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官軍物資即將通過梁山腳下,吳用隨即開始進行部署,準備劫取這批物資。原本是一件非常普通的搶劫案,吳用為何會在調兵遣將時就遭到了魯智深、關勝、呼延灼的公開反對?原因其實很簡單,在梁山好漢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心存招安之意,不願與朝廷決裂。因此,吳用在人員選派方面就遭遇了重大挫折,一些精兵強將不願出戰。
最終,吳用派出了李逵、武松、項充、李袞等人出戰,又讓豹子頭林衝在後接應。吳用原本以為,儘管這支隊伍存在一定弱點,但應付僅僅三千兵馬的官軍押送隊伍應該是綽綽有餘。誰知,這場戰事從一開始便出乎預料,最終的結局更是令吳用和宋江難堪異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事情還要從《殘水滸》第七十二回開始說起。
據該回的描述,李逵、武松、項充、李袞帶領的兩千五百步兵和藤牌兵進入伏擊地點後,在天明時分向官軍的押送隊伍發動進攻,卻遭到了對方的猛烈抵抗。戰事開始不久,已有許多嘍囉因負傷而被抬回了梁山。吳用非常著急,急令小李廣花榮、病尉遲孫立和小尉遲孫新率部前去支援。
然而,沒過多久,李逵也被抬回了山寨。吳用這才得知,不僅李逵身負重傷,就連武松也身上帶傷。眼看進攻受阻,吳用心裡非常著急。此時,他已經將希望全部寄托在豹子頭林衝的身上,希望這位堂堂的梁山馬軍五虎將能旗開得勝,為梁山挽回顏面。
此時,天色已經大亮,林衝率部出現在戰場上。官軍陣中也有一將騎馬衝出。此人突然高喊一聲:「林教頭,別來無恙!」林衝吃了一驚,定睛一看,原來是十幾年前的同僚和好友、時任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王進。林衝翻身下馬,王進也隨即下馬,兩人抱拳行禮,在陣前嘮起了家常。
王進告訴林衝,逃離東京後,他終於來到了延安府並投靠在老種經略麾下,並隨軍多次參與和西夏的血戰,由於戰功卓著,被晉升為兵馬都監一職。這一次是奉命押送這批軍用物資趕往老種經略軍中。同時,王進也從林衝口中得知託塔天王晁蓋陣亡的消息,也知道林衝此時出現是為了劫取自己押送的這批物資。經過一番交談後,林衝突然作出了一個令人非常吃驚的決定。他下令眾嘍囉撤離戰場,讓王進率領官軍安全離開。不僅如此,林衝還與王進邊走邊聊,看似故人敘舊,實則親自保護押送隊伍的安全。
林衝為何要違反吳用的將令協助王進呢?有一個原因顯而易見。王進與林衝曾經是同僚,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林衝不願意與王進為敵,故此才下令停止進攻、掩護王進等人安全離開。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三個重要原因使得林衝不得不知難而退。
首先,王進久經戰陣,作戰經驗非常豐富。從他對陣李逵、武松的過程來看,王進防禦措施得當,指揮得力,官兵訓練有素,作戰能力超強。自己率領的兵馬數量雖然略多於王進,但戰鬥力卻相差甚遠,不但毫無勝算,且有遭對手重創的風險。
其次,王進在與林衝交談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如必定不肯放過,我已吩咐手下兵將,三日不解圍,一把火燒個乾淨,看你們山寨得到什麼?」這說明王進已經做好了魚死網破的心理準備,自己即便獲勝也得不到這批物資。
在與林衝的對話中,王進還將劫取這批物資的嚴重後果向林衝說得清清楚楚,這也是林衝最終選擇放棄的第三個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因。王進說:「上山卻不必,宋公明既然懂得忠義,煩老兄去說,現在北邊戰事正在緊急,我們經略大兵,不但對付契丹,兼提防女真變卦。如今糧餉軍火,亟待接濟;倘接濟不上,眼見得一敗塗地,番人要搶進中原。宋公明倘不願做暗助番邦的罪魁禍首,便放我們過去。」林衝顯然是同意王進的這一說法的,即劫了這批物資無疑是幫了契丹的大忙,是賣國賊。這樣的罵名顯然是林衝所不願意也不敢承受的。
參考書籍:《殘水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