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故事#
「我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 ——鍾南山
今天,距離2021年1月20號,還有22天。
站在這一年的年末,回看過往,如果說有哪一天是值得被記住的,那麼2020年的1月20號,必然在列。
那一天,鍾南山院士坐在鏡頭前,沉著冷靜地面對全國觀眾說出:「沒有特殊的情況,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
「肯定存在人傳人。」也是那一天,整個中國拉響了抗疫的警報,彼時,沒有人知道,前方有什麼,正等待著我們。
1月20日《新聞1+1》上白巖松現場連線鍾南山
許多年後,當我們回想起2020年,或許很多細節早已忘記,
記住的,可能只有人們臉上的口罩,屏幕閃爍的測溫槍,
不斷更新的疫情信息,以及那個在鏡頭前反覆號召大家:
「做好預防,少出門,別恐慌」的84歲老人——鍾南山院士。
01
時間回到2020年1月18日,下午5點45分,鍾南山院士出現在廣州開往武漢的G1022次高鐵上。
這一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四,火車站裡擠滿了正準備歸家的人們。
後來,鍾南山的助理蘇越明在戰疫日記裡寫道:「踏上旅途的人們,滿臉喜悅,幾乎沒有人戴口罩,歡樂的海洋裡,又有多少人知曉已有暗礁深藏?」
鍾南山是那個不怕「觸礁」的人。
7個小時前,正在開會的鐘南山接到國務院通知,請他立刻前往武漢,查明在武漢出現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彼時正值春運高峰期,機票和火車票均已售空。
鍾南山和助理說:「國家需要我們,我們一定要去。」
終於,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鍾南山登上了廣州開往武漢的高鐵,因為沒有座位,乘務員只好將鍾南山帶去餐車休息。
在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中,鍾南山幾乎沒有說話,期間只喝了兩口水,花了10分鐘用來閉目休息,剩餘的時間,他一刻不停地對著電腦和資料研究疫情。
在助理蘇越明的印象中,雖然鍾南山已經84歲,但是身體狀態一直很好,有時走起路來,自己甚至需要小跑,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後來在一次採訪中,蘇越明說:「我從來沒看過他這麼累,在火車上要閉目養神。」
2020年1月18日,在高鐵上閉目休息的鐘南山
下了高鐵已是深夜,鍾南山馬不停蹄趕到武漢會議中心,在聽完國家衛建委專家的匯報後,回到房間,已是凌晨。
第二天一早,鍾南山去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進行實地調查。
1月19日,鍾南山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
當晚10點,他又坐飛機去往北京開會,會議在凌晨2點結束,短暫休息4個小時候,鍾南山在6點醒來,為當天要開的3個重要會議做準備。
這一天,是1月20日。在這一天的晚上9點半,鍾南山出現在鏡頭下,接受白巖松的視頻直播採訪:
「肯定是有『人傳人』」
「沒有特殊的情況,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
1月20日《新聞1+1》上與白巖松連線的鐘南山
在這期間,面對白巖松連續拋來的問題,鍾南山曾經有過幾秒的遲疑。採訪結束,鍾南山和助理說:「當時我腦子已經木了,好像沒能聽到白巖松老師在問些什麼。」此時,是他連續工作的第52個小時了。
02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關閉離漢通道,這個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正式封城。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鬥,拉開序幕。封城第三天,是大年初一。鍾南山一早就出現在醫院內,向工作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拜年。
之後又立刻召集大家開會,研判當下疫情發展,並研究相關對策和建議。鍾南山下班時,已經是晚上11點了。這一天,是大年初一,是鼠年的第一天,也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本命年的第一天。
1月25日,鍾南山與相關專家研究疫情防控政策和救治方案
此後的日子,隨著疫情人數不斷攀升,鍾南山的眉頭,也越發緊顰。每當想到病人所承受的病痛,他的心情,就會跟著下沉一點。
=1月28日,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鍾南山聊起前幾天,自己在武漢的學生曾發來信息,說小區居民們自發唱起了國歌,邊唱邊高喊著「武漢加油」。
說到這裡,鍾南山哽咽了一下,眼中漸漸泛起了淚光。他說:「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這是疫情以來,鍾南山第一次在鏡頭下落淚,而這一天,是武漢封城的第5天了。鍾南山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談及武漢疫情落淚
03
或許,沒有人曾經想過,2020年這個看起來充滿希望的年份,會以這樣的形式開局。
甚至沒有人曾設想過,我們會經歷這樣一個2月:無法走親訪友的新年,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和遙遙無期的復工。但是對於鍾南山而言,那個二月留存下的,是他與疫情分秒必爭的無數個瞬間。
1月30日,鍾南山院士在飛機上處理工作
2月1日,全國感染人數破萬,為了更好地研究病情,鍾南山不顧旁人勸阻,親自進入重症監護室,對病人進行會診。
會診結束,助理告訴他,廣醫附一醫院第二批支援武漢的醫生正要出發,鍾南山立刻前去相送,這一批醫生的領隊,是跟隨鍾南山近30年的學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副院長——張挪富。
鍾南山拍了拍他的肩:「一定帶著所有人,平安歸來。」
鍾南山的助理說,那段時間鍾南山的午飯,一般不會發生在中午12點之前,具體時間,要取決於當天上午的工作何時完成。
連軸轉的生活裡,他既要敲定診療方案,又要討論救治策略,還要參與遠程視頻會議,除此之外,面對前來採訪的記者,他儘量詳盡回答對方的問題,他說:「理解大家迫切想要獲取信息的心情。」2月12日,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15152例。
鍾南山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受了路透社的採訪。採訪持續了近2個小時,鍾南山先後回答了26個問題,對當下國內疫情現狀,他坦誠介紹,對國際上流傳的不實傳言,他一一回擊。期間,鍾南山始終保持著客觀且權威的態度,只有在聊到李文亮時,他哽咽了。
他說:「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李文亮)是中國的英雄,我也是,我為他驕傲……」此時,是李文亮醫生去世的第4天。
鍾南山談及李文亮
在那些日子裡,鍾南山很少情緒激動,大多數時候,他都奔波在各個會議與病房之間,疲憊而沉著,匆忙而鎮靜,深夜下班是常事,更別提周末。
2月16日,連續忙碌了半個月的鐘南山,結束了又一天的操勞,下班的時候,他想著明天是周日,打算好好休息一下,但實際上,明天是周一。
1月23日,助理拍攝的鐘南山背影此時鐘南山剛剛結束了一天工作,正要回家
04
鍾南山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那段時間,鍾南山的情緒,一直都不太高,看著每天增長的確診病例,他留在醫院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拐點在2月中旬到來。
2月18日,鍾南山出現在廣東省疫情發布會上,開會之前,鍾南山對在坐的專家團說:「把口罩摘了吧。」
之後率先將口罩摘了下來。在發布會最後,鍾南山和大家聊了幾句家常,並久違地笑了。這是他參加抗疫以來,第一次在媒體鏡頭下漏出的笑容。
這一天,是武漢封城的第26天了。
2月18日,廣東省疫情發布會上的鐘南山
2月27日,在連續抗疫37天後,鍾南山在出席新聞發布會時說:「疫情預計在4月底得到控制」,短短一句話,分量如定海神針。
3月6日,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後,鍾南山回到辦公室,給一群「特殊的朋友」回信。疫情期間,各地小朋友先後給鍾南山寫信,在信中,這些年齡不同的孩子們,親切地叫著他「南山爺爺」,文中寫下了對他的感謝,也向他描述著自己的夢想。
鍾南山認真地看著這些信,寫下一封回信,並題詞贈了一首「寄少年」給這些孩子們。
此後,抗疫行動漸顯成效,喜訊接連傳來:
3月10日,湖北武漢實際投入使用的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3月19日,國家衛健委宣布,國內新增病例清零。
圖源:人民日報
4月4日,全國舉行新冠肺炎疫情哀悼活動,上午10點,在接受完採訪後,鍾南山站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表達深切哀悼。
他說:「這次默哀,人們能從心裡真正肯定這些戰士們的貢獻。」
這一天,是鍾南山連續加班的第79天了。
4月4日在辦公室默哀的鐘南山
4天之後,武漢正式解封。離漢通道紛紛打開,武漢東大門第一輛車駛出,武漢75個離漢卡點一起撤除。
整整76天,1814個小時,武漢的春天,落英繽紛,車水馬龍。
05
疫情中,除了鍾南山,他曾經的學生們也奮戰在抗疫一線。比如,來自山東濰坊維恩醫院的醫生魏春華,曾在1995年廣州呼吸健康研究所,接受過鍾南山的指導。
而疫情期間,她曾帶隊馳援武漢。指導搭建新治療區。
魏春華與鍾南山
又比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作為第一批到達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醫療隊,廣州醫療隊又被稱為「鍾南山團隊」,因為醫療隊的領隊張挪富,正是鍾南山的學生。
張挪富曾在2003年的「非典」中,與老師鍾南山一起,奮鬥在一線,只不過,那時,他還是鍾南山的助手。17年後,他以領隊的身份,出現在了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的一線,並主動要求接手重症加強護理病房,他說:「把最危重的病人交給我們。」
而這句話,也是17年前,他的恩師鍾南山,在非典現場說過的話。在那些日子裡,鍾南山遠程指導自己奔赴一線的學生們,告知診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與對策。也關心著他們的身體健康。
與支援武漢醫療隊連線的鐘南山院士
後來,張挪富在自己的工作手記中寫:「隧道盡頭,終會有光。期待我們的戰隊能早日回歸,也期待久別重逢時鐘老師的溫暖懷抱。」4月22日,在武漢整整戰鬥68天之後,張挪富帶著57名醫務工作者回到廣州,在隔離結束後,回到了崗位。鍾南山站在樓下,擁抱了每一位抗疫歸來的同事們。在與恩師鍾南山擁抱的一刻,張挪富——這位在抗疫一線從未怕過的醫生,流下了熱淚。
鍾南山迎接張挪富歸來
站在人群中,鍾南山和愛徒開了一句玩笑:「張挪富,你的肚子又大了一點。」說完,鍾南山笑了。
06
從鍾南山的家向下看去,能看到一片巨大的籃球場,那是鍾南山常常鍛鍊的地方。
然而,因為這場疫情,忙碌的鐘南山,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籃球場上了。鍾南山的兒子鍾惟德的手機裡,至今還留著這樣一個視頻:
那是今年五月的一個中午,母親在樓下空蕩蕩的球場上,獨自拍著球,等待父親回家。
等待鍾南山回家吃飯的李少芬
兒子鍾惟德說:「母親平常是每頓飯都要等著父親一起,而我的父親一般是一點鐘之後,才回來吃午餐,所以每天中午十二點,太陽最烈的時候,我母親都會在樓下,一邊打球,一邊等待著父親。」
彼時,國內疫情日漸趨緩,但國外確診病例的飛速增長,讓鍾南山又開始擔心起來。
他開始頻繁參加中國新冠疫情防控經驗國際分享交流會,並坦誠分享了自己在對抗新冠時,所獲得的經驗與知識,他說:「希望國外防疫少走一些彎路」。
鍾南山分享新冠防控經驗
而在他忙碌的身影背後,是妻子數十年如一日的支持,與兩人多年以來的默契。看著忙碌的鐘南山,李少芬也常感心疼,但她卻從不會勸阻,她說:「勸是勸不住的,他心中裝著病人的生命,肩上背負著國家的使命!」
鍾南山與妻子李少芬
但是,在工作中,鍾南山無論多忙,如果不能按時回家吃飯,他都會打電話提前告知妻子:「不然,她會擔心。」這段鍾南山妻子在烈日下打球的視頻,是兒子鍾惟德在一次訪談中分享的,在此之前,他從沒有給鍾南山看過這段視頻。
主持人問他,有沒有什麼話,想借著這個視頻,說給父親聽,鍾惟德停頓了一下,說:「希望父親看到這個視頻後,能夠早點回家。」早點回家,是這一年裡無數人的願望,最大的願望。
07
6月20日,時隔150多天,CBA聯賽順利重啟,成為疫情發生後,國內第一個重啟的全國性大型體育賽事。
13天後的7月3日,鍾南山與妻子出現在廣東東莞籃球中心CBA 現場,姚明親自為鍾南山與妻子送上球衣。球衣上印有兩人的姓名與數字「36」。
之所以選擇這個號碼,是因為鍾南山與妻子都生於1936年。
從左至右:鍾南山、李少芬、姚明
姚明說,疫情之下:CBA聯賽之所以能夠重啟,鍾南山院士和他的團隊出了不少力。
CBA還特別邀請他作為聯賽疫情防控首席專家,為重啟工作提供更加科學、專業的建議。而鍾南山與籃球之間的聯繫,遠不止於此。
上世紀50年代,鍾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曾是中國女籃國手,並在之後擔任中國籃協副主席。她的事跡曾經被拍成電影《女籃五號》。
年輕時的李少芬(右一)
而鍾南山,也是一名運動健將,他曾經入選北京市體育運動隊,並且在1958年打破了當時400米欄全國紀錄。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十足的「籃球迷」,所以,很多球迷也將鍾南山院士親切地稱為:「自己的籃球人」
年輕時的鐘南山與李少芬
在CBA現場,當被問到球迷們何時可以進場看球時,鍾南山預測,決賽時或許有部分球迷可以進場看球:「有這個可能,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入場)因為球迷真的是很想看球。」
說完這句話,鍾南山又補充道:「因為疫情,大家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非常迫切。」
7月20日,中國電影院在關閉6個月後,正式復工,那些曾經屬於生活的美好瞬間,正在一項項重啟,而在這背後,是無數人的奉獻與守護。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上,83歲的鐘南山被授予了「共和國勳章」。 站在臺上,鍾南山說:「我叫鍾南山,是一名胸肺科醫生。」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言的鐘南山
下臺後,在接受中青網的採訪時,鍾南山說:「今天這個禮遇,是我根本沒想像到的,像這種摩託車開路,以及走紅地毯(這種禮遇),我根本想都沒想。」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前走紅毯的鐘南山
頒獎典禮後的10個小時,鍾南山出現在廣州醫科大學內,學校內的同學們紛紛站在街邊,用閃光燈迎接著鍾南山。
站在人群中,鍾南山分享了自己走上紅毯時的想法:「當時我故意加快了速度,來顯示我沒老,還能幹點事。」
84歲的鐘南山,確實沒老。
被廣州醫科大學學生圍在中間的鐘南山
08
至今,在鍾南山的辦公室裡,都掛著一幅字,那是在他80歲那年收到的一塊牌匾,上面寫著4個大字:「敢醫敢言」。
鍾南山辦公室牆上掛的四個字
而這4個字,也正是鍾南山治病救人的寫照:對待病人,他全心全力,對待病情,他堅持真理。
或許,今年如果沒有這場疫情,鍾南山的84歲生日,依然會和過去一樣:曾經的學生們分別從各地趕來,為老師慶生。
與學生合照的鐘南山
10月20日,鍾南山迎來了84歲生日,因為疫情原因,在生日前一個月,鍾南山就讓助手通知各地的學生,今年不辦生日會。在生日當天11點,鍾南山的學生們準時出現在線上,以視頻的方式,簡單舉辦了一場短暫的生日會。
生日會後,鍾南山又轉身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這一天,是鍾南山84歲的第一天,也是他成為醫生的第60年。
彼時已是深秋,隨著天氣漸冷,關於疫情是否會在冬季反覆的猜測,逐漸變多。10月30日,鍾南山出現在一場會議上,直面回應了這類猜測,他說:「中國爆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因為我們有一套完整的群防群控機制。」
在這條新聞的留言區裡,點讚最高的一條評論這樣寫道:「只要鍾南山說不會有,我就覺得不會有。」
09
12月1日,「鍾南山說自己是80後年輕人」這個話題,被推上了熱搜。
話題背後,是源於11月30日,鍾南山在澳門科技大學建校20周年校慶典禮上的一席發言,演講中,鍾南山向年輕的同學們,
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與感想,演講最後,他說:「作為一個『80後』的年輕人,我希望,30周年我也能來。」
澳門科技大學建校20周年校慶典禮上的鐘南山
12天後,鍾南山出現在廣州華師附中,參加母校132周年校慶,面對夾道歡迎的學生,鍾南山說:「你們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
鍾南山給廣州華師附中題的字
同時,作為「大師兄」的鐘南山,還鼓勵更多的小「師弟」「師妹」學醫:「當醫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大家。」
出現在廣州華師附醫的鐘南山
這並不是鍾南山第一次呼籲大家學醫,早在七月底的一次採訪中,記者和鍾南山聊起彼時正進行的高考志願填報,鍾南山就曾說過希望大家報考醫學專業:「中國現有的醫護人員數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選擇學醫這條道路。」
10
這是一位84歲中國人的一年,也是疫情下,一位醫務工作者的一年。這一年,從年初疫情爆發,他逆行去往武漢。再到這一年間,每一個重要的疫情節點,他都會站出來,答疑解惑,撫平人心。
出現在大眾視線之中的鐘南山,總是專業、沉穩、從容不迫,是有如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而私下裡,鍾南山說自己:「是一個感情比較脆弱,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消沉」的人。
這一年間,在看不見的地方,這位84歲的老人,有過多少壓力與辛勞,擔憂與悲傷,人們不得而知。但是,人們知道,這一年,鍾南山真的太累了。
如今,鍾南山院士已經回歸到一位醫生的日常。比起疫情期間,他開始越來越少出現在媒體的鏡頭下,而是更多地出現在他那間堆滿了文件的辦公室裡,但是人們知道,他永遠在。
時間回到2019年10月20日,鍾南山83歲生日會上,站在臺上他說:「今年是慶祝國慶70周年,我的願望就是,能夠慶祝國慶80周年,希望80周年的時候,還能和大家說說話。」轉頭,他指向學生送給他的一幅畫上「耄耋」二字,開玩笑地說:「這兩個字,我不大承認。」何止於米,相期以茶!
再過20天,就是鍾南山逆行去往武漢整一年了,對許多人來說,2020註定成為他們人生中難以被忘懷的一年。
這一年裡,我們有過失去與無助,傷心與彷徨,但好在,我們熬過去了。
站在這一年的年末,或許,很多人都想對鍾南山說一句:
謝謝,您辛苦了。
逆行而上,國士無雙,這盛世,感謝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