,每個家庭成員都要自尊、自愛、自重,嚴格要求,互敬互愛,按照正確的道德規範辦事,子女就能在和諧的家庭生活中學會如何做人,如何愛人,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較開朗、活潑上進、心地善良,具有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大人因某些事件要爭吵時一定要避開孩子。

(圖文來源於網絡)

貝樂虎,陪伴寶寶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5歲孩子每天11點多才睡覺,晚睡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嗎?
    隨著年齡的變化,睡眠時間也是會有變化的。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有相關的研究,調查表明:4-12個月大的嬰兒,睡眠時間為12-16個小時;1-3歲的兒童睡眠時間為11-14個小時;3-5歲的兒童睡眠時間為10-13個小時;6-12歲的兒童睡眠時間為9-12個小時;13-18歲的少年睡眠時間為8-10個小時。
  • 70年調查7萬名孩子,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寶寶可是全家的希望,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家孩子聰明智商高,長大後取得成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智商真的會決定孩子的一生嗎?70年追蹤7萬名孩子,調查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二戰結束後不久,英國就做了一個非常偉大且瘋狂的調查研究,他們從婦女剛懷孕時就開始記錄,並會詢問一些調查問題,比如:「孕期,你是否每天額外得到了一份牛奶?
  • 沒天賦的孩子學不好數學?清華碩士生潘佳生:在小學先做好這3點
    對於數學這一科目,我想應該是很多孩子的噩夢,家長愁孩子愁,一家人都為了數學而煩惱。甚至很多家長都覺得:數學這事兒拼的是天賦,沒有天賦的孩子學不好數學……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這裡,必須認真地告訴家長們:沒有天生數學差的孩子!清華本碩連讀的學霸潘佳生就給出了答案:數學,拼的不是天賦,而是思維,幸運的是,思維是能通過後天練出來的。
  • 常被父母打擊貶低的孩子,將來會變成啥樣?有個創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王筱銘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做父母的總希望能夠孩子最好的,但是如果方式方法用錯,很可能會對娃的一生造成影響,而這恰好印證了那句「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3、心理上容易出現創傷父母經常打壓、貶低孩子,容易讓最初階段建立的安全感、信任感,在一次次這樣的行為後,慢慢被毀滅,會從最初階段的懷疑變成肯定,從而變得不相信、害怕、遠離爸爸媽媽,並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這種留存在心理的創傷,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伴隨著他們的一生。為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會如此之大?
  • 父母對錢的態度,影響孩子的一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愛讀,ID:sqad1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窮窮一陣,心窮窮一生。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在家庭教育當中,金錢教育是一個會貫穿孩子一生的問題。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人生可能不同
    而且孩子年紀太小本身,就不具備自理能力,若是將孩子直接放進幼兒園,會出現強烈的排斥現象,這會讓孩子變得討厭幼兒園,對幼兒園產生牴觸,著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涯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對此我們可以發現,雙方都有一些道理,而晚上學的家長主要就是擔心孩子不具備上幼兒園的能力,在幼兒園會不適應,其實上幼兒園早晚還是要看個人情況。
  • 孩子一生有幾個叛逆期
    孩子一生有幾個叛逆期呢?家長如何巧妙應,對才能安然度過叛逆的現象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一種問題,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十幾多歲的初中生,幾乎都會出現叛逆的現象,就算是僅僅兩三歲剛剛會走路的孩子,可能多多少少也會出現叛逆的問題。
  • 為給孩子找親爹連做兩次鑑定,找到生父女子痛哭:孩子這一生完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這名女子的行為不但不自尊自愛,而且也是對孩子和家庭的不負責任,她的背叛勢必會影響家庭,家庭中充滿爭吵,最受傷的還是孩子。生活在不和諧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會受影響,原生家庭的苦難可能伴隨他們一生。
  • 血型也會影響孩子智商嗎?四種血型智商排名在這,有自己的孩子嗎
    作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所謂子成龍,盼女成鳳。當然最直接的,莫過於希望孩子有個聰明的腦袋,擁有過人的智商。其實孩子智商的高低主要源於先天的遺傳,許多人不知道,除了遺傳的因素,孩子的血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智商。簡單的說,不同血型的孩子智商方面也會存在著差異。
  • 能出人頭地的孩子,大多會有這3個徵兆,有1個,孩子註定不平庸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概是每個做父母的最大的心願了,畢竟自己的孩子成材,既是孩子一生的成就,也是父母教育水平的體現。但是孩子們就像是十根手指一樣,各有不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走向成功,甚至還有些孩子因為頻出教育問題沒有被父母重視,最終讓孩子走上歧途。其實能出人頭地的孩子大多會有這3個徵兆,家長們要仔細留意。
  • 家庭關係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構建健康家庭,要遵循123法則
    現在都普遍認為,原生家庭對於人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在童年時期。成長在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可治癒人的一生,可如果反之,生活在一個令人痛苦的家庭裡,則會讓孩子的一生都傷痕累累。如果父母的關係不好,經常在家裡當著孩子的面爭吵,那麼孩子也會變得孤僻,情緒化也很嚴重,性情暴躁。而這都是家庭關係不和睦,對孩子的不好影響。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Chloe L.說: 「我會自然而然的照顧每一個人,因為我這一生之中,一直都必須這樣做。 但當我試圖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就崩潰了。」 6.
  • 你的脾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發脾氣不僅對身體不好,還會影響到跟你親近的人,特別是家長,你的脾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愛發脾氣,那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容易出現叛逆心理,敏感多疑,內心脆弱缺乏安全感。當孩子長大後,脾氣也會暴躁,對別人苛刻。當孩子越來越大,為人父母的時候,父母的壞脾氣,也會被他們所繼承,出現發洩暴力等問題。那麼,下一代的孩子又成了受害者。
  • 老人說屬鼠的孩子生肖不好,影響孩子的運氣,原因真的很微妙
    其實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出息,動不動的會把鼠的生肖和孩子掛上鉤,或者是無意識地把孩子的生肖和孩子的一生的運氣連接起來,其實這樣做是非常片面的,很容易會讓孩子有一種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也是讓孩子感覺到不舒服的。
  • 孩子「生日時辰」決定幸運與否?避開這幾個時間點,孩子有福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孕媽很委屈地吐槽婆婆迷信,硬是因為孩子的「生日時辰」不好而勸自己打胎。原來孕媽的婆婆非常迷信孩子的生日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巨大的影響,於是早在孕媽一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找「大師」推算孩子的生辰是否會帶來好運。
  • 「4歲會背詩,影響寶寶創造力?」不僅不影響,還有這3點好處
    很多家長覺得古詩是屬於以前年代的文章,如果現在讓4歲的孩子過多學習會使孩子長大後沒有創造力。很多家長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卻沒有更深程度地去探討和認識事情的另一面。孩子從小背古詩,不僅不影響孩子的創造力,背後還有這3點好處,家長要知道。
  • 3歲孩子近視200度,真的是因為玩手機?這才是孩子近視的真正原因!
    原標題:3歲孩子近視200度,真的是因為玩手機?這才是孩子近視的真正原因!大概是講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視力檢查的時候發現居然近視將近200度。作者認為,這個3歲男孩的近視,都是因為平時經常玩手機,於是得出了「千萬不要讓6歲以下孩子玩手機」的結論和勸誡,「不然,那些小小年紀就近視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因為玩手機造成的。」 我承認,孩子玩手機這事,的確應該適可而止,有一定的限制。可小小年紀近視這事,手機還真的不一定背鍋。
  • 8歲女孩比賽中摔了一跤,500萬網友點讚:高逆商的孩子太難得!
    前些日子,在網上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走紅,而她走紅的方式是在比賽中摔了一跤。但是這一跤卻獲得了500萬網友點讚,這又是為何呢? 8歲女孩比賽中摔跤,卻獲得500萬網友點讚 前些日子,北京舉辦了一場青少年短道速滑聯賽,比賽現場4個小女孩整裝待發
  • 父母說話的語氣影響孩子性格,這四句話常說,教育孩子更有效
    ——伍威爾遜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對他的人生是特別重要的,將來的每一天都會受到性格的影響。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性格從小就已經決定了,沒有辦法再改變就放棄了,培養孩子的性格。其實一個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後天語言環境很大的影響。甚至連家長對孩子說話用的語氣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父母一定要清楚這一點。
  • 不同的人「陪睡」,會影響孩子未來性格?分房最好在幾歲前?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父母,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不同。對於同一個孩子,不同的人陪伴和教育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一對雙胞胎,一個和父母一起長大,一個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以後站在一起。不管他們外表的差異,他們說他們的脾氣和性格會不同。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所以從小陪伴孩子的人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