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弟查良鈺:小阿哥很會講故事,他見了外人講話很慢,還口吃

2021-01-09 抱膝先生

金庸愛聽故事,愛講故事,會講故事,未必引以為榮,至少不以為恥。

1966年,金庸寫了一篇短文,回應梁羽生(化名「佟碩之」)那篇《金庸梁羽生合論》,題目就叫《一個「講故事人」的自白》,說:「我只是一個『講故事人』……刻畫一些人物,講一個故事,描寫某種環境和氣氛。」

金庸與梁羽生

1979年,金庸在臺灣,又談起十年前這篇文章:「我曾在一篇小文《『一個講故事人』的自白》裡提到我不過是一個愛聽故事的人,走到前臺,自己也說起故事來,幸運地有一些朋友說還可以,看得下去,我就很滿足了。」(溫瑞安等《金庸茶館》第三冊)

到了晚年,金庸接受《環球》雜誌採訪,又說:「我的小說都有很曲折的故事,包括動人的愛情故事。愛聽故事,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傳統。」

青年金庸

「文學的想像力是天賦的,故事的組織力也是大賦的」,金庸對故事的迷戀,乃出於天性。查良鈺回憶他的「小阿哥」:

小阿哥很會講故事。1945年年底……小阿哥歸家……那時,他見了外人講話很慢,還有些口吃。但同我們在一起卻全然變了樣兒。每天晚上,小阿哥都給我們講故事。他的故事都是現編的,可是編得天衣無縫,十分引人入勝。故事講到興頭上,小阿哥有時乾脆站到床上,手舞足蹈,連比劃帶摹仿,有意思極了。幾個晚上下來,三哥和我都被迷住了,老是纏著他要聽故事。(查良鈺《金庸是我的小阿哥》)

老年金庸

1955年起始,金庸面向億萬讀者,講起了他的故事,一講,講了十七年。

相關焦點

  • 美國史上首位口吃總統!從拜登到英王喬治六世全球口吃人口知多少
    口吃俗稱結巴、磕巴、漏口,是一種兒時形成的語言障礙,有的則一直持續至成年,一般表現為在焦慮、緊張或害羞時在某些音符上發音困難。據介紹,多數口吃可以通過心理和語言訓練方法治療矯正。據專家估算,全球有口吃毛病的人口比例約為百分之三。如此來說,全球範圍內口吃的絕對人口可不是個小數字。在英國成年人中,就大約有15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口吃。
  • 還珠:還記得五阿哥第一次見紫薇說了什麼嗎?紫薇因此痛恨小燕子
    還珠:還記得五阿哥第一次見紫薇說了什麼嗎?紫薇因此痛恨小燕子提起《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部電視劇非常的經典,伴隨了很多人童年時光。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古裝宮廷劇,劇情非常的精彩。這部劇直到現在為止,每年暑假的時候湖南衛視還會播放。
  • 如何辨別口吃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研究員 鄭 蓉2~5歲孩子出現口語不流利(俗稱口吃)的現象很常見,他們會多次重複某個音或某個字。主要原因是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思維速度。也就是說,想表達的內容很多,但口語表達能力有限,就會出現說話不流暢的現象。
  • 為什麼說話不清楚,請把語速慢下來!
    發音是一種動作,而且是一種精細動作,可以說是一種需要高級技巧的動作,就像其他需要高級技巧的動作一樣,一般越有難度的動作,越需要從小練習,而發音動作也許是最早開始練習的「高級技巧」,我們之所以沒感受到這種動作的難度,是因為那時大腦也在發育之中,我們還無法保留具體的記憶,而且語言作為思維工具也是邏輯記憶的基礎。
  • 若曦和十三輔助四阿哥讓他得到帝位,如果換八阿哥,結果會反轉嗎
    在《步步驚心》中,看到了「九子奪嫡」中的主角一開始是八阿哥和四阿哥,八阿哥提前下線十四阿哥接替他和四阿哥繼續奪嫡,十四阿哥佔據很多的優勢,但依舊被四阿哥逆風翻盤,四阿哥成為了最後的贏家。在四阿哥奪取帝位的過程裡,若曦和十三給予了他很多的幫助,如果他們幫助的人換成八阿哥的話,那麼最後的結果會出現反轉嗎?
  • 金庸武俠最講義氣的3大男主角:蕭峰只排第二 第一無人不服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923期)文/江湖百小聖大俠們好,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筆下的男主角。金庸先生共有15部作品,除了兩部作品的主角是女俠之外,其它全部是男子。每一個作品中的男主角,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標籤,也有屬於自己的經典故事,當然更有自己的成就境界。
  • 金庸生前最討厭的姓氏,小編發現在他的小說裡這個姓氏的全是惡人
    金庸大俠已離我們而去,而他筆下的江湖卻永遠留了下來,在他的江湖裡裡很多有意思的名字,有的名字念起來也是很有詩意,而有的名字就讓人感覺起的很隨意了。小編覺得金庸先生給小說人物起名字好像完全就是按照自己對姓氏的喜好來定,喜歡的姓氏起好聽的名字,而且總是安排好事給他,不喜歡的就姓氏就都全壞蛋,而且還不得好死。那麼問題來了,金庸生前最討厭什么姓呢?經小編梳理發現,他最討厭的姓「丁」的,在他的小說裡一共有六個姓丁的,而且全是壞蛋,看來現實生活中,這個姓丁的一定欠了他很多錢,下面我們來一一了解一下。
  • 發音法和矯正口吃
    什麼是口吃?成人口吃是一個複雜多面向的現象。包括有當下的言語行為的異常,也稱為核心行為,例如在聲音、音節和單音節的字上出現不自主的重複、拉長和中斷。口吃者很清楚想要說什麼,但是不能。有時會伴隨有掙扎的表情或動作,也就是次要行為,是為了逃避或避免核心行為而學習到的行為,可能有貶眼睛、聳肩、打拍子,咳嗽,摸鼻子等怪異表情或插入一些聲音,甚至內隱的代替字等策略。 有一個口吃者,都是使用咳嗽,讓別人以為是感冒而說不出。
  • 給小朋友講小故事
    【光明書話】     作者:豐子愷  「有一個小囡囡——」  每逢我點著一支香菸,坐在藤椅裡歇息的時候,孩子們望見風色,就圍繞在我的膝前,用這樣的一句話來勾引我講故事。創作幼兒故事,我又很不擅長。有時只得不顧較小的幾個孩子的理解與否,而以較大的幾個孩子為本位而講上述一類的故事。然而常常發現不妥當的結果:不但使他們興味不深,有時又容易使他們誤解,例如對於「國王」一類的名詞,我家的四歲孩子還沒有明確的概念。以致有一次他把「國王」當作「老虎」「獅子」一類的動物,後來又當作「鬼」「妖怪」一類的幽靈,突然地問我「國王有幾隻腳?」「國王會飛否?」
  • 善用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入分析思政課教師的關鍵作用,對思政課教師提出明確要求:「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如何把道理講明白、講清楚?一條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可以把道理講得更加親和、更有魅力、更有效果。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故事都是文化傳統賡續和價值理念傳承的重要載體。
  • 口吃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治癒口吃需要多長時間?
    有的小朋友見到他人說話結巴,覺得十分有趣,於是就去模仿,可時間一長造成自己說話也出現了口吃的現象。但大多數人的口吃,是因為遺傳導致的,所以從會說話開始就有說話結巴的現象。說話結巴,在大部分人眼裡可能算不上什麼大病,無非是說話慢一些,對人體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 口吃常見問題講解,口吃矯正最簡單方法
    口吃常見問題講解,口吃矯正最簡單方法。在發生「口吃」之前,可能是驚嚇、模仿、環境影響。在人很多的地方,沒有說出話來,別人一笑話他,從此就產生了陰影,下次一說話的時候就會有緊張感,氣也就隨之提起來,怕自己說不出來,此時心也是比較著急,就想一口氣把話說出來,但會發生「首音難發」、「中阻」、「重複」或是「繞字換詞」現象。為什麼發生這幾種現象呢?明確了這幾種部位改變,就會有清晰的答案。我們想想看,緊張的時候,我們身體有沒有發生改變呢?我們的氣息發生改變了嗎?
  • 人生的小故事,只要領悟一個,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人生的小故事,只要領悟一個,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那塊,要是你會怎樣選擇呢?答案很明顯啊,小的很快就被富翁吃完了,隨後拿起了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來。你看懂了嗎?啟示:其實成功很簡單,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一個只顧著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了目標才是失敗的原因啊。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不能魚和熊掌同時兼得。
  • 金庸逝世一周年:江湖永憶,俠情不遠
    有一天,有同學拿了一本金庸的書來,我就在那瞎翻。翻到什麼呢?水牢。太湖水牢底下,關著任我行。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原來水底下也可以有牢,還可以關這麼一個人物。那種感覺終生難忘。就是後來金庸的作品我大部分讀了,這個畫面始終忘不掉。前陣子我跟朋友聊,他講到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朋友家在河南濮陽的農村,那會兒都沒有電視,怎麼辦呢?
  • 慈禧迴鑾路上還幹了幾件大事:終結科舉、裁撤阿哥!
    其實慈禧迴鑾正常應該從原路返回,也就是還走山西,不走河南,但由於山西各地在庚子之亂中遭到的破壞比較大,人口流失、經濟凋敝,而且還有很多義和團殘餘分子,再加上慈禧「不願太快回京及不走回頭路」的想法,所以最終決定通過河南回京師。那麼,慈禧為何會在開封逗留一個多月這麼久呢?通過研究發現,這可能與她在此間做出的幾個重大決定有關。
  • 又一女明星,剃度出家了,照片曝光……就連小燕子、紫薇、五阿哥都...
    可是,你還記得「小鴿子」嗎?>菩薩救了他一命 五阿哥,他從爆紅到現在,人緣好、人氣旺、人心善……是大家非常喜歡的演員。但是,人生從來沒有順風順水,他也曾經歷了人生的巨大跌落,工作不順、養家重擔、破產……幸運的是,他遇到貴人,再次走向巔峰人生!他為何會如此幸運呢?
  • 看金庸先生是如何將「女朋友的不講道理」訴諸筆端的
    談過戀愛的人想必都聽過這麼一句話,「是女朋友,就不要跟她講道理,女朋友是拿來寵的,不是拿來講道理的。」不得不說,此話應用在情意綿綿的情侶間甚是合適,就像是男方對女方的一種寵溺,就像是彼此感情深厚甜蜜的一種炫耀。在生活中,「女朋友的不講道理」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
  • 金庸被炮轟不懂成語 通過博客與人博弈
    後來有記者向金庸問起這件事,金庸表示:「杜先生是我很佩服的學者,他講的話我很贊同」,他還說,用成語有時候陳腔濫調,沒有創新。蕭夏林則認為,將「罄竹難書」解釋為「事情多到連紙張都寫不完」根本就講不通,金庸說「很贊同」完全不顧邏輯,屬於典型的沒有是非,根本就不懂成語。他進而炮轟金庸「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 人民日報評論:作別金庸,他的俠氣不曾飄然遠引
    大家好,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我們來聊聊金庸。這個晚上,正在復旦講課,瞥到手機中跳出金庸去世的消息,不由失神。很快,網上的追思狂潮般湧出來……一位94歲,且已淡出江湖的老者,以傳統中國人的眼光來看,他的遠逝該算是喜喪了,應該點起紅蠟燭,為老人送行。然而,何以他的背影,仍痛楚了我們的靈魂?金庸的筆墨,關聯了一代人的青春。
  • 金庸檔案|金庸|武俠_鳳凰文化
    1937年(另一說1936年),金庸從袁花龍山學堂(現袁花鎮中心小學)畢業,同年考入嘉興中學(現嘉興一中),離開家鄉海寧。1938年,日軍攻到浙江,嘉興中學千裡南遷至麗水,金庸進入省立聯合中學初中部。1939年讀初中三年級的他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收效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