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黃金天文儀器,3000珍珠組成300星座,專家:中西合璧的精髓

2020-11-15 青衫文齋

古代豪華科學儀器:全身由黃金打造,專家譽為「中西合璧的精髓」 | 文 青衫文齋

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故官博物院,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館中珍藏有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書法名畫、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謂金翠珠玉環繞,處處奇珍異寶。其中有400多件文物堪稱稀世珍品,「金嵌珍珠天球儀」便是其中之一。這臺天球儀華美而精巧,格外引人注目。九條精美的金龍託舉著一個全身由黃金打造的天球,上面鑲嵌著數幹顆珍珠。它既是一件華美的宮廷裝飾品,又是一件古代精密豪華的科學儀器,在文化方面,更是「中西合璧的精髓」。

天球儀是表述天球的各種坐標、天體的視運動以及求解一些實用天文問題的天文儀器。我國古代自東漢張衡創製的渾天儀以來,元、明、清代都有製作天文儀的記載。西域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為元朝廷督造了反映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的天球儀;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後,為向中國傳授古希臘的地圓說,親自製的天球儀;明朝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學者李之藻製成一架天球儀;崇禎時期,朝廷也製作了一架天球儀……這些天球儀上繪製了經緯網,擴充了我國古老的天球儀上只有27處緯度觀測點的不足,彌補了我國此前不知經度的空白,並標註了五洲說,逐漸了解了西方天文大發現的新知識。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西方科技在中國的傳播,東方學者也開始了解和借鑑西方天文學的研究成果,中西文化得到進一步融合。到了清代,統治者對西方天文地學比前人更加重視,首先接受這種文化的是康熙皇帝。後來,天文、數學的精確與神奇,又激發了乾隆皇帝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乾隆熱衷於繁複華貴的鐘表與靈活奇巧的機械玩具,還將科學儀器禮制化,著錄在冊。加上乾隆朝是清代的鼎盛時期,國力雄厚,乾隆皇帝便命人製作天球儀。為了顯示皇家的財富和威儀,這臺天球儀用黃金打造,以地心為觀測點,精確標註了赤道、黃道、兩極、子午線等,天球儀上有3垣、28宿、300個星座,3242顆星,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

乾隆把這臺以中國古代的各種天球儀為基礎,融入中西文化的產物叫做「金嵌珍珠天球儀」,這是我國古代製作成本最高的天文儀器。這件「金嵌珍珠天球儀」通高82釐米,分為三個部分,下面是琺瑯的圓形底座,中間是9條金龍組成的支架,上面是天球。清官造力處製作球體和支架時,全都使用純黃金作材料來打造,球體鑲嵌著3000多顆代表星辰的珍珠,工藝十分精湛,外觀極為奢侈豪華。

天球儀的底座圓形琺瑯盤下面,有4個浮雕的龍頭做支架。掐絲琺瑯工藝製作的底盤上,細金絲盤出纏枝花紋,再嵌以藍色的琺瑯釉,顯得色彩鮮豔華麗。盤上是黃金打造的奔騰的海浪,盤的中心則是指南針。天球儀的支架是由9條金龍構成的高腳酒杯的形狀,上面是4條頭上尾下的「騰龍」,頭部與地平圈相接,擎住球體;下面是4條頭下尾上的「降龍」,頭部與底座相接,形成穩固球體的支架。上下4條龍均呈十字交叉形的對稱組合,中間還有一條「抱柱遊龍」,將上下兩部分連結起來。9條金龍的身體打製成空心的形狀,表面再用抽絲法加以細節的刻畫,形成龍鱗、龍鬚、龍眼等,形態生動,雕琢精細,富有皇家氣派。在天球的表面,所鑲嵌的3000多顆大小不同的代表星辰的珍珠,組成了300個星座的形狀,並刻有星座的名稱。星辰的大小比例恰當,位置也十分準確。一眼望去,讓人立時感到,這臺黃金天文儀器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的藝術品。

在這臺全身由黃金打造的「金嵌珍珠天球儀」上,明確顯示出西方星象學的「星等」,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的珍珠有大有小,最大的珍珠象徵著天上最亮的一等星,然後依次的往下降,最小的珍珠代表天上的六等星,從這個儀器我們就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特點。天球儀的球殼裡面實際是鐘錶的機芯,在天球儀頂端南部有三個孔,這三個孔放進鑰匙之後經過懸擰,天球儀就可以漫漫的旋轉。這樣就不僅可以看到天球儀是一個天文科學儀器,還能夠生動的看到它不斷的旋轉,演示出天球儀星象活動的景觀。這也是乾隆時期做天球儀的一個新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蛇夫座黃金聖鬥士降級白銀——古代天文和星宿文化
    聖鬥士大家都不會陌生,從動畫片到漫畫,一直陪伴著80,90甚至00後的成長,對於其中人物的設定,性格和各自絕招,都是性格鮮明,裡面其實蘊含有很多天文知識和古希臘傳說,至今依然有許多忠實的讀者,其中星座的美好故事也穿插在故事情節法當中,讓整個的故事情節表現得非常飽滿,不得不說原作者車田正美對於天文知識
  • 作為古代的「天文局」,朝廷的司天監做了什麼?
    你知道星座嗎?你和你的朋友談過彼此的星座嗎?其實星座和天文學有一定的聯繫,但天文學是一門嚴謹的自然科學,佔星學是人文科學,但在過去,佔星學與天文學是密不可分的。有人認為古代中國天文學的功能與農業有關,因為需要觀測氣象,但實際上,古代天文學與政治的關係更為密切在一起。
  • 天文專家解釋春季星空「四大星象」
    我國古代,把春天的星象歸結為四句話,「參橫鬥轉,獅子怒吼,銀河回家,雙角東守。」這四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天文專家對此給予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參」指參宿,即獵戶座,橫於西天。「鬥」指北鬥,由東北角逐漸轉上來。「參橫鬥轉」是說,獵戶星座已經橫在了西方的天空,它即將沉落下去,北鬥七星一天天上升,預示著春天的遠去夏季的到來。
  • 雲看展|古代天文機構的成長之路
    朋友們,喜歡古代天文嗎?好奇古代天文官員在哪裡辦公嗎?他們的工作職位叫什麼?什麼?你都不知道啊?那是時候跟我去北京古觀象臺學習一下啦!那裡可是現存同期古代天文臺中持續觀測時間最長的一座天文臺,也是現存古代天文儀器配套最齊全的皇家天文臺。
  • 春播來臨,天文歷算專家解讀《西藏天文氣象曆書》
    上半部分為2018年《西藏天文氣象曆書》中的《春牛圖》,下半部分為2019年《西藏天文氣象曆書》中的《春牛圖》。在尼木天文觀測臺,陽光透過窗戶全部照到房間內的土灶上時,意味著早播時間到了;羊卓雍措島上的天文觀測臺利用蕁麻草的分叉情況進行測算,每年冬至的時候,人們在這裡看蕁麻草的長勢,從而預測來年收成;在墨竹工卡縣達普天文觀測臺,則是看陽光什麼時候透過屋頂的小孔照到地面上。」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副所長次多介紹。不過,目前只有達普天文觀測臺還能工作。
  • 2100年前希臘人已發明「計算機」:可算天文周期
    來自英國、希臘和美國的專家,利用立體X光電腦斷層掃描和高解像表面成像技術在不損壞儀器的情況下,窺探到儀器內部。
  • 歐米茄星座系列腕錶,才是歐米茄手錶的精髓所在?誰給你的勇氣?
    說到歐米茄手錶,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歐米茄星座系列腕錶了!對於歐米茄這樣動輒幾十萬的頂級腕錶品牌,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就會比較認真挑選款式,但是小編卻覺得入手一款歐米茄星座系列腕錶就足以!這款女士石英表擁有充滿浪漫色彩的白色珍珠母貝錶盤,搭配華麗的鑽石刻度盡顯專屬歐米茄的高貴大氣。精鋼和紅金材質,造就精美表亮,帶來美好質感享受搭配間同金錶帶,為腕錶更添華麗貴氣。
  • 天文專家闢謠:今年不是"金鼠年"是"火鼠年"
    有關專家指出,今年不是「金鼠年」,而是「火鼠年」。   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在60年當中,只有一個「金鼠年」,上一個「金鼠年」在1984年的「甲子年」,下一個「金鼠年」應在2044年的「甲子年」,而即將來臨的鼠年是「戊子年」,這一年出生的人屬於「火鼠」。
  • 3000多年的文物出土,專家卻面面相覷:是車軲轆還是方向盤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研究過程中,就已經發現它的年代上至新石器晚期,下至商周時期,距今大約5000-3000年前。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古蜀國遺存,出土文物的風格和形制與中原文化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所以,在已經發現的一號祭祀坑和二號祭祀坑中,文物琳琅滿目,非常奇特。比如青銅大立人、青銅古樹、青銅面具等等,都非常神秘和特別。但是,它們出土時,帶給專家們的震撼力,都不及青銅太陽輪來得多。
  • 科技史專家進一步提出:中國古代新四大發明(圖)
    中新網1月29日電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早已婦孺皆知遠播海外,近日中國學者進一步提出,在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之外,中國古代還有許多發明對人類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堪與四大發明媲美。
  • 天文詳解黃道十二星座之金牛座
    請看這個圖:這次要介紹的星座,金牛座就是黃道帶星座之一,面積797.25平方度,佔全天面積的1.933%,在全天88個星座中,面積排行第十七。金牛座中亮於5.5等的恆星有98顆,最亮星為畢宿五(金牛座α),視星等為0.85。
  • 專家:端午節跟天文有關,來源於「龍的節日」
    端午節和天文有什麼關係嗎?北京天文館專家寇文認為,應該是有的。寇文介紹,天文史學家考證認為端午節來源於夏至。夏至是天文學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出現在公曆6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太陽最偏北的一天。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端午節大都出現在24節氣的芒種和夏至這15天之間,有時是在夏至之後幾天內,也就是接近白天最長的日子,今年對應的公曆日期是6月25日。
  • 古代天文掃盲:二十八星宿到底是啥?
    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名字,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詩歌辭賦中的辭藻,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生活的國家之一,農業生產要求有準確的農事季節,所以古人觀測天象非常精勤,這就促進了古代天文知識的發展。
  • 天文專家說今年不是「金牛年」而是「火牛年」
    1月26日將進入農曆己丑年(俗稱「牛年」),目前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這樣一種說法:今年是60年一輪迴的「金牛年」,但天文專家指出,今年不是「金牛年」,而是「火牛年」。  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古代曆法是用幹支紀年,到了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十二生肖」。
  • 專訪天文奇才James Gunn:為何能在觀測、理論、儀器同時取得矚目成就 | 賽先生天文
    研究天文的人,能同時涉足觀測、理論、儀器的已經不多,在三大領域裡都取得矚目成就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而Gunn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可謂天文界的「大三通」。1965年,他和加州理工的研究生同學Bruce Peterson共同預言了Gunn-Peterson效應的存在,用遙遠類星體光譜中缺失的中性氫譜線來限定宇宙第一絲曙光的出現。
  • 磚家解讀:天學真原獨特的古代中國,古人的宇宙天文認知
    《天學真原》獨特的古代中國在《天學真原》第一章「緒論」中,第一句就說:「『天文』一詞,今人常視為「天文學」的同義語,以之對譯西文astronomy一詞,即現代意義上的天文學。但在古代,『天文』並無此義。」古籍中較早出現「天文」一詞者為《易經》。並根據《易經》明確古代中國之所謂「天文」,「既用以指天象,又引伸出第二義,用以指仰觀天象以佔知人事吉兇之學問。
  • 鑽石、黃金、鉑金、珍珠,不同首飾分別寓意什麼樣的情話?
    四、黃金-信賴黃金寓意夫妻兩人彼此信賴,情比金堅。黃金的光澤與大氣,一直象徵權力令人信服的一種珠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雙方都應該彼此信任、彼此支持,以黃金一般的姿態,共同堅守愛的信念,正因為如此,中國傳統婚禮新郎新娘都會戴黃金首飾。五、珍珠-相濡以沫珍珠寓意美麗、幸福、健康,最合適送給相濡以沫的妻子。
  • 中國古代的一種神器,外國專家:想仿製出來,先研究透《易經》
    古代科技相對落後,是因為時代的限制,但古人的智慧令人欽佩,甚至與現代人相比,絲毫不落下風。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所能達到的高度,中國古代雖然有「鬼神論」,但更相信人定勝天,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且看史前大洪水襲來時,西方人選擇乘坐諾亞方舟逃避,而咱們的祖先就不一樣,大禹帶領人們治理水患,並且取得成功。
  • 可是真正學到精髓的人卻能才華橫溢自我修復
    著名唐代詩人韓愈的《三星行》也是一首以星座為題的詩詞,更有宋代詞人蘇軾的墨筆與星座相關,等等,可見星相學在中國古代也是相當流行的一門「學問」。而我國真正將星相學與佔星相關聯的還屬「七政四餘」,這是中國的星盤佔星系統,民間還有一個說法稱其為「果老星宗」,此果老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八仙之一「張果老」。
  • 西域古國的天文曆法,先進到讓你不敢相信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18-西域古國天文曆法作者:趙百靈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1986年10月,考古專家從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鄉的一座古墓裡,發現了一份曆日殘片。阿斯塔納古墓曾經屬於西域古國高昌國,因此這份曆法很快被專家們認為可能代表著高昌國的天文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