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向勁靜
近期,在A股市場中缺席27年的兩家茶企開始衝刺IPO,其中就包括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瀾滄古茶」)。
中國作為茶的故鄉,中國的茶園面積佔世界60%,茶產量佔世界40%以上。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每年有近5億人飲茶,然而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為何缺席A股市場27年?
瀾滄古茶與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的爭相上市,引發市場人士的猜想和期待,這回到底誰能夠成為A股市場的「茶企第一股」?《投資者網》就相關問題聯繫瀾滄古茶,並得到較為詳細的解答。
業績「天花板」如何突破
瀾滄古茶可以追溯至1966年設立的瀾滄縣茶廠,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茶葉企業,產品覆蓋生茶、熟茶和調味茶等普洱茶品類,依託普洱茶原產地的地緣優勢,經過與臨滄、普洱、西雙版納三大普洱茶主產區的百餘個茶葉專業合作社及其初制所的常年穩定合作,掌握了大量一手優質原料供應資源。
此次,瀾滄古茶IPO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全渠道營銷網絡建設項目、普洱茶技術及倉儲中心建設項目、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各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分別約為:2.79億元、1.32億元、0.68億元、1.5億元。
儘管瀾滄古茶有著50多年的歷史,此次選擇闖關A股市場,肯定還是要用業績來說話的。那麼,近些年這家公司的業績情況如何?
根據公司近年來的財務數據,2017年至2019年期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9億元、2.99億元和3.8億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長19.77%和27.19%;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729萬元、7559.45萬元和8116.71萬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長31.95%和7.37%。為何公司2019年的歸母淨利潤出現增速減緩的情況,這究竟是為何?
「2019年盈利增速減緩主要是由於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加大了廣告宣傳投入:公司於2019年首次在中央電視臺投放廣告並贊助綜合頻道CCTV-1推出的大型美食文化探索節目《中國味道》等,廣告宣傳費同比增長。」瀾滄古茶相關人士對《投資者網》解釋道,公司2019年度銷售費用較2018年度增加3218.86萬元,短期內減緩了利潤增速,但是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將在中長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再看公司的主營產品——普洱茶,先從行業數據來看看,普洱茶在整個市場中的產銷量如何?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綠茶產量為177.29萬噸,佔總產量的63.47%;黑茶產量37.81萬噸,佔比13.54%,其中普洱茶歸屬於黑茶範圍內。從中不難看出,普洱茶在全國範圍茶葉產量佔比並不突出,
此外,2019年我國綠茶銷售額約為1596.74億元,佔比58.3%;紅茶銷售額為570.26億元,佔比20.8%;烏龍茶銷售額為296.87億元,佔比10.8%;黑茶銷售額為202.72億元,佔比僅為7.4%。相較而言,普洱茶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不及綠茶。
在行業賽道上,普洱茶給瀾滄古茶帶來的實際業績情況如何?2017年至2019年,其普洱茶銷售金額分別約為2.31億元、2.75億元、3.52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3.36%、92.49%、92.99%,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每公斤378.61元、500.82元和579.94元,呈逐年遞增趨勢。
再看瀾滄古茶的普洱茶銷量情況,2017年至2019年期間,該產品銷量分別為611.71噸、527.14噸、537.35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0.31%、85.8%、87.35%,同期產銷率分別為90.08%、81.71%、81.82%,近兩年瀾滄古茶銷量及產銷率較2017年均有所下滑。
儘管國內茶企的規模普遍不大,但一般茶企的毛利率在40%~60%。具體來看,2017-2019年,中國茶葉的毛利率分別為39.56%、39.37%、41.25%;瀾滄古茶的毛利率分別為65.56%、64.03%、61.94%;而港股上市茶企天福集團的毛利率分別為60.59%、60.27%、58.86%。在食品飲料行業中,幾大茶企的毛利率均處於高位。
很多茶企在做大到一定規模後,便不再進行擴張。若再擴張,邊際效益就開始下降,因此做到產值上億元的規模,似乎成了茶企的一個發展瓶頸。
業內人士認為,「無法實現機械化、標準化,也決定了很多茶企沒有快速成長的商業模式,且商業模式有可預見的天花板。同時,茶企經營的產業鏈較長、管理欠缺規範,使得行業外資本無心進入,茶企也很難邁入資本市場。」
無疑,普洱茶對於瀾滄古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除了正宗普洱茶產地限定、產量較小和中國飲茶習慣地域性較明顯,還可能面臨較明顯的成長「天花板」。那麼,公司如何應對由於產品單一而引發的風險?同時又將採取怎樣的措施應對業績的「天花板」?
對此,瀾滄古茶對《投資者網》表示,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及公開資料整理,雲南省擁有茶葉精製企業超1000家,2018年雲南省規模以上(年產值1000萬元)茶葉企業為180餘家,茶葉企業數量眾多,產業集中度相對不明顯。新時期普洱茶行業從2000年開始快速發展,經歷2007年市場波動以來,淘汰了眾多規模較小、生產品質較差的普洱茶生產企業,但同時也為品牌品質俱佳的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拿什麼做強與對手抗衡?
產品單一且銷量下滑,瀾滄古茶麵對的挑戰不止這些。同期,與瀾滄古茶一起闖關資本市場的,還有一家茶企——中國茶葉,其2019年的營業收入已達16.28億元,是瀾滄古茶的4倍以上。據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普洱茶銷售額從2.3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67億元,銷售額均高於以普洱茶為絕對核心產品的瀾滄古茶。
除此之外,在行業中,瀾滄古茶競爭對手眾多,其中不乏小罐茶、雲南大益茶業這樣實力強於公司的對手,如何應對挑戰並確保業績持續增長不免引人關注。確切地講,公司未來如何保障自己的業績實現穩增長?又如何與對手抗衡做大做強?
「公司堅持每年進行優質毛茶原料的儲備,豐富的原料儲備為公司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穩定的產品品質和持續的種類創新有助於公司鞏固現有消費群體和開拓潛在市場。另外,公司不斷豐富自身銷售渠道,採用更專業、全面、深入的方式推廣普洱茶文化和瀾滄古茶品牌及產品,讓更多的茶友感受到普洱茶的品飲價值和瀾滄古茶以及『瀾滄味』的獨特魅力。」瀾滄古茶相關人士稱。
並且,該人士還向《投資者網》列舉出瀾滄古茶的眾多競爭優勢,比如:難以複製的生態環境優勢、獨特的普洱茶拼配和發酵工藝、豐富的原材料儲備、多元穩定的銷售渠道等等。
由此可看出,瀾滄古茶為上市卯足幹勁。
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茶葉和瀾滄古茶在行業中的營業收入都不低,兩家茶企2019年的營業收入總額為20億元,但對於整個中國茶葉市場而言,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茶葉市場銷售量為202.56萬噸,銷售總額為2739.5億元。由此可知,兩大公司的營收總額僅佔整個國內茶葉市場的0.83%,而瀾滄古茶的營收總額的佔比也僅為0.13%。
在這個行業充滿想像力的行業空間裡,普洱茶被稱為「類金融」產品,一度被市場炒作,那麼,為何在在一個茶葉大國裡,茶企很難得到資本市場的垂青?
究其原因,快消行業專家朱丹蓬認為,一方面因為茶行業本身毛利率偏高,茶企「不差錢」,上市需求不大;另一方面,茶行業發展需要經過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才能通過資本化實現最終的規模化。過去幾十年,我國茶行業市場魚龍混雜、缺少統一的標準,規範化和專業化還遠未達到,很難在資本市場講出好故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中國茶葉,還是瀾滄古茶,誰到底能夠成為A股市場「茶葉第一股」已不那麼重要。而是面對未來,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如何更好地實現自身業績提升、市佔率的最大化,以及市場價值的最優化才是做強的根本。